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破局之地
2024-09-23 09:54:39
作者: 火牛風雲
第105章 破局之地
聞聽張良懇切話語,呂澤點頭,旋即微嘆道:「我眼下還顧不上項昌小兒,漢王傳信來,垓下之戰為了英布能夠早退卻,答允他將九江之地割一半給他。而今英布引軍不日就將抵達,我正考慮割給他那一半。」
張良聞言,略一沉吟,雙眼灼然一亮,斷然道:「既然決定要拉攏英布,就直接將九江之地全給他。只有一個條件,要他與楚營一刀兩斷,接下來不允許支援垓下楚軍。以英布自私自利性情,絕對會同意。如此也將你麾下五萬軍抽出,儘快趕赴垓下,參加圍殲楚軍。——眼下誰在英布軍中,立即傳信他,以此條件去與英布談。」
聽著張良的謀劃,呂澤略一思忖,發覺極妙,如此一來將穩住了英布,二來自己這五萬精兵一旦投入垓下,將起到決定性的作用。而只要覆滅了項羽楚軍,英布還不是想怎麼揉捏就怎麼揉捏。以他對妹夫劉邦的認知,是絕對不會忍受諸侯王存在的。
呂澤卻又想起一事,躊躇道:
「大王謁者隨何一直在英布軍營,前番遊說英布叛楚投漢就是他。六七日前傳信,說英布對於重新投漢頗為意動,只是手下將領頗有不同聲音。但自那以後,隨何再無音訊傳來,近日聽城內商賈傳言,他們在返回壽春途中與九江軍做過生意,說隨何已被英布斬殺軍中。」
張良眉頭緊緊皺起,嘆息道:「就知道此反覆小人靠不住,既然如此,這一半九江封地也不能給他。不僅如此,還要將他擋在九江之地外。只要他進入不了九江之地,獲得不了補給,幾萬大軍分崩離析指日可待。」
聽張良冷冽的話語,呂澤精神一振,這與他所想不謀而合,旋即又猶豫道:「可是英布身上有漢王令信,一旦他帶著令信前來討要怎麼辦?」
張良低頭喝著溫湯,沒有說話。
呂澤一愣,瞬間反應過來,心下苦笑:就是讓自己背鍋唄。以自己不同意為由,將英布拒之門外唄。
「以軍師之見,項昌小兒想要收復楚地,會不會與英布合流而來?」呂澤想起張良來意,動問道。
張良搖頭,起身看著舊楚地圖,一臉深思道:「如果我猜測不錯的話,英布突兀殺掉隨何,就怕與這小子脫不了干係。因為如果我是那小子,就會這麼幹,首先讓英布與大漢徹底決裂,再無複合的可能,如此將大將軍五萬軍給拖住,無力北上垓下。至於收復楚地的破局之地,我只會選擇這兒——」
張良手掌輕輕拍在了地形圖上一處位置,呂澤一看,卻是共敖封地臨江王國。
「九江之地有大將軍你坐鎮,即使英布前來爭奪,一時間也難以決出勝負,自然也就無法支援到垓下楚軍。至于衡山王吳芮,與我關係甚好,背叛項羽改擁漢王,意志堅決,不是他短時間能夠說服。因而他所能選擇的,只有臨江王國了。特別是漢楚垓下大戰,臨江王國一直保持中立,按兵不動,在他看來,是值得去爭取一番的。」張良面帶冷笑,「眼下我們在臨江王國出使的是何人?臨江王態度可有鬆動?」
被張良一剖析,呂澤有種恍然大悟的感覺,忙道:「當前在臨江王國出使的是叔孫通。根據他傳信而言,臨江王國內分成數派,爭論不休,臨江王遲遲不能決定。」
「是那個老儒生,有他在,阻止項昌應該無虞。」張良長鬆了口氣,身軀一矮,軟軟歪坐在席上,連跪坐都坐不了了,撫摸著胸肋的傷口,悵然苦笑道,「我是去不了了。我原本打算見過大將軍後,要一支使團,自己親自前去走一遭,只是自這具身軀情形看,就怕不等走到那兒,要先死在半路上。」
呂澤嚇了一跳,連大力安撫他,懇請他留下來幫助自己對付英布,可不敢讓他前去臨江王國。張良對於劉邦的重要性呂澤無比清楚,萬一跑去臨江王國,在項昌手下有個長短,他可沒有法子與劉邦交代。
「叔孫通在臨江王國可有什麼得力人手?」
「他自我這兒押走了數車金貝綢緞等重禮,帶著幾十名弟子充作使者團,得力人手倒是不多。不過他稱已將臨江王國大將軍黃極忠給說服了,偏向投靠我漢營,在人手力量方面應該是足夠的。」呂澤知無不言。
「很好!就知道這老傢伙還是靠得住。」張良面色讚許,旋即眼神低斂,一抹兒厲色閃過,「我們也不能什麼都不做,請大將軍派遣兵將,在要害城池設立關卡,進行封鎖,截殺項昌一行。不過以他的精明,就怕半途截殺難以獲功。勞煩大將軍傳信叔孫通,讓他做好萬全準備,項昌在臨江王國一冒頭,不要懼怕得罪臨江王,立即不惜一切代價將之殺掉。此子,斷不能留。並且明確告訴他,就說是我所言,他,只有一次機會。」
說到最後,過於激動之下,張良急劇喘息起來,趴身軟席上良久方平復下去。
呂澤面色大訝,自張良語氣中敏銳聽出了幾絲焦躁之意,沒有真正見識到項昌過人之處的他,還是第一次見張良這麼重視一個敵手,那怕當年縱橫天下堪稱無敵的霸王也沒有讓他這般鄭重以待。
「那項昌小兒,有何殊異之處,何至於讓軍師這般看重?」呂澤忙上前又遞了一塊熱毛巾,忍不住動問道。
張良瞥了呂澤一眼,苦澀道:「大將軍遠離垓下,對那小子所知不多。我就怕還不夠看重,只恨我不能親身前往臨江王國,此子之可怕比之當年范增有過之而無不及。垓下一戰助項羽將傾覆形勢給穩住,沒有被我們一舉覆滅,項羽對他比之當年范增還要信重,堪稱言聽計從。最為關鍵的是他與項羽還是父子關係,陳平都尉的離間計也沒有施展餘地。原先以為不多久項羽就會故態復發,再次變得狂妄自大,哪知道也許是被漢王屢屢爆打的緣故,居然性情也大為轉變。」
聽出張良語氣中的不甘,呂澤眨著眼,大感匪夷所思。
張良這時吃力抬起頭,盯著呂澤,語氣幽幽的道:
「我知道大將軍心有不滿,靳歙、傅寬等數將死在了垓下城北。但是我起誓,這並非漢王本意。眼下處於覆滅楚營最緊要關頭,我們漢營一方一定要同舟共濟,一旦被項羽給喘息過來,你我都要死無葬身之地。」
呂澤面色一變,「騰」站起身來,背對著張良,負手看向了牆壁上掛著的舊楚地形圖,默不作聲。
「我知道大將軍也接到了項羽冊封為王的詔令,眼下大將軍萬萬不可行差池錯。以大將軍的聰明,想必也看得出那不過是項羽的緩兵之計,用意就是擾亂我大漢陣營。大將軍要是真箇信了,也就中了他的計策。」
呂澤身軀槍桿般動也不動,心下卻是雪亮:張良抱傷前來壽春,果真目的不純,固然有針對項昌、英布的因素在,但很大一部分原因恐怕也是幫劉邦看住自己,讓自己不至於手持項羽冊封為王的詔令,跑去咸陽就任秦王。
告別了九江王英布,項昌帶著一千騎軍直奔臨江王國而去。
在項昌要求下,一路上晝伏夜行,並且儘量避開郡縣,專挑鄉野村莊小路行走,躲避可能遇到的追擊與截殺。
對於項昌的小心,周殷大不以為然,畢竟眼下郡縣間的道路都是極差,更遑論鄉野間的小路,並且還是晚上行走,騎兵根本疾馳不起來。
項昌卻是執意如此,對周殷解釋道:「對於敵人,我們寧可多防備一手,也不可心存輕忽僥倖。漢營中像張良、陳平,就怕眼下都推測出我要前往臨江王國,如此他們怎麼可能無動於衷,而不沿路追截?」
周殷愕然,睜著那雙閃爍著單純光芒的老眼:「他們能推斷出你的行蹤?他們是神人不成?」
項昌乾脆道:「很簡單,我設身處地,站在他們角度上能夠推斷到,沒有道理他們想不到。」
周殷被他給繞暈了,感覺頭皮好癢,有些腦子不夠用的感覺。
與張良推斷一般無二,項昌此番前去臨江王國,就是企圖遊說臨江王易幟支持大楚。垓下局勢想要徹底盤活,首要就是能否將舊楚之地給收復回來;而能否收復舊楚之地,首要又在於能否成功遊說臨江王。
項羽所封的臨江王共敖,已經於前年病逝,而今繼任臨江王的是他的兒子共尉。項羽當時看重共敖是舊楚貴族出身,並且對自己忠誠有加,故而將之封在臨江,倚為「南天一柱」。
共敖病死後,換成他的兒子共尉,這根「南天一柱」就有些搖搖欲墜之勢了。
對於這位新臨江王,他的很多秘之操作,讓項昌這位自詡聰明之人都大呼「看不懂」。比如眼下漢楚相爭,誰都看得出兩者必有一勝,那麼作為一方諸侯只能擇一而投。然而出乎全天下所有人的意料,新臨江王共尉就偏偏選了第三條路,中立。
在前世歷史,漢楚雙方打得死去活來,腦漿子迸濺,臨江王共尉愣是一直固守封國,推說耳聾眼瞎,縮頭不動,兩不相幫。待垓下一戰大楚覆滅,大漢得有天下,按理說共尉應該識情識趣投誠漢營吧,那知再次出乎人意料的一幕發生了,這位臨江王還是抱定老一套,固守封國,負隅頑抗,拒不投降。
對此劉邦自然不會慣著他,立即派遣大將靳歙率軍將之一舉蕩平,共尉被活捉,押送到雒陽斬殺,至於王國內的柱國、大司馬、大將軍等等重將臣僚,全部俯首投降,無一殉國,甚至連給共尉收屍的都沒有。
其中最惹眼的還是大將軍黃極忠,投漢後,跟隨劉邦平定韓王信、九江王英布,跟隨周勃北征馬邑、樓煩,逢戰衝鋒在前,力戰不退,功勳卓著,最後被漢封為了邔侯。
由此可見共尉的中立之策,是如何不得人心。
回想著共尉的所作所為,讓項昌不由想起了前世歷史上朱元璋對張士誠的評價——器小!
朱元璋說張士誠骨子裡就是個小商人,雖然占據富庶之地,但野心其實並不大,所圖的不過是一個安穩富足的日子。
這卻是與當前的共尉高度重合。
項昌遙望著臨江王國的方向,連連冷笑:共尉,這是亂世,人人都奮力掙命的亂世,不是讓你關起門老婆孩子熱炕頭過小日子的太平盛世。何況而今你能夠得以坐擁一地,安享富貴,根源來自於那兒?受我大楚之封,我大楚有難卻龜縮不冒頭,這等白眼狼的行徑可是不可取。既然你不想體面,那本公子就親自前來幫你體面。
「你說臨江王國當前分成了三派,大將軍黃極忠極力支持投漢,大柱國伯丕與你向來關係友好,有可能爭取到我們大楚陣營,最得臨江王信任的大司馬樗里錯則主張保持中立,漢楚兩不相幫。那樗里錯你可了解,有沒有爭取過來的可能?」項昌動問道。
周殷搖頭:「那老賊是共尉新提拔的心腹臣僚,與我並無舊情。據我投放在江陵城內的探子,以及收買的臨江王國臣僚的反饋,都說這老賊極為固執,不是言辭能夠打動的,輕易不會改變主意。」
項昌輕輕揮舞著馬鞭,默然半響,冷聲道:「兩虎生死相博,一旁的野狗卻保持中立,真不明白是誰給他們君臣的勇氣?」
「臨江王國大柱國伯丕,想要見見您。」周殷窺覷著項昌臉色道,心下卻是頗為慚愧。
原先他口口聲聲對項昌說,伯丕是自己至交好友,在反秦時同歸屬項梁統御,情誼深厚,絕對能將之拉到大楚陣營。那知眼看要抵達臨江王國了,多次傳信給他,這老傢伙瞻前顧後,顧慮重重,遲遲下不了投楚的決心。
項昌對此倒是頗為理解,點頭悠然道:「人家這是想看看我父子值得不值得繼續投資嘍,也是人之常情,他想在何處會面?」
「那老傢伙在江陵城外有一座莊園。」對項昌性情已然頗為了解的周殷,對伯丕推三阻四遲不決斷的行徑大為著急,而今見項昌答允,方暗鬆了口氣。
不日後,一行人安然抵達臨江王國邊境。邊境上有一支商隊已經在等待了。一千騎軍分出了一百精騎,改換衣甲,充作商隊護衛騎兵跟隨離去。
剩餘九百騎軍隨後越過邊境,進入臨江王國疆域,向都城江陵城趕來。一路上一支支商隊不斷匯合過來,一千騎軍就此不停分流。待最後一百騎兵與最後一支商隊匯合,這一千騎軍如同融入了大海的水滴,就此憑空消失不見了。
周殷作為舊楚之地首屈一指的大貴族,又被項羽任命為舊楚之地最高長官,手中掌控的力量堪稱驚人。雖然叛漢復歸於楚,在舊楚之地明面上的力量被呂澤給清掃一空,暗中卻依舊有不小的力量可用,比如眼下的這些商隊。
這些商隊可都是真實存在的,歸屬於他周氏家族的偏支或者附庸,經年往來各地做生意。
在距離江陵城還有數十餘里時,通往江陵的官道上,項昌與周殷所在的最後一支商隊,忽然拐了一個彎,斜刺里向著一座綿延的小山走去。不多久有十數名騎兵迎來,引著車隊循著蜿蜒的山路,最終抵達一座遮掩在重重古樹中的莊園前。
出乎項昌與周殷意料的是,接待他們的居然是大柱國伯丕的長子與長女,年紀兩旬左右的貴公子伯歷,以及十五六歲模樣、姿容絕色的貴女伯閻。
伯歷顯然知曉項昌與周殷身份,執禮甚恭,絲毫不敢怠慢,再三道歉,言說父親在都城江陵被臨江王臨時徵召問事,眼下正坐車緊急趕來。一邊說著,額頭一層細密汗珠滲了出來,神色間大感惶恐。
反倒是貴女伯閻落落大方,不卑不亢,在旁邊查漏補缺,禮數不失,期間甚至多次眼神直直逼視於他,毫不畏怯,極為大膽。
看著這兩位貴公子與貴女,周殷面色沉了下來。
項昌不動聲色,心下也是冷笑:這位伯丕柱國,是將自己這位大楚未來君王,當作來上趕著哀求的合作者了?
項昌可是堂堂大楚的長公子、後將軍,這兩個身份的任何一個,即使前往臨江王國,也是足以讓臨江王這位一地諸侯親自出城迎接的。而今來伯丕這位小小臨江封國的小小柱國的莊園拜會,已經足夠紆尊降貴,伯丕這位主人居然沒有在莊園等候,居然剛自江陵往此地趕,簡直太過匪夷所思。
周殷眉尖一挑,勃然作色,就要張口怒斥,卻被項昌擺手攔下。接下來在伯歷公子與伯閻貴女的引導下,項昌來到了莊園深處的一座雅室。
項喜帶著一干護衛騎兵衣不解甲,兵不離身,護持在雅室周圍,確保項昌安全。至於馬匹,則派遣出幾名騎兵親自去飲餵與看守。
將兄妹兩人揮退,項昌見雅室內備有溫湯,就解開衣甲好好洗漱了一番,然後換上了一身衣袍,跪坐在軟席上,一邊拿起一卷帛書專注看起來,一邊靜靜等待那位架子甚大的伯丕柱國的到來。
周殷被安頓在側院一間雅室,距離項昌不近不遠。相比於項昌騎兵護衛的如臨大敵,他顯得極為放鬆,解甲洗漱了一番後,躺在軟榻上閉眼享受著侍女的按摩。只是臉上,陰鬱之氣一直不消。
不知過了多久,一名衣袍華貴、氣派甚大的臣僚匆匆走了進來。
約五旬左右年紀,身材中等,長有一張肥團團的白胖臉盤,一雙細縫小眼不時有精光閃過,顯得很有心機樣子。
「哎呀呀,我來遲了。」此人自然就是臨江王國大柱國伯丕,進門之後,熱情的對周殷見禮。
周殷睜眼想要怒罵,不知想到了什麼,冷哼一聲,驅趕蒼蠅似的揮了揮手,又閉上了眼,一副懶得多說什麼的樣子
伯丕與他熟不拘禮,知道他是怪責自己,訕笑兩聲,就想解釋一番,那知周殷根本懶得聽,讓他立即前去拜見項昌。就在他離開時,周殷忽然睜開雙眼,看著他的背影,嘴角一絲不屑冷笑閃過。
伯丕來到正廳雅室前,對於雅室周圍護衛的精壯過人的騎兵,很是仔細打量了一番,眼底掠過一絲忌憚。
待護衛騎兵通報後,得到允許,伯丕就緩步走了進去。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