第314章 1962年的財富統計(2)
2024-09-16 23:11:31
作者: 水下野魚
第314章 1962年的財富統計(2)
「好的。」王鳳芝又說道:「那我這邊再跟您匯報一下長興地產的情況?」
「行。」楊文東同意道。
王鳳芝跟著說道:「長興地產目前分為長興地產與長興置業;長興地產在去年一共開發了14個住宅小區,4處商業寫字樓,全部都是以樓花方式出售。
總出售面積為270萬尺,銷售額為1.1億港元,一共獲利約940萬港元。」
「嗯,看起來利潤率非常低,但實際上都是通過貸款與樓花操作,本金其實也不高。」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房地產行業比較特殊,利潤率如果是對比總銷售額,那一般都不會很高;
可這個行業是高槓桿,與銀行關係好一點,貸款就會有80%左右的抵押,再加上樓花預售,狠一點的人是可以以1塊錢撬動20塊的。
所以對比自己的真正投入,那一般就是幾倍的利潤了。
王鳳芝說道:「是的,這裡面還有資金循環利用的情況,同一筆錢是可以投入多個地產項目的。」
「嗯。」楊文東點點頭,說道:「那長興置業呢?」
王鳳芝說道:「長興置業在去年投入大量資金在觀塘、尖沙咀、銅鑼灣、金鐘乃至中環區域購買物業,總投入超過了1億港元;
其中3000萬左右是從長興實業調過去的,剩下的都是貸款,目前是採取以租還貸的模式運營,勉強也夠維持。
目前長興置業在香港的總商業建築面積在550萬尺,其中港島這邊約230萬,九龍那邊為320萬,工業建築面積一共140萬尺,港島與九龍差不多各一半。」
楊文東又問:「置地的自持面積,我記得是在800多萬尺吧?」
王鳳芝點點頭說道:「是的,置地是香港持有物業最多的公司,而且它的物業大部分都在港島,還是在港島的優質位置,中環就占了一半左右。」
「那長興置業還需要努力啊。」楊文東笑了笑:「怡和的旗下,還有九龍倉,這家公司的面積,就算不如置地,也差不了很多了。」
這幾年自己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比起幾乎控制香港經濟百年的怡和,差距還是有點大的。
王鳳芝說道:「是的,就物業這一塊我們還差的遠,但盈利這一塊,不一定比的過我們;根據怡和公開的帳目,它們旗下虧損的業務也有很多,特別是海外的一些項目。」
楊文東點點頭,說道:「這倒是,不過這種大企業,很多手段是可以合法轉移利潤的,不能只看上市財報。」
「明白。」王鳳芝又說道:『但我覺得,我們集團跟怡和,也算是一個級別了,如果我們是英資,那至少也是香港的頂級洋行之一了。』
「差不多,但暫時不考慮上市,也不要隨意對外界公布這些數據。」楊文東搖搖頭說道。
港英時代,縱然港英政府與英國政府都是拉攏華人,可華人財團實際上還是比較低調的,比如30年代的何東家族,雖然經常高調做事,但從來不會到處公布自己的利潤與財產。
倒是廖寶珊,為了吸引閒散資金,反而經常透露自己的身家數據,結果被「殺豬」了。
王鳳芝答應說道:「明白,楊生放心,集團內部的財務數據,都是嚴格保密的,除了極少數,大部分人也都是只知道自己負責業務的相關數據。」
「嗯。」楊文東點點頭。
王鳳芝又道:「只是從我們的業務規模、物業持有數據來看,有心人調查,還是能夠猜到一些的。」
「那就不管了,外面的人猜的准也無所謂。」楊文東不在意的說道:「我也早就與香港一些媒體打過招呼了,不要隨便過多報導長興集團的信息。」
太大的企業自然瞞不住,但輿論是可以控制的,只要報紙上沒什麼人討論,又有幾個人有能力去各個地方調查一家集團的資料?知道了也不好傳播出去。
在普通人眼中,他們只會知道一家集團很大,但有多大,他們也不清楚。
「好的。」王鳳芝又說道:「接下來就是長興航運了,楊生您也知道,去年長興航運的船隻數量,不算年底購買的新船,一共37艘。
目前二手船一半在運水一半是給長興實業運貨,只有從歐美回來的時候會帶點貨物,這些利潤率都不是很高,扣除還貸,一年淨利潤為1028萬港元。
5艘新船是租給日本公司的,總租金是370萬美元,扣掉營收、貸款,我們自己的利潤為140萬美元,也就是差不多750萬港元。」
「嗯,這新船的利潤率的確高多了。」楊文東點點頭。
很多船運公司在有錢之後,也都會購買新船,本身也是新船利潤更高的原因。如果不是因為要布局中東危機,那他也會跟正常船東一樣,購置新輪船了。
王鳳芝回道:「是的,而且業務也比較簡單,我們自己只需要保證船隻正常運行就行。
不過咱們的二手船業務特殊,運水和運送拉杆箱,都不算太暴利,從歐美回程也經常沒多少貨物,所以利潤率不高,不然總利潤1500-2000萬港元不是太大問題。」
「嗯,等香港旱災結束了,就好點了。」楊文東頓了頓,又說道:「另外年後我會與老魏商量一下,適當抬高一下運費,長興實業的盈利能力已經很強了。」
早期長興航運組建的第一個目的,就是為了自己運輸拉杆箱,從而拉低成本,保證長興實業;
因為那個時候,長興實業是整個集團的根基,需要將它的數據打造的最好看。
現在的話,長興實業仍然是最重要的,但考慮到多條腿走路,也是有必要的。
王鳳芝又說道:「也好,長興航運在年底的大採購,必然會導致明年還貸壓力大漲,即使不轉移利潤,那可能還是需要從長興實業調集資金。」
「對,明年的債務壓力不小。」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船隻在沒有交付前,是不需要客戶出很多資金的,這種大項目都是分期交付的,可畢竟是5000萬美元,哪怕前期交一小部分,都是巨大的經濟壓力了。
這也是為什麼很多船運公司無法快速擴張的原因,資金鍊不夠,那就是膽子再大、對航運市場再有信心,也只能一步一步的擴張。
王鳳芝笑道:「但只要熬過去,等船隻交付了,那利潤就非常高了,特別油輪的租金,比貨輪高多了。」
「是啊,要不然誰敢投這麼多資金進去啊。」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一艘12萬噸油輪價值1000多萬美元,在這個時代,三年不能回本,說明你經營的太菜了。
日本租賃公司給出的價格,就有800萬美元一年,而長興航運就是負責運營管理,各種開銷、稅務等去掉後就是自己的淨利潤。
而董浩雲這種自己接業務的,一艘10萬噸級別油輪滿船石油,跑一趟歐美可能就能賺到百萬美元,甚至有時候還不只。
等中東危機出現,這個價格還會翻倍乃至翻幾倍.
王鳳芝接著總結說道:「楊生,長興實業、地產、航運這三個業務,是目前長興集團最核心的三個業務,再之後就是長興傳媒了,去年營業額480萬,一共盈利250萬港元。
主要的提升是東方日報的日銷破了3萬份,還有商業電台,隨著收音機價格降低,聽眾人數也翻了三倍,廣告收入增加了很多。」
「這利潤率有50%了。」楊文東笑道。
王鳳芝回道:「這很正常,地產是我們自己的,去掉了一般傳媒公司的大頭支出,加上跟上了香港經濟的發展,報紙買的人也多,廣告投放的商家也多,所以利潤比去年翻了一倍還多一點。」
楊文東點點頭:「嗯,可以。」
王鳳芝又道:「只是可惜長興傳媒的經營,基本上只能在香港,按照香港報社行業的情況來看,基本上也已經到頭了,除非香港的人口與經濟再進一步發展。」
楊文東道:「今年我會讓東方日報出海,進軍其他國家,不過,這個難度的確很大,星島日報在這方面算是做的比較好的了,但效果也不是很理想。」
王鳳芝說道:「是的,我們香港的報紙,主要是為了討好香港市民,去了海外就得重新編制內容,這個就相當於重新開始了;
而且有些國家對海外傳媒還會有著很多限制。」
「對。」楊文東同意道:「所以短期內也不要有太大期望,與其指望報紙出海,還不如指望長興文化那邊,單純的文化故事,會更招人喜歡。」
前世能夠在海外發展好的傳媒集團,只有一個特徵,那就是背後有著強大的ZZ力量,主要就是美國資本,不然幾乎不可能控制別國的輿論力量。
這個時代的英國,實力也不差,但他們不太可能為香港的華資背書。
王鳳芝說道:「這倒是可以,我家孩子可喜歡葫蘆娃了。」
「對的,動畫、電影、小說、電視劇、音樂這些才是出海的主力。」楊文東點點頭說道。
其實,就算是美國,對外輸出文化的主力也都不是靠著新聞集團,而是好萊塢或者美劇裡面隱藏的文化。
畢竟,報紙電視台這些就算被美資控制住了,也是有著很多敵對的盯著,連老美自己都有著DP競爭,但電影電視劇裡面,光明正大的輸出,只要不違法,那就沒問題。
王鳳芝又說道:「長興文化這邊,漫畫周刊的銷量,包括灣灣在內,一期差不多是在3萬份,但推出的各類貼紙,已經賣出去了超過600萬份了;
不管是營業額還利潤,都是遠超過漫畫本身的。」
「那是當然。」楊文東點點頭說道:「這還只是貼紙,玩具還沒出來,而且年後還會進軍東南亞的華人區域。」
一張貼紙,基本上幾分錢,正是因為便宜,加上屬於容易讓人購買的「衍生品」特性,銷量就特別的高。
且漫畫周刊賣完了,除非再出單行本,不然就沒後續生意了,但貼紙是可以無窮無盡的賣的,有人會重複購買一樣的,自己這邊也是可以再出其他模樣的。
同理,玩具也是一樣。
王鳳芝笑道:「那就更好了,去年長興文化的總利潤約為20萬港元,不算很多,但看市場趨勢,估計明年就能超過長興傳媒了。」
「嗯,這種新產業主要看趨勢,利潤不重要。」楊文東說道。
長興地產、實業、航運這三家是要玩資本運作的,也就是要大量貸款,所以利潤很重要。
其他的,更看重的是未來的趨勢。
「好的,那現在就剩下榮耀電子、屈臣氏與家樂福了。」王鳳芝繼續匯報導:「目前榮耀電子已經盈利,靠著電蚊拍與熱水壺,去年盈利37萬港元。
一是因為即將開拓灣灣與香港以外的市場,二就是電飯煲也開始銷售了。
今年單看銷售這一塊,效益必然會大漲,但美國那邊的研發投入是個不確定數目,這點我不好確認。」
「嗯,沒事,電子產業是重研發企業,美國那邊的投入,是必然的。」楊文東不在意的說道:「前幾年虧也沒事,這些研發只要成功了,未來必然能夠回本十倍百倍。」
美國那邊如今在研發的,自然就是微波爐的磁控管了,這東西其實已經有了,但小型化比較難。
一家電子企業,有方向只是其一,能夠將穿越者腦海中的產品做出來,也是必須的。
傳統電子企業哪怕是未來的索尼、蘋果、三星這些企業,在投資研發的時候,都是需要慎重選擇技術方向的,因為一旦錯了就會虧損嚴重,還浪費了最重要的時間,比如21世紀初多家日本巨頭就豪賭等離子電視,20年後日本汽車又豪賭氫能源
而很多大企業為了避免風險,甚至可能幾個方向一起投入,明知道可能有的方向會失敗也必須要投入。
但穿越者知道發現後,就全力投入,研發成本就降低太多了,這就是穿越者在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了。
唯一可惜的就是香港的電子人才不足,目前只能去美國搞這種研發。
PS:求月票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