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二十四章 努力推動停火談判

第二十四章 努力推動停火談判

2024-09-12 19:27:04 作者: 胡元斌
  周恩來致電聯合國秘書長

  韓戰爆發後不久,國際社會就開始謀求和平的努力。早在1950年7月初,英國提出關於朝鮮停戰的第一個方案,建議由包括新中國政府在內的五大國代表參加的聯合國安理會討論朝鮮的停戰與和平問題。

  由於這一方案涉及到在聯合國的中國代表權問題,所以儘管得到蘇聯的支持,仍被頑固反對中國的美國所拒絕。不過考慮到當時朝鮮人民軍節節進攻、勢如破竹,戰局發展對朝鮮極為有利的情況,停戰的條件實際上並不成熟,即使美國同意英國提案,該提案恐怕也不會得到朝鮮方面的首肯。

  1950年8月4日,蘇聯駐聯合國代表馬立克提出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提案:

  討論朝鮮問題時有必要邀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代表參加,並聽取朝鮮人民代表的意見;停止朝鮮境內的敵對行為,同時撤出外國軍隊。

  1950年8月24日,周恩來致電安理會主席馬立克及聯合國秘書長賴伊,代表中國政府向安理會"提出控訴和建議",電稱:

  聯合國安全理事會有義不容辭的責任,來制止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的罪行,並應立即採取措施,使美國政府自台灣及其它屬於中國的領土完全撤出它的武裝侵略部隊。

  8月27日,周恩來致電安理會主席馬立克及聯合國秘書長,指出美國侵略朝鮮軍隊的軍用飛機侵入中國領空掃射我建築物、車輛,使中國人民多人傷亡,要求安理會制裁美國侵朝軍隊,並使美軍撤出朝鮮。

  8月29日,前蘇聯代表馬立克根據周恩來外長8月24日的電報,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關於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以及違反聯合國憲章的聲明"為題,設為安理會臨時議程。

  美國代表不同意,但又提出,若改以"關於台灣的控訴案"為題,美國將同意這項議程。

  9月15日,在美英兩國300多艘軍艦和500多架飛機掩護下,美軍第十軍團成功登陸仁川,從朝鮮軍隊後方突襲,切斷朝鮮半島的蜂腰部一線,迅速奪回了仁川港和附近島嶼。

  10月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所部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為進入朝鮮境內作戰積極開始臨戰準備。彭德懷被任命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

  10月8日,彭德懷就任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並同時由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宣布。在"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口號聲中,中國人民志願軍26萬英雄兒女,其中12個步兵師、3個炮兵師,邁著整齊的步伐跨過鴨綠江。以後,預備隊2個軍以及新增加的20多個師也先後向朝鮮國土挺進。

  中朝軍隊經過13個晝夜的艱苦奮戰,終於把頑敵的氣焰打了下去,把敵人從鴨綠江邊一直趕到清川江以南,粉碎了敵人在"感恩節"前占領全朝鮮的狂妄計劃,朝鮮局勢穩定了下來。

  10月19日,中國人民志願軍第四十二軍率先從輯安渡鴨綠江入朝作戰。

  12月13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說:

  目前美英各國正要求我軍停止於三八線以北,以利其整軍再戰。因此我軍必須越過三八線。如到三八線以北即停止,將給政治上以很大的不利。

  彭德壞經過反覆考慮,於19日復電毛澤東,決心打到三次戰役,突破三八線,粉碎敵人政治陰謀。

  21日,毛澤東於復電錶示同意,他說:

  美、英正在利用三八線在人們中存在的舊印象,進行其政治宣傳,並企圖誘我停戰,故我軍此時越過三八線再打一仗,然後進行休整是必要的。

  24日,毛澤東又指示:

  目前偽軍及美軍一部在三八線至三七線之間站住腳跟,組成防線,對於我軍各個擊破該敵,最為有利。

  志願軍指揮員經過再三考慮,最後決定,既然政治形勢要求打,要求突破三八線,就堅決打,堅決突破三八線;但一定要慎重,要適可而止,突破就是勝利,千萬不要打得太遠、太深,殲敵能殲多少算多少。

  此後,志願軍在1950年12月31日發起進攻,經過七天七夜的鏖戰,殺敵2萬人,向前推進了80千米到100千米,再次解放漢城,迫使敵人退至北緯37度線以南地區。

  11月23日,印度駐中國大使潘尼迦向中國副外長章漢夫提出:

  英國政府承認中國在朝鮮問題上的利益,並擬在中國代表團到達聯合國總部後,向安理會提出討論朝鮮問題的建議。

  潘尼迦強調說:"中國必須參加安理會會議,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討論朝鮮問題。"並建議以英國方案作為"非正式協議的開端"。

  當時,中朝軍隊全力以赴準備進行第二次戰役,美韓軍為發動"聖誕節攻勢",從11月6日開始對朝鮮北方進行大規模轟炸,交戰雙方正在浴血奮戰,此時提出停戰談判的建議顯然不太可能被交戰雙方所接受。

  為了向國際社會表明解決朝鮮和遠東問題的政策方針和基本立場,中國政府於10月23日正式聲明:

  接受聯合國的邀請,派代表團出席聯合國安理會。

  中方力爭和平解決朝鮮問題,但遭到美方無理拒絕。這樣,中國領導人準備把朝鮮問題訴諸聯合國。


  揭露問題的關鍵在美國

  1950年10月中旬的一天,外交部歐美司司長伍修權的秘書匆匆走進辦公室,對伍修權說:"司長,總理下午要見你。"

  "總理要見我?"伍修權詫異地問。

  "大概是關於派代表團去聯合國的事。"秘書回答道。

  當天下午,伍修權來到周恩來的辦公室。簡單地寒暄後,周恩來說:"修權同志,中央經過研究決定,由你出任赴聯合國代表團團長。"

  伍修權以為自己聽錯了:"由我任團長?"

  周恩來點點頭說:

  對,這次代表團去聯合國,是新中國建立後的第一次。本來我們考慮應該派一位文職人員,但是文職人員又太溫和。毛主席指示說,這次去聯合國鬥爭一定非常尖銳複雜,我們一定要給美國佬一點顏色看看。我們要派一員武將到聯合國去打這場文仗。所以我想到了你。

  伍修權有些遲疑。

  周恩來看透了他的心思,向他投去信任的目光,說:"沒關係,你是軍人出身,性格上比較符合這次出使的任務。再加上你當了這麼長時間的蘇東司司長,外交經驗上也很豐富。"

  最後,伍修權自信地說:"總理,有毛主席和您的英明領導,再加上喬冠華等人的協助,我有信心完成這項任務。"

  11月24日,以伍修權為特別代表的中國代表團抵達紐約。

  11月28日,伍修權在聯合國安理會發表長達2個多小時的演說。

  伍修權向安理會提出三點建議,他說:

  為了維護國際和平與安全,為了維護聯合國憲章的莊嚴,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對於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台灣和武裝干涉朝鮮的罪行有其義不容辭的制裁責任。因此,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向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建議:


  一、聯合國安全理事會公開譴責,並採取具體步驟嚴厲制裁美國政府武裝侵略中國領土台灣和武裝干涉朝鮮的罪行。

  二、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使美國政府自台灣完全撤出它的武裝侵略力量,以保證太平洋的與亞洲的和平與安全。

  三、聯合國安全理事會立即採取有效措施,使美國及其他外國軍隊一律撤出朝鮮,朝鮮內政由南北韓人民自己解決,以和平處理朝鮮問題。

  到12月下旬,第二次戰役結束,中朝軍隊取得重大勝利,不僅奪回平壤,而且將戰線重新推回到三八線附近。

  12月7日,中國副外長章漢夫會見潘尼迦。潘向章轉交了印度等13個亞非國家準備提交聯合國的有關朝鮮問題的提案,建議:"首先應在三八線停戰,然後實施協議"。並通報說:"印度政府將在幾天之內向安理會提交該提案。"

  當時,在聯合國大會上,印度代表勞氏代表若干國家的代表團提出了兩個新的提案。

  第一個提案是代表十三國代表團,即阿富汗、緬甸、埃及、印度、印度尼西亞、伊朗、伊拉克、黎巴嫩、巴基斯坦、菲律賓、沙烏地阿拉伯、敘利亞和葉門提出的。

  這個提案提議說:應當指出"必須立即採取步驟,以防止朝鮮戰事擴大到其他地區,終止朝鮮境內的戰爭;然後並應採取更進一步的行動,以便按照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和平解決一切現存的問題"。

  該案並規定由聯合國大會請求大會主席安迪讓組成包括他本人在內的3人小組,以建立能夠滿意地在朝鮮停戰的基礎,並儘可能迅速地向大會提出建議案。

  另一個提案是代表上述除了菲律賓之外的12個國家提出的,這個提案要求由聯合國大會建議下述各國政府的代表儘早舉行會議,擬定建議案以便根據聯合國的宗旨和原則和平解決遠東現存的問題。

  勞氏把他與伍修權會談的結果通知政治委員會。勞氏說,中國代表向我保證,中國中央人民政府不需要戰爭,並希望和平解決韓戰。

  勞氏提議第二個提案中應提到下列國家:蘇聯、美國、法國、英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印度與埃及,各該國代表並即應開會制定關於和平解決遠東現存各種分歧的建議。勞氏又提議,政治委員會應立即開始討論上述提案。印度的提議得到南斯拉夫、澳大利亞與敘利亞的支持。

  蘇聯代表馬立克反對改變審議這些問題的次序,因為蘇聯代表團並不認為十三國提案有任何優先權。馬立克建議所有的提案都同時討論。

  馬立克在發言中指出:

  十三國提案中主張成立包括大會主席在內的三人小組的建議是不能接受的。


  馬立克提醒政治委員會注意提案中所掩藏著的排斥中華人民共和國而不讓它參加解決朝鮮問題的意圖。馬立克接著稱:

  如果以為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參加,沒有代表四億七千五百萬中國人民的利益的中央人民政府參加討論便能決定遠東的問題,那不僅是太天真,而且是不合理和有害的。如果沒有中國參加,如果不顧及中國在這個地區的根本的重大利益,遠東的任何問題都是解決不了的。

  馬立克強調稱:

  只有通過蘇聯提出的規定外國軍隊立即撤出朝鮮並讓朝鮮人民有可能自己解決他們命運問題的提案,才能保證遠東的和平和安全。外國軍隊自朝鮮撤退乃是停止戰事、停止開火的必要條件。如果相反地,外國軍隊不撤出朝鮮的話,那末,就既無法停戰,也無法和平解決。

  12月8日,中國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陳家康約見印度大使館參贊卡吾魯,對正在醞釀中的要求在三八線停火的印度等十三國的提案表示不贊成的意思。

  12月11日,周恩來會見潘尼迦,解釋說:

  問題的關鍵在美國,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看到美國或聯合國提出的希望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的具體意見……因為美國已經越過三八線,三八線被麥克阿瑟破壞,已經不存在了。

  接著,周恩來強調說:

  朝鮮問題與東方問題是不可分的。

  由於當時朝鮮戰場的軍事形勢對中朝軍隊明顯有利,中國領導人決定繼續打擊美韓軍,堅持把朝鮮問題與遠東問題相掛的基本立場。

  12月12日,印度等十三國向聯合國大會提請設立關於朝鮮問題的聯合國33人委員會:印度、伊朗、加拿大。

  12月14日,聯合國大會以51票贊成的多數通過停火案,並委託三人委員會就朝鮮問題進行斡旋,以確定有關各方對於朝鮮停戰的條件。

  周恩來分析戰後形勢

  1951年1月上旬,英國聯邦總理會議提出,"不願使美國政策把聯邦連累得太深",主張另找出路,同中國政府進行停戰談判。

  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攻占漢城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陣營再次發生爭吵。


  美國國內,失敗主義情緒日漸瀰漫。共和黨首腦塔夫脫認為,韓戰的經歷是"美國從未遭受過的最嚴重的失敗",他尖銳地批評杜魯門政府奉行了"使美國在世人眼中威信掃地的政策"。韓戰進行到如此程度,使美國統治集團狼狽不堪,因而對下一步是撤退還是堅守的戰略決策問題,爭吵得更加激烈了。

  麥克阿瑟在這場爭論中首當其衝。作為敗軍之將,他認為自己蒙受了奇恥大辱,不由氣急敗壞地逼迫白宮,堅持他的兩種選擇,要麼擴大戰爭範圍,"襲擊滿洲機場,封鎖中國海岸和利用台灣的中國人。"要麼撤離朝鮮,"逐步縮小我們在朝鮮的陣地,一直到只剩下釜山灘頭陣地,然後再從那裡撤退。"

  麥克阿瑟認為,美國除了以上兩個選擇,沒有其他的選擇。

  美國總統杜魯門和國務卿艾奇遜在這場爭論中表示,美國既不願意冒擴大韓戰的風險,也不願意撤離朝鮮,因此,他們斷然否定了麥克阿瑟的建議,同時也不贊成英國的態度,認為在戰爭失利的條件下談判於政治上不利。

  麥克阿瑟對杜魯門和艾奇遜的立場非常不滿,他仍然堅持自己的觀點,還和參謀長聯席會議進行爭辯。杜魯門和艾奇遜對此大為惱火。艾奇遜說:"無需任何證明,我完全相信這位將軍已經是桀驁不馴到了不可救藥的地步了。"

  為了使自己的司令官服從指令,又不傷害戰功赫赫的麥克阿瑟的臉面,杜魯門以個人的名義給麥克阿瑟寫信,並派陸軍參謀長柯林斯和空軍參謀長范登堡到日本,向麥克阿瑟當面闡明政府的政策和戰略意圖。

  在這封信中,杜魯門強調,美國政府目前在韓戰所要達到的目的,是盡力守住一個重要地區,如不能實現這個目的,也要堅守朝鮮沿海的島嶼,特別是濟州島。在朝鮮的任何撤退行動,只能是"軍事上需要"的後果,美國在"政治上和軍事上不應接收撤離的後果"。

  國家元首親自寫信,軍隊最高決策層屈尊會面,麥克阿瑟覺得掙足了面子,就接受了美國政府的指令。

  對於美帝國主義陣營的爭吵,周恩來洞若觀火。

  1951年1月下旬,周恩來在中共中央東北局幹部會議上作報告,在談到抗美援朝第三次戰役後的形勢時指出:

  過去我們說美國是"紙老虎",美帝國主義是可以打敗的,但是沒有證明。有的信,有的不信。經過我們這一次戰鬥證明,中國人民不僅能夠打到自己國內的反動派,而且也能夠打敗世界的反動派。

  在3個月以前,世界議論紛紛,究竟帝國主義能否打敗,世界解放運動是否會受挫折,有些人還在懷疑。3個月後,情形完全變了,完全使錯覺消失了,真理光輝起來了,而且給帝國主義在世界上造成從來沒有過的混亂,使矛盾和分裂也因此而加深。

  毛澤東對談判作出預測

  1951年1月中旬,志願軍前線部隊轉入休整,準備在兩個月後發動春季攻勢,爭取下一戰役開始後,連續作戰,一氣呵成。

  聯合國軍發起新的進攻時,中朝方面軍隊剛剛轉入休整,部隊基本狀況尚未得到改善,運輸補給仍然極為困難,兵員還未來得及補充。


  當時,美國和南韓方面地面部隊已達25萬人,中朝軍隊雖有28萬,卻極度疲勞。

  1月27日深夜,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請示電中申述志願軍的困難,並建議:

  為增加帝國主義陣營矛盾,可否以中朝兩軍擁護停戰,人民軍與志願軍從烏山太平里、丹丘里線,北撤15至30千米。消息如同意,請由北京播出。

  彭德懷說,不許可放棄漢城、仁川,從軍事上說,這樣做甚為勉強,他要求毛澤東給予指示。

  毛澤東於28日立即復電,意見十分明確。他不僅不考慮撤出漢城、仁川,而且要部隊繼續南進。

  毛澤東指示說:

  中朝兩軍在占領大田安東之敵軍以北區域以後再進行兩個至三個月的準備工作,然後進行帶最後性質的第五個戰役,從各方面說來都比較有利。

  毛澤東認為彭德懷關於限期停戰的建議是"不適宜的",指出,"敵人正希望我軍撤出一段地區封鎖漢江然後停戰","這是我們決不能允許的"。

  毛澤東強調說:

  第四次戰役後敵人可能和我們進行解決朝鮮問題的和平談判,那時談判將於中朝兩國有利。

  彭德懷經過慎重考慮,確信中朝軍隊進至大田、安東以北的設想是不現實的。他在31日給毛澤東的回電中在次申述志願軍的種種困難,最後說:

  第三次戰役即帶若干勉強性,此次戰役則帶有更大的勉強性,如主力出擊受阻,朝鮮戰局有暫時轉入被動的可能。

  根據當時具體情況,志願軍的作戰方針是在西線,即漢江一線儘量阻擊敵人,在東線誘敵深入,造成有利於殲滅突擊之敵的態勢,而後集中主力實施反攻。

  2月13日,中朝軍隊在東線取得橫城反擊戰勝利,並乘勝向橫城以西砥平里發起進攻,遇頑強抵抗,幾至糧盡彈絕,16日被迫北撤。

  在漢江防禦的西線部隊也打得極為艱苦。3月18日,美南韓軍隊重新控制漢城。4月初,中朝部隊已基本撤至三八線以北。


  敵軍發現我軍大量新部隊到達,也停止進攻。4月21日,戰役結束。在歷時87天的戰役中,敵軍一直向北發起猛攻,但也只前進了100餘千米。

  2月15日,彭德懷趕回辦北京向毛澤東匯報。毛澤東認真考慮後指示:

  能速勝則速勝,不能速勝則緩勝。

  彭德懷認為這一指示十分重要。

  3月1日,毛澤東又在為中央軍委起草的指示中明確指出,韓戰有長期化的可能,至少我應做兩年的準備,為此,志願軍應採取輪番作戰的方針。

  毛澤東進而指出:

  我軍必須準備長期作戰,以幾年時間,消耗美國幾十萬人,使其知難而退,才能解決朝鮮問題。

  軍事地位的改變使美國國務院認為政治解決朝鮮問題的時機已到。美國國務院在2月22日建議杜魯門發表一項聲明,公開聲明,政治解決的目標是恢復1950年6月25日前的狀況。

  但美國軍方認為要美國保證尊重三八線從軍事角度說是不恰當的,它無險可守,沒有軍事意義,只能束縛自己,而不能束縛中朝軍隊。

  美國國務院與軍方一再磋商,到3月19日已就下列基本問題達成一致:美國不必要也不可能用武力來統一朝鮮,中國的干涉已經排除了這種可能性,美國的目的只能是"擊退侵略和達到一個穩定的局面",使"聯合國軍"能夠分階段撤退"聯合國軍"所"尋求和要守住的一條防線應當是在三八線以北,並且應當既是在戰術上可資防守的,又是實際上能夠得到的"。

  20日,參謀長聯席會議通知麥克阿瑟,美國政府正在謀求政治解決,並要他就今後幾星期中如何既保障聯合國軍的安全,又與中朝軍隊保持接觸提出意見。

  麥克阿瑟於當日回電,要求對聯合國軍司令部不要再加軍事限制。他指出,以他所統率的軍隊,在對他所加的限制下採取軍事行動,是不可能打敗中朝軍隊的。

  顯然,美國政府已經認識到,無法用軍事手段解決朝鮮問題,也不願長期陷入韓戰;但在戰線變化較大、戰局還不穩定的情況下,如果首先提出停戰談判,又恐怕中蘇會在台灣和中國在聯合國的席位問題上要求補償,使美國在政治和外交上陷入被動。

  因此,美國政府又不願意立刻以三八線作為軍事分界線實現停戰。

  當時,馬歇爾認為:


  恢復戰爭前的狀態,會使共產黨軍隊在三八線以北公開或秘密地集結,在現在或將來,這種軍事力量的集中將使美國和聯合國軍陷入危險。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提出:

  恢復1950年6月25日以前的狀態不僅在政治上不能被接受,從免於軍事冒險的角度看,也完全無法接受。

  當戰線穩定在三八線附近地區之後,美國政府認為軍事和政治形勢對其有利,開始積極謀求停戰談判。

  志願軍空炮協同保衛江橋

  1951年3月初,東北軍區防空兵五〇六團由本溪調至遼東省寬甸縣長甸河口,擔負掩護上河口村至朝鮮清水鎮一段的鴨綠江鐵路大橋和江上浮橋的任務。

  鴨綠江上有3座鐵橋:安東、輯安和長甸河口。防衛長甸河口大鐵橋,不單是保衛交通要道,還要配合兄弟部隊保衛水豐發電站。所以,五〇六團的防區是主要的空戰區之一,空中情況比較多,也比較複雜。

  此時,美軍的轟炸次數和規模一天比一天增強。

  接到這個任務後,五〇六團領導感到,這個任務是個非常艱巨而又光榮的任務。為了完成好這個任務,團領導決定,先由參謀長苗樹人帶領團司令部幹部和各營營長前去勘察陣地。

  鴨綠江鐵路大橋和江上浮橋的兩岸,都是高山峻岭,這裡山巒起伏,地勢險峻。鴨綠江的北岸是寬甸縣的上河口村和下河口鎮,南岸是朝鮮的清水鎮。

  在這樣複雜的地形地貌條件下勘查,要花費很多時間。為此,參謀長苗樹人帶領大家開動腦筋。

  大家經過商量,決定採取"普遍撒網,重點抓魚"的辦法,把整個勘查過程分普遍勘察、細微勘察和定點勘察三個階段。

  開始時,苗樹人帶領團機關司、政、後各部門的幹部進行4天的普遍勘察。

  同志們爬山越嶺,披荊斬棘,用雙腳踩出一條彎彎曲曲、起伏不平的山路。這裡比較偏僻,荒無人煙,常有野雞和各種鳥突然飛來。

  普遍勘察後又進行了3天的細微勘察。


  在進行細微勘察時,要研究"占山為王"的問題,哪一個炮連占哪一個山頭,要讓營里幹部心中有數,以便他們根據任務要求,對連里幹部做思想工作。

  這次勘察所走的路雖然少一點,可是在山頭蹲的時間比較長。

  最後三天是定點勘查,要落實各個炮連的陣地。這時出現了新的問題,大家都想占領高山頭,站得高才能看得遠,能及早發現美機,打擊美軍的時機就會多一點,勝利的把握就大一些。

  針對這個問題,團領導從全局出發,對團里的幹部進行說服教育。團領導向同志們講清戰術原則,說明戰術要求不能都占領高山頭,要求大家樹立全局觀念,要從全團出發,互相配合,共同爭取對美軍鬥爭的勝利。

  經過一番工作,各級幹部們都安下心來接受了團里的安排。

  勘察地形之後,團領導們又根據美軍轟炸機進襲的參數,計算出戰鬥航路環帶。又根據地形判美軍戰鬥轟炸機的進攻方向,按照要地防空戰術要求,根據"兩個密集",戰鬥航路環帶上火力密集,主要方向上火力密集,打擊美軍飛機偷襲點的原則,把各中、小高炮連部署在大橋南北兩側的山頭上。

  由於部署恰當,符合戰術要求,為以後有力打擊來犯美機,確保守衛目標的安全創造了條件,奠定了對空作戰勝利的基礎。

  把高射炮架在高山上,可以說是個非常好的打擊美軍的辦法,山上射界開闊,在那裡既可以仰射高空的美機,也可以俯射低空的美機,而且視野良好,很早就能發現美機來襲。

  但是,辦法雖然好,把數噸重的高射炮弄上險峻的高山可就不容易了。高炮團面臨的困難是,既沒有汽車路,又沒有工程兵給搞修建,一切都得靠自己動手。

  為了修出一條可以通行汽車的路,全團所有的勞動力,從機關幹部到家屬都上山開路。戰士在前邊開山,幹部和家屬在後邊平路。

  路修好後,各營便組織炮連上山。雖然有了路,但把沉重的高射炮推上山還是很吃力的。團里調來幾輛大卡車,把高射炮往山上拉,但有時候卡車也拉不上去,就只好靠人在後面推。

  有時為了一門高炮上山,用一二輛大卡車往前拉,後邊還有許多炮手往前推。就這樣,硬是將一門炮一門炮拉進了陣地。

  二營五連的陣地設在高山上,山勢險峻,無路可走。為了按時完成任務,五連官兵們發揚"螞蟻啃骨頭"的精神,把高射炮化整為零,拆開了往山上運。他們組織全營人員硬是把全部火炮器材一門一門、一件一件地拉到了高山頂上。

  由於全團同志的共同努力。全部火炮和觀測儀器上山、定位,只用了很短的時間。

  全團各連進入陣地後,迫切要求解決的是吃飯、睡覺問題。炊事員們主動上山,在山坡上找石塊壘起爐灶,支上行軍鍋,做好飯,炒好菜,送上陣地。


  但是睡覺的問題不好解決。朝鮮位處東北亞,四季明顯,早晚溫差也大。在嚴寒的冬天,山頂上的氣溫常常在零下30度左右;而酷熱的夏天,山上的溫度則高達30度左右,而且還有蚊蟲叮咬,毒蛇出沒。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後勤處的同志急得團團轉。

  有一天,苗樹人忽然發現鴨綠江水中有大個的原木。原來,三四月份這裡是枯水期,水一淺,江中就露出許多大的原木。

  這個發現讓苗樹人喜出望外,這不是天賜的建築材料嗎!正好可以用來蓋房子,解決部隊的住宿問題。於是,全團各營、連便派出戰士到江里把木頭撈上來。後勤處派人借來鋸子並雇用了一名工人,在鴨綠江邊搭起了木板房和半地下室的指揮所,還搭蓋了一個能容納300多人的禮堂。

  就這樣,連隊陣地上的宿舍、指揮所和團部禮堂,沒有向上級要一分錢,就解決了。

  1951年4月,高炮五〇六團做好了一切戰鬥準備,按照上級要求正式擔負保衛長甸河口鴨綠江橋的防空作戰任務。

  1951年5月,美帝國主義侵朝空軍的破壞重點,轉向朝鮮後方交通線以後,鴨綠江一線的戰況逐漸緩和。

  9月,志願軍空軍開始擔負東北地區的防空作戰任務。高炮部隊便加強了與殲擊機航空兵協同作戰的訓練,制定了各種情況的空、炮協同作戰方案。

  1952年1月,美國侵略者在其軍事、政治上遭受慘敗之後,公然違犯國際公法,在朝鮮開始進行滅絕人性的細菌戰。2月以後,美軍把細菌戰擴大到我國東北地區。3月份,美軍飛機在鴨綠江一線的活動比較頻繁,經常侵入我國內地上空進行偵察和轟炸。

  4月13日和23日,高炮五〇六團連戰連勝,取得了擊落美機4架的成績。

  1952年4月13日,天氣晴朗,碧空如洗,能見度極好。團領導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今日可能有空戰。在團指揮所擔任值班的苗樹人根據團領導的指示,要求全團提高警惕,充分做好空、炮協同作戰的準備。

  9時10分,在團陣地北方上空我國境內,發現美軍4架F-86型戰鬥機與我方兩架米格-15型飛機相遇。在實力相差的情況下,我戰鷹發揚臨危不懼、英勇頑強的戰鬥精神與敵機展開激戰。

  9時15分,我方長機向美戰機猛烈攻擊後,果斷撤出戰鬥返航。一架美機受輕傷後,在另3架美機的掩護下,向南偏西方向逃去。

  苗樹人判斷美機企圖返航,或企圖飛越鴨綠江上空,即便墜落也要落在朝鮮境內,以逃避其侵略我國領空的罪責,於是當即下令高炮射擊。

  高炮五〇六團一、三連火炮儀器早已瞄準跟蹤,第一個齊放即命中這架敵機。只見美機冒著濃煙,墜落在我陣地西北9千米處的長甸鄉黃花溝附近,落地後爆炸起火。在100多米的範圍內,到處都是美機的殘骸和碎片,美機的機號為0636,美軍少校駕駛員跳傘後墜地斃命,其餘3架倉皇逃竄。


  這次戰鬥,首創擊落美機於國境以內的輝煌戰績,使美帝國主義的侵略罪行暴露無遺。因此,軍委通令嘉獎該團並發給匾額一塊。戰地攝影組趕來拍攝了新聞記錄影片。

  這次戰鬥,極大地鼓舞了全團的戰鬥意志,為以後繼續奪取對空作戰的勝利提供了經驗。

  4月23日晨,朝鮮清水鎮地區上空有霧。6時20分,遠距離雷達報告:在保衛目標西南方向80千米處,發現一批美機,高度8000米,正向我保衛目標飛行。

  苗樹人在團指揮所,當時判斷美軍之企圖是氣象偵察。為防止美機突然襲擊,遂令部隊轉入一等戰備,並通知西南方向的遠方監視哨注意觀察。

  6時24分,遠方監視哨報告"飛機臨近"。

  部隊遂向西南方向搜索。

  25分,二連發現美軍F-86戰鬥機4架,高度6000米,由南向北側飛行。當美軍飛機距離我保衛目標約10千米時,各連射擊準備完畢。

  此時,有一列火車由清水鎮車站出發向西行駛。美機發現該列車後,立即降低高度,隱蔽於東南方向的山區。

  團指揮所指揮員苗樹人判斷敵機有襲擊保衛目標的企圖,即令部隊注意監視東南方向低空情況。

  6時27分,美機分為兩批、每批兩架,其中前兩架從東南方向山谷中突然出現,以500米的高度順江直衝鐵橋而來,並向行駛在鐵路上的列車掃射。

  二連和五連當即開火射擊,其餘各連亦先後開火。此時,另兩架敵機由東南方向以低空飛行,向七、八連陣地實施攻擊,企圖壓制我地面火力,掩護前兩架逃脫,但遭我七、八連的迎頭射擊,當即擊落其一架。

  其餘美機企圖經二連陣地上空逃脫,但又遭二連火力截擊,美機即陷入火海之中,隊形已亂,被我四、六連又各擊落一架。

  前後激戰1分15秒,擊落美機3架、擊傷1架,消耗76.2炮彈70發,37炮彈688發,我方無傷亡,無戰損。

  這次戰鬥,保衛了鐵橋的安全,首創了一戰全殲美機的典型戰例,創我東北境內高射炮部隊一次戰鬥擊落美機的最高紀錄。因此,高炮五〇六團榮獲東北軍區防空司令部通令嘉獎,並受到了中央軍委電報表揚。

  美軍空襲屢遭我方打擊後,為了拖延和破壞已經開始的停戰談判,美軍實行以其"空中優勢"重點轟炸朝鮮北部78個城鎮、工廠的計劃。


  針對美軍空襲戰術的變化,志願軍空軍採取了"以保衛目標,打大仗為主"的作戰方針,制定了協同友軍對美軍作戰,主要打擊美軍攻擊機和轟炸機群的作戰計劃。

  1952年8月以後,美機在鴨綠江沿岸地區進行瘋狂轟炸,我防空部隊與美軍進行了英勇鬥爭。

  8月24日和9月12日,美軍出動B-29型轟炸機群空襲鴨綠江中游的水豐發電站。五〇六團配合友軍和高炮五〇四團進行了堅決抗擊,保衛目標未受損失。

  這次戰鬥結束後,五〇六團領導認真分析研究美軍軍情,尋找美機活動的規律和特點。

  考慮到我國的國慶節就要到來,苗樹人同作戰參謀張汝為、張同順等有關人員專門進行了研究,並組織部隊做好夜間對空作戰的準備,以確保保衛目標的安全。

  因為五〇六團防區里還沒有配置探照燈和近距離雷達。中高炮既不能用基本方法射擊,也不能用雷達進行攔阻射擊。

  唯一可以採用的射擊方法,就是按爆音進行攔阻射擊。但是,要進行按爆音攔阻射擊,首先必須把各中高炮連陣地的位置,準確地標示在戰鬥序列圖上,否則計算不出各炮連至火網基點的射擊諸元。

  五〇六團一營所屬3個中高炮連,分別部署在鴨綠江兩岸的山頭上面,一、三連在我國境內,二連在朝鮮一側。

  由於山巒遮擋,3個炮連陣地沒有一個能看得見,唯一可作為坐標原點的就是鴨綠江大橋。同時3個炮連之間相互也看不到,無法進行測量。

  張汝為領受任務後,讓指揮連派兩台觀測鏡分別架在大橋的兩端。當夜幕降臨後,令陣地標高位置最低的二連向其正上空連續發射紅色信號彈,兩台觀測鏡同時測量方位角和高低角,然後以大橋為基線計算出了二連陣地的坐標。

  接著又以二連陣地為基點,用同樣方法,命令一、三連向正上空打信號彈,分別測出一、三連的陣地坐標。就這樣,把3個中高炮連的陳地位置準確地標在戰鬥序列圖上。接著進行圖上作業,測算出各炮連至火網基點的射擊諸元,下發給各炮連,並反覆進行射擊指揮演練。

  9月下旬,正當全團指戰員利用戰鬥間隙,歡快地排練文娛節目,準備慶祝我們年輕的人民共和國誕生3周年之際,團領導根據東北軍區防空司令部加強節日戰備的指示,命令全團進一步做好戰鬥準備,嚴防美機利用我國慶節進行突襲。

  9月30日拂曉,苗樹人帶領張汝為先後到所有9個中小高炮連做戰備動員檢查,直到傍晚才回到指揮所。然後命令指揮連向中高炮連加派無線報話機,以防備有線電話在美軍飛機轟炸中斷時,保障指揮順暢之用。

  9月30日晚,全團指戰員倍加警覺,鬥志昂揚,在寒風中嚴密監視夜空,隨時準備打擊來犯的美軍。

  10月1日凌晨1時,美軍B-29型轟炸機30架,高度6000米,從4號陣地東的方向沿鴨綠江上空,每批一架,間隔1分鐘向我襲來。


  正在值班的苗樹人果斷下達命令:中高炮在團統一指揮下,用按爆音攔阻射擊方法打擊美機。張汝為即令遠方監視哨嚴密監聽美機。

  不久,4號遠方監視哨報告:

  爆音直行!

  張汝為迅即在戰鬥序列圖上確定阻擊火網,隨即向一營下達:

  火網XX,高度6000!

  各中高炮連接到命令後,迅速裝好射擊諸元,炮彈入膛,二炮手手抓握把,隨時準備擊發。

  此時,從團、營指揮所到各炮連陣地,一片肅靜,人們屏息等待著美機到達監視哨上空瞬間的訊號。

  數秒鐘後,4號遠方監視哨報告:"頂點!"

  張汝為即下達:"頂點!"

  各中高炮連連長聞令後同時啟動秒表。

  當秒針指向本連開火時間時,隨著連長一聲"放!"

  在我 4號方向上空美軍飛機飛行航路的前方,出現了一道由60發炮彈組成的寬1500米、高250米的火牆。

  美機在我強大炮火的連續阻擊下,大都偏離飛行航路,沿鴨綠江上空朝鮮一側飛行,一顆顆重磅炸彈投在了清水鎮附近的山頭上。

  激戰中,美機數批轟炸我三營陣地,最近的距九連僅20多米,炮排長被翻飛的焦土擊中,肩膀負傷。

  1時30分左右,美軍將一批炸彈投向鴨綠江大橋附近,頓時濃煙滾滾,煙霧瀰漫。

  苗樹人急令三營察看大橋是否被炸壞。三營營長魯長山派參謀楊保會前往。楊保會參謀在夜幕中,冒著彈雨直奔大橋。

  途中,他的小腿被彈片擊中負傷,但他勇敢地從清水鎮一端沿著震顫的大橋跑到上河口一端。見大橋完好才回到營指揮所,向團里作了報告。

  1953年初,美軍戰鬥轟炸機在志願軍地面高射炮火的沉重打擊下,採取了新的反高射飛行戰術,即以萬米高度接近防區。當進入志願軍高射炮有效火力範圍後,以10到15度的小角度下滑飛臨我軍保衛目標,然後再以60度以上的大角度進行俯衝轟炸,並在高度3000米以上投彈完畢,做逃逸飛行。

  這樣使志願軍按基本假定設計製造的中高炮不能正確計算射擊諸元,又使有效射高為3000米以下的小高炮無法對其射擊。

  面對美機的新的反高射戰術,根據團長肖銳、政委楚明遠的指示,在苗樹人的領導下,張汝為仔細觀察了美機的飛行參數,又花了近一個月的時間,日日夜夜認真鑽研了高射炮射擊學和力學有關部分,修正了蘇軍製作的投彈距離計算公式,創造了"對大高度、大速度、大角度俯衝機射擊方法"。

  即在美機投彈前的飛行航路上,由全團所有中高炮集中組成統一火網進行阻擊。

  志願軍防空高射炮某部採用此射擊方法,一舉擊落美軍飛機4架。受到蘇軍顧問團的重視,並在全軍推廣。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