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朱允熥,帶著朱棣造反> 第249章遴選諸王世子進大本堂

第249章遴選諸王世子進大本堂

2024-09-12 12:25:22 作者: 爆炸的榴槤
  朱元璋斜了朱允熥一眼:「咱之前定的規則,你說改就改了?」

  朱允熥壓低聲音:「規矩是死的,親情是活的嘛。而且,您老發話誰敢說個不字?」

  見朱元璋還在那猶豫不決,

  朱允熥又接著說:「再說,大本堂這不又重新開了嘛。這次叔叔們帶孩子們回來,正好讓皇爺爺看看這些未來的接班人們。」

  「讓他們留在大本堂好好學習,學到真本事再回各自的封地,這樣才能更好地承擔起皇爺爺的期望,為我們朱家守住江山,守護這片天地。」

  這話正中朱元璋的心意。

  想當年,他在應天剛站穩腳跟,就創辦了大本堂。

  親自教導皇子們,後來還送他們去中都體驗生活,了解民間疾苦。

  在他朱元璋心中,教育永遠是最重要的大事。

  眼下見朱允熥有意讓皇室的藩王子弟回京,進入大本堂深造,朱元璋心中的那道規矩防線徹底瓦解了。

  他抬眼望向朱允熥,欣慰地笑道:「還是你想得周到,這事就這麼定了,下旨給各藩王,選個吉日回京吧。」

  朱允熥頷首,小聲問:「那朝中那邊,就以商議國事為由,同時宣布遴選藩王子弟進入大本堂學習的決定?」

  朱元璋應了一聲:「這事由你辦吧。」

  說罷,朱元璋不耐煩地擺了擺手。

  朱允熥微微一笑,轉頭望向一旁的朱標。

  見他也沒有要來寒暄的意思,便簡單告辭,隨後步出中極殿。

  剛到外面,劉建安已經候在那裡。

  朱允熥眼神中帶著幾分好奇:「劉總管,有什麼事嗎?直說無妨。」

  劉建東顯得有些侷促:「奴婢哪敢有什麼事,是東宮湯姑娘那邊有點狀況。」

  朱允熥問道:「湯姑娘怎麼了?」

  劉建安笑眯眯地說。

  「去年湯姑娘進宮時,皇上是希望她能負責宮裡女官的事務,小的這段時間一直在籌備,可遲遲不見湯姑娘從東宮過來。要是皇上問起來,小的可就要擔待不起了。」

  朱允熥細細打量了劉建安好一會兒。

  他不認為劉建安會因為宮中女官這點小事試探他。

  於是笑著擺手:「東宮的事務已經夠她忙的了,宮裡的大事嘛,還得靠劉總管來處理。」

  劉建安一聽這話,臉上不禁顯露出幾分緊張:「皇上交代的任務,小的哪敢怠慢。」

  朱允熥擺擺手,「回頭我跟皇爺爺說一聲,湯姑娘進宮做女官不過是掛個名頭,總不會真讓她當女官。」

  劉建安覺得太孫的話十分道理。

  畢竟湯姑娘將來是要成為皇太孫妃的,以後說不定就是太子妃,或者……

  不能再往下想了,這樣的貴女,自然不需要親自去管理宮中瑣事,懂得挑選合適的人去做就足夠了。

  這一刻,劉建安心裡的石頭總算落了地。


  見朱允熥即將出宮,連忙又追上前說:「回頭我會挑選幾個機靈守規矩,做事也麻利的女官送往東宮,讓湯姑娘選幾個留下幫忙。」

  這是要為湯清悅在宮中培養一些心腹,以便今後行事。

  朱允熥輕輕應了一聲,揮手示意。

  劉遠便帶著侍衛們,打著傘緊跟在三爺身後,為他擋風避雨。

  眾人穿過了朱雀門。

  朱允熥矗立在城門下,視線穿越皇城的東牆,投向遠方。

  今日,解縉沒在皇宮裡,據說是在翰林院忙活。

  他特地出宮來找解縉商談要事,確定了方位,便馬不停蹄地往翰林院方向趕。

  穿過洪武門向東,一排建築自南至北整齊排列,那是六部和宗人府的辦公之所。

  朱允熥注意到,平日裡莊嚴肅穆的禮部內竟異常喧鬧,與它的形象格格不入。

  劉遠立即壓低聲音道:「這是關於恩科的事。」

  朱允熥的臉上立刻浮現出一副瞭然的神情。

  「宮裡為此吵翻天了?」

  劉遠頷了頷首:「都察院的御史前幾天質問了禮部,指責他們在去年未嚴格審核入朝使臣,導致倭國居然派了兩位使者混進來,還鬧出了囂張之事。」

  朱允熥輕笑一聲,一切正如他預料中那般發展。


  「這麼說,禮部侍郎任亨泰此刻必定頭痛欲裂了吧。」

  劉遠也低聲笑了起來:「聽說他本有意爭奪禮部尚書之位,這次被都察院問責,作為左侍郎的他,難逃責任,心中怕是怒火中燒,疲於應對御史們的責難了。」

  朱允熥回頭望向禮部衙門,吩咐道:「密切留意城內的一切動態,尤其是江陵山出現的那些人物。」

  那些人圖謀掌控今科主考官的位置,眼下問責禮部不過是第一步。

  待到朝堂上的議論與氛圍逐漸升溫,朱允熥深信,他們很快便會將矛頭指向任亨泰。

  要讓任亨泰陷入無盡的訴訟之中,今年科舉會試的主考官人選才有望避開禮部的圈子。

  朱允熥腦中靈光一閃,不禁惡意地想像起來。

  要是能把劉三吾那些人聚一塊兒,當面甩出那個老掉牙的笑話,他們會是何種精彩的表情?

  想當主考官,直接跟本宮說嗎。

  你不說,我怎麼知道。

  你說了,我才知道。

  我知道了,才會給你啊

  ……

  一邊腹誹著,朱允熥已步入翰林院。

  翰林院,大明最清貴的衙門,除了偶爾傳來低沉的誦讀聲和紙頁輕輕翻動的響動,四周靜謐不已。

  剛踏入門檻,迎面便是一座至聖先師的雕像莊嚴矗立。

  大大的耳朵,兩顆智慧齒透出幾分可愛,慈眉善目到讓後世弟子幾乎忘了他曾經的鋒芒與追求。

  雕像背後,一棵蒼翠挺拔的古松巍然屹立,枝幹虬曲如龍騰虎躍,古樸雄渾。

  傳聞這棵古松並非一開始就生長於此。

  元朝統治者對中原儒家文化從未真正接納,直至朱元璋定都應天。

  遍訪江南,才覓得此株最為繁茂的古松,並不惜重金將其移植至此。

  僅僅一棵樹,卻產生了難以估量的政治影響。

  仿佛隨著古松踏入應天城,江南民眾的心開始悄然變化,更多的士子被吸引,源源不斷地湧入應天。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