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朱允熥,帶著朱棣造反> 第318章抄家滅族流放,各有懲戒

第318章抄家滅族流放,各有懲戒

2024-09-12 12:28:24 作者: 爆炸的榴槤
  這幾位,正是幾天前在塔樓上奮筆疾書,起草彈劾奏章的御史言官。

  隨著他們的挺身而出。

  更多御史和言官緊隨其後,走出隊列,一一在大殿上站定。

  「微臣附議。」

  站在文官隊列前端的詹徽,望著眼前的場景,臉上浮現出滿意的微笑。

  是劉三吾那些朝中老友的勢力大呢,還是那600多考生在朝中的後台硬?

  又或者是,這次科考榜上無名的6000多士子,他們背後恩師、長輩、家族的關係網更勝一籌?

  600人的科舉得失,與6000人的科舉夢想。

  這帳,明眼人一看便知。

  朝堂之上,抗議之聲如潮水般湧來,原打算為劉三吾或那考生說情的官員,此刻也只能強壓心頭的不安,低頭站定,不敢妄動。

  朱允熥冷靜地觀察著這一切。

  待到喧囂稍息,方才緩緩開口:「我朝選拔人才,關乎國家未來,考試不公,絕不容許。但朝廷行事,必依事實為據,不容錯判一個清白之人。」

  清者自清,濁者也休想逃脫法網。

  詹徽即刻上前一步,「監國,關於本次科舉弊案,目前由錦衣衛全力查辦,所有罪證皆由錦衣衛搜集,屆時將一一呈報朝堂,以昭大白。」

  朱允熥輕輕頷首,口中低喚:「蔣瓛。」

  混於武將群中的錦衣衛指揮使蔣瓛聞聲而出。

  「回稟監國,錦衣衛已查實,本次科舉確實存在不法舞弊行為。通過對考官及中舉士子的逐一審問,已收集近1000份供詞,種種證據均直指科舉舞弊之實。」

  沒等人站出來,指責錦衣衛插手審案越權。

  蔣瓛就緊接著表態:「這次,錦衣衛聯合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重新審查案件相關人員,搜集證據核對事實,一切都確確實實,毫無差錯。」

  這話一落,滿朝文武都不由得投來驚訝的目光。

  要知道,平日裡行事張揚的錦衣衛,怎會突然間與刑部、都察院和大理寺聯手辦案?

  可緊接著,三個部門的代表官員紛紛出列確認。

  「蔣指揮所言屬實。」

  「刑部核查無誤。」

  「都察院亦確認無疑。」

  「大理寺核查結果相同。」

  朱允熥輕哼兩聲,似乎對此有些不耐煩:「按律,此案該如何判決?」

  「科舉作弊是重罪。涉案官員當誅滅三族,其親屬流放並剝奪九族仕途。參與作弊的考生,處斬刑,其三族流放,九族永久禁考。」

  沒等刑部、大理寺的人開口,錦衣衛蔣瓛已沉聲宣布。

  一項項嚴厲的懲罰從蔣瓛口中一字一頓地吐出,如同重錘擊鼓,在中極殿內迴響。

  終於,有幾位起初不敢出聲求情的大臣鼓起勇氣開口了。


  「監國殿下,國法如鐵,違法者自當受到嚴懲,但若懲罰過於苛刻,恐會引發民怨沸騰,血流成河,這似乎有悖於仁政之道。懇請監國深思熟慮,既維護律法,也要適度懲戒。」

  蔣瓛聞言,冷笑道:「皇上昔日有令,官員貪污超過60兩銀子便處以極刑。科舉作弊,動搖國本,不嚴懲何以警世人?微臣懇請監國堅持原則,從重量刑。」

  眾臣見蔣瓛搬出皇上的鐵律,一時間都沉默了。

  就在這微妙的時刻。

  解縉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

  「微臣斗膽進言,犯罪官員自應依法處置,而那些科舉士子,寒窗苦讀幾十載,一念之差步入歧途,朝廷若能給予改過自新的機會,方顯仁德之心。」

  解縉竟為涉案舉子求情?

  在場官員無不驚訝,若非親耳所聞,實在難以置信。

  朱允熥適時頷首:「准奏。」

  隨即,他站起身來。

  「本宮有旨。」

  監國即將行使權力,群臣皆正襟危坐,靜待聖諭。

  「洪武25年恩科舞弊案,證據確鑿。特旨嚴懲涉案官員及其家族,流放九族,財產充公。涉案舉子,朝廷給予悔過機會。」

  「舉子及其三族流放廣西道鎮南關,剝奪功名,終身禁考,編入軍中服役。三族成員則從事軍屯。」

  「臣等遵旨。」


  劉三吾一夥算是徹底完了,難逃滅族、流放的命運,家產充公。

  多虧皇上的60兩銀子那條線,科舉作弊這種天大的罪過,沒滅九族已經是他們燒高香了。

  接著,這些心思活絡的官員們不約而同地把目光投向朱允熥。

  他們打的什麼算盤,朱允熥自然知道。

  「禮部左侍郎任亨泰晉升為禮部尚書,擇日重開科舉,為大明選拔人才。」

  尚書。

  真的當上尚書了。

  任亨泰心裡激動得跟擂鼓似的,期盼已久的尚書終於到手了。

  二話不說,他出列跪倒在地。

  「微臣任亨泰,謝恩。」

  緊跟其後,滿朝文武整齊劃一地鞠躬應和。

  「監國仁德,教誨萬民,選拔英才,功載千秋。」

  ……

  中極殿內。

  文臣們聽說太孫要重啟科舉考試,心裡頭別提多高興了。


  畢竟,哪家沒有正值考學年齡的兒郎呢?

  朱允熥嘴角勾起一抹笑意。

  說到底,這事兒關乎的還是利益二字。

  當得益的人比吃虧的人多時,他們自然樂意拋開那些所謂的公道,轉而擁抱變化。

  就像新上任的禮部尚書任亨泰,苦等多年的尚書之位,如今終於是苦盡甘來。

  這種時候,就算讓他成為心學的堅強後盾,恐怕他也不會拒絕。

  事實也的確如此。

  謝過恩後,任亨泰難掩全身的激動。

  一接到重開科考的旨意,他就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心學推崇的知行合一理念。

  要不要在新的科舉試題里,添上些心學的內容呢?

  此時此刻,任亨泰已在心中盤算此事。

  明擺著,心學的傳播已成大勢。

  太孫的態度已然明朗,朝中無人敢公然唱反調。

  唯獨一旁,戶部右侍郎郁新獨自一臉萎靡地站在角落。

  為自己沒能晉升尚書而困惑。

  這次儒學正統的爭論,他並未涉足,反而是在太孫去浙江道實施攤丁入畝後。

  趁著今年各藩王進京的機會,向皇上建議削減宗室祿米,才謀得了戶部右侍郎的職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