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不明不清> 第911章 節日來湊

第911章 節日來湊

2024-10-20 13:05:03 作者: 第十個名字
  第911章 節日來湊

  「不要對不了解的事情妄加評論,他們不是不吃飯,具體的你去問古蘭丹姆。朕還有事情要做,退下吧。」聽到一個月不吃飯,再想想現在的時間,洪濤若有所思,草草打發了金鎖,點上雪茄菸開始發愣。

  見到這副場面,王承恩就知道皇帝在思考問題,趕緊用很隱蔽的動作和表情向周圍的壁虎們下達了無聲的命令。大家全心領神會的把頭轉開,小心翼翼挪到遠一點的位置。

  按照伊斯蘭曆,每年9月初新月出現時,從黎明到日落,除了病者、旅人、乳嬰、孕婦、哺乳婦、產婦、正在行經的婦女以及作戰的士兵之外,所有信徒都要禁食、禁慾,直到10月初新月再次來臨為止,稱為齋月。

  解禁的這一天稱為開齋節,也叫肉孜節。與宰牲節,或者叫古爾邦節,是伊斯蘭教的兩大節日之一。

  伊斯蘭曆,正式名稱是哈吉來歷,是一種純粹的陰曆,以月亮的變化為計算周期。圓缺一次是一個月,十二個月是一年。每天的開始不是黎明,而是日落之後月亮初現,所以黑夜在前白晝在後。

  中國的農曆其實也包含了陰曆,或者叫借鑑,這還得歸功於成吉思汗,正是蒙古西征時把這種曆法帶回了東方。

  但農曆並不是純粹的陰曆,是陰陽混合曆。除了參考月亮的運行規律之外,還增加了太陽的變化。為了彌補月亮和太陽之間的差異,所以才有了閏月和閏年。

  伊斯蘭曆則沒有閏月,只有閏年。於是它與農曆就有了誤差,大概是19年相差7個月。

  另外伊斯蘭曆無法確定四季,有可能今年的4月是春天,幾年後的4月就是冬天了,再過幾年的4月又成秋天了。但這並不影響他們的生活,因為中東地區的氣候本來就沒有四季之分,頂多是旱雨兩季。

  從這一點上也能體現出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產生活特點。伊斯蘭曆的發源地肯定不是純粹的農耕文化,遊牧民族占比較大,不太需要特別精準的曆法來輔助耕種。

  中國就完全不同了,是標準的農耕文明。為了方便種地,光有曆法確定四季還嫌不夠,還在常年的耕種活動中總結出了二十四節氣,把種地流程部分數據化了。

  景陽十九年、公元1623年的農曆4月底,恰好趕上了伊斯蘭曆的9月初。當洪濤領著南路軍撲向于闐時,齋月剛剛開始。

  而再過5天就是齋月的結束,屆時所有穆斯林都迎來盛大的開齋節,哪怕還面臨著戰爭。這一點有點像中國的春節,不管多苦多難,到那天多少也得意思意思。

  古蘭丹姆所說的褥子節,實際上是肉孜節。她的意思是說拉提甫汗率領的軍隊雖然不用遵守齋月的禁忌,但面臨即將到來的重大節日也要有所準備。

  當洪濤知道了這個消息,馬上找到了沙迪和卓予以證實。在得到肯定答覆後,又交給沙迪和卓一個任務,讓他找人去和拉提甫汗談判,表明自己的態度:

  為了充分尊重本地人的信仰習俗,彰顯天朝上國的氣度,建議按照伊斯蘭曆休戰一周,讓穆斯林都能踏踏實實的過個節。

  具體辦法就是明軍撤出葉爾羌城,這樣方便拉提甫汗和汗國軍隊中的信徒們進入清真寺舉行必要的宗教活動。七天之後,汗國軍隊再把葉爾羌城讓出來,是繼續打還是和談到時候再聊。

  「尊敬的日月汗,您的慷慨將會被所有穆斯林世代傳頌,我一定會找到合適的人選,將這番好意原原本本的帶給拉提甫汗!並在肉孜節之後,盡一切努力促成和談。」

  沙迪和卓萬萬沒想到大明皇帝做為入侵者,在如此關鍵的時刻還能釋放出這麼大的善意。此時除了由衷的讚嘆之外,也毫不遲疑的擔負起中間人的角色,並對不遠的將來抱有了更多的希望。

  「再替朕轉告拉提甫汗,如果他答應和談,並確保將來的商路暢通,被送往若羌的汗族會被馬上送回來。大明帝國對這片土地沒有任何需求,只要一條通往西邊、且足夠安全的道路。」

  得到了沙迪和卓的肯定,洪濤好像有點洋洋自得,又拋出來一枚善意的籌碼。話里話外充滿了對和談的期望,也彰顯了底氣的不足,很符合孤軍深入的心態,拖得時間越久越難以維持。

  「萬歲爺,不能撤啊!城裡的糧食足夠幾萬軍隊吃上大半年的,還有充足的人口。有了這些資源,拉提甫汗恐怕就不會歸還葉爾羌城了!」

  在洪濤與沙迪和卓交談時,丁順等一眾參謀和軍官也在場。聽到皇帝開出的條件,個個神情大變,卻沒一個敢開口阻止。直到沙迪和卓帶著一臉春風拂面離開,才趕緊提出不同意見。

  「日月汗,丁參謀長說的不錯,放虎歸山絕不可取。末將以為不光不能讓敵軍進城,還應該趁著他們過節的時候派兵突襲,八旗軍願做前鋒!」

  第二個蹦出來反對的是皇太極,他比丁順說得還直白,而且加上了表情,滿臉全是不解和憤慨,就差指著鼻子罵昏君了。

  在這兩個月多的戰事中八旗軍一直衝鋒在前,就算明軍火力強橫,依舊有大幾百傷亡。如果此時丟掉了葉爾羌城,讓敵軍得到充足的補給和補充,那再打一次,估計傷亡還會更大。

  「剛剛你們能忍住不說話,值得表揚,要是能把臉上的表情再控制下就可以受到嘉獎了。朕不是沽名釣譽的昏君,更不是紙上談兵的蠢材,你們難道連這點信任都沒有嗎?」

  看著有點群情激奮的軍官,洪濤很欣慰。努力了小二十年,終於算是有了收穫,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再是愚忠的禍害,而是把國家利益擺在同等地位的智者。

  愚忠不好嗎?只忠於皇帝不好嗎?聽上去挺好,但隱患很大。因為他們心裡沒有國家和民族的概念,只知道誰有恩忠於誰,做為私交很好,擔任公職很糟。

  隨著人數越來越多,將來還會有大學畢業生,自己不可能對每個人始終都保持足夠的關注。一旦他們遭到了冷落,屆時又有別人予以了幫助,那會不會也對別人愚忠呢?

  答案是非常肯定的,只有明白什麼是大義、什麼是私情,把公私分開的人,才會在心中有所堅持,並為了完成目標不斷努力,更能抵禦身邊的誘惑和干擾。

  他們連皇帝的決定都敢質疑,就是因為這個命令與心中的目標背道而馳。如果換成其他將領,這條命令大概率不會被執行,甚至被參謀們按照規則一步步剝奪指揮權。

  換個場景想一想,如果有人利用手中的權力搞軍事政變,他們會有什麼樣的反應?肯定也是不同意並堅決反對的。只要這套規則有人堅持那就成功了,任何人也跳不出圈去。

  這時候再想一想是要愚忠好還是智者好?是不是曾經敢於反對自己的人,反而救了自己的命?也救了國家和民族的前途。

  在場的軍官們就是好的開始,是苗頭,只要繼續堅持下去,小苗會慢慢長大,並為其它更小的秧苗提供更好的環境和庇護。當數量足夠多時,體系構架也就成型了,任何人都難以輕易撼動,包括自己。

  不過小苗畢竟是小苗,在成長過程中得不停的扶正。光有一腔堅持遠遠不夠,還需要大腦去配合,而且要比傳統官僚們更狡猾,才能把舊體系推倒。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