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第二百一十章 借題發揮

第二百一十章 借題發揮

2024-10-11 11:12:03 作者: 霸道總裁胖總
  呂震離得最近,所以反應也最快。

  雖然他也很懵,但還是第一時間跪伏在地,表情誠惶誠恐。

  「微臣有罪,陛下息怒!」

  畢竟,皇帝都親口喊出「皇權不下鄉」了。

  那你作為皇朝的臣子,豈能沒有罪過?

  沒有也得當成有……

  作為禮部尚書的呂震都帶頭下跪了。

  後邊負責給皇帝拿耒和鞭子的夏原吉、王賢二人,也沒有多做遲疑,迅速齊身跪下。

  「……」

  「陛下息怒!」

  往後,才剛忙活完的三公九卿、各部尚書、文武隨行官員,以及還沉浸在「化肥仙方」當中,沒搞清楚狀況的百姓鄉紳們。

  上千人就這麼沿著山川壇,又跪了一大片。

  別說那些百姓了,許多中低品秩的官員,比百姓還要懵逼。

  前面的「仙方」聖旨,是陛下給他們提前通過氣的,所以他們也都有所準備。

  可現在到底是個什麼情況?

  怎麼陛下不僅不起駕回宮,反而還談起了「皇權不下鄉」這個敏感話題……

  皇權不下鄉。

  這是皇權向地方鄉紳的妥協,也是歷朝君王、朝廷心知肚明的事情。

  陛下在耕耤禮上突然說了這事,還是前腳發了「化肥仙方」,後腳就說了出來。

  莫不是要借題發揮,準備對地方鄉紳動手了?

  這很有可能!

  畢竟,朝廷才剛剛在兩淮地區強推了「攤賦入畝」的新政改革。

  雖然朝廷的理由是先行試點,但這對士紳階級來說,可是不可忽視的切膚之痛。

  更何況,兩淮地區的鄉紳,聽說對此並不配合,反而是有要鼓動愚民,抵抗官府新政的意思。

  通常來說,這種情況在江南不說常見,卻也是地主鄉紳的慣用手法。

  當然,在洪武、永樂兩朝,取得的效果並不太好。

  「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朱元璋

  這句殺氣凜然的皇帝詩,說的便是武裝抗稅的江南豪紳。

  在洪武皇帝的屠刀和高壓政策下,江南豪紳難以對抗朝廷,所以便選擇了暫避鋒芒,還把寶都押在了皇孫朱允炆身上。

  建文帝朱允炆的三個重臣,齊泰應天(南京)人,黃子澄江西人,方孝孺浙江人。

  嗯,都是江浙精華出來的人才,還有江西文脈之地的大儒。


  所以,建文朝也成了江南士紳最為懷念的「好時代」,不僅皇帝寬仁,不搞嚴刑峻法,還在江浙大肆減免賦稅,每畝地的賦額不到一斗(按實際情況,起碼也要三斗米)。

  江南士紳還可掌控王朝的財政、稅收。

  只可惜,在皇權加持下,建文朝的江南士紳太爽了,結果一不小心就給玩嗨了。

  燕軍靖難,攻破南京,建文帝不知所蹤,這天下短短四年的時間,就從建文到了永樂。

  永樂大帝到底像不像他爹朱元璋,江南的士紳最為清楚。

  好不容易在永樂二十二年的「殘暴」統治下撐過去,這些江南士紳總算又等到了一位「寬厚儒雅」的新皇。

  還以為好日子終於又要回來了。

  誰能想到,這位「仁厚」新皇,上來就是一刀攤賦入畝。

  這可讓江南士紳炸鍋了。

  兩淮士紳鼓動愚民百姓,暴力抗稅就是一次試探。

  他們知道該怎麼拿捏一位有著「仁厚」賢名的君王,只要自己這邊強硬一些,皇帝和朝廷到時候肯定得服軟。

  當然,他們也不會太過分。

  只要攤賦入畝能夠取消,那他們也不是不能老老實實交稅。

  甚至攤賦入畝也能推行,但得分開推行,作為士紳老爺,他們怎麼能夠跟一群泥腿子賤民一樣,承擔徭役和交稅呢?

  這不是有辱斯文嘛!


  嗯,朝廷有沒有服軟不知道,反正有不少江南籍的官員都才得到消息。

  陛下派了太子,調動剛剛平了漢王叛亂的三大營精銳,南下去了兩淮。

  說是調查一下當地的「百姓抗稅」,看看是否另有隱情……

  呵呵!

  想到此處,這些出身江南,尤其是高品的官員,更是不寒而慄。

  他們終於意識到了,觀耕台上坐著的那位新皇,並不是表面看上去的那般「仁慈寬厚」……

  是了,真要「仁厚」,怎麼可能斗得過漢王?

  說不定這次,就是要借題發揮,對江南士紳再下一刀!

  不得不說,有這個想法的在場官員,他們的確是猜對了一部分。

  如果說攤賦入畝只是切膚之痛的話,那士紳一體納糧,就是真正地要割肉放血了!

  再加上遺產稅和分家稅,這更是兩把剜骨的利刀!

  不狠狠地讓江南士紳傷筋動骨,那是絕不可能停手的!

  朱高熾掃視台下官民,緩緩開口說道。

  「林先生告訴朕,都是因為皇權不下鄉,所以朝廷才會收不上來稅。」

  「又因為皇權難下鄉,所以這次兩淮的攤賦入畝,才會發生地方的土豪劣紳,鼓動愚民抗拒稅法一事!」


  「……」

  這一番話,朱高熾特地加了重音,用以「醞釀」心中的憤懣。

  他是真的生氣了,只不過作為皇帝,就算怒氣值再高,通常情況下也不能隨意表現出來。

  就跟皇帝也不能經常與臣子開玩笑、嘮家常一樣,這會容易讓臣子心中的敬畏感消失,從而降低了皇權的威嚴(開國打天下的皇帝除外)。

  現在他的「憤懣」,既是真實的情緒表達,也是刻意的借題發揮。

  下面跪著的六部尚書、高品官員,也都心知肚明。

  陛下要出招了!

  關鍵他們還沒辦法接招。

  因為這次的確是兩淮士紳犯錯在前,鼓動愚民百姓抗稅,這事情往小了說可以算是「民憤」,往大了說那可就是圖謀造反……

  就算是「民憤」,換到皇權從未式微的蟎清,別說是武裝抗稅了,只是去夫子廟「哭訴」這般地抗稅。

  到頭來的結果就是,金聖歎為首一共十七人,通通被砍了腦袋。

  這便是清初著名的「哭廟案」。

  案子到底無不無辜,已經不好去說了。

  但放到大明,土木堡過後,文臣坐大,萬曆三十年雲南暴動(士紳挑撥),武裝抗拒礦稅,殺死朝廷稅官兩百多人,與造反已經沒什麼區別了。

  結果是什麼?

  「帝為不食者數日。」——《明史》

  就是皇帝絕食抗議,跟百官慪氣。

  因為別的辦法已經沒有什麼用了……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