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119章 江南五府,供養明廷

第119章 江南五府,供養明廷

2024-09-23 00:24:29 作者: 冬三十娘
  第119章 江南五府,供養明廷

  南直隸常州府無錫縣城的東北郊有條涇溪,溪畔有個小鎮名喚涇里。

  正月將近,鎮上又繁華了起來。

  祠宇、客棧都漸漸客滿不說,顧宅南邊新建的幾十間書舍也快住滿了。

  都是慕顧憲成之名而來求學的讀書人。

  小鎮又要變成晝則書聲琅琅、夕則膏火輝輝的狀態,直令過者停舟嘆羨、行旅皆欲出於其途。

  顧家的上一代人雖也做過鄉里亭長,在這溪邊小鎮經營過豆腐糧米等小作坊買賣,但也稱不上大族。

  到了這一代,顧憲成、顧允成兄弟兩人先後中進士,這就非同小可了。

  更讓附近年輕士子心動的是,顧憲成、顧允成兩兄弟名傳朝野,如今卻已還鄉講學六年余。

  都是因為剛直不阿觸怒皇帝才被革職回鄉的,氣節更對年輕士子的胃口。

  講學之所就在顧宅,兩兄弟和藹地傳道授業之後,回到了後堂。

  「兄長,真要親去這一趟?」顧允成有些擔心地問道。

  顧憲成今年虛歲五十二,如今身體和精神都很好。他鬚髮旺盛,並未蓄意休整,乍一看倒像是鍾馗一般,只不過並非怒目圓睜。頗重的眼袋上面,不大的眼睛裡眼神銳利。

  「自然要去。」

  顧憲成站著張開了雙臂,旁邊便有僕人為他換衣服。

  「此番若無許多志同道合之人,不必輕信什麼新君臨朝必有起復。」他淡淡說道,「況且登極詔不言蠲免,如今更大封勳爵。王錫爵還朝了,申汝默慣只調和,沈肩吾嘛……」

  顧憲成輕笑了一聲,而後收起笑容:「講學數年,已微有薄望。但如今,還是要個日日會講之所。這一程是免不了的,既要常州府和南直隸准了我們復建東林書院,又需籌集工銀。」

  「只要準備,工銀……」

  顧憲成看向了他:「那又豈能一樣?聽聞李道甫亦是剛正不阿,如今以漕台之尊,還敢於先行決斷漕糧起運。為兄此去要些時日,平常講學,還有白糧起運之事,你便在家中安排好吧。」

  顧允成心裡還有不少事拿不準:「前日有急信到了江南,只怕不少人都知道了。朝廷雖未決斷,但那二十萬兩新增的金花銀……」

  「那些可不用管。漕糧仍是四百萬石,蘇松常嘉湖五府的二十餘萬石白糧也未提及,這些東西自有南京諸位去爭。」

  僕人為他換好了衣服,顧憲成理了理衣襟,又囑咐弟弟:「記住,我們只把講學一事辦好便成!」

  此時此刻,雖然朝廷正式的決斷還沒傳來,但蘇州、松江、常州、嘉興、湖州五府的許多地方,基本都由當地大族準備的白糧要準備裝船起運了。

  他們最晚也必須在三月底前就過淮河。

  過淮河之前,還要過長江。

  漕河之上,除了普通的四百萬石漕糧,還有二十一萬八千餘石的白糧。

  它們的區別是:漕糧一概由漕軍解運,而白糧仍由民間解運。

  這二十一萬八千餘石白糧里,其中有十七萬四千餘石是白熟梗糯米,是要運到宮廷內庫簽收,專供宮廷;其餘四萬四千餘石,則供應北京各庫,是專供在京文臣的。

  之所以是蘇松常嘉湖五府,因為一開始的都城是南京,這裡的米夠,也好。

  之所以仍舊是民間解運,因為這本就是天下臣民對皇帝和朝廷的孝敬,何必又要朝廷另養兵卒、另加耗費來解運?

  蘇松常嘉湖五府負擔得起。


  南京城裡,魏國公府內仍舊一如往日。

  年輕的魏國公徐弘基(已襲爵,前文已勘誤)去北京朝賀新君登基回來後,已經由原來的南京後軍都督府升為都督、領後府事、守備南京。

  他自然是不能服眾的,但畢竟是國公嘛。

  讓他來做這個南京守備總兵官,南京的文臣們倒是更安心一些。

  南京的做官習慣,和北京自然大不相同。

  點卯都不太需要,大家往往都有其他地方聚一聚。

  現在城中一個幽靜的院子裡,就聚了幾個人,都穿著便服。

  若有識得他們的人,就會認得這是南京諸衙之中最重要的幾人:南京戶部尚書張益,南京兵部尚書郝傑,操江都御史耿定力,南京禮部右侍郎葉向高。

  遷都北京後,南京仍設中樞諸衙,但真實的權力中樞是守備廳會議。

  鎮守太監,是皇帝的代表。

  南京守備總兵官,一般就是魏國公,在他資歷威望不足時讓旁人來。

  協同守備,一半是提督操江來擔任,現在是襄城伯李承功。

  另外,南京兵部尚書一般參贊南京守備機務。

  所以郝傑重要不奇怪。

  而南京戶部之所以重要,因為南京戶部負責徵收占到整個大明將近一半的南直隸及浙江、江西、湖廣諸省稅糧,另外還負責漕運和全國鹽引堪合、全國黃冊的存儲管理。


  操江都御史,則是用來制衡操江提督,他麾下有南京如今唯一可稱得上能戰的長江水師。

  南京禮部其實最閒,是真正的養老院,葉向高在這裡是因為他本人。

  南京吏部只在京察時重要,因為南京的京察,北京吏部是不過問的。

  至於南京刑部工部,雖然也有一些權力,但稱不上多重要。

  現在是耿定力在問郝傑:「魏國公回南京了,襄城伯卻還沒回來。難道是想讓新封的平夷伯來?」

  郝傑搖了搖頭:「我已上題本,仍未回音。」

  張益嘆了一口氣:「下了幾道恩旨,蠲免多在去年旱災嚴重府縣。今年夏糧秋糧,還不知會鬧出什麼事來。」

  「眼下首先便是去年該起運之漕糧。」

  這裡最年輕的就是葉向高,今年虛歲四十三,正值壯年。

  他算是已經把清流的前半段走完,萬曆十一年中進士之後庶吉士、編修、南京國子監司業,現在則已是南京禮部右侍郎,而目前的南京禮部尚書去世後尚未補、左侍郎也未補。

  已經是正三品了,以他的年紀,後面升任尚書只是時間問題,入閣只怕也是時間問題。

  他說了話,張益點頭嘆氣:「是啊。若非李道甫,只怕該正月起運之漕糧就要耽誤了。如今江南諸多府州還在為兌運輪派之事爭執,朝廷亦無定論。」

  四個人都顯得憂心忡忡。

  此刻在蘇州府那邊,負責兌運蘇州府漕糧的有五衛漕軍,分別是南京水軍左衛、南京水軍右衛、龍江左衛、龍虎左衛、橫海衛。

  他們是去年被分派兌運蘇州府漕糧的,本就叫苦不迭,如今更是艱難。

  「你們說什麼蘇州水次貧瘠,我們不懂!現在我們都把漕船搖到你們私倉來了,如何能不查驗?上官是要干潔圓新的!」

  龍虎左衛的一個副千戶憤恨不已,看著面前蘇州府五十七家兌戶之中的一家。

  只見對方比他更憤怒:「秋糧收上來就多雨,我們蘇州府還有白糧重擔,漕糧也不免,賦役早就重不勘言!眼下又要到春耕了,哪裡還有時日、哪裡還有人把這多漕糧曬揚篩檢?」

  「去年夏糧,你們一拖再拖,也是逼我們到私倉來領兌。沒有查驗,運到之後有沙子糠谷不說,是不是還摻了水?三伏天裡都泡爛了,害得我們指揮被罷了職!」

  「千戶大人這是要以勢欺壓我們這些良民嗎?莫要血口噴人!我們兌收糧長更難,又要收糧,又要按朝廷要求碾好曬乾,還要運到水次關倉交兌。忙都忙不過來,哪有時間做什麼手腳?我們苦哈哈的百姓,有膽子做手腳嗎?」

  「你們莫不是又要勒索才肯?」

  「狗官兵,要我們沒有活路,跟他們拼了!」

  「又要上好白糧,又要乾淨新糧,還有耗米,現在還要勒索,萬歲爺到底知不知道我們已經快被逼得沒活路了?」

  這副千戶看著這糧長身後群情激憤的人,還有那糧長眼裡的傲慢。

  如今蘇州府兩個閣老在朝,到底是誰以勢壓人?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