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單機南北朝> 第111章 羽林變前(4k,求訂閱)

第111章 羽林變前(4k,求訂閱)

2024-10-03 00:18:11 作者: 肥鳥先行
  第111章 羽林變前(4k,求訂閱)

  聽著蘇白匯報的情況,蘇澤不由的感慨,自己能夠在商店剛開啟的時候刷到橙色隨從,是多麼幸運的一件事。

  【不引人注意的白鷺曹使者】果然業務能力出眾,也是靠著蘇白的情報,蘇澤才能掌握張府的情報。

  在蘇澤穿越前的歷史時間線上,張仲瑀是在明年,也就是神龜二年二月才上書的,接下來就是羽林之變。

  羽林軍包圍了尚書台,要求朝堂給說法,尚書台的眾大臣都不敢出去,羽林軍用石頭投擲攻擊尚書台的屋檐,又齊聚到司空張彝的府上討要說法。

  出征冀州立功返回洛陽的張彝長子張始均,急匆匆的返回司空府,跪在地上向羽林軍求饒,被羽林軍活活打死,生病的張彝也被痛打了一頓,張府被火把點燃,始作俑者張仲瑀卻逃到了隔壁沙門寺,逃過了一劫。

  也不知道是不是蘇澤穿越的蝴蝶效應,又或者他改變了歷史,現在才神龜元年,張仲瑀就上書要求排抑武人了。

  而按照如今洛陽的局勢,羽林軍中已經出現朝堂要取消禁軍販賣南貨的傳言,還有謠言要讓軍中吐出這幾年的南貨貿易利潤。

  謠言越傳越離譜,羽林之亂極大概率也會發生。

  就剩下最後一個疑問了,蘇澤向蘇白問道:

  「司空府的防禦如何?」

  「很強。」

  「張彝來自於清河張氏在冀州的別支,家族勢力龐大,在冀州就有佃客萬戶,又曾經節制隴右,回洛陽後府內依然有精兵二百護衛左右。」

  「司空府是三公府邸,圍牆堅固,還有角樓箭塔,很難攻破。」

  「如果不是張仲瑀居於別館,屬下根本沒辦法潛入進去。」

  這就是讓蘇澤疑惑的地方了,羽林是「亂」不是「叛」,以蘇澤對禁軍戰鬥力的了解,他們還真的沒那個戰鬥力。

  而且北魏還沒到最後混亂的時期,武庫管理也很嚴格,那些「請願」的羽林是沒有武器的。

  要不然羽林圍困尚書台的時候,也不會撿石頭來攻擊尚書台了。

  這樣一群沒有武器的羽林軍,又是如何攻陷宅邸守衛森嚴的司空府的呢?

  蘇澤總覺得其中還有其他自己不知道的隱蔽。

  但是不管怎麼樣,蘇澤都需要這次亂中取利的機會。

  歷史上,羽林之亂後,朝堂只是在事後誅殺了帶頭作亂的八人,其中大概率都是普通士卒,史書上都沒記錄他們的名字。

  尚書台吏部尚書崔亮提出停年格之法,確保禁軍軍官能依年資授官,算是安撫了禁軍中上層。

  然後就完了。

  一國禁軍包圍最高行政機關,打死當朝重臣父子,處理到這裡就這樣結束了。

  而這件事,也讓整個北方看到了大魏朝堂的軟弱,朝堂的威望進一步降低。

  這之後各地此起彼伏的起義,以及後來的「六鎮之亂」、「河陰之變」,都可以追溯到羽林之變的影響。

  而蘇澤能夠從羽林之變中得到什麼,取決於他的態度。

  屯騎營作為禁軍五營之一,在禁軍中也有不小的聲望。

  蘇澤這個屯騎營旅帥,也算是禁軍的中高層軍官,只是他擔任旅帥一直泡在營中練兵,但是他也一直在結交羽林基層的士卒,已經悄然擁有了不小的影響力。

  如果蘇澤在羽林之變中表現的太過積極,就會在朝堂眼中減分,如果表現太出挑甚至可能會被當成領頭者殺掉,畢竟蘇澤根本沒什麼門第,真的出事也沒有家族保他。


  可如果蘇澤在羽林之變中表現的太過於消極,則會極大的打擊他在羽林軍中的聲望。

  他父子二人都在羽林軍中,可以說是羽林軍是蘇澤唯一的根基。

  想要從羽林之變中全身而退,同時還要從中攝取聲望,蘇澤也已經有了全盤的計劃。

  明天就是系統商店刷新的日子了,在最後的準備完成之前,蘇澤只希望能刷出有用的隨從來。

  ——

  今日是朝廷大朝會的日子,每個月只有這一天,小皇帝元詡才會穿上龍袍,端坐在太極殿上,接受百官的朝賀。

  已經九歲的小皇帝逐漸長開來,眉眼之間也有他父皇宣武帝的影子。

  在皇帝寶座身後,則是一串珠簾,端在珠簾後的就是小皇帝的親生母親,大魏的皇太后胡充華。

  看到小皇帝越來越類似其父皇的容貌,胡太后總是有一股難以抑制的怨氣。

  北魏的宮廷是非常殘酷的,最殘酷的就是「殺母留子」這項制度。

  凡是後宮誕下太子的后妃,就會被皇帝賜死,所以嬪妃們都不願意生男嬰,也導致宣武帝繼位後一直沒有繼承人。

  胡充華卻不以為然,她對左右說道:「天子豈可獨無兒子,何緣畏一身之死而令皇家不育冢嫡乎?」

  等到懷孕之後,她又對著肚子裡的孩子說道:「但使所懷是男,次第當長子,子生身死,所不辭也。」

  後來胡充華誕下皇子,當即被立為太子,而宣武帝為了她也廢除了殺母留子的制度,晉胡充華為嬪。

  雖然誕下皇子,但是胡充華依然不是皇后,宣武帝的皇后是權臣高肇的侄女,宣武帝去世後,也是高皇后先被立為太后的。


  要不是高肇在權力鬥爭中失敗,高太后出家為尼,於忠和崔光等顧命大臣擁立了胡充華為太后,現在的胡充華也不過是一個太妃而已,連死後跟宣武帝合葬的機會都沒有。

  所以這位胡太后對於亡夫的心情是複雜的,她固然也有後宮專寵的時候,但是宣武帝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將她立為皇后過。

  這份複雜的感情也投射到了兒子元詡身上,胡太后對待宗室非常優容,還給壽陽郡主的父王彭城王元勰平反,甚至對陪同元詡讀書的元子攸也很寵愛,卻唯獨對自己的親兒子非常疏遠。

  生長於宮廷中的皇子都比較早慧,九歲的元詡已經能夠感受到母后身上的這股隔閡感,幼年喪父,又缺乏母愛,元詡將感情投射到了身邊的近侍身上,經常出入皇帝和太后寢宮的大長秋劉騰,就成了元詡最信任的人。

  例行的大朝會更多的是典禮儀式性質的,真正的朝廷大事基本上是不會在大朝會討論的。

  真正的朝廷要務,一般在太后主持的小朝會上,和宗王重臣們商議處理。

  元詡還沒有親政,每個月也只需要出席小朝會,但是長期困在後宮中,大朝會是小皇帝唯一能夠見到眾臣,展現皇帝威儀的時候,所以元詡從上朝後精神就很亢奮,好奇的看著太極殿內的群臣。

  最後小皇帝的目光落在了領班的重臣之首,清河王元懌的身上。

  對於這位清河王叔,元詡一開始的感情是尊敬的。

  世人都說清河王的賢名,元詡剛登基的時候也將清河王視作學習的偶像。

  但是隨著皇帝日漸長大,關於母后和清河王之間的那些風言風語,也傳到了小皇帝的耳朵里。

  從這個時候開始,清河王的形象逐漸在小皇帝心中崩塌,清河王以後再上的那些勸諫皇帝的奏章,就被小皇帝當做是欺世盜名的謊言。

  典禮性質的大朝會讓人昏昏欲睡,垂簾後的胡太后也打了一個哈欠,等到儀式進入到尾聲,準備退朝的時候,小皇帝突然說道:

  「朕聽聞古代的賢名君王都善於聽取臣下的意見,諸大臣有沒有什麼事情要進諫朕的?」

  說完這些,小皇帝緊張的呼吸都要停下來了,這段話是大長秋劉騰教給自己說的,他又觀察身後的動靜,生怕自己貿然的舉動激怒母后。


  但是胡太后卻沒有什麼反應,但玉陛下的大臣也沒有任何反應,大朝會本來就是典禮性質的朝會,誰沒事準備進諫的奏疏啊。

  就在小皇帝感到失望的時候,一個年輕的聲音喊道:

  「臣,給事中張仲瑀,有奏疏進諫陛下!」

  這句話說完,整個太極殿內一片寂靜,張仲瑀強鼓起勇氣,從低級官員的班列中走出來,將準備好的帛書高高舉過頭頂。

  朝堂上真的有忠臣!

  元詡有些激動,他連忙對著身邊的內侍說道:「召給事中張仲瑀上前問對!」

  張仲瑀從沒有如此被矚目的時刻,他顫抖的走到玉陛前,開口說道:「臣聞言,孝文皇帝以賢能取士,分別姓氏,勘定門第,才有兩朝文治。如今卻有粗鄙武人,幸進華選之列,臣請銓別選格,排抑武人,不使預在清品!」

  張仲瑀一說完,整個太極殿內都安靜了下來,但這個時候開弓已經沒有回頭箭,他只能將自己的奏疏繼續讀下去。

  張仲瑀列數了禁軍從南貨貿易賺取的巨額利潤,列數了禁軍在洛陽的跋扈。

  同樣站在輔政宗王行列的江陽王元乂,醜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張仲瑀能在大朝會上書,這一切自然都是他的安排。

  元乂先是聯絡內侍劉騰,暗中影響小皇帝,又唆使張仲瑀上書,當眾揭露禁軍的問題。

  這一切自然是為了攻擊掌管禁軍的護軍將軍,清河王元懌。

  清河王元懌復寵之後,多次挑撥元懌和胡太后關係的元乂惴惴不安,生怕遭到清河王的報復。

  元懌掌管門下省,張仲瑀一個小小給事中的奏疏,很有可能直接就送不到胡太后面前,更不要說讓小皇帝看到了。


  所以元乂才安排了這麼一個機會,讓張仲瑀當著所有朝臣的面將禁軍的問題提出來。

  張仲瑀說完,太極殿內一片寂靜。

  小皇帝從皇座上站起來,張仲瑀的奏疏讓他聽到了在宮中聽不到的話,讓他了解到宮中不知道的事情!

  我大魏果然有忠臣啊!

  禁軍已經多少年沒出征了?繼續保留他們販賣南貨的特權,顯然是不合理的。

  這樣的事情,竟然從沒有人向朝堂提過!

  小皇帝又看向清河王元懌,突然想到正是這位以賢明著稱的清河王掌管禁軍,原來如此!

  自以為想明白了一切的小皇帝元詡,正準備批准張仲瑀的奏疏,珠簾後的胡太后開口說道:

  「禁軍事關重大,又豈能聽信一面之辭,陛下還是等有司的結果出來,再下定論吧。」

  胡太后一說完,以清河王為首的幾名重臣也走上前來,清河王手持芴板對玉陛上的皇帝太后一拜,彎腰說道:

  「四通市一案,臣已經上奏太后知曉,河南府和都官曹也正在調查中,還請陛下等事情查清再下定論。」

  小皇帝漲紅了臉,但是垂簾的太后和輔政的重臣都達成一致了,他也只能不甘心的坐下。

  江陽王元乂看著這場大朝會的騷亂,醜臉上卻露出似笑非笑的表情來。

  雖然張仲瑀這次上書被太后和清河王聯手打壓了,但是怨恨的種子已經在小皇帝心中種下。

  皇帝越來越大,和執政太后以及輔政大臣的矛盾也會越來越深。

  就算是賢明如同孝文皇帝,在親政前也和輔政的文明太后產生過激烈的爭鬥,甚至當時的文明太后一度試圖廢掉孝文帝。

  張仲瑀不過是江陽王元乂安排的一次試探進攻罷了,隨著小皇帝越來越大,這樣的進攻只會越來越猛烈。

  在重臣的隊伍中,吏部尚書崔亮將一切看在了眼裡。

  包括他在內的重臣眼中,這次朝堂上書不過是一次簡單的政治交鋒。

  身為宰相的清河王元懌,又和太后聯手擋住了這輪進攻。

  但這次進攻也不是沒有得利者,崔亮看向玉陛前的張仲瑀,下一次吏部考評遷轉的時候,可以多考慮一下這個張仲瑀了。

  凡是能夠站在玉陛前的重臣們,這樣的政治鬥爭都已經見過太多了,他們都沒有把這件事當回事。

  所有人都在盤算著如何站隊,以及進攻清河王的人有沒有後手,以及清河王為了擋住這次進攻,會不會吐出一些利益出來,其中最誘人的當然是專賣南貨的特權。

  而被雙方用來爭鬥的禁軍?誰會在意那幫泥腿子的想法啊?

  這就是朝堂上這些宗王公卿們的計算方式,將整個大魏看做一塊棋盤,他們精心計算每一步棋,想要從每一步棋中得到最大的好處。

  但是他們卻不知道,大魏這盤棋已經悄然下成了死棋。

  當朝堂的消息迅速傳到了禁軍中,蘇澤喃喃說道:

  「夫風生於地,起於青之末。」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