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朱允熥,帶著朱棣造反> 第304章江南文風鼎盛,放榜日

第304章江南文風鼎盛,放榜日

2024-09-12 12:27:49 作者: 爆炸的榴槤
  這一年,趕考的學子足有7000多號人,創下了大明近25年來的最高紀錄。

  往常,這數字頂天了也就5000左右。

  今年之所以翻了番,全因朝廷放出風聲,說要大辦科舉,廣納賢才,補充那越見空缺的官位。

  在大明,讀書人過了縣試那關,就成了有頭有臉的生員,走到哪兒都受人尊敬。

  接著,府試、院試一路闖下來,一旦高中,就成了秀才,腳剛跨進政界門檻。

  見了官可以不跪,能和當官的同桌吃飯。

  更進一步,若是鄉試也順利通關,那就升級成舉人了,等於一隻腳邁進了朝廷官員的大門。

  就等著皇上的金口一開,封個官職。

  可多數舉人,即便後來各顯神通當上了官,一輩子熬到頭,多半也就是混個知府的帽子戴戴。

  就算有幸進了京城,能在六部裡頭謀個司科主事的差事,那也差不多到頭了。

  大多數舉人,官場生涯基本就是在各地州府間打轉,運氣爆棚的,或許能在退休前撈個布政司參議,或是副使的職位。

  一旦會試順利通關,進入殿試,他們的社會地位便就此改天換地。

  拔得頭籌的狀元、榜眼、探花,即刻能步入翰林院,擔當學士重任。

  二甲中的佼佼者,則有機會成為皇帝身邊的金殿、玉殿傳令官。

  至於二甲進士及第與三甲同進士出身的學子,他們的未來或是進入各部委實習,或是直接領受皇命,進入地方當官。

  今年,皇恩浩蕩,廣納賢才,眾人皆盼望著那金榜揭開之時,能見證多少英才的騰達。

  九日科考,時而覺長,時而瞬逝。

  在綿綿秋雨的陪伴下,恩科考試緩緩落下了帷幕。

  而應天府內,氣氛卻愈發熱烈。

  城中店鋪、酒樓未雨綢繆,提前一月自四面八方搜羅佳釀,預備著迎接數千位舉人的慶功宴。

  秦淮河岸,早從一月前便開始裝扮一新,佳麗們幾乎搬空了城內的脂粉鋪,只待那些拼盡全力的考生們卸下重擔,前來消費。

  無論是銀錢還是肉體,眾人皆瞄準了這批考生。

  借貸之人更是毫無顧慮,他們相信,一旦高中,這些書生便是朝廷新貴,哪還會愁還款?

  即便不談未來,這些舉人哪家不是家境殷實?

  因此,每年科舉期間,應天府的餐飲與娛樂業都會迎來一次井噴式的收益高潮。

  考試結束後,舉人們不單是遊走於煙花柳巷、宴飲玩樂、與友相聚。

  還得拜訪同場的考官、主副考官。

  簡直是沒事就小聚,隔三差五大聚一場。

  宴會上,同窗好友、恩師尊長歡聲笑語不斷,歌舞昇平,好不熱鬧。

  而這接連不斷的宴請,硬生生把科舉會試結束到放榜的短短數日填得滿滿當當。

  如此一來,考官們也只能把評判重心放在頭三天的儒家經典上。


  至於後六天的考卷,只能匆匆過目了。

  聖賢書讀透了的人,寫幾篇詔書、判詞、策問自然不在話下。

  江寧縣東北角,是個風水寶地。

  這片沿河地帶成了傳說中秦淮名媛的聚集地,秦淮河畔的名妓也多出於此。

  更有意思的是,河對岸便是夫子廟、江寧府學、貢院等一連串文人聖地。

  也許,正是因為那些秀才、舉人們正值血氣方剛的年紀吧。

  此刻,幾位剛從九天會試戰場脫身,中午又與考官歡聚一場的舉人,正悠然坐在秦淮河邊的二樓雅間內。

  他們三五成群,每人身旁都有幾位姿色出眾的女子相伴。

  一邊還有女子輕撫琴瑟,細撥琵琶,樂聲潺潺。

  有人抬著頭,把身邊女子手中的美酒一飲而盡。

  這才轉向同來的夥伴問:「你們覺得,這次朝廷打算錄取多少人?」

  科舉考試放榜的日子近了,考官們得從眾多舉人里精挑細選,過五關斬六將,先初選,再公布名單。

  接著複查,直到最後的殿試,這才算是真正踏入了進士行列。

  「怎麼也得十里挑一,才能勉強應付朝廷說的填補官位空缺吧。」

  一人從溫柔鄉里抬起頭,臉頰泛紅。


  話音剛落,另一人從桌下鑽出來,動作略顯尷尬,「那可不就得600多名進士了。」

  言罷,他不屑地啐了一口。

  燭光下,唾沫星子劃出一道弧線。

  滿臉通紅的書生嘟囔著:「前幾年,每科也就收個200多人。差不多也是十中選一的比例,今年總不能比這還少吧。」

  突然,桌子一陣搖晃。

  不一會兒,一個衣衫不整的書生從桌下狼狽爬出,眼睛裡布滿了血絲。

  「明兒就放榜了,辰時一到,誰上誰下,錄取多少,自然見分曉。」

  正說著,一名身材嬌小的女子,披著外衣,小心翼翼地在一旁坐下。

  那書生眼神微妙地對眾人笑道:「今日坐師還說,今年文風鼎盛,怎麼個鼎盛法?還不是看我江南嘛。」

  「哎,良宵苦短,諸位趕緊尋歡作樂才是正經。」

  言罷,他不顧同僚們的反應,拉起剛從桌下爬出的歌姬,順手又拽了一個,大步流星離開了雅間。

  其他人面面相覷,隨即也各自帶著歌姬,散了聚會。

  雖說是散了,卻無人急於離去,樓下備有不少客房,供人歇息。

  10月13日,放榜日。

  天色剛過四更,貢院外已有人群聚集,守候在那塊公告金榜的巨型牌前。

  不僅有應考的舉人,他們的家人僕從,更有不少城裡看熱鬧的百姓。

  以及士紳豪門的僕人,預備著榜單一出,便飛奔回去報告,好為自家老爺物色乘龍快婿。

  接近五更,整條貢院街再次人潮洶湧,時不時能聽見驚呼聲。

  原來是靠近河岸的人群被擠得失足落水。

  官府差役早就嚴陣以待,手持竹竿在河邊,忙著打撈那些不慎落水的倒霉蛋。

  儘管如此,仍有人不斷落入水中。

  直到辰時,翰林院、禮部等官員才緩緩自貢院走出。

  差役們捧著一卷厚重的黃紙走向榜前。

  他們搭起凳子,四面八方站滿了人。

  幾桶糨糊被塗抹在木板上。

  隨後,差役們小心翼翼地將黃紙展開,從右側頂端開始,一點點將紙邊粘貼在榜上。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