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朱允熥,帶著朱棣造反> 第326章不服,那就辭官不做大明官了唄

第326章不服,那就辭官不做大明官了唄

2024-09-12 12:28:47 作者: 爆炸的榴槤
  這帽子扣下來,誰敢接?

  朱元璋這才緩緩開口:「行,今年殿試結束後,由朝廷頒旨通知所有考生吧。」

  「臣等領命。」

  詹徽一眾人等紛紛起身,眼見朱元璋已邁步朝殿外行去。

  臨了,朱元璋補充道:「南征之事,你等與太孫商議一下,朝廷各部應以國事為重,軍事行動不可延誤。」

  說罷,朱元璋便領著朱標離開。

  朱允熥留在原地,朱元璋似乎又往大本堂走了。

  武英殿內。

  朱允熥與武將們雙方眼神交匯,嘴角牽起一絲微笑,隨即面容轉為凝重。

  「眼下我朝雖已將交趾納入談論範圍,但軍事征討的每一步,都需精準無誤。糧草兵馬未啟,朝廷就必須展現出定天下的決心,妥善安排南征的各項事宜。」

  富貴不能淫,驕奢必敗家。

  如今朝廷公文中已直呼安南為交趾,朱允熥感到必須給眾人提個醒,免得沖昏了頭腦。

  詹徽等大臣連忙俯身應道:「臣等明白,絕不敢有絲毫鬆懈。」

  朱允熥頷首認可,示意群臣就座。

  接著,他手指向那幅鋪展廣闊的明朝疆域圖。

  「大明疆域遼闊,然世界之大,遠超列位想像。此次南征,或為大明開拓新域之始。望各位與交趾官員同舟共濟,不負聖恩,亦為子孫後代樹立楷模。」

  這話震天撼地,透著征服四方的雄心壯志,聽得常升他們熱血上涌。

  大明不斷征伐,他們才有建功立業的機會。

  戰士嘛,就該戰死沙場。

  可詹徽他們卻是憂心忡忡。

  自古文官武將不對付。

  要說哪朝哪代文武能真正一條心,恐怕也就唐朝初年,唐太宗坐鎮的時候,有過那麼一小段和諧時光。

  那時候的大臣,朝堂戰場皆能勝任,文武雙全。

  科舉制度興起後,世家大族衰落,文武界限分明,鴻溝難逾越。

  北宋那會兒,連宰相府前頭都流傳起「將不如犬」的笑話。

  現在大明朝還算太平,文武之間雖然也有點小摩擦,但畢竟開國才25年,外頭仗還沒打完。

  這時候,秦逵開了腔:「殿下,微臣懇請朝廷火速給龍江船廠撥款運糧,好把那30多艘大戰艦造起來,為南征做準備。」

  朱允熥轉頭望向郁新:「戶部怎麼看?」

  郁新噌的一下站了起來,「20萬兩夠不?」

  「夠了,綽綽有餘!」

  秦逵聞言,立刻頻頻點頭。


  工部何時見過這麼多銀子?

  朱允熥建議:「攻打安南尚需籌備,但開國公可與工部、戶部商議,調動水師運糧船,先將糧食從杭州運至瓊州。再分批運送錢糧至廣西,轉交雲南西平侯。」

  常升、秦逵、郁新三人站起領旨。

  朱允熥再次提及:「瓊州府藏有巨型露天鐵礦,儲量超乎想像,冶煉方便,且富含金銀銅。工部務必派遣工匠同行勘探。」

  瓊州府那個含鐵量高達七成的鐵礦,朱允熥終於說了出來。

  還有礦!

  大家從朱允熥口中再次聽到礦產的消息,驚訝之餘,也有些習以為常了。

  秦逵小聲問:「不知道這礦在瓊州府哪裡,殿下是怎麼知道的?」

  朱允熥回答:「這礦在瓊州府昌化縣地界裡,沿著昌江往上走,巡查一番就能找到。是暗衛探查到的情報。」

  聽到關於暗衛的事兒,秦逵立即停止打聽。

  其他人也不關心了,著急討論產量。

  常升皺眉深思,然後站起來提議。

  「殿下,此次攻打安南,若在瓊州府設轉運站,能否將大營設在昌化縣,便於調配物資糧食?」

  瓊州府的城池其實並不挨著昌化。

  昌化位於瓊州府西北,府城在正北,與雷州府隔海相望。


  朱允熥疑惑道:「為何開國公屬意於昌化?而非就近的瓊州府城?」

  常升回答道:「昌化可建立水師碼頭,直對安南,兵馬和糧草的調度及運輸都極為便利。」

  朱允熥聽後恍然大悟。

  他從沒想過,昌化縣那地界兒,竟能鼓搗出個港口來。

  昌化在瓊州府的位置他心知肚明。

  朱允熥立刻說道:「那便依照開國公所言,將昌化設立成南征大軍的轉運總部。」

  畢竟,瓊州府的鐵礦環繞昌化,工部的人在開採煉鐵之際,還可以協助南征大軍的後勤基地建設,何樂不為呢。

  另一邊,任亨泰朗聲開口。

  「殿下,對於科舉重開您提到要改革,微臣認為,既然要改就應全面徹底,不如將各科考題提前至考試的前六天,四書五經的考題推遲至後三天如何?」

  剎那間,武英殿內靜謐得仿佛能聽見眾人的心跳與呼吸。

  朱允熥的改革雖僅涉及會試的一小部分,但任亨泰此刻的諫言,無疑使科舉會試向前跨出了一大步。

  將各科考題提前至前六日,無疑強調了舉人的各科成績,至於四書五經……

  詹徽等人紛紛看向提出此項驚人建議的任亨泰。

  這傢伙失去理智了?

  任亨泰心潮澎湃,波瀾壯闊。


  他未失理智,但無法忘記,不久前被一幫理學青年堵門,進退兩難的窘迫。

  即使劉三吾那幫老儒已不在。

  但這份屈辱,作為大明首個立了狀元牌坊的文人,他無法忍受!

  當初他們毫不留情,今時今日,他絕不能手軟。

  朱允熥複雜地凝視任亨泰,片刻後,緩緩道:「任尚書身為重開會試主考官,本宮自當同意,按你的想法辦吧。」

  「多謝太孫厚愛。」

  詹徽緊盯對方半晌,最終只好搖頭嘆息。

  這位仁兄,犟的像驢。

  見太子已經贊同,他也不敢再多言。

  隨後,詹徽憂慮地表示:「殿下今日欲招錄落榜學子前往交趾,並賜予其同進士名銜,直接任命為官員。恕臣直言,此舉恐引發非議。」

  「非議?」

  朱允熥微微後仰,「擊敗交趾後,正是新領土需要人才之際,朝廷當然應當重獎以激勵士氣。」

  詹徽愣住片刻,方才勉強擠出話語:「只怕…朝廷正經進士會覺得,這對他們不公……」

  朱允熥眉毛一揚:「若真覺得不公平,心裡不服,大可辭官走人,不做大明官。」

  這話斬釘截鐵,沒留半點迴旋的餘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