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唐:父皇,我能辭職嗎> 第154章 該回到我忠實的長安了

第154章 該回到我忠實的長安了

2024-09-23 11:51:35 作者: 吃不起肉肉
  第154章 該回到我忠實的長安了

  三月三,上巳節。

  相傳,此日是黃帝的誕辰,是唐朝最重要的三節令之一。

  長安已是春暖花開,嬪妃們在後宮的海池邊曲水流觴、踏青對詩,掃一掃冬天的陰霾。

  熱鬧的人群邊緣,楊氏一人靜靜地坐在溪邊的草地上,與其他人保持著微妙的距離。

  在十四個妃嬪二十八個群的後宮,楊氏被邊緣化實在太正常了。

  常言道母以子貴,但換個角度說,如果皇子在外面亂打鐵,那其生母無疑是頭號背鍋俠。

  因此,當楊氏家的小寶貝兒李明,在整活之都遼東整出了連本地人都覺得疑似有點太抽象的大活兒以後。

  姐妹們就沒人和她玩了。

  開玩笑,一個涉嫌謀反、氣死大臣、還差點氣死陛下的小災星,誰扯上關係都會變得不幸好吧。

  因此,九成宮事件之後一下子熱鬧起來的立德殿,又一下子恢復了清靜。

  姨娘們整天在門口捉麻雀玩兒,只有那位忠心耿耿的老宦官來常來串門兒。

  而楊氏也樂得清閒,在確認李明安然無恙後,天天除了吃飯睡覺陪皇上,就是在家逗弄吉娃娃似的王姨娘了。

  她愜意地坐在嫩綠的草坪上,看著清澈沁涼的溪水,思緒飄到了遠方:

  不知遼東的冰雪是否也消融了,抑或仍舊是冰天雪地的模樣……

  這時,她聽見旁邊的妃子們發出一聲驚呼。

  接著,一隻精緻的胭脂盒順著溪水,漂到了她面前。

  楊氏纖腰微折,輕輕地將胭脂盒撈起,徵詢地望向姐妹們。

  對上了陰德妃冰冷的眼神。

  「哎,不過一隻胭脂盒,漂走就漂走了。」陰德妃完全無視了楊氏,與身邊的姐妹嬉笑道:

  「就當是一年的晦氣都漂走了罷!」

  嬪妃們也都不看一眼拿著盒子發愣的楊氏,繼續聊天嬉鬧。

  楊氏倒也沒當回事,將盒子放在膝邊,繼續閉目養神。

  「那些婦人實在刻薄。」

  一個熟悉的聲音響起,讓楊氏不禁睜開了眼睛。

  是武媚娘。

  在感業寺龍場悟道後,這位有些碎嘴的熱心才人又重出江湖,在後宮四處串門。

  連同被冷落的立德殿一起。

  所以,楊氏對她還是有些好感的。

  嗯,除了她的嘴實在有點碎以外……

  「尤其是那陰德妃,在兒子齊王被過繼以後,許是覺得你家李明折了她面子,總是明里暗裡針對你。


  「真不知那『德』從何來。」

  武才人繼續發揮傳統藝能,在妃子們面前搬弄是非。

  「趨吉避凶,人之常情。」楊氏只是淡淡地微笑著:

  「我也能藉機歇一歇,讓我作詩喝酒,實在是為難我了。」

  對楊氏這不溫不火的性格,武媚娘也習慣了,嫣然一笑道:

  「姐姐大氣。」

  她翩翩然落在楊氏身邊,款款落座,宛如一隻火紅的蝴蝶。

  望著武媚娘的身影,楊氏的眉頭有些疑惑地皺了起來。

  怎麼總覺得,武姨娘好像越來越有女人味了?

  感業寺還有這等功德?

  日上三竿,當春日的暖意更甚的時候。

  一位小宦官靜悄悄地來了,俯身在楊氏耳邊,說了句什麼。

  一旁的武媚娘登時睜大了眼睛。

  楊氏淡定地點點頭,緩緩起身,與發愣的武媚娘輕輕話別,便隨宦官離開了海池。

  妃子們對此視而不見,等人走遠以後,一窩蜂湧到了武媚娘身邊,七嘴八舌地問開了:


  「那位小寺人是陛下的近侍,三月三陛下突然找楊氏做什麼?」

  武媚娘似乎仍沉浸在剛才的震驚中,支支吾吾著:

  「楊妃,楊妃她……」

  「怕不是要被趕出宮去了吧?」陰德妃有些幸災樂禍。

  武媚娘眼神古怪地看著她。

  …………

  「喲呵,我媽升官兒了?」

  三月中旬的營州,天氣仍然有些寒冷。

  營州大都督府,李明讀著父皇寄給他的家書,順口感嘆一句。

  營州官僚班底的大框架算是搭建起來了,臨時州府也搬到了大都督府,大家合署辦公。

  至於之前占領的郝氏家宅,則分給了遠道而來的工匠們,讓那些在內地住慣了豬圈的賤籍工戶無不受寵若驚,感恩戴德。

  「阿爺封阿娘為德妃,德妃是個什麼級別?」李明翹著二郎腿,好奇地問幕僚們。

  後宮之事就有點超綱了,幾人面面相覷。

  還得是吏部尚書侯君集懂行:

  「除皇后以外,以四妃為貴,四妃又依據高低地位依次分為貴、淑、德、賢。」


  「也就是說,連升兩級咯?」李明把皇上的親筆家書就這麼攤在桌子上,與心腹們商量起來:

  「為什麼,這裡面有什麼玄機嗎?」

  後宮和體制內差不多,精髓就三個字:

  熬資歷。

  所以能破格提拔兩級,顯然是宮裡發生了什麼大事。

  而在經歷了這次被誤會謀反的事件後,李明也意識到了掌握朝廷動向的重要性。

  不能光在遼東悶頭種田,也得看看天。

  韋待價問:

  「貴婦晉級是要下詔的,詔書怎麼說?」

  李明點點頭:

  「說是在父皇重病期間,阿娘悉心照料,特進兩級。

  「所以肯定不是這個理由。」

  薛萬徹被這突如其來的轉折扭到了腰:

  「不是嗎?」

  平州內部治安太平,外有赤巾軍拱衛,所以他沒有什麼事,也一併來營州看場子了。


  只是以他粗鄙的腦子,明顯跟不上十四黨的節奏。

  「當然不是,官方承認的都不可信。」

  李明給粗鄙老弟科普著常識,拿起家書道:

  「父皇還說……」

  「停,停!」韋待價立刻捂住耳朵:

  「不可泄露禁中語,是要挨彈劾的!」

  皇帝私下裡給臣子說的話,自動視為機密,不可亂傳。

  更何況還是家書!

  李明殿下也太不拿他們當外人了。

  「嘖,真麻煩。」

  李明撇了撇嘴:

  「朝廷那邊的意思,是完全肯定了我們在遼東的一切做法。」

  「一切?」侯君集有些意外。

  「一切,甚至還有加碼。」李明肯定地點頭道。

  刨去一堆關心勉勵的客套話、以及提了一嘴楊氏以外,李世民在信里的大致意思是:


  搞快點。

  李明之前所要求的金屬、人口等資源,加速到位。

  第一批工匠已經從幽州趕到了。

  此外,朝廷對遼東的稅收優惠也加大力度。

  什麼三年兩減半,太小兒科了。

  朝廷直接免收遼東的地方稅,自籌自支,賦予李明幾乎獨立的財政之權。

  真的有點「節度」地方的意思了。

  更重要的是,對李明提出的地方職官人選,李世民照單全收。

  字面意義的照單,一個人都沒換。

  此外,李明的禁臠——與高句麗的和談條款,李世民居然也照單全收了。

  同意不打高句麗,今年咱大唐換個倒霉蛋欺負。

  在家書的最後,李世民傲嬌地提了一嘴:

  李明達想他了,問他什麼時候從遼東回來,提前通知一下,這樣內侍省也可以給他阿娘的冊封典禮排個黃道吉日。

  「情況就是這麼個情況。」李明輕飄飄放下信紙,微笑著對群賢道:

  「看來房相的計策起作用了啊,打消了父皇與朝廷對我們的懷疑。」


  幾人會心一笑。

  薛萬徹傻笑著撓撓頭:「懷疑?什麼懷疑?」

  「懷疑你亂搞良家婦女。」侯君集敲了敲又差點稀里糊塗被捲入謀反的老薛。

  韋待價微笑著問道:

  「那殿下打算何時回長安?」

  李明一愣:

  「啊?現在嗎?」

  韋待價:「啊?」

  不是殿下……

  陛下都快把「朕想死你了」寫在腦門上了。

  甚至還要照顧你的日程,專門安排冊封的日期!

  一般來說,都是皇帝決定一個日期,你們皇子就算有天大的大事,也特麼從外地飛回來好吧!

  如果陛下把這封信寄給其他幾位在外地的藩王。

  他們大概會高興得當場昏過去,醒來就直接上路,連夜飛回長安好吧!

  您還擺起架子挑上了?


  「回去是肯定要回的,我當初不當親王,就是為了能有藉口隨時回長安。」李明說道。

  而且現在想來,這個口子是絕對有必要的。

  他才離開長安幾個月,京中就謠言四起,各種造謠污衊他謀反。

  要是他在封地一呆呆幾年,只怕哪一天醒來,天兵已經上門來查水錶了。

  「只是,遼東百廢待興,我一時也走不開呀。」

  侯君集和韋待價有些無語。

  能如此揮霍皇恩的,全天下大概也就只有這麼一位殿下了。

  「殿下,夜長夢多。遼東可以以後再來,但若讓陛下久等,被宵小趁虛而入,只怕又生了嫌隙……」

  兩人苦口婆心地勸著。

  李明抱著胳膊,陷入了思考:

  「確實……嗯,將遼東的一些事情掃尾,我便回去。」

  老光棍薛萬徹什麼也沒想,只是羨慕當皇帝真爽啊,老婆都得按資排輩才數得過來。

  他日若遂凌雲志,他也要開後宮。

  這時傳令來報:

  「殿下,人來了。」


  「哎呀,快快有請!」

  在侯君集等三人疑惑的目光中,一個邋邋遢遢、渾身臭烘烘的老道,一邊揉著屁股,一邊一瘸一拐地走了進來。

  袁天罡當時正在長安的破道觀觀想河圖,即將有所悟。

  忽然衝進來一群官差,把他綁上快馬,一路顛了幾千里顛到這鬼地方。

  大屁股都裂了,氣死偶類。

  「哎呀,袁天罡袁大師,您可總算來啦!」李明蹭地就從座位上蹦了下來。

  韋待價十分疑惑:「殿下,這是……」

  「這就是我向長孫延他們保證過的,能幫助我們選拔合格官吏的奇才啊!」

  李明難掩激動,握住了袁天罡的手:

  「道長,我托您所做的數學題……不,天地大道的推演問題,您都帶來了嗎?」

  袁天罡本來還在嘟噥抱怨,一聽小貴人如此誠心求大道,心情立刻美麗起來:

  「有有有!」

  他還記著李明開出的空頭支票,要在遼東這片處女地上開宗立派呢!

  從臭烘烘的衣服里,掏出一迭臭烘烘的草紙。

  李明瞟了一眼,題目的畫風大致是這樣的: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試問:三個數字共有幾種排列法?」

  不算難,給沒接觸過行測的預備公務員們當做邏輯試題,難度剛剛好。

  「不錯,很不錯。」李明如獲至寶。

  袁天罡不無得意,同時提醒道:

  「小施主,這開宗立派、廣納信徒的事……」

  「沒問題,我第一時間就讓我手下的官吏們研習道長的精髓!」李明信誓旦旦道。

  袁天罡嘴角咧開。

  韋待價疑惑地湊了過來:

  「殿下,這真的能用來……選拔官吏?」

  李明肯定地點頭:

  「只要把裡面的玄學內容全部去掉,就可以作為題目給吏員們考了,像科舉那樣。」

  袁天罡剛咧開的嘴角僵在了半途。

  把最精華的玄學去掉?

  那他的道家法門還剩個啥?

  …………


  全遼東第一場行政能力測驗,如火如荼地展開了。

  考試每年一次,面對營州和平州的所有人。

  十六歲以上,性別不限,只要認字都能參加,擇優錄取。

  這種以考試選拔人才的方式,形式上與科舉幾乎無異,所以大家很快就接受了。

  加之李明在鄉間大力推廣教育,農民們在農忙的間隙,爭分奪秒地學習。

  所以兩州的識字率穩步提高,有志青中老年們踴躍報名

  同時,營州新納入「體制」的舊吏員們,也都要參加這次考試。

  考試被刷下來的吏員,並不簡單地「向社會輸送人才」。

  而是綜合工作實績,由新設立的「人力資源委員會」逐一談話。

  以去留自願為原則,想走的,分給田地耕種。想留的,下班後統一組織學習參加培訓。

  以這種溫和的方式,遼東逐步建立完善一套成熟穩定的官僚體系,避免了極端亭長、郵遞員和圖書管理員的誕生。

  「讓我看看那不靠譜的道士出了啥科舉題目。」

  韋待價拿到試卷,好奇地看了一眼,第一道題就不會了:

  圖形推理,以下四幅圖中,請找出與其他三幅不同的圖案:

  甲、ω


  乙、(_)

  丙、

  丁、(_)

  感受到自己的職業生涯遭遇了重大挑戰,韋待價不禁冷汗涔涔。

  薛萬徹瞄了一眼,立刻回答:

  「這不明顯選甲嗎?」

  韋待價:「為什麼?」

  薛萬徹:「因為只有甲的圖形有兩個實心黑糰子,其他三個是空心的。」

  李明恰好路過,聽見兩人的對話,驚訝地說:

  「薛將軍竟有大才,您幾乎可以當公務員了!」

  薛萬徹一頭霧水:「他這是在誇我嗎?」

  韋待價點點頭:「大概吧。」

  …………

  吏治是統治中最重要的環節,李明遼東的吏治上花了巨大的精力。

  除了引入公考的先進理念,李明還大幅度提升了吏員工資,正式單列入財政預算。


  這並不是因為李明自己曾經也是他們的一員,起了同理心。

  而是一種「高薪養廉」的路子。

  在近代以前,胥吏、尤其是地方胥吏,一直是拿不到什麼工資的。

  全看僱傭他們的官老爺良心如何,心善的多給點,心狠的少給或不給。

  而生命總會找到出路。

  從官家拿不到錢,吏員就會憑著手裡的一點小權,轉而壓榨百姓。

  這種潛規則在官場是心照不宣的,還有個專有名詞,叫做「陋規」。

  相當於朝廷把矛盾轉嫁給了職官,職官又把矛盾轉嫁給了百姓。

  所謂「閻王好見小鬼難纏」,就是這個背景下產生的。

  因為官老爺有正經俸祿,而小鬼們只能靠百姓打賞的「小費」度日。

  當然,這種陋規是不可能在遼東存續的。

  李明實質上打破了「職官」與「胥吏」之間的藩籬,把朝廷的職官當成上議院老爺那樣的擺設,將其職能和工資預算都分給了胥吏。

  再輔以嚴格的紀律審查,雖然這樣不可能杜絕貪官污吏的存在,但也算部分刨除了胥吏壓榨百姓的制度性土壤。

  至此,遼東的統治框架徹底搭建完畢。

  剩下的,就是發展了。


  湧入的大量人口,除了種地、墾荒和打灰建設外,還有大批人力可以大煉鋼鐵。

  而遼東,可是全國煤鐵資源最豐富的的地區之一。

  舉個例子,唐山就在此地。

  有文科地理拉滿的李明,有積極性拉滿的工人,有合理科學的輪班和工資制度。

  一定能把遼東建成全國鋼鐵中心,用廉價鋼鐵製品,一舉衝垮高句麗國內的冶煉業!

  「大山啊,全是樹……」李明面對茫茫燕山抓瞎。

  世上最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他明明知道,這裡的山下儲藏著豐富的煤礦和鐵礦資源。

  但就是不知道藏在哪座山下。

  他又不是學勘探的,在他眼裡,每一個山包都長一樣。

  就在他在山腳下懷疑人生的時候,遇見了同樣懷疑人生的袁天罡。

  老袁本以為能借力傳播道家思想,廣納弟子。

  沒想到,李明取其糟粕、去其精華,把他的思想改造得面目全非,當成了科舉的道具。

  「道長有何頓悟?」李明搭話道。

  「哼。」袁天罡都懶得看他一眼:


  「遼東的地脈就像您治下的遼東一樣,不合常理,連風水羅盤都紊亂了。」

  李明沒心思聊什麼什麼地脈還是人脈的,他一心只想找礦脈。

  嗯,鐵礦的礦脈。

  羅盤是磁針。

  磁針,鐵……

  李明忽然發現了華點:

  「道長你說什麼,羅盤紊亂?」

  難道地下有鐵礦?!

  袁天罡對這問題不屑地一呵:

  「貧道也不是吹牛,風水堪輿之術,還是會一點的。

  「在貧道眼裡,您治下的遼東,到處都是地脈紊亂之處……

  「您怎麼了?」

  袁天罡說到一半,發現李明在朝他招手,便自然地俯下身子。

  李明拍拍他肩膀,語重心長道:

  「你來當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長,專職找礦。」


  袁天罡:???

  …………

  就這樣,在一個道士的帶領下,遼東的科學技術突飛猛進。

  不但全民數學功底大漲,煤鐵礦也不斷被勘探發現。

  由於李明規定的煤鐵礦公有政策,遼東迅速囤積起了一大批鋼鐵資源,導致鐵器價格狂跌。

  商人的利潤空間被大幅壓縮,就在無以為繼、準備關門大吉之時。

  長期居住本地、富有經商頭腦的粟末人,發現了一條倒賣的捷徑:

  高句麗的鐵價仍然高企,與遼東形成了巨大的價格差。

  可以在高句麗高價轉手啊!

  更棒的是,雖然歷代中原王朝嚴格限制中原與周邊蠻夷的鐵器限制,只能通過走私倒賣一些。

  但李明反其道而行之,完全開放市場,甚至支持商人們走出去,輸出產能。

  而高句麗由於和約的原因,也對大唐商人不設限。

  便宜又大碗的珍貴鐵器,誰不用誰傻。

  於是,在市場無形大手的引導下,大批遼東商人被引導入了高句麗國境,導得到處都是。

  而當第一批商人踏上這塊北方的熱土時,卻發現,另一件「遼東特產」已經捷足先登,率先占領了高句麗的空白——


  《平壤快報》。

  …………

  「尉遲循毓,那幾個投奔我國的高句麗戰俘,已經能夠寫作了?」

  李明來到了新建的長安報社遼東分社,仔仔細細地詢問工作細節。

  負責遼東情報和滲透工作的小黑炭頭點點頭:

  「雖然還需要報社同仁潤色一下。」

  李明讚許地點頭。

  自由貿易和自由新聞,是他顛覆高句麗的兩個主要抓手。

  而要讓和平演變的文字能打動廣大高句麗人,離不開那些高句麗潤人的「本地化」修改。

  畢竟,沒有人比他們更懂高句麗。

  「吏治、耕作、採礦、經濟、情報、滲透……」李明在心裡點數著。

  時間來到四月,治理遼東的幾個重要方面,他都已經打下了基礎。

  剩下的,就是發展、積累,等待量變引起質變。

  「在遼東暫時沒什麼事了。」

  李明望著天,自言自語道。

  該回長安,見見親人了……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