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朱允熥,帶著朱棣造反> 第312章不知道是怎麼走下山的

第312章不知道是怎麼走下山的

2024-09-12 12:28:08 作者: 爆炸的榴槤
  重考的消息,有如晴天霹靂,震撼著每個人的心田。

  這份恩澤,遠勝過任何牌坊榮譽,更貼近眾人切身利益。

  畢竟,真正痛失親人的僅是趙家等少數幾家,而他們的先輩並未埋骨江陵山。

  太孫親口承諾重開科舉,這才是觸及眾人核心利益的關鍵。

  一時間,無需任何人引領,江陵山上所有應試的舉子,不約而同地跪倒在地。

  「學生拜謝太孫恩典,重啟科舉,廣納天下英才。」

  「我等拜謝太孫洪恩。」

  「太孫恩德,銘記於心。」

  原本滿腹牢騷的趙承基,滿肚子的話硬生生咽了回去。

  此情此景,面對太孫親承重辦科舉的承諾,誰若膽敢出言反對,無疑將成為在場所有舉子的公敵。

  更將惹怒這些舉人身後的家族勢力。

  趙家在江西是大家族。

  可任憑趙家名聲再響,也堵不住全天下讀書人悠悠之口。

  詹徽悄悄退到一旁,眼角餘光掃過跪地的舉子們,嘴角不經意間勾起一抹笑。

  他今日可是辦了件大事。

  而朱允熥則是袍袖一揮,面色漸漸凝重。

  「只要你們確有真才實學,朝廷從不吝惜給予你們功名。但本宮也明白,你們近期為心學所困,對知行合一之道頗有微詞。」

  正打算閉嘴當啞巴的趙承基,心裡頭又是一陣翻騰。

  這本是他們想提,卻又不敢提的。

  如今,竟從太孫口中直言不諱地說了出來。

  這感覺,讓趙承基恨不得直接躲回祖墳邊清靜去。

  在場的其他舉子也是一片愕然。

  誰也不清楚,太孫怎麼突然舊事重提,葫蘆里賣的什麼藥。

  朱允熥沉聲繼續道:「你們之中,是否有人對此事心存不滿,對朝廷不滿,對我有所怨言?不必急於辯解,我並不介意這些。」

  「但今日,我正好藉此機會,把這事兒跟你們講明白,也讓你們清楚朝廷的真正想法。」

  解縉一震,目光疑惑地越過人群望向朱允熥。

  太孫總不至於把用心學取代理學的盤算全盤托出吧?

  朱允熥望著眼前一臉困惑的書生們,接著道,「無論是理學,還是心學,難道不是都根植於孔聖人的儒家傳統嗎?在本宮看來,兩者都是在同一條大道上行走,未曾偏離。」

  他掃視一圈,見無人提出異議,便深入道:「你們或許猜疑,本宮與朝廷是在為心學站台。但須知,朝廷自有其法度,你們可曾想過,若朝廷真要強力推廣心學,又怎會容得下理學?」

  這話一出,不少書生猛地抬頭,眼中閃過驚懼。

  此時,多數人心中豁然開朗。


  若朝廷真有此意,要讓心學獨大,銷毀理學典籍,禁止世人修習理學,豈非易如反掌?

  經過這一番剖析,不少人開始反思,之前是否錯怪了皇太孫。

  明明他能用最直接的手段推動心學,卻並未付諸行動,這怎能算是偏袒心學呢?

  這分明是對理學的一種維護。

  眾人的眼神不由自主地聚焦在前列趙承基等理學世家的書生身上,心中暗道。

  自己等人定是被這些人給誤導了。

  朱允熥繼續:道「本宮在此鄭重承諾,朝廷選拔人才,絕不以學問派別為界限,唯才是舉,不論出身貴賤。」

  此刻,在眾書生眼中,朱允熥儼然成為了一個公正無私、明察秋毫的君主。

  「我等謝過太孫。」

  「太孫寬厚,國之大幸。」

  當趙承基走到江陵山腳時,已經完全記不清是如何一步步走下山的了。

  幾個失去老祖的學子,步伐沉重地走在前方。

  四周圍攏著一群學子,他們熱議的話題都是何時能重新開考。

  趙承基暗暗握緊了拳頭,緊跟在人群後面。

  但周圍的議論聲,還是不停地溜進了他的耳朵里。


  「太孫殿下真是仁至義盡,朝廷要親自料理幾位先生後事,送回老家安葬,這等胸襟,實在難得。」

  大明朝皇太孫親自過問理學大師的身後事宜。

  另一人接話:「連那些人家的僕從都跟著沾光,太孫下令一併送回故鄉安頓。」

  「太孫如此仁心宅厚,是我們以往誤解太深,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後悔莫及啊。」

  有幾個學子已經開始自我反省。

  就在這時,忽然有人高聲喊道。

  「各位,太孫殿下今日親口承諾,朝廷將重新開啟科舉考試,我們都有機會再次應試。這全是太孫的慈悲之心,看重我們這些寒窗苦讀之人。從今往後,在我心中,太孫就是聖君典範。」

  君,是社稷。

  皇帝是君,太子亦是。

  朱允熥既是皇太孫,又肩負監國重任,地位已同君王無異。

  身旁數人交換了幾個眼神,心照不宣。

  隨即,異口同聲地贊同道:「太孫實乃聖君。」

  不遠處,趙承基聞此言,心中憤慨難平。

  隱於袖中的拳頭緊握,直至泛出青紫。

  一眾凡夫俗子。


  滿腦子儘是私利,蠅頭小利的愚鈍之輩。

  「世人皆有其智。」

  江陵山巔,驅散了那些士子後,氣氛變得輕鬆自如。

  朱允熥輕描淡寫道。

  詹徽隨之笑道:「既得太孫金口玉言,後續事宜自當辦得滴水不漏,無可挑剔。」

  朱允熥頷首同意:「禮戶工三部合力,依禮擇最優之布料與工藝,厚葬逝者,歸途喪儀需謹慎周全,安然送返故里。」

  解縉暫且按下心中疑惑,低聲建議:「是否沿途通告地方官府,以示尊重?」

  詹徽笑眯眯地望向解縉,「太孫,解學士所言甚妙。」

  言罷,詹徽向解縉報以友好一笑。

  既已做出抉擇,且無回頭之路,便該儘早與太孫親信建立良好關係。

  朱允熥欣然應允:「就讓任亨泰從禮部挑選人手,護送逝者歸鄉吧。」

  解縉感受到詹徽那股子友好勁兒,順勢拋出個拉近乎的橄欖枝。

  「詹大人,您看書報局能不能也在這件事上搭把手,出份力?」

  詹徽一個勁兒頷首:「那是自然,書報局趕緊印製通報,得把今兒這事兒的來龍去脈說清楚了。得讓大伙兒知道逝者心愿,還有太孫重視人才的那份心思,得傳得滿城風雨才行。」

  這意思,是要把江陵山的事兒,牢牢扣在勸人向學向善的帽子底下。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