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少年的巴比倫》
2024-09-23 02:52:02
作者: 長夜風過
第39章 《少年的巴比倫》
只是這次風波,用不著張潮出手。
最先是寫出《活著》、《許三觀賣血記》的於華接受了記者的採訪,明確表示支持年輕作家拿到高版稅,並且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厭舊,老作家的版稅也應當適當提高。
接著他的好朋友默言也在報紙上發了一篇短文,以收到人生第一筆稿費為線索,回顧了寫作收入對自己生活的巨大改變,最後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厭舊,老作家的版稅也應當適當提高。
接著是韓紹功、蘇桐、格斐……不少大作家以各種形式,表示了對高版稅的支持,以及善意地提醒出版社不能喜新厭舊,老作家的版稅也應當適當提高。
默契得像是商量過,但其實互相之間沒有通過氣。可見眾大咖苦出版社久矣!
張潮知道,一定會大呼:「什麼叫自有大儒為我辯經!」
張潮每天除了上課,就是碼字,此外就是給「高三提分突進班」的同學們上課、講題。
不得不說,各班精挑細選出來的精英就是不一樣,分數最低也有118,讓他講課的效率大大提高。
一周後,花城社的朱妍玲就帶著協議來到了三中,依舊是行政樓三樓小會議室。
協議的內容早已經提前確認過,所以來就是簽署。同時張潮將新寫的3萬字稿子給朱妍玲看了,依舊維持了高水準,強烈的故事懸念、悲愴的情感衝突,讓朱妍玲這個老編輯都讀得欲罷不能。
不過朱妍玲這次來,不只是和張潮簽署協議,還有一個重要任務——替《花城》雜誌,向張潮約稿。
朱妍玲道:「我知道你現在的創作任務很重,但是即使你2月份就能完成《少年如你》的創作,審核、校對、設計、排版、印刷……基本要到6月份才能和讀者見面。中間這幾個月的空白期,需要有作品來維持你的口碑。」
張潮想了想,道:「6月份可能太晚了。我希望越快越好。這樣吧,我邊寫,你們邊校對、邊設計排版,這樣提早多少?」
朱妍玲笑道:「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簡單,書不是寫出來就能印了賣的。書稿完成以後要三審三校,這個流程就就要至少一個月,然後才能申請書號……這樣吧,審校方面我們儘快,不過也不太可能早於4月份完成。」
張潮道:「……嗯,那確實需要有作品……朱老師,您放心,小說下周就能交給你,應該是個短篇,或者短中篇。」
朱妍玲很驚訝,道:「你已經有構思了?」
張潮沒有正面回答,而是走到小會議室的窗邊,凝望著外面雜草叢生的野地,出了一會神,才開口問道:「您知道三中這塊地皮,原來是幹什麼的嗎?」
朱妍玲知道張潮並不是真的在問她,所以只是微笑地聽他繼續講下去。
張潮接著說道:「這裡,還有後面那片野地,原來是我們長福最大的機械廠的廠址。最多的時候,有好幾百職工,加上家屬,有兩三千人。廠裡面什麼都有,電影院、體育館、游泳池,還有一排一排小店。那時候,很多縣城都有這樣的國營廠,或多或少,或大或小。
小學的時候,每年寒暑假,我都會從鄉下回城裡住,沒事就跑來這裡玩——因為可以撿到各種稀奇古怪的零件。那時候,有一個在工廠當學徒的小哥哥,經常帶著我在縣城裡晃蕩,一晃就是大半天。可我只有寫完了作業才能出門。而他想玩了,就從車間裡溜出來,雖然總會被他師傅罵……
別人3年就出師,他學了3年又3年,還是學徒。但我還是很崇拜他,因為他會和我說他和廠里的哪個混混打架打贏了,又和哪個女工談戀愛了,或者又從師傅那裡偷到煙了……」
朱妍玲出生、成長於南京,大學讀的還是南京中文系,畢業後就去廣州,在花城社的編輯崗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年,所以對張潮所述的這種縣城小青年的生活非常陌生,一時間也聽得入神了。
張潮緩緩說著:「……1998年,我小學畢業了,廠子也沒了。那個小哥哥突然就從我的生活里消失了。一同消失的,還有他那說不完只屬於90年代縣城小青年的故事,還有我曾經熟悉的長福縣城……」
張潮轉頭對朱妍玲說道:「朱老師,我們的文學中,農村與城市,是最受矚目的二元,名家輩出。但是像長福這樣夾在農村與城市之間的小縣城,卻似乎從來沒有被人注意過。
小縣城,既是鄉鎮的『叛徒』,又是城市的『附庸』。這裡的青年,掙扎在夾縫中……」
朱妍玲把張潮的敘述在腦中咀嚼了好一會兒,才道:「你真的非常敏銳,似乎確實找到了我們當代文學作品的一片處女地。你大膽寫,儘快交稿,我幫你在《花城》雜誌那邊插個隊。如果質量沒有問題,爭取能在下個月就發表。」
《花城》與《收穫》《當代》《十月》並稱為純文學期刊的「四大名旦」,相比其他三份期刊,《花城》對有創新色彩的文學作品尤為關注。
《花城》是雙月刊,每逢單月的5日出刊。現在已經是2月初了,時間頗為緊迫。
朱妍玲帶著張潮已經完成一半的《少年的你》電子檔走了,張潮則投入到了新小說的創作中去。
他口述的這個故事,既是自己的真實經歷,卻又和小說家陸內在2007年發表的長篇小說成名作《少年的巴比倫》有精神上的共鳴。
《少年的巴比倫》的故事發生在20世紀90年代初,一個虛構的小縣城「代城」,主人公陸小路沒有考上大學,在父親的操作下到糖精廠工作。他工作一塌糊塗,整天跟著一個叫「老牛x」的師傅混日子,只會擰螺絲、換燈泡。整天打架、追女人、惡作劇。
直到清新脫俗的白藍出現在他的生命里,瞬間吸引了他,一系列陰差陽錯後,他們走到一起。白藍啟發了陸小路對生命意義的自覺追求,最後陸小路在白藍的建議下報考了夜大,白藍也到上海去讀研究生。至此,兩個人踏上了屬於各自的生命旅途……
原小說在語言上具有強烈的王小波風格,幽默、諷刺,具有強烈的自傳色彩。
張潮決定借用《少年的巴比倫》這部小說的故事框架,寫出自己心目具有90年代氣質的縣城故事。不過原小說的環境重心還是放在國營工廠,而同時具有小縣城、鄉村和國營廠生活經驗的張潮,則決定要把國營廠和小縣城之間特殊的興衰關係表達出來。
敘事視角也從原小說主角陸小路的第一視角,轉變為作為孩子的「我」,在三個寒暑假的時間裡,見聞到的陸小路的故事。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