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漢吳之隙
2024-09-23 09:27:30
作者: 李一振
第146章 漢吳之隙
雖說天無二日、民無二主,但此時的天下卻分別通行著三種曆法。在魏國為太和元年,在吳國為黃武六年,在蜀漢則是建興五年。
益州,成都。
自劉備攻占成都、稱漢中王、而又登基為帝後,原本只是一個郡治的成都城就開始了大規模的改造。其中修建宮室、修建各個中央機構的官署就花了一年多的時間。
城南的尚書台中,寬闊的院子中從地磚縫隙中長出了些許荒草的幼苗。即便是上午時分,偌大的尚書台中卻始終沒有多少穿梭其中的身影。
尚書令李嚴坐在尚書台自己的官署之中,閒來無事時坐在桌案後正在練字。旁邊的架子上攤著兩卷竹簡,只待墨水風乾後再行收起。
而桌案上鋪開的一卷竹簡上,李嚴已經寫滿了大半了。
院中由遠及近的傳來一陣腳步聲,來人是尚書陳豐。李嚴的值房門敞開著,陳豐輕輕敲了幾下之後,見裡面沒有回應,便如往常一般徑直走了進去。
李嚴抬頭看了陳豐,語氣平淡的說道:「伯明,有事的話待我寫完再說。」
「遵命。」陳豐束手站在李嚴的桌案之側。
從陳豐的視角來看,李嚴的書法堪稱一絕。蠶頭燕尾而又筆勢渾厚,幾乎可以成為書法大家了。
李嚴一邊寫字,一邊口中輕聲的默誦著文章。
「仆誠不能與此數公者並,故默然獨守吾太玄。」隨著李嚴一字一頓的念完這句,毛筆最後在竹簡上頓出一個墨點,將這個『玄』字完成了收尾。
陳豐見李嚴已經寫完了最後一字,拱手說道:「令君的隸書寫的愈發大氣了,屬下以為即使是魏國鍾元常的書法也就是這般吧。」
李嚴嗤笑一聲:「鍾繇是太尉,而且聽說去年已經升為太傅了,比三公還要更高一層。即使書法寫的如鍾繇一般好,我的位子又如何能與鍾繇相比呢?」
「伯明,看看這尚書台,只有我這個尚書令守著你們幾個尚書,台中的吏員還不到二十人。」李嚴言語中有些不忿之意:「當年尚書台中可有數百人的。」
「這……」陳豐顯出些沮喪之意,想要岔開話題:「說不定權責還會慢慢歸於尚書台的,令君不要過於憂心了。令君今日寫的是哪篇?」
李嚴說道:「揚雄的《解嘲》。在尚書台坐著終日無所事事,也只能寫一篇《解嘲》聊以解悶了。」
「對了伯明,找我何事?」
李嚴抬頭看向陳豐。
陳豐拱手說道:「令君,丞相府遣人來告,說丞相請令君前往丞相府敘事。」
李嚴緩緩起身,哼了一聲之後伸了個懶腰。陳豐是李嚴多年的親信之人,也不必在他身前隱瞞態度。
「同樣是託孤之臣,諸葛孔明就能叫我丞相府議事,而我這個尚書台就無人問津。政令盡皆出於丞相府,我這個尚書令就像假的一樣。」
陳豐點頭回應道:「自建興元年丞相開府,至今已有快四年的時間了。尚書台的人越來越少,丞相府的人越來越多,尚書台都成了個空架子了。」
「令君,」陳豐看向李嚴:「屬下聽說魏國的託孤之臣中,陳群和司馬懿已經都開府了。」
「哼,」李嚴說道:「何止開府?魏國的四名輔臣都被委以重任,而我這個大漢輔臣卻終日閒坐。今日諸葛孔明找我前去,我定要與他分說明白。」
過了半個時辰,李嚴到了丞相府的門口,走下馬車。
參軍馬謖在門口迎接李嚴,拱手行禮說道:「在下見過令君,丞相已經等候令君多時了,還請令君入內一同議事。」
李嚴站在丞相府的門口,卻全然沒有剛才在尚書台時的沮喪神情和不滿之意,面帶笑容的親切問道:「有勞幼常親自在門口等我了,卻不知丞相今日欲論何事?」
馬謖卻面容嚴肅的說道:「令君,魏國吳國兩國交戰的戰況已傳到成都,而吳國又遣使來我大漢要求結盟,丞相今日就是為了此事請令君來的。」
「哦?魏吳交戰結果如何?」李嚴看向馬謖。
「吳軍大敗,但魏軍少船並未能趁勢過江。」馬謖微微搖了搖頭:「還請令君入內吧。」
李嚴點了點頭。馬謖在前面引著李嚴入內,而李嚴就跟在馬謖身後不緊不慢的走到了丞相府的大堂之中。
丞相諸葛亮面色嚴肅的坐於堂上,相府中一應屬員坐於堂中兩側,而右手邊最靠前的位子還是空著的。
見李嚴到來,諸葛亮起身站起:「正方來了,快入座吧。」
「見過丞相。」李嚴拱了拱手,隨即入席坐好。
見人已到齊,諸葛亮也不再猶豫,開始說了起來:「如今魏吳兩國交戰結果已出,吳軍大敗而魏軍大勝。此前數年,我大漢與吳國數次互相派遣使節通好,而如今吳國敗後該如何處置,本相要聽聽你們各自的意見。」
諸葛亮用手指了指坐在李嚴對面的丞相長史向朗:「巨達,由你將此事的首尾與眾人說一下吧。」
「遵命。」向朗站起,慢條斯理的說著:「建興二年之時,吳國派遣張溫張惠恕來成都出使。而去年十二月之時,張溫又第二次來使。」
「張溫第二次來成都,乃是向我大漢通報東吳孫權即將對魏用兵,還有要繼續與我大漢盟好之意。待張溫出使完成之後,朝廷又遣鄧芝前往永安送張溫歸吳。
「但張溫還沒到邊境之時,吳國又派信使來尋張溫,將魏吳交戰而吳國大敗之事告知了張溫,令張溫尋求與我大漢正式結盟、並請大漢出兵涼州以叩長安。」
「張溫和鄧芝二人知曉此事重大,便極速從永安返回成都。如今張溫已到成都,欲儘快知曉大漢對此事的看法,因此丞相今日召諸位在此議事。」
諸葛亮坐在堂上點了點頭:「正是如此。曹魏地廣民眾、漢及吳加起來尚不如魏之國力。數年以來,本相一直欲重新彌合漢吳之間的嫌隙,諸位也是清楚的。」
「稟丞相,」馬謖起身拱手說道:「漢吳結盟乃是大勢所趨,但東吳之人屢屢挑釁大漢卻殊為可恨。直到現在,東吳還稱我大漢為『蜀』,而不願意稱『漢』。」
「如今東吳大敗之後便來與大漢盟好,若這般就應了孫權,那大漢威嚴又將何在?」馬謖正色說道:「還請丞相考慮一二。」
李嚴在一旁不作聲的看著馬謖發言。馬謖此話的意思,無非就是追求一個名份的意思。但諸葛亮既然都這般說了,此事又如何不能成呢?
馬謖說完此句之後,緊接著鄧芝站了起來。
「丞相,屬下出使東吳的時候,孫權曾對大漢出言不遜。」鄧芝說道:「當時孫權稱願與大漢交好,但又恐怕大漢國小勢弱、被魏國所趁,因而猶豫。」
鄧芝繼續說道:「去年丞相南征,前後不到一年時間就降服了南中之地的叛亂,可謂是武功顯赫。加之孫權此番又在皖城大敗。」
「一增一減,想必孫權定不會此再有疑慮了。」
諸葛亮點頭應道:「正是此理。影響漢吳之間盟好的因素一共有三。」
「其一,東吳怕漢弱而被曹魏所乘。今南中已定、兵甲已足,加之孫權沿江自保,漢吳之間的實力不存在太大差距。」
「其二,孫權將漢污名為『蜀』,既然孫權有意結盟,讓孫權自去改了稱呼便是,此事不應成為阻礙。」
「其三,陛下為漢帝、孫權為吳王。孫權在夷陵戰後曾給先帝寫信,稱孝愍皇帝已經不在,妄言讓先帝去掉帝號、改為漢中王。」
諸葛亮語氣平靜的說道:「既然孫權與陛下之間的身份差了許多,那麼要麼孫權肯向大漢稱臣,要麼孫權自己稱帝,再或漢吳之間不論身份、只論實際。」
「伯苗,」諸葛亮看向鄧芝:「前去將東吳使者張溫請過來,本相要親自問一問他。」
鄧芝領命而去。
諸葛亮的目光移到了李嚴身上。同為託孤之臣,李嚴在朝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還是有的。雖然現在政事盡歸於相府,但是這種國家大事還是要爭取與李嚴達成一致。
「正方,與吳結盟一事你有什麼看法?」諸葛亮問道。
李嚴微微想了片刻,拱手說道:「丞相,魏國是篡逆之敵國、東吳是屢次背盟、並且讓先帝兵敗的仇國。無論是魏還是吳,其實都是大漢之敵,只不過事分輕重緩急罷了。」
「在下以為,此事不如稟報陛下,請陛下最後決斷吧。東吳與先帝之仇人盡皆知,此乃國讎,看陛下是否願意擱置此仇了。」
諸葛亮微微皺眉。
與吳聯合乃是大勢所趨。
若是真等東吳勢弱、再次向魏請降或是被魏所滅的話,如今大漢只有益州一州之地,即使姜尚、孫武再世,恐怕也難以逆轉。
李嚴的話雖然沒有表示反對,其實也在同意與不同意之間。但李嚴剛剛所言請陛下最後決定,這話卻正確的讓人無法挑出半點毛病。
諸葛亮微微頷首:「正方所言極是,本相自會與陛下說明此事的。」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