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第二百三十四章 誰控制了心臟,誰就控制了世界

第二百三十四章 誰控制了心臟,誰就控制了世界

2024-10-23 11:09:16 作者: 霸道總裁胖總
  這可不就是心臟嘛!

  撒馬爾罕作為中亞第一古都,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北道的重要樞紐,與中國的經濟和文化往來密切。

  在《魏書》中,它被譯為悉萬斤,而在《隋書》中又稱其為康國,《新唐書》中呼其為薩末韃。

  元、明兩朝的稱呼比較雜,元朝有肥城、尋思乾等稱呼。

  明朝則乾脆叫它河中府。

  因為耶律大石建立西遼後,在撒馬爾罕定都,並將那裡改名為河中府,與遼國時期被兩河夾在中間的河中府一樣。

  林煜說道:「撒馬爾罕地處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自古以來就是東西國家交流互通的重要樞紐,近的帖木兒帝國,遠的大唐盛世,前者以撒馬爾罕為國都(現在不是了),後者同樣在撒馬爾罕建康居都督府,足可見其重要性。」

  「事實上,也正是這處世界島的心臟太過重要,任何東西方的大國若要強盛,若要對外擴張,就必須占據這裡。」

  「但心臟就只有一個,大國卻不可能只有一個,於是乎……」

  楊榮皺著眉頭:「恆羅斯之戰、帖木兒東征……」

  他只是不懂打仗,但史書還是看得不少。

  作為史書記述的重要戰役,恆羅斯之戰少說也是可以排在世界戰爭史的前列。

  恆羅斯之戰的歷史背景,在於當時的世界因為氣溫回暖,世界範圍內的降雨量充足,從而迅速崛起了三個超級帝國。

  拜占庭、黑衣大食(阿拉伯阿拔斯王朝)、大唐。

  三大帝國靠著充足的降水和溫暖的氣候,四處對外擴張,在恆羅斯之戰的同時期,阿拉伯人同樣也在與興盛期的拜占庭開戰。

  恆羅斯之戰的起因非常潦草,打得也非常潦草,在史書上的記載更潦草。

  戰爭的起因簡單說一下就是,安西節度使高仙芝,可能是為了財富和軍功,誣告石國「無蕃臣禮」,順手出兵滅了石國,盡掠其財,並靠著石國國王的腦袋,換來了右羽林大將軍的官職。

  對一向自大的高仙芝而言,這就是一場普通的滅國戰爭,還不如千里奔襲吐蕃。

  但他手段太糙,做得也不乾淨,而且安西的唐軍因為長久的戰無不勝,對西域諸國過於蔑視,導致石國王子僥倖出逃。

  緊接著便向黑衣大食求援。

  黑衣大食還沒來,高仙芝就坐不住了,決定先出兵遠征黑衣大食,把對方扼殺在搖籃里,防止被玄宗皇帝發現了降下懲罰。

  而後,戰爭爆發,起先高仙芝雖沒占到上風,但同樣也沒太吃虧。

  雙方基本處於勢均力敵。

  這是當然的,黑衣大食能在呼羅珊調動十幾萬軍隊,高仙芝的唐軍在各項史料佐證下,也絕對超不過三萬人。

  直到葛羅祿的番軍部眾突然反叛,與黑衣大食夾擊唐軍,高仙芝猝不及防下大敗,只剩數千人返回。

  不過不要誤會了!

  許多網廟歷史學家,直接評價恆羅斯之戰,說是讓大唐失去了西域,使得大唐由盛轉衰。

  但實際上,恆羅斯之戰以後,唐王朝在西域的影響力並未減弱,安西都護府的唐軍主力也沒有被明顯削弱。

  僅僅過了兩年,取代高仙芝,升任安西節度使的封常清,就帶兵進攻吐蕃控制的大勃律泄憤,大破敵軍,征服了大勃律。

  而後,安西都護府持續擴張,直到安史之亂爆發了才被迫入關平叛。

  要是沒有安史之亂,那安西都護府很有可能再去跟黑衣大食干一仗。


  有了之前的教訓,贏面還是很大的。

  而且,在恆羅斯之戰的第二年,黑衣大食便主動遣使,與唐朝求和。

  安史之亂爆發後,黑衣大食還派兵助唐朝平叛(因為他們覺得安史之亂,只算叛亂,唐朝還是強大的……)。

  總結就是,唐朝轉入衰亡並不在恆羅斯之戰,而在安史之亂。

  一場損失幾千人(三萬人里唐軍頂多一萬,剩下都是葛羅祿的番兵)的遠征大戰,憑什麼能讓一個超級帝國傷筋動骨?

  開什麼玩笑!

  林煜繼續說道:「大唐真衰亡於安史之亂,但不代表恆羅斯之戰沒有意義,這也是世界島東西兩面,兩大超級帝國,第一次為了撒馬爾罕這處世界島心臟,而爆發的爭奪戰爭。」

  「同理,帖木兒的東征,也可以視作第二次,占據了世界島心臟以後,對外展開的瘋狂擴張行動。」

  「只可惜,沒能打起來而已!」

  這也可惜……

  鄭和嘴角微微一抽,帖木兒東征的時候,他還在大明沒有出海,所以知道帖木兒對大明意味著什麼。

  這可是中亞霸主,算是蒙古人最後的「脊梁骨」了,中亞地區真正的超級帝國,也是蒙古人建立起來的最後一個超級帝國(莫臥兒不算了)。

  要是真的兩國打起來,大明就算能贏,估摸著也得傷筋動骨了吧?

  于謙沉思半晌,說出了自己的理解:「所以,林先生的意思,世界島便是大國之間,針對世界島心臟,而發起的博弈與爭奪?」

  「沒錯,」林煜點頭說道,「這也正是我要與你們所講的世界島—陸權論,用蒙古人的西征來算就是,蒙古人對世界島的西方大陸正式發動西征,起先便是滅了西遼、花剌子模,徹底征服了撒馬爾罕這處世界島的心臟。」

  「而後,蒙古人才能依託這裡為中心點,繼續朝著世界島的四面八方實現輻射擴張,直至征服世界。」

  「這也正是世界島—陸權論的核心,誰掌控了世界島的心臟,誰就能控制世界島,誰掌控了世界島,那誰就能控制世界。」

  陸權論三部曲,也是陸權論的核心論據。

  蒙古人的西征,可以說就是陸權論的現實成功案例。

  這也是為何後世的絕大部分國家,對蘇聯那麼警惕,甚至是戒備的原因了。

  因為蘇聯控制了世界島的心臟地帶,提出陸權論的是麥金德,用他的話來說:「企圖支配世界的威脅,與其說來自東歐,不如說來自心臟地帶本身,即來自蘇聯。」

  單憑西歐國家的力量則遠不足以遏制蘇聯,因此提出了以北大西洋及其領海和與之相連的江河流域為區域範圍,以英國為海島航空港,法國為橋頭堡,美國和加拿大為強大基地的「地中洋」概念,認為「地中洋」地區可以同心臟地帶分庭抗禮。

  而後,臭名昭著的北約依託陸權論,就這麼建立起來了。

  裡面的國家,無一不是「地中洋」國家……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