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 博弈
2024-10-14 20:36:21
作者: 一隻笨蛋魚
第423章 博弈
哦,原來不是陳氏啊。
不是陳氏就.好?
嗯?
大殿中的臣子們先是迷茫了一瞬間,繼而愣了一下。
舉薦誰?
王羲之、謝安兩個人舉薦自己?
舉薦自己幹什麼?修書?兩個國相、兩個剛剛出爐的、明顯處於爭權奪利階段的令首決定去修書?
一瞬間,所有人都覺著自己好像是做夢還沒有睡醒。
就算是台上的張皖都是驚訝了一瞬,而後皺眉看著王羲之與謝安,臉上帶著一抹微不可查的的迷茫。
這兩個人在搞什麼鬼?
接下來的半個時辰內,任由眾多大臣以及張皖如何勸說,謝安與王羲之都沒有改變自己的主意,堅持要修書,如果皇帝不讓他們去修書,那他們的這個令首的位置就不幹了,倆人要告老還鄉。
這一出更是讓張皖頭疼不已,而陳瀟、陳安兩人只是站在最前面,低著頭一言不發的看戲。
從先帝時候開始,陳氏的作用其實就在某些時候發生了改變。
皇帝如果十分勤政愛民、且有本事,那麼陳氏的人就是兩個「泥塑的木偶」,或者說更加類似于吉祥物一樣,只在最關鍵的時候開口,一錘定音決定某些事情。
如果皇帝昏庸、亦或者說不行,那陳氏就該出面了。
要麼剷除奸佞、護國安寧,要麼皇帝不聽勸告、甚至連最後的腦子都沒有了要對付陳氏,那陳氏就會直接辭官歸鄉,然後然後這個王朝基本上可以宣告滅亡。
陳氏不是某個皇朝的保姆,也不會當什麼聖母——你都不聽老子的話了,還要對付老子,還指望著老子幫你?
做你的春秋大夢。
而經過漢末時候,靈帝以及後續他繼承人的「把戲」或者說「經驗教訓」之後,後來的皇帝明顯聰明了許多。
比如肅宗。
肅宗皇帝在位的時候,多次懇求陳氏的人能夠幫助自己,甚至許諾給了陳氏無數的好處——但陳氏都拒絕了,因為有一點他們之間是有分歧的。
肅宗皇帝因為世家、或者說因為「夜氏」才登上這個皇位,他不可能放棄自己的根基,放棄自己的支持者,但陳氏顯然覺著世家已經成為了大虞的禍患,這並不符合當年太祖皇帝建立大虞的初衷。
所以陳氏壓根不配合。
但即便是如此,肅宗皇帝依舊將當時的陳氏家主放在了丞相的位置上——哪怕有些時候這位丞相經常跟他作對,導致他的某些政策不能頒布實施也是一樣。
陳瀟甚至暗中打了個哈欠,他是知道謝安和王羲之昨天來府中的,但卻並不知道這倆人做了這樣驚天動地的決定,於是身體悄悄的朝著陳安的方向湊了湊,繼而低聲問道:「老爹,是不是你讓他倆修書去的啊?」
陳安半眯著眼睛,像是昏睡的老虎一樣。
他聽到陳瀟的話,也感受到了身邊不少同僚悄然將身體朝著這個方向湊了湊,臉上閃過一抹無語:「我幹這種事情有什麼用?」
「是你需要搶中書門下的權力,還是我需要?」
陳瀟一聽,頓時也閉上眼睛站在那低著頭,學著自己老爹的樣子開始昏昏欲睡了。
最後這場別開生面的朝會以一種近乎詭異的結尾散場了——謝安以及王羲之被叫到了後殿,俗稱被留堂了,而其餘諸多大臣都散朝,散朝之後還要討論謝安以及王羲之的目的。
勤政殿後殿
張皖按著自己的額頭,讓身旁的內侍給謝安以及王羲之兩個人賜座,然後看著兩人直接了當的開口問道:「你們兩位為何一定要去修書?」
「中書門下方才成立,還少不了你們,我也不可能這個時候讓你們離開這個位置。」
張皖知道面前的這兩位都是聰明人,所以他懶得繞彎子了,直接了當的決定開口詢問。
「中書令以及門下令這兩個位置太重要了,如果被人搶走的話,朕許多布局便會失去作用。」
「如果你們不坐在這兩個位置上,目前而言很難尋找到有聲望、資歷接替你們的人。」
先是陳述了利害關係,之後張皖的語氣再次變得溫和:「兩位愛卿可是擔心朕懷疑、提防你們?朕將門下以及中書的位置交給你們,便說明朕信任你們。」
他長嘆一口氣,帶著點點唏噓:「朕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你們不必擔心是朕在試探你們。」
將話攤開了講之後,張皖的神色中還帶著些許無奈,這是對於自己被「冤枉」的無奈。
謝安以及王羲之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的眼睛中看到了些許的笑意。
其實他們想要去修書,最大的原因並非是擔心皇帝懷疑自己,而是他們兩個真的想去幹這件事情——尤其還王羲之,他不擅長、也不喜歡政治。
沉默了片刻後,謝安先開口了。
「陛下,臣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但修書與坐在中書門下的位置上並不衝突不是麼?」
他輕聲道:「我們兩個年紀已經越來越大了,臣以及逸少年輕的時候,甚至服用過一段時間的五石散,身體幾乎是被掏空,如今能夠苟活也不過是因為則之尋來了扁鵲,為我們二人調養身體。」
「中書門下的位置太過於重要,一旦我們兩個掌控這樣的權力,我們的身體恐怕會在短時間內迅速垮掉。」
「我二人自然是願意為國朝鞠躬盡瘁的,只是擔憂精神不足,將政務處理錯漏。」
王羲之也是感慨了一聲後,看著張皖說道:「正是如此。」
「我二人的想法是,令首的位置不變,但我二人兼任一個編撰的位置,之後精力大多數放在修書之上,至於門下以及中書的事情,便交給副手去做。」
「門下有兩位僕射、中書有兩位舍人,難道還不足以處理麼?」
「之後,我二人將處理後的政務再簡單的看一遍把把關就是了。」
交給兩位副手?
張皖下意識的一挑眉,中書門下的兩位副手中,一位是他的人,一位是陳氏的人,剩下兩位是王謝的人。
他將中書門下交給王謝,其實是一種緩衝。
甚至那位陳氏的門生也是一個緩衝,最後終究還是要換成他自己人的。
如今,王羲之以及謝安還坐在這個位置上——其他世家就不敢對這個位置有什麼念頭,而具體事務以及權力卻是由副手平分,他的人便能占據更大的主動權。
等到書修完了、也過去幾年了,他手中的權力也會越發的鞏固,到時候.
想到這裡,張皖臉上的笑容都真誠了許多,他看著王羲之以及謝安不由得感慨:「唉——既然兩位愛卿如此堅定,那朕也無可奈何,總不能棄愛卿的身體於不顧。」
「便依照兩位愛卿所說吧。」
謝安、王羲之對視一眼,心裡都鬆了口氣,這一關算是過了。
次日,大朝會上。
當眾多大臣以為還要為了昨日的事情繼續爭吵的時候,天子詔書下達了。
詔書曰:加封中書令謝安為紫金光祿大夫、加封為司徒;加封門下令王羲之為紫金光祿大夫、加封為司空。
以令丞相陳安、中書令謝安、門下令王羲之兼任《建武大典》主編撰,詔天下政治學大家、儒學大家、墨學大家、法學大家、道學大家等諸多學問大家匯聚京城,共同編撰「建武大典」。
由此,這個問題終於解決了。
中書門下令首兩個肥肉還是在王謝兩族的盤中,而修書這件名流千古的好事也被他們撈到了。
一時之間,京都的某些風向都產生了微妙的變化。
既然投靠皇帝也能獲得如此巨大的權力和好處,那麼為什麼不給皇帝當狗呢?
給世家當狗,世家可能還要顧慮皇帝,且不能真正的做主——但給皇帝當狗.那可是跟世家差不多的啊?
以前是因為中正官的位置全都被世家壟斷,而如今大中正官除卻陳氏外一共八位,皇帝手中不也有兩個?還有陳氏不也是站在皇帝身邊?
皇帝的劣勢.好像並不是那麼大啊。
京都風向的改變自然是落入了有心之人的眼睛中,王羲之與謝安一邊修書一邊悄然的感慨著。
事實上,在他們兩個剛開始決定修書的時候,皇帝以及陳氏就將他們當成了自己人,繼而告訴了他們一個秘密。
一個可以改變當今局勢的秘密。
「印製術」
可以批量的、迅速的製造大批書籍的印製術!
這是皇帝砍向世家的第一把刀。
而第二把刀也很簡單,便是他們如今正在做的事情。
「修書」。
修書是手段,而不是「刀」,修出來的「書」才是那把刀。
王羲之、謝安兩人在陳安的指導下,將《建武大典》分為兩個大部分,其中一部分是和以往的修書都一樣的,將天下的一些經典著作編撰出來。
而另外一部分則是令人有些迷惑了。
這一部分也同樣又分為三個部分,其中一部分以「政治學」以及「法學」為核心,編撰出了一部《大虞法典》,這部法典的內容涵蓋了許多部分,基本上是大虞律法的翻版,但是卻又劃分的十分詳細、清晰。
第二部分則是以「政治學」以及「法學」「墨學」「儒學」為首,編撰出了九部書典,其中內容就更加讓人琢磨不透了,王羲之和謝安以及編撰這書籍的人甚至覺著,這都不像是一本「書」,反而像是一本「手把手教你如何為官」的就業指導。
至於第三部分,則是以「儒學」「墨學」以及「道學」為首,編撰出的各家經典。
一開始的時候眾人都以為「建武大典」的那部分經典著作以及學問才是最重要的,畢竟皇帝看著像是想要留名的樣子。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王羲之等人都開始沉默了。
他們怎麼覺著,那個被他們戲稱為「手把手教你當官道理」的那本書才是關鍵呢?
王羲之與謝安兩人的智慧的確是最為頂尖的一批人,他們匯聚在一起,只是一個晚上,便結合「印製術」猜測出來了些什麼東西。
猜測出來之後,他們開始繼續沉默。
但都在心裡感慨與慶幸。
幸虧
幸虧他們兩家投誠了。
他們甚至久違的有了看熱鬧的心態,在謝玄以及王獻之備受其他幾個世家嘲諷的時候,安撫兩個尚且年輕的人,用的便是那句「看他起朱樓」的話語。
謝玄以及王獻之雖然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但他們卻懂自己的父親到底是什麼樣的人。
那眼睛裡藏不住的竊喜以及惡趣味簡直是要溢出來了。
他們怎麼可能猜不出來些什麼呢?
於是,兩人一合計,除了每日下值的時候找陳瀟喝喝酒,其他時間就乾脆不出門了,在家裡閉門看書。
建武八年便這樣風平浪靜的過去了,雖然暗中依舊洶湧,但卻令人看不出波瀾。
許多小世家開始準備投靠皇帝,而擔任小中正官的那些世家們則是依舊在挺著,畢竟.他們看不到皇帝勝利的希望。
建武九年,隨著王氏以及謝氏的徹底投靠,皇帝身旁的勢力也越發的強大,他對於江南的控制也越來越強盛了。
而陳郊周則是在收拾完了嶺南之後,被皇帝詔了回來。
巧合的是,擔任大中正官的「諸葛氏」家主病危,而諸葛氏的下一代家主則是上書,因為自身忙於照拂父親的身體,所以不能繼任大中正官的位置。
在其餘世家子弟都想要爭奪這個位置的時候,皇帝的一道詔書徹底讓他們安靜了。
因為他們沒有膽子也沒有能力和這一位搶。
替代諸葛氏大中正官位置的,是陳郊周。
陳氏陳郊周。
自此,皇帝身旁的大中正官,變成了四位。
或者說
五位。
因為那位投靠了大世家的「寒門」子弟,本就是皇帝的人,他潛伏在大世家身旁,目的便是為了在關鍵的時候給大世家一刀。
天平再次傾斜了。
建武九年的秋天轉瞬而至,在秋風蕭瑟之中,一個好消息傳來。
建武大典的某一部分,編撰完成。
與此同時,墨家當代矩子、同樣也是陳氏子弟的「陳雲安」在某個很平常的早朝出現了。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