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韓成劇透,趙匡胤:造孽啊!!!
2024-10-08 20:33:21
作者: 墨守白
趙匡胤都有些懵了。
原本在得知他大宋,居然存在了三百多年。
心情還是挺不錯的。
但是又很快就意識到了一些事情的不對。
重新變得疑惑起來。
自己大宋,那當真是除了自己之外,剩下的皇帝一直窩囊。
就是這樣的大宋,還存在了那麼多年。
怎麼看這事都不應該。
不過,這所有的一切,在聽到了南北兩宋這個關鍵詞之後。
就一下子消失了,顯得有些微不足道了。
怎麼會有南北兩宋?
莫非……自己大宋在後面吃了什麼大虧,而後丟掉了半壁江山?
來到南方去偏安一隅了嗎。
要不怎麼會有北宋南宋之稱?
就像歷史上的西漢,東漢,以及西晉,東晉……
當這樣的想法在心中升起之後,趙匡胤忍不住伸手捂住自己的胸口。
只覺得心好疼。
他覺得,自己的這個想法肯定是對的。
畢竟上一次的時候,朱元璋還明確的說過,世上沒有超過三百年的朝代。
強如漢唐也沒有。
自己大宋就更不要想了。
可現在,這韓成又說自己大宋有三百一十九年。
這麼一看,似乎和朱元璋在此之前所說的話相矛盾。
但是再仔細想想的話,又能夠讓人看出其中的端倪。
這其中的原因,只怕就是出在這有了南北兩宋上。
南北將宋之間,出現了一個斷層。
所以,便將南北兩宋的國祚,分開看了。
所以他才會如此說。
再想想自己大宋,這麼多皇帝的窩囊樣子。
以及積貧積弱,流民四起等諸多的問題。
便越發覺的自己所想的,非常之正確。
「韓小友,為什麼會有南北兩宋?
莫非,這……」
趙匡胤有些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了。
韓成點了點頭的:「這是因為到了後來,大宋遭遇了劫難。
宋室南遷了。
北面大片領土,被異族所占據。
所以,到了南面的宋朝,在後來便被稱為南宋……」
還真就是這樣!!
趙匡胤用手捂胸口捂的更加利害了。
雖然早就猜出應該是這麼一個結果。
可此時從韓成這裡,得到確切的答案,心中還是難受的厲害。
有被刺激到。
果然,自己大宋沒有最窩囊,只有更窩囊!
「韓小友,那……這事兒是怎麼發生的?
可是……遼國大舉南下了?
還是說之前洪武皇帝所說的蒙古?」
趙匡胤忍住心痛,望著韓成詢問。
韓成看看趙匡胤的樣子,再想一想這裡面的一系列事兒。
開口道:「都不是,是金人。」
金人?!
這中間咋就又出來了一個金人呢?
不是……這怎麼隨便冒出來一個,就可以按著自己大宋打啊!
自己大宋還真就誰都打不過?
當下便又要出聲詢問。
韓成見此,便擺了擺手:「這事有些複雜。
還是先說前面的事,而再往後面一個個的說。
這樣的話,才能夠知道事情的前因後果。
說的更加深刻一些。
對你今後回去整改宋朝,也更加有利。
當然,韓成會在這個時候說出這樣的話來。
也是準備給趙匡胤,留夠足夠的時間。
讓他來消化吸收這件事情。
免得直接聽到了靖康恥會受不了刺激。
人都沒了。
真要是如此,那損失可就太大了。
聽到韓成所言,趙匡胤想了想便也點了點頭。
同意了韓成的說法。
覺得韓成說的,確實很有道理。
但是,對於那所謂的金人,還有自己大宋為什麼會南遷,還是充滿了深深的疑惑。
「縱觀宋仁宗一朝,那當真是名臣輩出。
有著太多後世之人耳熟能詳的官員。
比如被後世稱之為包青天的包拯。
還有一代男神,進行慶曆新政的范仲淹。
以及歐陽修,富弼,韓琦,文彥博,狄青,蘇洵,王安石,蘇軾……
以至於,在接下來的英宗,神宗兩朝,很多的重臣,名臣都也都是從仁宗朝時發跡,然後流傳下去了。
論起人才輩出,宋仁宗之朝,那是真的讓人心馳神往……」
聽到韓成的話,趙匡胤都不由的為之驚奇。
就宋仁宗那樣的,居然還名臣輩出,群星璀璨?
「那……怎麼這樣多的名臣,卻什麼有效的事情都沒幹出來?
幽雲十六州沒有拿下來就不說了,怎麼還讓西夏立國,送歲幣。
還給遼國加歲幣。
積貧積弱的局面,變該得更加的嚴重?」
趙匡胤,有些恨鐵不成鋼的出聲說道。
他這一句話,就把韓成給整得有些沉默。
腦海當中不由浮現了,太宗皇帝有雄心壯志……但無能的批註。
這還真有異曲同工之妙。
韓成原本還是想要和趙匡胤,多介紹一下這仁宗朝的名臣,著重說一下大宋男神,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
以及包拯包青天這些人的。
可這時候,聽到了趙匡胤說的這話後。
倒是一下子失去了這方面的興趣。
覺得在這個時候,給他說這些,好像也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了。
便閉了嘴。
包括宋仁宗時的那些文學藝術成就等諸多的事兒,也沒提。
唐詩有唐朝的盛世做支撐,顯得豪邁提氣。
宋詞有豪邁,有婉約,但是失去了一個強大國度的支撐,結合當時背景去看,總是讓人覺得有些單薄。
甚至於是難受……
這個時候對趙匡胤說這些,確實並不太合適。
所以,很快就把話題轉到了宋英宗身上。
「嘉祐八年農曆三月,仁宗逝世。
夏四月初一,曹皇后發布遺詔,讓趙曙繼承皇帝位。
文武百官進入宮廷,痛哭哀悼。
韓琦讀仁宗遺詔制命。
趙曙到東殿接見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為宋英宗。
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賜給百官爵加一等,獎賞各軍。
趙曙想為仁宗守喪三年,命令韓琦代理軍政事務。
宰相大臣等不答應,趙曙才收回成命。
四月初四,趙曙生病。
派韓贄等人,向契丹報告英宗即皇帝位的消息。
四月初五,尊奉曹皇后為皇太后。
四月初八,下詔請求皇太后共同處理軍國要事……
四月十四日,皇太后到小殿垂簾聽政,宰臣又到小殿簾前上奏國事。
四月十四日,製作受命寶印。
四月十六日,任命皇長子趙頊為安州觀察使、光國公……
趙曙即位之初,由於生病便由曹太后來垂簾聽政。
當時他這病,據說是忽然間就有些發了狂,還大呼小叫,胡言亂語。
並對曹太后多有頂撞。
揭其短處。
看似神志不清……
一些宦官不斷向曹太后說趙曙的壞話,致使兩宮嫌隙萌生,關係頗為緊張。
曹太后甚至於想要把他的皇帝位置給廢了。
為了調解兩宮矛盾,韓琦和歐陽修先對曹太后進行一番傳說。
而後又對宋英宗趙曙進行了一番的勸說……
經過臣子們的居中調和,兩宮之間的關係也逐漸緩和……」
就在趙匡胤等著聽,趙曙接下來做出一些什麼比較看得過眼的事情時,結果接下來韓成所說出來的話,卻令他又一次為之愣神。
「治平元年五月,趙曙病體恢復。
曹太后撤簾還政。
趙曙親政僅半個月,宰相韓琦等人就向他提議,請求有關部門,討論趙曙生父的名份問題。
當時趙禎逝世已有十四個月。
趙曙批示,等過了仁宗大祥舉行的祭禮再議。
治平二年四月九日,韓琦等再次提出這一議題。
於是,英宗出詔將議案送至太常禮院,交兩制以上官員討論。
由此引發了一場持續十八個月的論戰。
這就是北宋史上有名的『濮議之爭』。
以王珪為首的人認為,濮王於仁宗為兄,英宗應稱其為皇伯。
而以韓琦、歐陽修為首的宰執們則認為,英宗應稱其為皇考。
他們還請求英宗將兩種方案,都提交百官討論。
英宗和宰執們原以為,大臣中一定會有人迎合他們的意圖。
誰知情況恰恰相反,百官對此反應極其強烈。
大多贊同兩制官員的提案。
一時間,議論紛紛。
就在這時,太后聞訊,親自起草了詔書,嚴厲指責韓琦等人。
認為不當稱濮王為皇考。
英宗預感到形勢的發展於己不利,不得不決定暫緩討論此事。
等太后回心轉意再說。
這樣,經過長時間的爭論,趙曙和韓琦等人,逐漸意識到。
要想取得這場論戰的勝利,曹太后的態度是關鍵。
只有爭取太后改變態度,釜底抽薪,才能給兩制和百官以致命一擊。
治平三年,中書大臣共同議事於垂拱殿,
當時韓琦正在家中祭祀,英宗特意將其召來商議。
當時即議定濮王稱皇考,由歐陽修親筆寫了兩份詔書。
交給了皇上一份。
到中午時分,太后派了一名宦官。
將一份封好的文書送至中書,韓琦、歐陽修等人打開文書,相視而笑。
這份文書正是歐陽修起草的詔書。
不過是多了太后的籤押。
曹太后一直與養子趙曙不和,這一次竟不顧朝廷禮儀和群臣的反對,尊趙曙的生父為皇考,確實令人費解。
於是,便有了諸多傳言。
有人說,這一關鍵性的詔書乃是曹太后前日酒後誤簽。
次日,太后酒醒,方知詔書內容,但後悔已經晚了。
另一傳說則稱,太后手詔的出台,是大臣韓琦、歐陽修等人交結太后身邊的宦官。
最終說服了太后。
但無論如何,白紙黑字,太后是不能抵賴的。
不管曹太后的詔書是否出於情願,卻正合英宗的心意。
英宗便立刻下詔停止討論。
同時又將宰執們召來,商量如何平息百官的情緒,以穩定時局。
韓琦對英宗只說了一句『臣等是奸是邪,陛下自然知道』,便垂手不言。
歐陽修更是非常明確地對英宗道出了自己的觀點。
御史既然認為其與臣等難以並立,陛下若認為臣等有罪,即當留御史。
若以為臣等無罪,則取聖旨。
英宗猶豫再三,最後還是同意了歐陽修等人的意見。
將呂誨等三名御史貶出京師。
英宗明白這三個人無過受罰,心中也很過意不去。
特地對左右人道:不宜責之太重。
同時宣布,濮安懿王稱親,以塋為園,即園立廟。
趙曙的這項決定,遭到了朝臣的堅決抵制。
包括司馬光在內的,台諫官員全部自請同貶。
甚至英宗在濮邸時的幕僚王獵、蔡抗均反對稱親之舉。
這是英宗萬萬沒想到的。
在嚴厲處分呂誨等人的同時,英宗又不得不拉攏反對派主要人物王珪,許以執政職位。
可以說是軟硬兼施。
為了生父死後的名分,趙曙絞盡腦汁。
用了各種手段,耗費了十八個月的光陰,才最終達到目標……」
「嘭!!」
趙匡胤忍不住狠狠的一巴掌拍在了桌子上。
氣的鬍子都有些顫抖。
只想打死了個鱉孫!
這些人,一個個都是在那幹什麼?
大宋留下了多少的爛攤子啊!
積貧積弱的事情一直都存在!
新皇登基並親政之後,最應該做的事是什麼?
是把大宋的這些爛攤子,給儘可能的收拾了。
結果現在倒好。
到了這個時候,這些人什么正事都不干。
就在這裡進行激烈的辯論,爭他爹的一個名分。
這玩意兒真有這麼重要?
比家國大事還要重要嗎?
十八個月啊!
足足十八個月!
有這麼幹的事兒的嗎?
十八個月的時間,都可以干出多少事!
還有!這怎麼看起來這所謂的濮儀之爭,不僅僅只是爭皇帝他爹的名分。
更為重要的,是黨爭!
有人在藉助這個事兒,在那裡打的頭破血流。
爭個高低上下出來。
還有這韓琦,這個之前,隨著范仲淹一起做事情,為大宋做考慮的人,怎麼到了這個時候,就屢次挑動這個事,和皇帝一起搞這個?
人……都是會變的嗎?
「這一次的爭論,新舊兩黨之間狗腦子都要打出來。
黨爭變得越發的激烈了。
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大宋的政體開始逐漸的失衡。
而在他當政的這四年裡,基本別的什麼大事都沒發生。
主要就幹了這一件事兒。
在這個過程里,大宋積貧積弱的情況進一步加重……」
聽到韓成所說的這些,趙匡胤只覺得特別的心累。
這都是一群什麼樣的歪瓜裂棗啊!
干出的是什麼事?
最心累的是,如果這些是他的子孫干出來的,那倒又好說一些。
可現在,干出這些破事的還不是自己的子孫。
是那個活畜生的子孫們。
這就讓他更氣了。
這還真他娘是一代不如一代!!
「治平四年正月丁巳日,趙曙因病駕崩於福寧殿,享年三十六歲,殯於殿西階。
廟號英宗……
趙曙繼續任用仁宗時的改革派重臣韓琦、歐陽修、富弼等人。
鑑於仁宗以來的弊政,趙曙向執政宰輔們提出了裁救積弊的問題,徵求大臣們的意見。
還下詔將各品級官員的轉遷年限加以延長。
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冗官」現象給朝廷財政造成的壓力。
為廣納人才、為國選賢,趙曙命宰執大臣推薦才行之士以充館職。
趙曙執政時,封樁庫、左藏庫等國庫空虛。
以治平二年為例,這一年宋朝歲入雖達一億一千六百一十三萬銀兩,官費、軍費等支出卻達一億二千零三十四萬銀兩,入不敷出……」
聽到韓成說出來的這個數字後,趙匡胤拳頭捏的咯吱吱直響。
這就是這群人幹的好事!!
問題都這般嚴重了,卻還在那裡爭鬥不休。
干點實事也好啊!!
「宋英宗去世之後,太子趙頊繼位。
次年改元熙寧,宣告大赦天下。
並派遣馮行己向遼朝告哀,又尊皇太后為太皇太后……
趙頊即位時,北宋的統治面臨一系列危機。
軍費開支龐大,官僚機構臃腫而政費繁多。
加上每年贈送遼和西夏的大量歲幣,使北宋財政年年虧空。
據《宋史·食貨志》記載,治平二年的時候,宋朝財政虧空已達1750餘萬。
廣大農民由於豪強兼併、高利貸盤剝,和賦稅徭役的加重。
屢屢暴動反抗。
值此內外憂患、財政睏乏之際,趙頊對宋太祖、宋太宗所制定的「祖宗之法」產生了懷疑。
年輕的趙頊,深信變法是緩解危機的唯一辦法……」
聽到韓成這話。趙匡胤忍不住愣了一下。
不是……自己什麼時候弄出來了什麼祖宗之法?
再說,自己弄出來的一些規定,那沒那麼不堪啊!
聽韓成一路講來,這些明明都是那個畜生,在自己弄出來的基礎之上,變本加厲,各種的歪曲,才導致了這些局面。
怎麼到了現在,卻把鍋扣到了自己的頭上?
趙匡胤都心情簡直別提了。
這還真是好事找不到自己,壞事兒都賴自己頭上了。
自己是造了什麼孽啊?!!
熙寧元年四月,王安石入京受命。
趙頊一聽王安石來京,異常興奮,
馬上召其進宮。
趙頊與王安石晤面,聽取王安石有關政治、財政、經濟以及軍事上的改革謀略之後,
深感王安石就是能與自己成就大業的人才。
而王安石也被趙頊勵精圖治、富國強兵的遠大抱負所折服,君臣二人為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走到了一起。
不可否認,趙頊的改革理想之所以在繼位之初就能付諸實施,與王安石的支持有著密切關係……」
在聽到這宋神宗,即位之初就做出這些事情來。
心裏面也好受了不少。
把這鍋扣自己頭上,就扣自己頭上吧。
反正自己都已經夠倒霉的了,再多一些黑鍋,也不是不可以。
看在這小子剛一登基,就干出了這些事兒,想要改變局面的份上,自己就原諒他這一回……
「早在嘉佑三年時,王安石進京述職,作《上仁宗皇帝言事書》。
就系統地提出了變法主張。
主張對宋初以來的法度,進行全盤改革。
革除宋朝存在的積弊,扭轉積貧積弱的局勢。
建議朝廷改革取士、重視人才,請求立即實現對法度的變革。
但沒被仁宗採納。
雖然沒有被宋仁宗給採納,但是這一次的事,卻也給王安石贏得了不少的名聲。
並為後面的變法,埋下了根源。
新即位的宋神宗,就是一個對王安石的變法主張,很有興趣,並且老早就聽了王安石之名,以及變法的內容的人。
對王安石很是敬佩。
這也是為什麼,宋神宗得知王安石歸京之後,會那般的興奮。」
這世間的事情,往往就是這般的神奇。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王安石就被多年之前弄出來,射出來的箭給擊中了。
只不過射中他的箭,是好箭。」
宋神宗希望改變積貧積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統治危機。
遂起用王安石為江寧知府,
旋即詔為翰林學士兼侍講,非常信任和器重王安石。
熙寧元年四月,王安石再次提出全面改革的想法。
指出『治國之道,首先要效法先代,革新現有法度』。
並勉勵神宗效法堯、舜,簡明法制。
王安石認為:大宋國家貧苦的癥結,不在於開支過多,而在於生產過少。
農民之所以貧苦和不能從事生產。
一方面是由於官僚富豪兼併了大量土地,另一方面是由於政府把繁重的徭役加在農民身上。
因此,最好的理財富國之路,是依靠天下所有的勞動力,去開發自然資源。
是積極開源,而不是消極節流。
王安石隨後上《本朝百年無事札子》。
闡釋宋初百餘年間太平無事的情況與原因。
指出當時危機四伏的社會問題。
期望神宗在政治上有所建樹。
認為『大有為之時,正在今日』。
宋神宗採納王安石的相關主張,並要求其盡心輔佐……
熙寧二年二月,宋神宗任命王安石為參知政事。
王安石提出當務之急,在於改變風俗、確立法度,提議變法,神宗贊同。
為指導變法的實施,便設立制置三司條例司,統籌財政……」
聽到韓成的這些講述,趙匡胤心裏面又生出來了諸多的希望。
覺得這接下來,很有可能自己也終於能夠聽到一些,讓自己為之欣喜的消息了。
之前韓成就說過,慶曆新政為後面的王安石變法鋪了路。
而宋神宗,從其表現上來看。
在變法上面的決心,應該是遠遠超過趙禎,這個所謂的仁宗的。
耳根子不是那麼軟的人。
有決心變法的賢良之人,以及在後面大力支持的君主。
兩個湊到了一塊,那麼肯定是能夠做出不俗的政績來!
情況肯定會和之前,大有不同!
趙匡胤也不再捂胸口了。
神情又一次變得振奮起來。
坐等韓成給他詳細的講述王石變法的種種事情。
看看他們的變法,能給自己大宋變成什麼樣子。
能不能徹底的改變大宋積貧積弱的局面。
就算不能夠徹底的改變,只要能夠改變一部分,也是可以的……
想來這次,肯定不會讓自己失望!!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