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臨高啟明> 第121章 東門吹雨和獨孤求婚的野望

第121章 東門吹雨和獨孤求婚的野望

2024-10-08 07:20:22 作者: 吹牛者
  第121章 東門吹雨和獨孤求婚的野望

  在這個陳設著公用標衡器的大廳二樓的一間會議室里,正在召開東門市工商管理所的第一次會議。會議室里條件艱苦,牆上只有石灰石塗抹,因為施工十分匆忙,石灰石還沒完全乾透。樓板是原生態的木板,工業部門暫時還沒找到漆樹,現代油漆則是十分遙遠的未來。至於天花板吊頂之類的東西一概沒有,唯一的現代化設備是高高的掛在屋頂下的一個燈泡。然而桌椅卻很奢侈,放在21世紀時空起碼得好幾百萬。什麼紅木大畫桌,紫檀官帽椅,花梨圓凳凌亂擺成了一個會議室的模樣――這些都是從苟家運來的戰利品。

  與會者有七八個人,他們都是意願從事商業方面工作的人物,有的是確有經驗,有的則完全出於興趣。為首的一個自稱在工商所當過協管員的年輕人,他的名字已經無考,但是他獲知要到這個東門市出任管理頭頭的時候,給自己取了一個全新的名字:「東門吹雨」。

  他的身邊是其副手:身著一件鐵灰色制服式襯衣,下身黑色長褲,頭戴黑色帽子,臂章上有一行字體「行政執法協管」。面露殺氣,一幅小販終結者的模樣。此人和東門吹雨一樣,本名無考,在未來的共和國的史書里,他是以「獨孤求婚」這個怪異的名字出現的。這兩位將在大明臨高縣開創本時空的全新商業模式。

  在不算太遙遠的未來,穿越者的商業最終將縱橫四海,海外公司的貿易網絡遍及歐亞非,但是此時此刻,穿越者的全部商業就在他們樓下的那塊連水泥都沒有的泥地上。好在文德嗣已經發話,商業是執委會全力支持的項目,要錢有錢,要物有物。

  旗幟所指,貿易開路。歷史上的殖民擴張,無一不用商業貿易的手段作為突破。貿易不僅能帶來利潤,還可以成為殖民者在當地立足的重要手段。對穿越者來說,他們已經使用了暴力手段占住了地皮,下一步就是增加和當地土著的聯繫,把自己從青面獠牙,殺人不眨眼的海賊變成擁有大量新奇貨物的商人。財富的吸引力將會把愈來愈多的抱有戒心的當地人拉攏到他們身邊,最終把自己的利益和他們聯繫在一起。

  當然穿越者本身也需要貿易的支持,特別是糧食和副食品這類基本生活資料。都必須從當地農民那裡得到補充。依賴外地輸入有很大的不安定因素。古羅馬人常常因為從埃及運來的糧食沒有及時抵達而發生政局波動的歷史是很多人都了解的――這種情況是無論如何也要避免的。

  會議上先回顧了昨天的糧食收購情況,自從不斷向四面派出的偵察隊匯報說,已經有農民開始向地主交糧開始,穿越者就開始在東門市設點收購糧食。本地的米價是白銀一兩三錢一石,按照一般的稻穀出米比率計算,大概在七成左右,稻穀的收購價格就定在每石八錢。這個價格沒考慮到米價中還有運輸和利潤方面的成本――商業部門估計當地的糧食收購價稻穀每石不會超過五錢。用八錢來收購已經是難得的高價了。

  收購進行的十分順利,領近的老百姓,從升斗小民到大糧戶,看他們願意用白花花的銀子收買糧食,都動了心,開始只有零星的一二十人,最近則每天有超過一二百人或肩挑或車推的運來成包成斗的糧食。商業部門的七八個人根本忙不過來,只好把農業部門的人也喊叫幫忙。

  一開始發生了一些混亂,因為當地人習慣於用斗作為糧食計量單位,十斗一石。這斗還有官斗私鬥,容量大小各不相同,斗上面是敞開式的,斗面上的稻穀到底該平滿還是該堆尖,堆尖又該多高,這些問題讓他們都傻眼了。混亂一陣之後決定,就此推行新的度量衡,計重收購,收購價格定為每一百公斤八錢銀子,稱其為「公石」。計重用的是從船上拆下一台落地秤。出乎意料的是這個度量衡改變並沒有引起售糧者的反感或者抗議,在他們看來,穿越者既然願意出錢收購糧食,用什麼做計量單位是他們的自由。這讓東門吹雨大感意外――怪不得說古代的地主用小出大收――老百姓對度量衡的重要性根本就沒有認識。

  相比之下,老百姓倒是對如何不用稻穀增加重量饒有興趣。開始大家沒有經驗,又忙亂,收購來的稻穀中摻雜了許多秕子,甚至穀殼和沙土,吃了不少虧。這時候有人出主意,趕做了一批糧探子,用來簽糧看樣,吳南海又緊急培訓了一番,教大家如何分辯稻穀的質量、含水量這些知識,以次充好的情況才有所遏制。

  「……到今天為止,我們已經收購稻穀90噸。花生2100公斤。」東門吹雨向來參加會議的幾名執委匯報著收購情況。

  「你們看還能收購到多少?」文德嗣問。90噸稻穀,碾成糙米不過70噸,看起來很多,但是現在吃飯的人越來越多,還要賑濟百姓,有點緊張。

  於鄂水打開隨身的一本子:「收購還有餘力。根據縣誌的記載,萬曆年間臨高的秋糧正項七千六百四十六石九斗二升七合,新開墾地米征六石七升九合,共計七千六百八十六石七升九合。這還只是正項,加上雜七雜八的火耗、附征,官吏層層盤剝,糧戶們實際上上繳的糧食不會少於一萬石。現在是明末,正是豪門大戶隱瞞田地人戶最嚴重的時候,應該有相當部分的田地沒有課糧。所以我估計臨高的秋糧總產量,在五萬石到七萬石之間。我們收購三五千石是沒問題的。」

  有人提出了置疑:「有必要儲備這麼多的糧食嗎?從苟家不是抄出了一千多石?而且鹽場村已經開始向大陸賣鹽了,用鹽從廣東換糧食。以後還可以從越南買糧食嘛。」

  吳南海對糧食問題看得十分要緊,馬上開口辯駁:「糧食多多益善,手中有糧心中不慌。廣東也好,越南也好,那都是遠水。萬一被掐斷了,對人心安定不利。」

  文德嗣接著說:「現在這個階段,糧食比銀子更硬通。一有災荒糧價馬上暴漲,銀子就貶值了。大家別忘記現在還是小冰河期,自然災荒頻繁的很,我們不是幾條船幾百個人了,要從全縣的大局著眼。做好萬全的準備。」

  「我也提請執委會注意貿易狀況和白銀儲備,」程棟代表金融部門發言了,「現在的貿易收支是嚴重的入超,白銀正在快速的流失。打完苟家莊之後,我們的白銀儲備上升到舊兩制下的一萬五千兩,這幾天已經流出了差不多一千兩。照這樣下去不是辦法,畢竟流通貨幣也有需求。」

  「蕭子山去廣州了,要不讓他把存在高家的貨款提個幾萬兩回來?」

  「沒這個必要。」文德嗣說,「臨高是個小地方,銀子流入太多不是好事。我們有另外一樣東西可以取代銀子了――鹽。」鹽在歷史上長期充當過貨幣的角色,他準備它來支付一部分糧款和勞務費。

  不過有人反對這樣的做法:對老百姓來說,白銀和食鹽之間,顯然前者的吸引力更大,而且也容易攜帶和使用。老百姓已經嘗到了現金收購的甜頭,不會喜歡這樣突如其來的強制性易貨貿易。

  「開個鹽店吧。」東門吹雨突發奇想,「專門賣鹽。他左手賣糧拿了銀子,右手就得還給我們,哈哈哈,我真是個奸商――」

  「這倒是個好辦法。用糧食、食鹽作為等價物畢竟不是發展方向。現在縣裡的食鹽生產是我們控制的,用來回籠貨幣很合適。」程棟點頭表示同意。

  東門吹雨趁熱打鐵,趕緊遞上一份文件:「這是我們商業組對東門市的經營規劃方案,希望執委會儘快批准!」

  「規劃方案?」幾個執委都一愣。雖然他們在百仞城外搞個自由市場,目的只是促進商品流通,增進穿越者和當地土著之間的感情而已。市場準備如何經營管理卻沒幾個人仔細想過。大家就把這個集市想成了國內許多城市都有的自由市場的模樣:農民和小攤販們來擺攤出售商品,最多就是有人想到免攤位費之類的。

  「不錯,規劃方案。」東門乘機站了起來,「各位執委,現在就讓我來介紹以下這個整體規劃方案,我相信,有了這份規劃,在執委會的正確領導下,在文總的指引下,在程委員的大力支持下――」

  「別扯廢話了!都到了大明還搞這套!」獨孤求婚已經不耐煩了。

  「――我們的東門市將成為全臨高,不,全海南最繁華的商業市場!」

  東門吹雨好歹是非正式的混過官場的,哪裡在乎求婚的牢騷,說完開場白之後,趕緊在身後的黑板上掛起一副新繪製的規劃圖。這是他跑了一趟建築工程組好話說盡,又送了幾包香菸才得到的。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