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在大宋做台諫官> 第567章 新官場,新民風,新大宋,盛世可期!

第567章 新官場,新民風,新大宋,盛世可期!

2024-10-10 09:42:56 作者: 上官不水
  第567章 新官場,新民風,新大宋,盛世可期!

  三月十八,距瓊林宴已有五日。

  四百一十二名新科進士陸續從中書省領取官憑、官袍,然後開始赴任。

  汴京城外,滿是折柳送別的文人士子。

  令趙禎、眾相公和蘇良甚感欣慰的是,新科進士們無一人退卻。

  朝廷自然不會虧待了他們。

  對一些家境不是很好的新科進士家庭給予特殊補助,對一些所去之地甚是偏遠窮困或需攜妻攜子去的給予額外關懷。

  只要他們能在赴任之地發光發熱,前途必然不可限量。

  此舉,也意在讓天下的士子書生們明白。

  朝廷倡導的官場風氣是什麼,以及士子為官後的價值在哪裡。

  民間百姓對朝廷的此番舉動甚是支持。

  街頭巷尾滿是誇讚之聲。

  大宋這批最有學識、最懂得朝廷變革之道的年輕人,就應該沖在最前面。

  他們初入仕途。

  學的不應是媚上欺下,中飽私囊,假公濟私,貪污斂財,而是如何讓百姓過上好日子。

  與此同時。

  蘇良上奏,請求為御史台增員。

  監察御史由原來的四人增至八人,主簿、檢法也各增四人,吏員更是要增加二十餘人。

  趙禎與中書眾相公當即便應了下來。

  目前,大宋變法總策在前,已證明其正確性。

  能否不走樣的貫徹執行,完全靠人治。

  而人治需要監察。

  唯有監察嚴苛,才能減少錯漏,提前規避重大問題,讓地方主官時刻保持清醒,有條不紊地完成諸多繁瑣的細節。

  此外,監察也能發現更多法令上的漏洞與不足。

  畢竟,有些法令並不適合所有地方和所有人。

  唯有不斷靈活調整,在利國利民的前提下不斷修正,才能使得落地效果達到最佳。

  這就是台諫官的作用。

  ……

  時間飛快,眨眼間到了五月初一。

  蘇良坐鎮御史台。

  算不得非常忙,但也並不清閒。


  各地州府,特別是西夏境、遼境、高麗州、東瀛府四地經常會反饋一些官員之間糾察彈劾的問題,令御史台裁決。

  中書就更忙了。

  各地變革信息,皆匯聚於政事堂,幾位相公忙且幸福著。

  趙禎數次都是強制令他們回家休息。

  就在這一日。

  北境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宋軍已盡得遼境疆土。

  這讓所有人都倍感意外。

  趙禎下的命令是七月之前占領整個遼境,哪曾想竟然提前兩個月完成了。

  要知,遼國疆土幅員萬里,甚是遼闊。

  北境的女真族更是藏於深山老林中。

  莫說戰,莫說駐兵,往裡面深入都非常艱難。

  但當蘇良看到北境將士的匯報,不由得樂了。

  用前鋒將軍、曾經的西北老將楊文廣的話來講:他們北征,不像是在打仗,更像是救難民於水火。

  相較於燕雲以南的宋民。

  那些北邊的契丹人、女真人、渤海人儼然生活在原始社會,甚窮。


  溫飽都難以維持。

  又因戰事死了大量男子,莫說抵抗宋軍,就連吃飽飯的能力都沒有。

  於是乎,當宋軍給他們帶去糧食,並表明不會搶掠,不會屠殺後,他們就像遇到了救世主,皆願歸順。

  宋軍的名聲傳出後。

  甚至還有女真人帶著他們去尋路,去占領主要的城鎮村寨。

  宋軍就像出門遠行觀光一般,輕輕鬆鬆地就將遼境的疆域全部占領,幾乎無戰。

  ……

  五月初五,午後。

  兩府三司的在京相公與蘇良,被趙禎召入垂拱殿內。

  蘇良一入垂拱殿,便看到趙禎的御座旁擺放著一個巨大的木架,木架用金色的綢緞包裹,看不清裡面到底是什麼。

  一旁眾相公也是面帶疑惑。

  片刻,趙禎滿臉笑容地走了出來。

  「眾卿猜一猜,此為何物?」

  文彥博笑著道:「應是官家又新寫了一副飛白書,召我等來鑑賞吧!」

  趙禎搖了搖頭。


  「一首詩詞或一幅畫?」歐陽修猜測道。

  趙禎再次搖頭。

  「那應該是官家又擬定了一條新的變法策略,要與我們商討!」吳育道。

  趙禎又搖了搖頭,然後目光落在蘇良的身上。

  蘇良一愣,突然明白過來。

  他微微一笑,道:「這是官家與文武百官、全宋百姓共同努力下取得的成果。」

  「哈哈哈哈……」

  趙禎聽到此番回答,不由得大笑起來,然後將那塊金色綢緞拽了下來。

  「嘩啦!」

  綢緞落地,顯露出真容。

  蘇良等人皆被木架上的物品吸引。

  木架之上,裝裱著一張長約近丈,寬約數尺的大宋疆域圖。

  此份大宋疆域圖,將遼境、西夏境、東瀛、高麗全都囊括了進去。

  雖還不夠精細,但卻展現出了當下大宋的所有國土。

  西南直達沙洲,與回鶻國接壤,西北至阿爾泰山,北境最遠更是囊括了整個貝加爾湖,東境最遠則是一大片遼闊的海域。


  若非邊境地區外的許多區域當下還不適合人類生活,大宋軍隊還能走得更遠。

  目前。

  大宋疆域比慶曆年間的三倍都要大。

  眾人看到地圖上的大宋疆域,一股自豪感不由得油然而生。

  當年。

  太祖太宗為何急於收復燕雲?為何想要攻打西夏與遼?

  主要目的是為了證明宋為正統,是可與漢、唐並列的大一統王朝,而不是偏安一隅的地方政權。

  而今,這一代人終於做到了。

  未來的史書上。

  遼、夏、東瀛、高麗四國都將會是曇花一現,唯有大宋可長久獨占一席。

  待眾人欣賞完畢後,分別落座。

  趙禎道:「此疆域圖,乃是根據遼、夏、東瀛、高麗舊圖所縫合,待過些日子,朕要做出一份更加精細的疆域圖,在汴京城的每個衙門都要掛一副。」

  「此外,中書省、樞密院、御史台、開封府等衙門,還要放置一個沙盤,讓所有人銘記,這是我們大宋的疆土,日後,誰若敢斷送一寸土地,就是全宋的罪人!」

  蘇良等人都心情激動。

  今世後世,任何人看到這副疆域圖都會想到他們這些為這片土地立下汗馬功勞的功臣。


  趙禎接著道:「這些日子,朕一直在思索一個問題,如何可使得我大宋步入真正的盛世,最後,朕在蘇卿曾經的一份奏疏上找到了一句話。」

  「欲治盛世,須以農為本,興商,興學、興兵,大興百家。」

  「朕覺得,治盛世的核心,便是這句話。」

  「朕決定,自今年七月起,大力發展農業、商業、興學興教。朝廷減田稅一成,減商稅一成,三年內在全宋領域再增加一倍的公學、私學,重賞發明家……」

  眾相公與蘇良聽到趙禎的計策,都甚是興奮。

  當下已無戰事。

  若求盛世,必須要將百姓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而讓利於民,無疑是最好的選擇。

  皇祐年間的全宋變法,是使得底層脫貧,減少階層間的貧富差距。

  而當下的變法革新,則是使得全民求富。

  農為本,減田畝之稅,百姓溫飽可得。

  商為盛世大業,減免商稅,可使得更多百姓參與商貿運作中。

  而最重要的其實是興學興教。

  德教維穩,百姓方得太平,天下可安,之後便是各行各業,百花齊放了。

  「眾卿對朕之想法,可有異議?」趙禎問道。

  「臣無異議。」眾人齊齊拱手。


  趙禎挺起胸膛。

  「好,接下來眾卿便與朕共同撰寫一份隆世之策,然後施行,這一次,咱們求穩求緩,務必要將全宋之民的熱情都調動起來!」

  「臣遵命。」

  這一刻,趙禎已是十足的聖君之姿,他欲再努力十年,造大宋之盛世。

  ……

  十日後。

  一份由君臣共同撰寫的《隆世七十二策》宣告天下。

  內容涉及農事、工事、商貿、漁業、紡織業、海運、礦藏、鹽鐵酒茶等各行各業的普惠措施,以及一些扶持發展的政策。

  此策一出,全民皆歡喜。

  這簡直就是給百姓發錢,讓每個人都感覺即將迎來人生的春天。

  未來可期。

  ……

  一個月後。

  大宋的書籍印刷行業率先迎來井噴。

  汴京、南京、江寧府、成都府、杭州這些主要書籍印刷地的書籍行當紛紛崛起,供不應求。


  多是西北、遼境、東瀛府、高麗州所需。

  這些地方賦稅較低,對書籍的需求量甚大,商人們紛紛進貨,便出現了一書難求的情況。

  之後,大宋燕雲區域的商貿在王安石的操持下,很快崛起,然後不斷朝著北境輻射。

  一支支商隊滿載貨物,紛紛前往從未踏足過的區域。

  大宋商貿巨頭曹佾曹國舅在蘇良的建議下,開拓了諸多新型商貿賽道。

  如:海上遠行。

  一艘艘觀光客船,可使得汴京城的富人們從汴京出發,直達東瀛府、高麗島、海參崴等城池,領略不同風情。

  甚至可包船遠航,連去瓊州島都變得非常便捷。

  新科進士們為官後,也提出了諸多新穎且實用的利國利民之策。

  其中最著名的便是蘇軾提出的輪崗制。

  他認為地方主副官可輪崗為政,比如知州與通判,知縣與縣丞,可每隔半年調換一次,取長補短,也避免了一言堂的局面出現。

  此制度得到了蘇良等人的高度認可,並開始在多個地方試行。

  而在興學興教方面。

  做的最好的當屬張載、程頤、程顥三人。

  這三人,天生就是當夫子的材料。


  他們結合當地百姓的識字水平,為他們創作了一套獨特的授課方式。

  通俗易懂,詼諧幽默。

  讓很多不識字的人都愛上了讀書。

  凡是這三人講課之時,教舍內外的聽課者基本都是接踵摩肩,從六歲小童到八十歲的白須老翁,各類年齡段的人群都有。

  ……

  大宋的士兵們也都沒有閒著。

  戰後,他們的任務便變成了挖礦、修路、建造城池,打造市集……

  狄青在西北忙得不亦樂乎。

  根本不願回到汴京,日日上朝開會。

  ……

  眨眼間,到了冬月。

  不到半年,大宋似乎已變了一副模樣。

  商貿繁榮,書籍鋪遍地開花,小商小販整日都是笑呵呵的。

  民間的讀書人與商人皆大增。

  各種禮制、律法也都得到了大範圍的普及與推廣。


  僅僅是汴京城的民間小報就增加了十餘種。

  有美食類小報、農事類小報、詩詞類小報、廣告類小報、法令類小報等。

  民間秩序也甚好。

  有時,開封府一個月都難有一件案子。

  府衙大堂的地上都長出了青苔,包拯閒得都想要致仕了。

  百家學院更是大放異彩。

  每月幾乎都有新的發明,全都是助力士農工商發展所用、省力省腦的稀奇物件。

  正所謂:星火燎原。

  當下,大宋的各行各樣都如雨後春筍一般,健康而茁壯地生長著。

  ……

  嘉佑二年,臘月初三。

  後半夜。

  一場瑞雪覆蓋了整座汴京城。

  近午時,蘇良收到趙禎口諭,來到了垂拱殿。

  大殿內。


  趙禎正津津有味地吃著火鍋。

  他看到蘇良後,連忙招呼道:「景明,快坐,今日雪寒,適合吃鍋子,朕請你!」

  當即,便有內侍端來一個火鍋。

  另端來十餘種涮菜、涮肉,以及一壺御酒。

  蘇良坐下後,拿起筷子,又放了下去。

  他看向趙禎,無奈一笑。

  「官家,不知您有何事吩咐,臣習慣於先講事後吃飯,不然吃不下。」

  蘇良知曉,趙禎若真是純粹地請他吃火鍋,不可能將地方定在垂拱殿。

  趙禎放下筷子,笑著道:「好,那朕就先說事兒。」

  「當下,我朝各行各業皆蓬勃興旺,節節向上,然在『人治』上,必然還會存在一些問題,畢竟,官員們都非聖賢,繁盛之下,難免會滋生一些陋習。」

  「朕本意是想微服出行,巡視天下,然當下體力已不夠,且朝堂還有諸多瑣事要處理。」

  「朕欲在年後,令你代朕巡視天下,以三年為期,監察百官。」

  「朕賜你天子劍,持此劍,可便宜行事,就地斬殺犯罪不軌之惡官;再賜你空頭文牒千道,可隨時擢升調任地方官員,所到之處,如朕親臨,如何?」

  蘇良面帶猶豫。

  三年,這個時間實在太長了。


  此事完全可交給多名監察御史去做,雖然不如自己做得好,但會更省力一些。

  趙禎交給他,顯然是有些依賴自己。

  還不待蘇良答話,趙禎又道:「朕知你心中所想,你不願去,是覺得委派多名監察御史會更好,是不是?」

  蘇良十分實誠地點了點頭。

  他與趙禎之間,根本無須客氣。

  趙禎沒好氣地瞪了蘇良一眼,接著道:「朕之所以派遣你巡視天下,理由有二。」

  「其一,朕知你不愛功名,見大宋已有盛世之兆,朝堂不斷有良賢湧出,恐怕又冒出提前致仕的想法,故而,朕想讓你去做一些雖然苦累但卻也有趣的事情。」

  「其二,此事對朝廷甚是重要,朕覺得你這個台諫之首,乃是最合適的人選,只有你能做到超出朕的滿意。」

  蘇良想了想,道:「官家,臣確實有提前致仕的想法,當下朝廷已無大難之事,臣近年來對家人虧欠甚多,更願回揚州與家人同居,舒舒服服地過百姓的日子。當然朝廷若有大事發生,需要臣的地方,臣一定立即歸來。」

  「臣若答應代官家巡視天下,圓滿完成任務,不知是否就可致仕?若可以,臣願往!」

  「你想得美,還和朕談上條件了,朕不同意!」

  趙禎站起身來,走到蘇良面前,然後拉張椅子竟坐在了蘇良的身邊。

  這讓眾相公看到,絕對能嚇一跳。

  臣哪能與君這樣對坐。

  蘇良正欲站起,卻被趙禎按著肩膀按了下來。


  「聽朕講。」

  「朕知你顧家,故而朕準備特批你可與家人一起巡遊,你們可從汴京走水路,先到老家揚州,休息半個月,然後再走海路返回,你沿途巡查,你的家人可以欣賞周邊風景,然後到了北境偏遠之地,再讓他們坐船歸來即可。」

  「這樣算來,三年巡視,你至少有一年是與家人一起的,如何?」

  蘇良的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官家特許,公費旅遊,此番安排簡直說到了他的心坎上。

  他若致仕,肯定也是帶著家人四處轉一轉的。

  趙禎又道:「至於你的致仕時間,朕的底線是新皇登基三載後,到那時,子慕也就成長起來了,你就能休息了!」

  趙禎早就為蘇良的仕途生涯規劃好了,勢必要他們父子輔佐兩代皇帝。

  「怎麼?這還不滿意?」趙禎又看向蘇良。

  此刻的趙禎,不像是皇帝命令臣子,更像是朋友之間的請求。

  蘇良當即拱手,道:「官家,臣領命!」

  「這才對嘛!吃飯,吃飯……」趙禎的笑聲清脆,一直傳到大殿外。

  ……

  嘉佑三年,二月初三。

  汴京碼頭,一艘商船上。


  蘇良、其岳丈唐澤、妻子唐宛眉、兒子蘇子慕、女兒蘇沁一全都站在甲板上,皆笑容滿面。

  文彥博、吳育、歐陽修、王堯臣等相公紛紛揮手,朝著蘇良一家告別。

  王堯臣一臉羨慕地說道:「景明真是好福氣啊!」

  「聽說,還是陛下提出的令景明攜全家出行,景明才答應代官家巡視天下三載,為官當如蘇景明啊!」

  一旁。

  歐陽修捋著鬍鬚道:「景明當得起此等恩寵,論變法功績,全朝當屬他第一,他拒首相之職,又非凡人能做到,景明,實乃當世之聖人也。」

  一旁眾相公紛紛點頭。

  蘇良這種對朝廷的貢獻,對家人的重視,對名利的淡泊,皆是聖人之態。

  ……

  半個時辰後。

  汴河之上,旌旗如雲。

  蘇良站在甲板上,望著穿行不息的船隻和兩岸密集的人流,看向遠處,喃喃道:「大宋盛世可期,吾非白來一遭,快哉!快哉!」

  ——

  全書正文篇,完。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