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嘉靖:從長生開始> 第157章 官員主子,半朝徽商!

第157章 官員主子,半朝徽商!

2024-09-23 16:43:52 作者: 江中斬蛟
  第157章 官員主子,半朝徽商!

  錦衣衛的推斷。

  錦衣衛都指揮使的上疏。

  都擺在了內閣的案頭。

  這下。

  張居正內閣笑不出來了。

  晉商商幫露了財,卻讓陸炳有了更多的聯想,對徽商商幫的財富產生了覬覦。

  想到晉商商幫十億財富能給大明朝帶來的好處,閣老們心中一動,緊接著就想到朝廷、徽商商幫盤根錯節的關係,冷汗當時就下來了。

  要是向徽商動刀,所波及到的官員,恐怕比皇上前面幾場大獄累和的人還要多。

  錦衣衛才剛翻身,王崇古又是晉商出身,對朝廷這一百多年的了解,其實是不深刻的。

  在陸炳、王崇古眼裡,徽商是朝廷官員的錢袋子。

  這是不對的。

  某種程度上說,徽商是朝廷官員的帳主子!

  為什麼會這樣說,這就要說朝廷官員在未入仕途前的身份了。

  那便是功名在身的士子。

  普天之下,像陳以勤那般出身,天生詩書門庭的,終究是少數。

  絕大多數童生、秀才,甚至是舉人,是不富裕的。

  這世間,權力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錢財,更是掌握在少部分人手中。

  一個家庭,有了個讀書人,少了個勞動力不說,讀書,是要花大價錢的。

  讀書找老師啟蒙,而優秀的老師,往往是不便宜的,豐厚的束脩必不可少。

  老師找到了,啟蒙也開了,進入正式學習階段,其他的可以都不要,但筆墨紙硯總要有吧?

  沒有筆墨紙硯,就沒辦法寫字,而時人又講究「字如其人」,沒有一手漂亮書法,不僅會被人看不起,就連科舉第一關童生試都過不去。

  現在內閣的這幾位,別的不提,在書法之道上都是天賦異稟者,但張居正幾人也知道天底下大多數人的天賦平平。

  想有一手好字,必然要勤加苦練,天賦越差,在讀書時花費就會越高。

  好不容易,字練成了,書讀好了,就連童生試都過了,成了秀才,看著是一切都好起來了吧?

  但真相是,那不過是雄關萬里第一步。

  想考中舉人,不僅要紮實的聖賢知識儲備,更要對聖賢文章有幾分獨到理解。

  張居正、高拱、胡宗憲、李春芳、陳以勤都是從科舉走過來的,知道科舉最扯淡的地方就在這。

  幾千年來,聖賢文章被無數士人注了一遍又一遍,凡是通俗、淺顯的,早就被前人注過了。

  而聖賢文章中更深層的道理,人世間的哲理,又怎麼會小小的秀才能理解的?

  還要求有自己獨到的理解,連張居正當年,有「神童」之美譽,都為之撓破了頭,簡而言之,這一關,純粹為難人。


  既然生員自身的經歷、學識無法理解聖賢文章,那就只有走捷徑了。

  而怎麼走捷徑,很簡單,拿別人理解的東西來用。

  一些年邁的官員、翰林,往往會在暮年請辭還鄉,然後在家鄉建立書院、私塾。

  甭管這些官員、翰林在科舉的時候表現是什麼樣的,但做了幾十年官,在翰林院研究了幾十年學問,哪怕胡扯、詭辯都能自圓其說。

  或許不能細究,但應付鄉試是沒什麼問題的,但那是老官員、老翰林幾十年的人生經歷和學識所化,秀才想要得到,那少不了不菲的付出。

  終於通過鄉試,考中舉人了,到這一步,對於沒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以說是成功了。

  每月按時到地方衙門領朝廷發放的祿米,再接受百姓投獻的田產地業,還能開辦個私塾、書院,再娶個妻,生個子,熬個幾十年,頭髮、鬍鬚全白了,只要聲望差不多,多少能混成鄉賢什麼的,就連縣令、地方父母官見了,也會保持幾分敬意。

  如果真有幾分氣運在身,就如幾個月前皇上忽然大興獄事,朝廷缺官少員嚴重,候補進士不夠,連舉人都用上了,得封一官半職,那人生末尾,也能稱得上一句不俗。

  但是,人哪有那麼清醒的,中舉之後,難免想求個金榜題名。

  越是剛剛中舉的生員,越是想再搏一搏。

  與童生試、鄉試在家鄉、省府不同,會試就在京城,想考進士,只能來京城參加會試。

  千里迢迢的盤纏,就成了所有新晉舉人邁不過去的坎。

  而就在這時候,徽商如「及時雨」般出現了,不光願意向新晉舉人提供路費、盤纏,連進京趕考這一路上的大事小情,徽商都願意幫忙解決。

  如果沒有考中進士,徽商也不需要生員補償什麼,只是,生員返回家鄉需要自己回來。

  而如果考中進士,御前露臉,被朝廷授予官職,徽商願意繼續追加支持。

  跑官時運作的錢兩什麼的,徽商願意全部承擔。

  等生員進入了仕途,被授予哪個地方縣令,徽商的支持還沒有停止,官員是要有威儀的,而新官上任,威儀就是那些外物。

  師爺、高頭大馬、豪奢官轎等等,徽商會貼心備齊,新官幾乎是被抬著坐在了一縣之侯的位置。

  到了這一步,徽商總算展開了獠牙。

  從一個默默無名的新舉人,一步步走向金鑾殿,再走向地方父母官,這全程花銷,可全是徽商做的,新官只是「身不動,膀不搖」的坐享其成者。

  徽商就成了新官的帳主子,但徽商要帳,不會向新官要帳,而是向地方百姓要帳。

  說白了,便是貪贓枉法,草菅人命,通過收受賄賂,徇私枉法,來將之前所有的投入成倍、十倍、百倍、千倍從百姓身上拿回去。

  即便有一天,新官變成了舊官,舊官被地方百姓罵貪官、昏官,被吏部,被朝廷知道了,被皇上問罪處斬,那也和徽商沒有任何關係。

  頂破天,在人死後,徽商大發慈悲的幫忙收斂屍身,找個風水好點的地方下葬。

  二百年來,徽商到底資助了多少生員,誕生了多少大明朝官員,為害了多少大明朝百姓,很難說清了。

  但張居正親身經歷,嘉靖二十六年,也就是他中進士那一年,有半數以上的生員是寒門出身,受徽商資助者,恐不下六成。

  這些官員,成了大明朝官場的底色,怎麼查,又能從誰查起呢?

  內閣外的風,似乎大了點,有閣員想關上政務堂門,卻被張居正阻止了,「別關,讓大風吹!」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