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以清君側為名

2024-10-10 13:00:04 作者: 無垠石
  第172章 以清君側為名

  很快,劉仁軌的臉色變得無比凝重起來,他仔細地審視著手中的聖旨。

  這確實是真的聖旨。印章和字跡都是有跡可循。

  整個遼東地區都處於李承乾的掌控之下,明旨而來,肯定是要經過層層審查。

  這是一道密旨!

  想到這裡,劉仁軌不禁倒吸一口涼氣,額頭上也開始冒出細密的汗珠。

  「刺客現在怎麼樣了?」

  劉仁軌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保持鎮定,然後開口向軍士們詢問。

  「回稟將軍,刺客已經被我們亂刀砍死。」一名軍士恭敬地回答道。

  聽到這個消息,劉仁軌微微鬆了口氣,但心中的擔憂卻並沒有減少。他沉思片刻後,揮手示意軍士們退下,並吩咐他們傳喚黑齒常之將軍前來議事。

  待眾人離去後,劉仁軌獨自坐在營帳內,心情沉重得如同壓了一塊巨石。

  他知道,事態已經發生了質的變化。他感激李承乾的賞識與提攜,但同時他也是大唐的臣子。

  如今聖人降下旨意,要他起兵反叛,而李承乾對他又有再造之恩。

  劉仁軌感到左右為難,不知該如何抉擇。

  跟隨李承乾,那將會背上謀反的罪名。

  而,要是遵循旨意,他就是忘恩負義之輩,何以臉面見天下人,今時的地位與身份都是李承乾給的。

  「如今的一切都是太子給予的,要是沒有太子的提攜,我也不能統領一軍,不能在太子殿下背後捅刀子。」

  劉仁軌自顧自的說道,對於今日的事態,他早就有了察覺。

  自從在平壤之時,李承乾也已經明里暗中,向他們透露了信息。

  一直以來,劉仁軌都只是難以下定決心罷了。

  因為在他看來,贏面太低了。

  此次,李世民的旨意,反而讓他堅定了立場。

  「劉將軍,你是有何事喚我!」

  在劉仁軌還在沉思之際,黑齒常之走了進來。

  「這是長安,發來的密旨!」

  劉仁軌推了推桌面上的黃布道。

  黑齒常之上前幾步,翻開了皇旨。

  「黑齒將軍,你以為如何?」

  劉仁軌試探性問道。

  「我黑齒常之只認識太子李承乾,不識什麼聖人,末將倒是想問,劉將軍是何意思?。」

  黑齒常之有了一絲戒備之意,面色不善。


  百濟,如今在李承乾的治理下,一面欣欣向榮,正如黑齒常之所言那般,百濟的百姓只知道太子李承乾,而不知道大唐皇帝李世民。

  在這片土地之上,李承乾才是他們公認的領導者。

  「黑齒將軍無需擔憂,如果本將有那種意思,就不會將這旨意交給將軍看了。」

  劉仁軌開口道。

  「既然如此,那就應該將軍此事稟明太子殿下,以免太子多心。」

  黑齒常之恭敬抱拳禮,心中的防備之意,並沒有放下多少。

  「當是如此,本將立刻帶著這旨意前往平壤,面見太子,百濟事務,就全部倚仗黑齒將軍了。」

  劉仁軌起身,事已至此,只能一條道走到黑了。

  李承乾在這片土地之上,深得民心,想要通過內部去瓦解,是不可能了。

  「殿下,英國公與江夏王的府邸之中,有不良人秘密進入,是否採取行動?」

  袁天罡出手,無孔不入,這亦是體現出了不良人恐怖的滲透能力。

  「不急,先靜觀其變吧!」

  李承乾擺手,自己的偵查部門,被反偵察了。

  「林志,你想辦法,在對方的不良人之中,安插我們的人,不然太過於被動了。」

  必須要玩無間道。


  如此看來,李二,並沒有配合自己的意思。

  「回稟殿下,不良人已經在實施!」林志回道。

  「下去吧,密切關注英國公和江夏王的動態,可疑人等,全部抓獲。」

  李勣與李道宗又該做何選擇呢?

  「拜見英國公,我等奉陛下旨意,前來解救英國公和江夏王。」

  昏暗的房間之中,幾員身著夜行衣的人,突然出現。

  李勣波瀾不驚,自床榻上坐立而起。

  「多謝陛下聖恩,不過我與江夏王並不需解救,如今在這裡很好,太子殿下並未為難我等。」

  李勣不知所以的開口道。

  對於這群人的來路,他沒有任何的懷疑。

  但是想要從高句麗將他和李道宗帶走,就有些異想天開了。

  「英國公,這是陛下的旨意,讓英國公接管高句麗軍務,擒拿太子回朝聽審。」

  黑衣人,拿出了一張黃布,交給了李勣。

  李勣觀之,臉色變得陰晴不定起來,李世民的意思,是想以自己的旨意和李勣的威望,統領高句麗全境軍務,不想事態擴大到不可控制的地步。

  「你們是如何進來的?有沒有被人發現?」李勣問道。


  「這無需英國公擔憂,我們自會有辦法,讓國公脫離險境的,而且,接收到聖旨的,也並非英國公你一人,陛下希望英國公你能出來主持大局,還望英國公勿負陛下所託!「

  黑衣人再道。

  李勣還是猶豫不決,這唱的是哪一出?不是說對付都是氏族門閥嗎?兩父子怎麼就掐起來了。

  「英國公,得罪了!」

  幾人上前,將李勣架起,要強行帶走。

  另一屋子的李道宗,也是被同樣的對待。

  一行人馬穿行於平壤城之中,都完美的躲過了巡察的軍士。

  「殿下,已經入瓮,是否收網?」

  然則,其認為的萬無一失,都已經暴露在了李承乾的眼底之下。

  「改變策略,不抓了,暗中跟隨,順藤摸瓜,本宮要將其全部扯出。」

  對方能如此掌控平壤的布防,肯定是非一人之功,同樣有一個龐大的組織在運轉。

  「另外,監視軍中各級重要將領,若有反意,不良人,可自行處置之。」

  這又是一次肅清行動,李承乾給予他們考慮的時間已經夠多了。

  這次對方的策反,也不能說沒有利處,起碼能將一些蛀蟲剔除。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


  對於不良人,他投入了很多的資金,現在是檢驗成果的時候了。

  「如果是高層軍官的話,也一併解決嗎?」林志請示道,這問題較為敏感。

  「先抓起來吧,另外,你從不良人之中,再物色出一批忠勇之士,本宮另有用處。」

  執行部門該成立了,不然,不良人的權利太大了,執掌生殺大權,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壞事。

  「殿下,長安方向已經有了動作,我們該當如何?」

  裴行儉站在一旁,語氣平靜地開口問道。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疑惑和擔憂。

  李承乾默默地看著遠方,嘴角勾起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早已有過暗示,但並未明確表達出來。這使得底下的一眾將領們心生疑慮。

  「事已至此,我們反了!」

  李承乾的聲音堅定而果斷,沒有絲毫的猶豫和負擔。他的目光銳利如刀,仿佛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

  裴行儉的臉色微微一變,但很快就恢復了正常。對於是否真的要反叛,他內心深處仍然存在一絲猶豫。

  「殿下與陛下之間的誤會,或許還未到需要兵戎相見的地步。」

  李承乾緩緩走向城頭,感受著微風帶來的絲絲涼意。他靜靜地站在那裡,凝視著遠方的黑暗。

  「也許是吧!」

  李承乾喃喃自語,聲音低沉而悠遠。他似乎在思考著什麼,眼中閃過一絲複雜的情緒。


  「不過,本宮要的並非如今大唐的天下,守約,你看這高句麗的天下如何?」

  李承乾突然抬起手,遙指著黑夜之下那片廣闊的大地。

  裴行儉默然不語。

  李承乾轉過頭來,看著裴行儉,微微一笑:「守約,你可願與本宮一道,重塑大唐?」

  裴行儉深吸一口氣,然後鄭重地點點頭:「願為殿下效命!」

  兩人的目光交匯在一起,彼此間流露出一種默契。

  「殿下大志,為國為民,君尚能如此,臣何惜此身。」

  裴行儉上前幾步,落後於李承乾半步,表明了立場。

  李承乾到手了的皇位,說放棄便放棄,他裴行儉那點家當,又有什麼捨不得的呢?

  今夜,李承乾言明了自己的反意。

  大唐需要破而重建。

  破的並不是整個大唐,而是門閥氏族的壟斷。

  「縱觀過往王朝,哪個王朝不只是只有數百年的宿命,還有更短的,都謂之,得民心者得天下,然則得天下之後,又有幾人會在意百姓的死活呢?待到大廈將傾,才會又想起那一群賤民來,本宮只是不想悲劇重演而已,談不上那麼偉大,本宮也是有私心的。」

  李承乾話語間,儘是輕鬆之意。

  他一直有些擔心,一旦他表明反意,便會立刻就會眾叛親離。


  「殿下的心胸,我等可能未知,但是高句麗眼下的繁榮安定,大家都是有目共睹,萬民稱讚,可以肯定殿下的執政方向是對的。」

  「只不過,國內門閥勢力根深蒂固,想要如同高句麗這般清除門閥氏族,其難度更甚,不亞於與大唐舉國為敵,殿下可想好了?」

  同為門閥中人,裴行儉更是知道門閥的影響力,掌控著帝國的經濟、文化、人才以及軍權。

  與大唐的門閥氏族開戰,就是與大唐開戰。

  「正是因為門閥氏族自古以來便紮根於這片土地之上,根深蒂固,哪怕是朝代更迭,他們依然能夠與世長存,所以才要有大的變革,只有將他們都從根本上拋除,才能一勞永逸。」

  「不過,你也放心,本宮也並不是要一棍打死,還是那樣,只要門閥氏族能讓出土地,遵循政策,本宮亦不會趕盡殺絕。」

  李承乾的陣營之中,亦然有門閥子弟,這也是要考慮到的。

  「殿下仁德,萬民之福!」

  朝代更迭,功臣換了一批又一批,裴行儉也並不擔心,自己的直系會受到清算。

  只是資源的再次整合。

  「殿下,既然要舉旗,就必須要師出有名,不然難以立足。」

  王者之師,必須有鮮明的旗幟才能收攏人心,凝聚力量,為己所用。無論出於何種原因,都必須讓自己處於道德和大義的制高點。

  「或許可以,以清君側為名,號召各地兵卒反攻長安。」裴行儉提出了一個建議。

  在沒有更好的口號時,進京勤王、清君側是最具說服力的理由。

  「殿下,裴將軍所言極是,陛下如今龍體欠安,舉國權柄盡落於長孫無忌之手,我們正可藉此機會起事。」程處默表示支持。


  「長孫無忌篡奪國柄,蒙蔽聖聽,誣陷太子殿下,我們此乃正義之舉。」

  李震也贊同這一觀點。是否謀反,關鍵在於如何定義,這一切都取決於他們的言辭旗幟。

  諸多的謀反也都是將他們的行為包裝成正義的行徑。

  至於底層的軍士百姓,根本就不清楚發生了何事。

  民眾愚昧,都是當權者在搬弄,沒有對錯,只有勝負。

  「時機未到,嚴令各軍,以免生叛。」

  李承乾望了激動的幾人開口道,起事還需準備,如今只是和幾人通氣,展開事前準備。

  「殿下所憂慮的,也確實存在,如今高句麗已然平定,將士思鄉情緒嚴重,多有怨言。」

  程處默言道,這是一個無比嚴肅的問題,處理不好,會引起軍變。

  自從徵召以來,已有兩年之久。

  本以為,戰勝高句麗之後,便會班師回朝,但是得到的命令,卻還是鎮守高句麗。

  異國他鄉,讓這些鐵血將士的熱血也逐漸變得冰涼。

  大唐是亡於黃巢,但禍根卻是起於桂林,這也是由八百思鄉的徐州老兵發動的叛亂。

  起因是,大唐有戍邊的軍制,每二年換任,但是自從徐州去戍邊的八百軍卒,一等就是六年,並沒有人來接防,於是便聚眾謀反,殺了上級官員,擁立龐勛為主帥,率軍回家。

  對於,這股叛軍,唐朝廷並不以為意,只是派了當地部隊進行圍剿。

  然而在龐勛的指揮帶領下,叛軍幾度衝殺出重圍,在短短的時間內,發展壯大,滾成了二十萬眾的起義軍。

  大唐徵調各地軍卒鎮壓龐勛,雖然最終平定了此時叛亂,但是唐朝廷損失也很大,造成了更多的軍權外放——節度使。

  而那被打散了的二十多萬起義軍,則只能另謀出路,投靠了當時的另外一支起義軍——黃巢。

  也成為了黃巢的底蘊力量。

  遂,唐亡於黃巢起義,禍根起於龐勛叛亂。

  因此,李承乾對於這個問題,很是重視。

  軍中微末的小事,都有可能影響國運。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