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3章 進步
2024-10-07 17:17:50
作者: 痴人陳
第843章 進步
為了躲避後面可能追上來的董軍,牛輔和皇帝商量了一下,決定向南去郿縣,然後從那裡進入斜谷道。
走斜谷道其實就是入蜀了,皇帝和牛輔都明白,憑藉董璜的兵力和速度,壓根用不了多久就能追到他們。
而只要看看手上這點東西,連飯都吃不上,你拿什麼和人家拼命?
不如直接改了方向,從這裡直接去益州,既避開了董璜西行的路線,又可以去引益州的李傕下場。
在皇帝和牛輔看來,益州的李傕算不得上是威脅,去年李傕從武都入成都的時候,隨身就帶著五千不到的兵馬。
如今這麼短的時間內,李傕就是在成都站穩都是不容易,更不用說發展壯大了。
所以皇帝本人還是有信心的。
而牛輔就更加有信心了,無他就是憑著他手上的八百涼州鐵騎,在成都那地方,那還不是閉著眼睛亂殺?
於是兩邊商量後,決定立即改道,準備向南奔去。
出發時,皇帝特意吩咐宮婢將他睡覺的枕頭一併帶上。
其實,那所謂的枕頭只不過是一團灰布包住稻草做的枕頭,昨天夜裡,皇帝就是枕著這個睡著的。
也許在他的心裡,這個枕頭可能會是他逃亡路上能找到的最好的枕頭了。
無人了解的幽暗處,皇帝對未來充滿了悲觀。
……
但也許是否極泰來,又或者是不放棄的男人運氣不會差。
總之,隊伍在轉向南後,運氣就好起來了。
隊伍在向南進入武功後,遇到了武功令杜珣的迎接。
杜珣是杜陵杜氏出身,算是杜畿的同輩兄弟了,只是相比於杜畿的出類拔萃,杜珣就平庸多了。
但也許正是他的這份平庸吧,當杜畿隨劉備俱死於崤函的時候,這人正好好的在武功做縣令。
其實杜畿的命運也是悽愴,在另外一個位面,其人本會是中興杜氏的一祖,後代出了不少大人物。
但現在卻因為投了劉備,不僅自己死在了崤函,他那剛娶的新婦又死在了長安城內的動亂里。
不過杜畿也算是交了一摯友了。
某種程度上來說,要不是杜畿新婦喊的那一句話,人孟達的父親也不會橫死了。
但人家孟達沒歸罪杜畿新婦,還取下了她一截頭髮,就是打算等有機會遇到杜畿的墳塋後,好一併埋在一起。
朋友做到這個份上,真是沒說的。
另外,孟達、杜畿和法正三人既是好友,也是聞名關中的俊彥,但際遇卻如此不同,真是再一次驗證了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啊。
而這邊武功令杜珣在聽到縣北五里亭的亭長通報,說陛下來了後,一點不敢怠慢。
雖然從沒有接駕的準備,但杜珣還是儘可能操辦了物資去迎接了天子的車駕。
武功是小地方,而且倉促之間籌措,東西肯定是沒多少的。
可按道理說,東西再少再差,那肯定也比天子一行人流落在野外的時候強吧,但公卿們卻沒有一個人滿意的,盡叱杜珣辦事不用力。
人心啊,真的是難以捉摸。苦的時候,尚還能和和氣氣,日子稍微好起來了,反開始又講起了過去的派頭。
杜珣是委屈的,但朝廷的大佬們說話,哪有你一個小小的縣令說話的份,所以只能應著。
也幸虧皇帝是歷練出來了,知道杜珣的不容易,更重要是後面還要仰仗杜珣呢,所以親自將杜珣喊了過去,安慰了一頓。
皇帝還是老樣子,對杜珣就是一套畫餅,成功收穫了杜珣暫時的忠心。
之後劉協就給杜珣布置了任務,讓他將城內的糧秣、兵馬、車架都帶著一併南下入漢中。
其中劉協還特意交待了件重要事,那就是一定要在附近招募一些熟悉斜谷道的嚮導,他可不想在谷道中迷了路了。
杜珣喜滋滋的就下去了。
在他看來,天子既然給他布置任務就是要用他,只要自己將事情弄好了,日後青雲直上就從這一步開始。
但杜珣哪裡曉得,就在他這邊退下,皇帝就厭惡的讓人將眼前的米粥給撤了下去,這東西真的是狗都不吃。
而這米粥正是杜珣奉獻上來的。
……
如果說這一次西奔,誰最是飛黃騰達的話,那就非長水校尉沮儁莫屬。
據說那晚宿在野外,皇帝一人在車裡睡不著,就讓沮儁持刀護在車外。
果然,半夜裡,皇帝被噩夢驚醒,大呼。
而沮儁則持刀而立,朗聲大喊:
「臣沮儁護駕!諸邪避散。」
自此,皇帝每每睡覺都需要沮儁在門外,可見皇帝對沮儁的依賴之深了。
而實際上,沮儁也當得起這份信賴。
無論是從皇宮中浴血突圍叫救兵,還是一路緊隨護聖架,沮儁都當得一聲忠勇!
而現在,沮儁就帶著羽林郎們開始接收杜珣備好的物資。
杜珣是用心做事的,因為縣裡很多縣卒不願意離家,他還自己出錢募了上百名士卒。
但沮儁也看明白了,這杜珣也的確是中人之姿,準備的東西真的就是皇帝說的糧、車、兵三樣,其他東西一概也無。
難道就不知道發揮點臣子的本分嗎?就比如現在公卿們身邊都沒人伺候,你不應該補一補人手嗎?
不過這些話,沮儁都放在心裡也沒說,反而大讚杜珣用事,問他願不願意隨聖駕向南一道入蜀。
那杜珣哪有不願意的?慌忙答應了,就樂滋滋的下去準備隨行的東西了。
其實沮儁喊杜珣一道入蜀的原因很簡單,那就是隨他們入蜀的人越多,他們圍繞在陛下身邊的力量就越強,這樣才能壓住李傕和益州本土士。
從這個角度看,杜珣能力廢不廢並不重要,反而他姓杜這件事很重要。
車輿在武功停了一天,就繼續不停歇的向著西面的郿縣而去。
郿縣所在正是他們入蜀的通道斜谷道的入道口。
而且因為隊伍在武功得到了休整,還補充了糧秣,整個隊伍的士氣肉眼可見的提高了。
等隊伍到了郿縣地界後,更讓天子和公卿們舒心的來到了,那就是這個郿縣令是個會做人的。
此時的郿縣令是朝廷重臣士孫瑞的侄子士孫邕。
昨日他正在署衙坐著,聽下面人匯報治下各事,忽然就接收到了隔壁武功令杜珣的加急公文,打開一看就是驚天動地的消息。
匆匆看完公文後,士孫邕已經是知道陛下的車駕稍後就會來他的郿縣,於是當即就做出了安排。
其實對於陛下車駕到了這裡,士孫邕有點意外,但也能想明白。
和隔壁那個杜珣是個破落世家不同,他士孫邕是地地道道的關中豪勢,其叔士孫瑞作為朝廷中數一數二的重臣,不知道消息得多靈通。
而且從士孫這個姓就可知道,士孫邕的家族就不簡單,其祖上必然是士爵之後。
當然,和那些叫王孫氏、公子氏、公孫氏、庶長氏、不更氏這些高爵位的姓比起來,還是弱了不少。
可士孫家在本朝強啊,幾代下來,族裡終於出了個三公,這在關西也算得上是公門了。
當然,士孫邕能做到這個郿縣令也不是全靠家族關係。
要知道這郿縣可不是一般地方,從老秦時期,郿縣就已經是關中第一大縣了。
因為郿縣所處的地方,正是渭水平原西部的最肥沃地段。
但能讓郿縣成為關中第一縣的不僅是他的土地肥沃,而是因為這裡是關中最大的兵源地。
從老秦時期,這裡就是名將之鄉,如著名的秦穆公時代的三大名將,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都是郿縣人。
此地因為處在關中和漢中的交界處,氐漢相雜,民風彪悍尚武,是關中最好的兵源地之一了。
所以能縣此地的,絕不是靠父祖的榮耀就行了的,還得有真真實實的本事。
其實能和士孫邕競爭這郿縣令的,背景和他都差不多,甚至有些比他還硬,但朝廷的公卿們偏偏還是選了士孫邕,無他,因為這人會做人。
而郿縣治理之難,從來就是難在人,難在氐、漢之間都不把對面當人。而有士孫邕在,這問題自然大大緩急了。
其實,從士孫邕和杜珣應對聖架的不同,就可以看出兩人的差距了。
之前杜珣是從縣外亭長那邊得的消息,所以迎接劉協也是在城門口迎接的,雖然挑不出錯,但還是讓公卿們感覺不舒服。
但人家士孫邕是怎麼做的呢?
雖然接到消息時也是手忙腳亂的,但收拾好東西後,立即就帶著幾個縣卒直奔縣境的亭舍邊候著。
一直等到了第二天,天到了晌午的時候,士孫邕才看到天子的車隊緩緩過來。
而這個過程中,人家士孫邕一步沒去,就一直守在這縣界等著。
等看見前邊車架來了後,士孫邕一點也沒耽擱,就彎腰直奔最前頭的一個車架。
這車架是牛車,邊上有兩個騎士護著作為前導,看到士孫邕靠過來後,只是瞄了下士孫邕的印綬腰帶,就知道這是郿縣令來了。
一騎士彎腰對車裡小聲說了句話,然後就聽到車裡傳來一聲音:
「是顯道嗎?」
士孫邕一聽這聲音就認出來了,知道車裡坐著的正是太僕魯馗。
你看看要是杜珣在這邊可能都要羞愧死。他這邊忙前忙後的,到最後都沒幾個人記得他的名字,更別說他的字了。
但你再看人家士孫邕什麼待遇?
九卿之太僕都知道士孫邕的字,說話還是這樣細聲,一副愛護幹部的好領導樣。
而在知道車裡坐的是叔父的好友,士孫邕心裡就穩了,忙恭敬回應:
「下吏郿縣令士孫邕,見過魯公。」
這一句魯公也說得車裡的魯馗露出了微笑,知道這士孫家的小子心裡有自己,於是更加呵護:
「前頭有亭舍嗎?聖架就在後面,趕了半日路了,要休息。」
士孫邕小聲回道:
「魯公,亭舍已經打掃乾淨,但因亭舍簡陋,又倉促了些,下吏擔心有不周到的地方,恐惹陛下不樂。」
魯馗這時候掀開了帷幔,探出腦袋對士孫邕招手,讓他過來。
士孫邕趨步向前,將耳朵小心貼了過來,然後就聽魯馗笑道:
「不礙事,有住處即可,陛下不是講究這些的人。現在形勢艱難,車架到這邊,陛下和諸公都不容易。你只要盡心辦事就行,陛下都會體諒的。」
瞧瞧這番話,好在那杜珣是不在啊,要是在的話可能真的會氣得吐血。
好個不講究,好個會體諒,按道理你們這些人來他武功的時候可比這會還狼狽艱難吧,但怎麼對他杜珣就不體諒,要講究呢?
這箇中道理啊,杜珣你得細品才行。
士孫邕在接到了車架後,親自帶著隊伍向後面的亭舍趕去。
因為郿縣是入斜谷道的必經之路,而斜谷道又是關中與漢中之間最寬闊的道路,所以這邊的亭舍修的都很大。
但也正因為是入蜀的必經之路,當年漢中大亂的時候,不少從漢中潰退出去的亂兵就是從這裡走的,所以將這些驛站劫掠了不少。
而現在天子車架準備停的這處亭舍還是士孫邕讓人連夜整理的。
一路上,郿縣也顯示著荒涼景,不僅道兩邊杳無人煙,就是亭舍也只有數亭卒候著。
士孫邕這邊是先到的,一來就將這裡的亭長喊了過來,問道:
「淨房收拾出多少了,縣裡運來的糧食下鍋了嗎?」
亭長趕忙回道:
「咱們這處亭算是大亭,有房二十間,都收拾出來了。縣裡運來的粟也煮上了,六個大鍋,滿滿都是。」
士孫邕聽得大為滿意,連稱亭長會辦事。
然後他又帶人親自去看了各處房間,不僅自己上手摸著木地板上有沒有灰塵,還自己打了一盆水給最大的那個房間。
看完這些後,士孫邕還不放心,又去庖廚那邊看了,見粟都蒸上了後,心裡才安定下來。
最後,士孫邕自己坐在了庖房外的石墩上,讓身邊幾個縣卒都持著刀戟守著。
這副橫刀立戈的樣子,竟然就是為了守好這六鍋粟。
士孫邕呀,士孫邕,你不進步誰進步呢!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