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201章 五相共治,權責分明

第201章 五相共治,權責分明

2024-09-23 00:28:21 作者: 冬三十娘
  第201章 五相共治,權責分明

  後宮再多一嬪,封號為慎。

  王佳月喜遷新居,搬去了景陽宮。

  東西十二宮之中只剩一個翊坤宮沒有主人了。

  次日,最晚到達紫禁城的是李成梁,他從城外的京營趕回來。

  等他獲准入城,申時行、王錫爵、田樂、朱國祚四人才出發,一起往乾清宮去。

  陣容特殊,人數少,大家都知道這是要議論大事了。

  申時行、王錫爵和田樂自然是分量足夠的,而朱國祚身為禮部尚書,現在心裡只砰砰跳地想著一種可能:莫非是要商議補閣員的事?

  也不像,商議補閣員,喊勛臣做什麼?

  又或者說不只補閣員一事?

  心思複雜地到了乾清宮,朱常洛已經端坐在上。

  見駕之後,皇帝賜座,五個人在乾清宮正殿明堂里坐了一排。

  然後田義和陳矩親自過去關上了門,回到了朱常洛面前,在台階下一左一右地站好。

  「開篇明義。」朱常洛直接說道,「今日召卿等來,是商議中樞衙署大改之事。」

  眾人心頭劇震,不明所以:中樞衙署,大明開國以來無非改了一次半。

  第一次,是洪武時期撤了中書省,廢了丞相。

  後面的半次,無非是司禮監與內閣大學士的設立。說是半次,因為他們的實際權力和名分從來沒有在官方官制上得到明確規定,定位本質上仍然是皇帝的秘書。

  現在皇帝說要改中樞衙署,而且是大改。

  誰也沒有想過這個問題,所以沒有半點心理準備。在不知道皇帝的意思之前,也不便立刻出言說什麼。

  「簡而言之,一房四院。」朱常洛看著他們說道,「御書房,進賢院,施政院,樞密院,鑑察院。一房四院,各設大學士一員,御前咨政。」

  朱國祚想到了是補閣員,卻沒想到是這種補法。

  乾清宮正殿內,只有外面的陽光通過窗格透進來,申時行和王錫爵都看著皇帝。

  很明顯,這一房四院各設大學士一員,那就是每個內閣大學士有專門主管的事務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復設丞相,只不過共有五相。

  大家還在等著皇帝繼續講述他的思路。

  「進賢院,顧名思義,為國選賢任能,講信修睦。」朱常洛跳過了御書房,直接先看向申時行和朱國祚,「吏部,禮部,北京太學,南京國子監,太常寺、鴻臚寺,皆由進賢院太常大學士統管。」

  申時行和朱國祚心中都是一跳,申時行更是難以置信地看著皇帝:「……吏部?」

  吏部尚書不允入閣,就是因為吏部尚書本身的權柄就很大。而現在這太常大學士,不僅專管文教,還要管官員選任?

  「鑑察院,鑒政務、軍務、人事得失。」朱常洛用這個回答他,「設謹身大學士,分管六科、都察院、大理寺。」

  都察院左都御史都不在這裡,大家心裡冒出一個詞:御史大夫。

  朱常洛這才看向王錫爵:「施政院,推行政令,專管民政。設建極大學士,統管戶部、工部、刑部、光祿寺、太醫院。三部以外,光祿寺改職差為賑災,太醫院之上再增醫養院,轄太醫院、軍醫院、備疫院。」


  他沒說細節,只說結構,但這施政院已經明明白白了。把文教人事及兵部除開後,它要聚焦的就是財計,還有為了穩定滿足國家財計需求而要保持穩定的基建、民間刑事和備災等事。

  說到這裡,樞密院是什麼也就很明確了,實際上本來樞密院就不是什麼新玩意。

  果然朱常洛繼續道:「樞密院,專責兵備、軍機,設武英大學士一員,統五府、兵部、太僕寺。」

  而最後的御書房卻出乎大家的意料之外:「御書房設中極大學士一員,除通政使司、翰林院、詹事府外,專職一事:凡進賢院選任五品以上京官、地方選任四品以上地方官,若非緊急特旨,皆要赴翰林院下專設之通政學苑進修一月至半年不等,考選合格才予任用。」

  申時行從專管吏部的意外之中冷靜下來。

  歸根結底,仍是由吏部與進賢院提出人選,而任用之前另有一關在御書房,任用之後則有鑑察院予以監督。同樣,整個過程里,皇帝始終有最高的權力。

  當然,還有一個隱形的變化:過去雖然有非翰林出身不得入閣的潛規則,但將來大家往上走的過程里,基本都有過在翰林院進修的經歷,這算不算翰林出身?

  翰林院又隸屬於御書房,這又意味著將來地方上知府以上、兩京郎中以上,都要在皇帝面前打個轉,時間還不短。

  朱常洛看著他們五人:「中樞各部衙,按照這個大的方向還有許多要商榷的細節。今日先與眾卿大體商議方略,而後還要擴大範圍。朕不諱言,專設五相,職權責任,上下位屬及流程,這些都是要釐清的。一旦商議妥當,將來未建之三殿,都要因此大改。」

  他頓了頓之後凝重地強調:「朕御極於內,文武佐於外,今後這君臣共治天下之格局,朕願試改之!」

  兩年多以來,大明的諸多弊病都堆到了朱常洛面前。

  朱元璋廢除宰相,直管六部,君權當然是越來越集中了。

  但久而久之,內閣雖無宰相之名,卻有宰相之實。

  更何況時代在變,朱常洛必須松一鬆綁,探索一個既能提高效率、也能刺激思想認知改變的新格局。

  皇帝視百官為家奴,只會引導出一個百官和勛貴士紳視貧民百姓如家奴的結果。


  現在朱常洛要向天下傳出明確的信號:他是認同君臣共治的,但不是那種「為與士紳治天下」的認同。

  利益只是一方面,添官加俸已經表明了他的態度。

  但理想抱負也是一方面。這天下實則是大家的,這一點無需諱言。但有宰相之實,就在紫禁城內的外朝設衙辦公,皇帝提供這樣一個開明的舞台,那卻只有真正想要施展治國平天下抱負的賢能之士能享受這種尊崇。

  隨著討論的深入,申時行、王錫爵他們當然明白了皇帝主要的思路重點。

  人事、財計、兵權、監察分開,御書房則成了真正直屬皇帝的「秘書內閣」。

  這內相最靈活,將來還有巨大的演化空間。

  皇帝分開最重要的幾個大權給幾個人,對朝堂來說最重要的變化是多出三個丞相位置。

  而對中樞和地方來說,需要考慮好的問題也有很多很多。

  比如說提學按察使將來是該繼續由地方提刑按察使來管,還是至少每個省的衙署設置要向中樞看齊?

  比如說地方督撫權力極大,尤在地方三司之上,那麼又如何平衡中樞里施政院比鑑察院重要、地方上鑑察系統卻反而更重要的矛盾?

  在乾清宮這正殿裡,李成梁一直沒有開口說什麼話。

  他能夠第一批被喊來,其實已經是殊恩。

  樞密院的武英大學士,這武相當然仍是文臣。但樞密院之中,將來似乎要專門厘定職權了。五府、兵部都在樞密院之下,還把擁有馬政小金庫的太僕寺也劃給樞密院,那麼武官銓選任用、糧餉兵備供給等許多事,再有戰事謀劃指揮,樞密院都十分關鍵。

  絕非一個武相就能左右的。

  現在還沒有具體聊到樞密院,李成梁只是聽著。


  如果說武相是大司馬,那麼……也許樞密院內還有一個大將軍這樣的位置。

  權力的細枝末節其實相當多,每一項具體的權力都有來源、執行、監督這樣的維度。

  朱常洛和他們商談了一陣之後只說道:「要說這次最大的變動,無非朕要劃分一房四院,設五相。而後只是已有諸衙分定隸屬,事務專往一相題請。地方可以先行照舊,文武散階、諸多虛銜,吏部、禮部若釐清了,這幾年能把財計也解決好了,那麼三殿就能依新制重建,朕不妨再直接定下相名。」

  他一一看了看眾人:「地方上考察士紳,天下皆知理所應當。朕不是苛刻之君,而是一心圖治。朕尊拜賢相,添官加俸,願天下賢才都明白朕的意思。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朝廷財計本該穩而向好,則百官既享尊位,也不必憂慮家用不濟。天下士紳不該取了功名得了優免便在野一心齊家富家,而不思治國平天下。」

  「居朝有居朝的好處與責任,在野也有在野的好處與責任,道理原本簡單。」

  他的語氣是理所當然的,一個個看了過去。

  先是申時行:「進賢院教化天下,選賢任能,必須思索學問大道如何裨益國家,必須思索天下讀書人該如何上能近大道、下不違國法。」

  而後是王錫爵:「施政院施政安民,必須時刻想著怎樣才是真穩定,怎樣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日子越過越好。」

  此後又是田樂和李成梁:「樞密院保家衛國,也要時刻想著忘戰必有危,好戰則必亡。每一次用兵,該不該用,如何用,用了有什麼得失,眼前與長遠都得考慮。」

  最後則是朱國祚:「御書房與鑑察院亦如此,通達上下,查缺補漏,糾劾弊失,既要團結公忠,又要警惕官風士風腐壞。」

  朱國祚還不確定自己這次有沒有份進步一下,但現在他很心熱。

  朱常洛則最後問道:「關於這中樞衙署大改,卿等大方向上覺得如何?如果都認為可以試試,那麼下一步就該召各衙首官共議了。」

  皇帝願意在這種層面放權,大家為何要阻止?

  對申時行來說,也許本該接下來又成為首輔的。但舊格局下的首輔,又怎麼比得上這進賢院下身兼大宗伯與大天官之實的五相之一?

  對王錫爵來說,將來似乎只要御前五相定下來了該做的事,施政方面再無人對這相國指手畫腳。

  而對其他人來說,多三個相位!

  田樂知道皇帝將來必定有巨大的動作才能使得「百業皆列朝堂」,但這第一步,居然是要在最頂層的權力圈子裡塞進一個武相進去。

  「陛下寬仁禮賢以治天下,臣無有異議。」申王兩人俯首。

  「禮制上古今相融,臣以為並無不妥。」朱國祚還指望更進一步呢。

  「臣謹遵聖意。」田樂和李成梁則很簡單。

  朱常洛則十分乾脆:「好,那就再召各衙首官!」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