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加強練習,方可無懈可擊
2024-09-12 19:31:38
作者: 宋濤
【原文】
夫軍無習練,百不當一。習而用之,一可當百。故仲尼曰:"不教而戰,是謂棄之。"
又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然則即戎之不可不教,教之以禮義,誨之以忠信,誡之以典刑,威之以賞罰;故人知勸。然後習之,或陳而分之,坐而起之,行而止之,走而卻之,別而合之,散而聚之。
一人可教十人,十人可教百人,百人可教千人,千人可教萬人,萬人可教三軍,然後教練,而敵可勝矣。
【譯文】
軍隊如果不經訓練,就無法作戰;若能嚴加訓練,則一人可抵百人。所以孔子說:"未經訓練就讓人們出戰,等於讓他們去送死。"
又說:"有賢德的人教育民眾只需七年時間,就可以使百姓上戰場了。"
所以在出征之前,必須先以禮義忠信教導他們,以刑法賞罰訓誡他們,使其明理守法之後,再實行訓練。令他們演練陣勢、跪坐站立、行進立定、前進後退、解散集合。
如此由一人訓練十人,十人訓練百人,百人訓練千人,千人再訓練萬人,進而訓練全軍。訓練得法之後,就可以戰勝敵人了。
【心得】
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諸葛亮在此論述如何訓練軍隊,以及加強軍隊戰鬥力的問題。軍隊的威力來自於不斷的訓練。
一支訓練有素的軍隊,其力量遠遠超過了單純人數的相加。在作戰時,他們能聽從指揮、相互配合、進退有度,這樣的軍隊是所向無敵的。
而軍隊的訓練是多方面的,既要用仁義道德來教導他們忠誠,用規章制度來規範他們的行為,還要透過操練陣勢讓他們能協調配合等等。種種訓練都是為了增強實力,為求戰爭中能以一擋十,始終處於不敗之地。
公元前1037年2月,周殷在牧野展開大戰,周武王親率戎車三百乘,甲士四萬五千人及其他各部族的軍隊,士氣旺盛,戰力充沛;殷紂王發兵十七萬倉促應戰,這些兵大部分是臨時徵集的奴隸和戰俘,士氣低落,戰力缺乏。
周軍以集團方陣的大量戰車甲士猛襲,實施中央突破。殷軍一觸即潰,全軍覆沒。周軍在人數上遠不及殷軍,但由於訓練有素且作戰勇敢,所以能使敵方潰不成軍。
公元前158年,西漢有一位以訓練士兵紀律嚴明而著稱的將領,他就是西漢開國大將周勃的兒子周亞夫。某日,漢文帝劉恆到周亞夫所駐守的細柳軍營犒勞保衛都城的將士。
當漢文帝在文臣武將的簇擁下,浩浩蕩蕩地來到軍營外時,卻見到營門緊閉、刀槍如林,守備的士兵在沒有接到周亞夫的命令前,是絕不會打開營門的。直到周亞夫見到漢文帝使者的符節,才傳令打開營門,讓皇帝進入軍營。
進入軍營後,又因為周亞夫有在軍營中不能騎馬的軍令,漢文帝只得跳下馬來,拉著馬韁慢慢地向周亞夫所在的中營走去。
漢文帝犒賞完細柳軍營的將士們後,與隨從靜靜地走出軍營大門,劉恆感慨地對隨行的人說,只有這樣訓練過的將士才能在戰場上抵禦強敵啊!
隨後,漢文帝將周亞夫提升為中尉,專責京城和皇宮的保衛工作。漢文帝死後,已被漢景帝任命為太尉的周亞夫果然不負重託,力挽狂瀾,一舉平定"七國之亂",為鞏固漢朝江山立下汗馬功勞。
現代戰爭史中,也有一個既深知對士兵訓練的重要性,又做得相當出色的名將,他就是喬治?史密斯?巴頓將軍。當時的美國第二軍在突尼西亞戰場剛被有"沙漠之狐"美稱的德國將軍隆美爾率軍重創,部隊官兵的士氣和信心都相當低落,紀律鬆弛、軍容不整。
巴頓到任後的第二天,首先嚴格規定軍隊的作息時間,接著頒布強制性的"著裝令"以整頓軍容,並不斷檢查各個營地執行命令的情況。
巴頓認為,要把這群"烏合之眾"錘鍊成無堅不摧的戰爭利器,殘酷無情的訓練和嚴格的軍紀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剛開始有一部分官兵覺得反感,但收效卻相當明顯,第二軍很快就恢復了紀律、秩序,以及信心、勇氣和強大的戰鬥力。
在1943年3月,這支經過巴頓調教訓練的部隊,在與德軍的戰爭中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如果沒有持之以恆的嚴格訓練,兵到用時就會不堪一擊。兩千年前的周亞夫明白這個道理,兩千年後的巴頓也明白這個道理,這正是他們的軍隊始終能夠戰無不勝的重要原因。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