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黃忠

2024-09-17 17:57:43 作者: 牛奶芹菜
  聽完黃欣琪的話,劉備沒有絲毫猶豫的搖了搖頭。

  「不行,若是按照黃姑娘的說法,此為純粹的紙上談兵。」

  「若是被圍斷水,再放火困山,則山頂眾人唯有死路一條,軍心和士氣都會迅速崩潰。」

  「依山傍水才是下營的優選,這是基礎中的基礎,無端駐紮山上,此乃兵家之大忌。」

  眼見黃欣琪若有所思,劉備笑著補充:「當然黃姑娘你說的居高臨下,勢如破竹,也並非完全不能做到。」

  「但這是有前提的,這位將軍必須是萬人敵,他的士卒們全都能悍不畏死,如此萬眾一心那才有可能做到。」

  「項羽帶著士卒們,擁有破釜沉舟的覺悟;韓信帶著屬下們,拿出背水一戰的勇氣。在此等情況下,別說打下山的仗,就算是上山都能給對面全部推平了。」

  「然而這種情況實在是少之又少,如果是文官帶兵或者儒將,屯於山上之舉,絕不可行。」

  黃欣琪點了點頭,原來是這樣呀,劉備這一通解釋就都給明白了。

  那馬謖就死的不冤了,顯然是對自己的定位沒搞准。

  或許在他的腦海里,親眼見識過駐紮在山上往下沖,最終大破敵軍的先例,就在他守街亭的十多年前。

  他覺得那番操作看起來平平無奇,完全可以照抄作業。可是他忘了,他印象中的那個地方叫定軍山,執行的將軍叫黃忠。

  對了,黃忠!

  「皇叔,等到了揚州之後,可讓人去長沙打聽一位劉表的中郎將,此人名為黃忠,字漢升。」

  「他在六十出頭的年紀,可以和四十多歲的關羽大戰百合不分勝負,咱們後世人普遍認為,若是巔峰的黃老爺子,說不定能和呂布掰掰手腕。」

  「另外,他可是你未來的五虎上將,六十多歲的時候入伙,七十歲高齡在法正的輔佐下,定軍山下陣斬夏侯淵,絕對是猛人中的猛人。」

  劉備的手微微顫抖,七十多歲還能穿甲騎馬陣斬夏侯淵?我七十歲的時候還能不能活著,感覺都不好說。

  夏侯淵他當然見過,在討伐董卓的時候,就一直跟在曹操身後,說是一員驍將毫不過分。

  這是什麼級別的老將軍?這也太老當益壯了,那算算時間,現在說不定就五十,要要要,一定要!

  「可是既然他是劉表的中郎將,似乎有點不大好辦。」

  黃欣琪笑道:「史記他有個兒子早夭,皇叔趕緊讓人去打聽,他就那麼一個寶貝兒子。」

  「你到時候華佗和張仲景齊備,只要救下他兒子,然後怎麼做,皇叔是行家。」

  劉備點點頭:「好的,了解!」

  說完了黃忠,劉備對這五虎上將表示了嚴重的好奇。

  黃欣琪拿出白紙,關羽,張飛,趙雲,都是毫無疑問和爭議的。

  黃忠的爭議也比較小,他來的時候已經老了,又在漢中出了大力,對得起這個位置。

  有爭議最大的,一直都是馬超。

  將馬超的問題大致和皇叔說了說,劉備微微皺眉,這輩子連衣帶詔都沒能拿到手的皇叔,現在的還真沒法有太多的感同身受。

  但劉備知道的是,若是他真的成為最後的贏家,十虎可能都未必會夠用,但這個不急,以後慢慢了解就是。

  ......

  漢末,陳信這次也沒準備什麼太多的其他東西,他告訴眾人,臧霸屬於有野心也有能力的人。


  對於這樣的人,若是能服其心,在邊境上或者在山越人頻發的地方,做個太守之職肯定是沒問題的。

  眼下已經在南下揚州的過程里,盧植問了個他憋了挺久的問題。

  「為什麼要把大本營首選秣陵?」

  其實在盧植看來,秣陵唯一的好處就是貼著長江,航運通暢,另外靠近丹陽治所丹陽郡,其他的好處完全看不出。

  陳信笑道:「秣陵後來會被孫權改為建業,並在之後受到衣冠南渡,靖康之恥,等幾次北民南遷的好處後,在明初成為首都,成為了後世的超大城市。」

  「六朝古都,南京。」

  眾人心中震顫,南京。要知道,洛陽才是被譽為過東京的,地位可見一斑。

  盧植則內心不解,北民南遷,這一聽就不是什麼好詞,為什麼要南遷?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動亂。

  等到真安定下來之後,那套《資治通鑑》定要讓玄德給帶回來,否則的話,死也不能瞑目。

  郭嘉則是內心盤算,後世是盛世了,沒有刀兵之禍,將首都放在水路通達的地方,確實好處不少。

  但亂世里,把都城放在這個位置的,別都是什麼割據勢力吧?都指望著長江做防守呢?

  可是陳信又說這個明朝將首都放在這兒,究竟是為什麼?還是說後世的造船術,遠超當世的想像?

  盧植笑道:「既然小陳兄弟說了,回頭先照做就是,等拿下了荊州甚至益州之後,再看情況調整。」

  「但若是艦船的強度,水運的利益,遠超我等的想像,我覺得這秣陵也不錯。建業確實是個好名字,建都立業。」

  「可惜的是,老夫就看不到那天咯。」

  一直沒有吱聲的華佗開口道:「小陳兄弟此番回去之後,不妨讓人去問問後世在補血益氣這塊,有什麼不一樣的見解。」

  「歷朝歷代總有些在醫術造詣不凡,名留史冊的醫者,若是能把盧中郎的氣血給提上來,就還能再多些時日。」

  陳信想了想,他上次回去之後就度娘過部分資料,也問了樓下的中醫房。

  當然不能明說我去古代要怎麼開發中醫,用了個耳熟能詳的「我家有個遠房親戚叫盧植,類似於....」這種理由。

  「華神醫,補氣的話就是人參和黃芪,我回去查了,黃芪在神農本草經上出現過,現在應該都有了吧?」

  華佗點頭,世家大族補氣,一般都是首選人參。

  普通人家沒這個條件,也沒有養生補氣的說法。在偶爾在需要用藥的時候,他的首選基本都是便宜好用的甘草,適合普通老百姓。

  黃芪這味藥,他用的確實不多,去了揚州之後得趕緊試試。

  陳信繼續說道:「補血的話就是當歸啦,當歸很早就有了,華神醫應該比我清楚,另外還有白芍和田七,不對,好像是叫三七。」

  「我和黃欣琪對於這個真的不熟悉,我們只能告知哪些是沒有的,具體的實踐和試驗,還需要華神醫到時候和張神醫共同處理。」

  華佗開口道:「三七老夫沒有聽說過,究竟是何物?小陳兄弟,可否繪圖一觀?」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