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諸葛亮奇謀術> 四、除去弊端,正本清源

四、除去弊端,正本清源

2024-09-12 19:31:34 作者: 宋濤
  【原文】

  夫軍國之弊,有五害焉:一曰結黨相連,毀譖賢良;二曰侈其衣服,異其冠帶;三曰虛誇妖術,詭言神道;四曰專察是非,私以動眾;五曰伺候得失,陰結敵人。此所謂奸偽悖德之人,可遠而不可親也。

  【譯文】

  軍隊和國家容易出現的弊端,主要有五種:一是集結成黨營私勾結,毀謗誣陷忠孝賢良;二是衣著極盡奢華、奇異,不遵循常理;三是虛誇邪術,四處散布荒誕的方術;四是一心打探是非,暗地裡以此來迷惑眾人;五是窺伺成敗得失,私下勾結敵人。這就是所說的虛偽奸詐、敗壞德行的小人,要疏遠而不可親近他們。

  【心得】

  攘外必先安內,國家實力的衰弱和軍隊戰鬥力的喪失往往從其內部開始。

  三國時期,諸葛亮率軍北伐曹魏。魏國大將、新城太守孟達在金城、新城、上庸三處起兵,以策應蜀軍。魏將司馬懿得到密報後,他左思右慮,是奉天子命親拒蜀兵,還是先擒孟達。他憑多年的征戰經驗敏銳地想到,內不安,外患不能除。如不消滅孟達,必然造成內外夾攻,慘遭失敗的局面。

  於是司馬懿選擇了"攘外必先安內"的決策,率軍日夜兼程去攻打孟達。孟達戰敗而死,為魏軍在前線抗擊蜀軍入侵解除後顧之憂。諸葛亮看到孟達已死,魏國軍民又團結一致,再加上軍事要地街亭失守,不得不退回漢中。

  此篇中,諸葛亮明確地指出危害國家和軍隊的五種弊端,如果不徹底根除這五種弊端,將會對國家帶來巨大損害。因此,諸葛亮認為,國家要興旺,軍隊要強大,首先要除去弊端,正本清源。

  崇禎元年,以忠貞愛國、英勇善戰著稱的袁崇煥受到重用,奉命收拾一敗塗地的關外戰局。當時,後金軍隊節節勝利,明軍早已兵疲將弱,無力扭轉戰局。但清太宗皇太極想儘快結束雙方的對峙,於是決定利用崇禎皇帝多疑的性格除掉明朝這員大將。

  由於後金大軍避開明軍重兵把守的寧錦防線,從蒙古繞道奔襲北京,從山海關以西長城的缺口處馳入關內,一路勢如破竹,奪下眾多邊城。

  袁崇煥聽說後金大軍已殺入關內,心急如焚,率軍星夜回援,在北京城下拼死血戰三個時辰,殺後金兵上千。誰知此時城裡正盛傳遙言,說袁崇煥私通後金,將敵人引到城下,意欲圖謀不軌等等,種種傳言引起了崇禎對袁崇煥的懷疑。

  皇太極聽到消息後,決定再次利用崇禎的疑心,而置袁崇煥於死地。他派出看管敵方俘虜的兩名將領,在靠近被俘的明朝管馬太監楊春的牢房耳語道:"今天撤兵是大汗的計策。袁巡撫有密約,此事可以馬上成功。"

  太監楊春假裝睡著,卻將兩個人的對話牢牢記住。過了兩天,楊春竟從嚴密的看守中逃脫,跑回宮去將此事當面密告崇禎。崇禎聯想到袁崇煥秘密與後金和議的謠言,對此一情報毫不懷疑,於是下令將袁召入宮內逮捕,終致自毀長城。

  袁崇煥之死,表面上是皇太極利用崇禎皇帝剛愎自用、生性多疑的特點來傳播謠言,甚至利用太監傳遞假情報,使其"離間計"得以成功。但究其根本,乃崇禎寵信宦官,聽信謠言而殺害忠良,以致於被皇太極玩弄於股掌之上,尚不自悟。這就是皇太極的"離間計"能如此輕易成功的一個最重要的內在原因吧!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