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反射結構層

2024-10-21 23:19:29 作者: 費氏弓背蟻
  第284章 反射結構層

  從身體結構上推測,羽鱗飛龍的羽鱗翼似乎並不適合長距離飛行,只是一種不犧牲陸地行動能力的同時具有一定飛行能力的妥協。

  但此時,在七對羽鱗翼合併而成的兩對較寬翼帶來的較大升力與異星較低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羽鱗飛龍龐大的身軀騰空而起,很快接近了還在飛蝗群上空不時飛掠而過的巨大飛龍類。

  它的行動相當熟練,身軀向著太陽-確切說是天苑四-的方向,七對羽鱗翼上似乎發生了什麼特殊的變化,一時間,整個身軀仿佛完全隱匿在陽光中,遮擋住了對方的視線。

  相當於正午時分,天苑四投下的陽光比太陽有過之而無不及。這也讓羽鱗飛龍藉助陽光隱匿身形的策略相當成功,直到它爬升到足夠的高度,準備開始俯衝,對方才反應過來。

  兩兩合攏成四片的七對羽鱗翼徹底合攏成一對,並擺出一個後掠角,羽鱗飛龍的身軀在光芒中俯衝而下,羽鱗翼上似乎又一次發生了奇怪的變化,反射出耀眼而鮮艷的光芒,頗有些「克拉肯」眩光的意味。

  作為真正「獻祭」附肢換來飛行能力的類群,巨大飛龍類的飛行速度理論應該比白嫖翅膀的羽鱗飛龍更快一些,但此時,後者有俯衝帶來的能量優勢,追平了差距。

  帶著利爪的強壯後肢重重的踢在頸部上,巨大的動能當即讓巨大飛龍類身上類似頸椎的骨骼結構折斷,身軀重重的向地面墜去。而如猛禽般能對握的指爪則深深嵌入血肉之中,確保將其擊殺後鬆開,丟在地上。

  巨大飛龍類的身軀重重的摔在地上,一陣血肉模糊,羽鱗飛龍仰天嘯叫兩聲,緊隨其後向下落去,而暗中觀察已久的林易知道,自己也該出手了。

  地面上,影蛉的身軀也驟然顯現,醒目的黃黑相間身軀出現,一對刃化的附肢閃電般彈出,隨著後四肢與膜翅的扇動猛然向前撲擊,剛剛落地的羽鱗飛龍甚至沒來得及斂起羽鱗翼,影蛉便來到近前,附肢揮擊而出。

  鋒銳無匹的刃化附肢揮過,碩大的龍頭應聲落地,無頭的殘軀踉蹌兩步,也隨之栽倒在地。在升級過無數次的影蛉面前,尋常野生動物沒有絲毫的勝算,即使是異星生物。

  隨即,影蛉緩緩彎曲腹部,腹部末端的那根得到保留並經過改進的特殊蟄針結構刺入其體內,注入菌毯孢子,開始對基因序列的分析。

  事實證明,有些時候,一些奇怪的生物基因序列,確實會帶來驚喜。

  羽鱗飛龍的羽鱗翼上,密布著一些更加細小,肉眼幾乎不可見的鱗片結構,有些類似鱗翅目昆蟲的鱗粉,但更為複雜,可以實現一系列對光線的複雜反射,已實現各種不同的效果。

  林易幾乎是立即察覺到了這種技術的用途-如果在飛船表面安裝一層這樣的結構,並微觀層面上控制,就能很容易的改變反射光線的強度等。

  其用途顯而易見-正常情況下,飛船需要儘可能考慮隱匿問題,也就意味著必須以吸光的材料作為外殼。而根據埃茲基文明的理論,主力艦進行概率雲機動時,是需要讓自身的光信號儘可能散射的更廣,以干擾敵方瞄準的。

  二者相互衝突,因此埃茲基戰艦由於自身缺陷問題本就難以很好的隱匿,乾脆不去管正常情況下的隱匿,轉而追求概率雲機動時的干擾效果。

  但在林易這裡,有了這種技術,二者就可以兼得。甚至這種複雜的反射機制讓二者的效率都較之以前更高,唯一付出的只是少量微不足道的物質成本。

  至於加工成本,對於機械結構來說或許會是折磨,但生物結構就簡單很多,畢竟可以直接蛹化出來,相比原本的結構,工時幾乎沒有增加。

  同時,這種結構也有另一個用途-雷射也是光,某種意義上,也是可以進行反射來削弱強度的,只是這個反射,絕對不可能是「做成鏡面就行」那麼簡單。

  物體的反光能力是有閾值的,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完美反射。而以反光材料的耐熱性,武器級雷射剩下的那一部分足以對反光材料造成毀傷。

  更要命的是,這一層反光材料被瞬間的高溫加熱成等離子體後,反而會衝擊擴散對內部的其他材料造成毀傷-事實上這也是定向能武器的主要毀傷來源。

  也就是說,整塊的反光材料或者塗層完全是弄巧成拙,增大雷射殺傷力的設計。不過,如果是細密的鱗片狀多層反光結構,情況或許會有些不一樣。

  理論上,這樣的鱗片狀多層結構是能一次性反射掉一部分雷射,並且如果角度合適,形成的等離子體並不會對其他材料造成衝擊,反而能發散掉,帶走一部分熱量。

  但這也只是理論。想要真正實現,還需要反覆的實驗以確定最佳的入射角,以及材料結構等等,羽鱗飛龍的原版羽鱗結構,甚至只能算說是一個靈感來源,參考都很難算得上。

  而其基因序列中其餘的基因片段,對林易來說收藏意義遠大於實際意義。不過,僅僅一個羽鱗結構的靈感,就也不枉林易專門登陸宜居星球一趟了。

  隨著巢群的進化與發展,野生動物能提供的基因序列參考越來越少,現在,巢群更多的是以尋常的方式研究技術原理,並通過語言化的基因序列製造出應用這一原理的生物結構。

  當年進迪克拉隕石坑搜刮到無數基因序列拼湊出無畏兵蠆這樣的事已經幾乎不可能出現了。不過,思索一番後,林易還是決定將這顆他首次發現的地外生命星球稱之為迪克拉星,以紀念曾經那個物種迥異於其外的隕石坑。

  而思索間,遠方的岡瓦納星軌道,對新結構運用的研究也在同時開始進行-究竟是異想天開但不切實際的空想,還是實打實能加強星蠆生存能力的保命結構,就看接下來的測試表現了。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