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135章 宮中選後,誰偏不從

第135章 宮中選後,誰偏不從

2024-09-23 00:25:12 作者: 冬三十娘
  第135章 宮中選後,誰偏不從

  南北消息溝通的時間差在這種時刻產生了致命後果。

  朝廷想平抑糧價?皇帝本人想?

  那又怎樣!

  歷朝歷代,皇帝無法稱心如意的事情多了去了。

  總有人覺得這一次始終是能贏的,哪怕他自己做了那隻被殺的雞,猴們最後在大局上仍舊能贏。

  這麼上千年來,很多明證了。

  泰昌元年四月十七,今天皇帝至少在一件事上是可以稱心如意的。

  從正月十六入宮,秀女們經歷了三個月,昨天總算是完成了最後的篩選。

  今日皇帝點選后妃。

  一道旨意,嬌娥絕色呈選入宮,任君揀選、快意品評,這是天下臣民對皇帝的孝敬。

  您又回報了什麼?為剛剛超過一兩銀子一石的糧價如此不依不饒?

  乾清宮內,兩位太后都來了。

  正殿外的屋檐下,掛著大紅彩綢。

  乾清門通往正殿那條高出旁邊院落一些的甬道上,進入乾清宮正殿所在的石台處安置了三面屏風。

  靠北兩面,留出一個過道;靠南一面,又遮住了後面的甬道。

  屋檐下居中是御座,面前有一個案桌。

  左右兩邊,王喜姐和朱常洛的生母都坐在那。

  「畫像皆在此處。」王喜姐面帶微笑,「皇帝盡可先看看,若以為不妥,此時尚可另選她人為前三之選,再當面賜寶以定位序。」

  「母后所選,皇兒豈能不安心?」朱常洛先說了說,而後還是看了看,「只是先看看這前三出身如何、評斷如何。中宮之主,還是性情為重。」

  於是靜靜看了起來。

  心裡則想著不久之前報到他這裡來的事。

  天亮後的京城裡,大小糧店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姿態。

  依舊開門營業的,糧價總算都跌回了十三錢到十五錢一石不等。

  可與此同時,京城又有大約四成的糧店全都閉門歇業,掛了個「新糧售罄」的牌子。

  售罄,呵呵。

  如今京城百姓只怕都迷糊了:糧價到底會不會漲?怎麼有些店降價了,有些店卻沒有新糧賣了?

  秦永寧那邊聽到了回報只一拍大腿:哎呀,我怎麼沒想到這一招?

  咱也不賺錢了,咱不賣了,總不能逼著賣吧?

  誰犯了法?

  內閣那邊,三個閣臣你看著我,我看著你。


  今天自然是不能去打攪皇帝的,可皇帝應該已經知道了吧?

  「……米麥豆黍,眼下也只是大米行情略有上漲。」沈一貫看著王錫爵,「元馭兄,是不是勸一勸陛下?」

  「此前本無需勸,現在也不必勸了。」王錫爵搖了搖頭,「閉店歇業,這便是下戰書了。」

  沈一貫為難地看向申時行。

  「……陛下要從這京城米價上再做一篇漕河與江南的文章,此事確實已不用勸了。」申時行嘆道,「都說千里不運糧,自江南抵京,每運二石糧就要耗去一石。若非江南有一兩金花銀折出的四石糧,京城米價又如何只是這麼點?」

  折成金花銀的糧食成本確實低,只有四錢銀子一石。

  然而江南有能耐運作這些糧食的,自然還要再額外付出一部分成本。

  若想讓這些糧食的利潤最大化,還是要運到北邊才行。民船輸運,中途七大鈔關,綜合成本算下來又不如和漕軍合作。

  總之到了京城,一石米的純粹成本確實已經翻了一倍有餘。

  在京城做生意,店租、契稅、各方勢力打點好,還要雇夥計,算上各種各樣的隱形成本,京城米價在一兩銀子左右一石實屬正常。

  王錫爵卻不同意這一點:「這回不同。事雖因登極詔不言蠲免而起,這回米價漲起來,便是有人蓄意謀劃。以京師安穩相挾,哪怕米價還沒過分,真掂量出來又是何等罪過?」

  「……也不知陛下將如何應對。」

  有人帶了頭閉店歇業,只怕隨後還有跟著一起這麼做的。

  這已經是打定了主意先耗著:昌明糧行若是有能耐,盡可一力支撐京城這百萬人丁的口糧看看。

  能撐三個月,能撐半年、能撐一年嗎?


  不做京城糧食的生意了行不行?

  「皇帝,可是不妥?」看皇帝一直看著三人的畫像不說話,王喜姐小心地問了問。

  經過重重篩選,王安那邊主持著經過了相面再定下了最終的五十人名單之後,是兩位太后從中一一召見,選出了三人。

  除了那出身山西的介休范氏,王喜姐自然擔心皇帝不滿於另兩人的挑選。

  「……並無不妥。」朱常洛回過神來,對田義點了點頭,「讓她們三人先過來吧。」

  「是。」

  田義朝屏風那邊的王安示意了一下,王安則站在屏風旁邊脆聲喊了起來:「陛下有旨,介休范氏、大興郭氏、宛平劉氏覲見。」

  乾清宮院內的甬道上面,實則五十人都候在了那裡。

  聽到聲音,范思容屏住呼吸,和另外兩人一同拿著團扇,依據這段時間以來練習的步伐和體態緩緩走向屏風。

  在她們的身後,其餘人只能羨慕地看著她們三人消失在屏風的前面。

  那三人,就是一後二妃,已經註定要居於眾人之首。

  朱常洛暫時把心神專注了起來,看著漸漸走到台階下面的三人。

  山西那邊呈選的十人,最終只有兩人進入了這五十人的名單。

  而其餘四十八人里,因為這一次特別的安排,倒有二十一人是軍籍出身。比例雖然高於以前不少,但也看得出來也許家教有關,進入最終名單的比例遠低於初選時的比例。

  最後被兩位太后挑選出的這三人里,山西介休范氏范思容名列其中,出身民籍。


  大明並沒有專門的商籍,它只是民籍里的一個世俗稱謂。

  宮廷畫師所繪畫像自然比不上後世照相機,朱常洛倒只是對相貌略掃一眼,此前一邊想著京城糧商們的應對,一邊看的還是她們這三個月所得到的評語。

  能走到最後一關,評語都不差,都是好詞。

  或者說,如果不夠懂禮、忍讓、恭謹、鎮定,也不可能走到最後一關。

  除了范思容,另外兩人一個是大興縣人,姓郭,閨名郭蘭芝。出身亦是民籍,家中曾祖輩出過一個舉人,但如今無一人有功名,她父親郭維城已經考到四十一歲了,還沒能成為秀才。

  另一個是宛平縣人,姓劉,閨名劉依。她家裡卻是軍籍,有個河陽衛世襲正千戶的官職,父親劉應元如今在南城兵馬司當差。

  現在她們已經並排站在了朱常洛面前十餘步的地方,一人著紅,一人著紫,一人著白。

  她們的身段自然掩於精心準備的新衣之下,臉龐也被團扇遮擋著。

  「往後便是伺候皇帝的人了,也無需羞怯,把扇子放下來,讓皇帝好生瞧瞧模樣吧。」

  王喜姐開了口吩咐,只盼這樁事早點定下來。不管皇帝看了她們三人的模樣心裡中意,還是想換其餘的人為后妃之選,她都沒什麼想法。

  「……是,謹遵太后娘娘懿旨。」

  清脆的聲音里,三個人都緩緩地把團扇落到了胸前,但仍舊都低著頭。

  「陛下。」田義托著一個盤子,「走近些看看吧。」

  朱常洛點了點頭,站起來後先向兩位太后行了行禮,這才往三人走去。

  田義跟在後面,盤子上面放著三樣物事:一個鑲玉如意,一個綴珠簪子,一個繡花荷包。

  鑲玉如意賜給誰,那誰就是皇后了。

  朱常洛往三人走去,也觀察著三個人的樣貌、神情。

  哪能一眼看得透呢?

  皇帝有命,自是予取予求。

  她們是柔弱。既已入了宮,經過了這幾個月的篩選訓練、勾心鬥角之後,面對更加叵測的將來不論是不是已經心有不願,那也只能依從。

  而他的臣民,心中若有怨氣,卻敢於讓皇帝看看緊閉的店門,以示抗議。

  用強?

  朱常洛心裡有了定見,心情也放鬆了下來。

  這過程才最最有趣嘛。

  額,忘記定時了,端午節快樂,吃飯喝酒到現在看了看才發現。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