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我,劉辯,三興漢室> 第55章 廢史立牧?

第55章 廢史立牧?

2024-10-16 17:42:32 作者: 黯淡星L
  第55章 廢史立牧?

  目前來說,內地的郡國,如果沒有生亂,郡兵一般維持在千人左右的規模。

  兵權歸於太守。

  劉辯所想的,更多的是利用一個地位只比郡守、國相低一檔的都尉,來制衡太守,並與太守互相監督,有兩個人,起碼能和地方勢力組成一個三角,不會都那麼輕易地被地方勢力所拉攏。

  畢竟,光武帝時代所需要擔心的地方上成規模的有職業素養的軍人已經不存在了。

  以現在郡兵的規模和所經受的訓練,完全比不了西漢時期那些專門挑選出來的接受野戰正規軍訓練的騎士、材官等。

  即便是現在朝廷募兵優先選擇的位於雒陽周邊的三河騎士,更多的是指有戰鬥經驗,因為真正的騎士制度,已經隨著都尉一起被廢除了。

  盧植在不是沒當過郡守,還帶兵平過叛,對於這些事一清二楚,他認真思索之後,先是肯定:「今之郡縣,縣中諸多事務被收歸郡守府中,郡守可憑此統管全郡上下,殿下所慮,不無道理。」

  隨後又不得不給劉辯潑一盆涼水:「郡守、國相、縣令皆需守三互法,然郡國自丞以下,功曹、主簿等百石,皆由豪族大姓輪替擔任,太守若無兵權,一旦郡國事有不順,若都尉不能相助,僅靠太守一人而無憑仗,恐難以制衡地方。」

  百石屬於郡守不用通報朝廷就能任命的官職,但實際上已經變成了地方豪族的自留地,豪族靠著這些基層官吏掌控地方。

  其實嚴格來說,這不算是完全的壞事。

  光武帝當初經歷了被儒生吹捧起來的王莽和其新朝的覆滅,依舊選擇推廣儒學。並藉助儒學對士族的影響力,成功將西漢時期橫行鄉里、侵漁小民、習削貧者的豪強變成了賑濟貧乏、詩書傳家的賢良。至於代價,則是豪族對鄉里的掌控權。

  也因此,對於那些依舊不識詩書不修自身的豪強,賢良們發自內心的鄙夷。

  劉辯曾聽過講座,聽講台上的教授談起,儒家的知識分子有兩次大的實踐。

  一次在西漢,一次在東漢。

  西漢用儒家經典《春秋》和《周官》做配合,《春秋》負責改朝換代,《周官》負責建政。

  這就是王莽的新朝。

  兩漢之間的悲慘亂世表明了儒家對政治的整體架構方向的嘗試失敗。

  東漢儒家在光武帝的力推下,詩禮大盛。

  詩禮美其身、修其身。即先從個體出發,把每一個人都教育成好人,塑造良好的社會氛圍。

  結果……

  東漢末年分三國。

  這一套民間修身的嘗試依舊失敗。

  等到天子血濺街頭,三家歸晉,聖朝就只能以孝治天下了。

  真正的道德淪喪。

  隨著理想的破滅,道德也不重要了。

  對於劉辯來說,他願意為了這一份理想而努力。

  ……

  總而言之,劉辯對於盧植前面說的話是了解的,很早就有的祖宗之法嘛!

  與士人共治天下,又不是大宋獨有的。

  他也知道以漢室目前這個情況,地方豪族的鄉里原本已經被宦官子弟侵擾過一次,現在還不宜觸碰。


  只是他沒想到兵權如今竟變得這麼重要,已經成了太守必須要有的力量,用以壓制地方。這與劉辯所想的太守大權獨攬相比未免過於撕裂了。

  不過他很快就意識到,盧植所說的是另一種利好於朝廷的情況,即太守與地方豪族大姓互相對立。而他所要防止的,則是太守與地方豪族沆瀣一氣。

  二者需要找一個平衡。

  劉辯馬上有了個新主意:「邊郡的郡兵有郡守與都尉各領一半的,不若將內郡的郡兵也一分為二?」

  一人一半,夠平衡了吧。

  盧植:「……雖無不可,然郡國兵本就不多,討賊時還需合兵一處……」

  差點忘了還有平亂這一項,劉辯正要思索著其他方法,又聽盧植繼續說——

  「殿下可曾想過,都尉比二千石,都尉丞六百石,新增這些郡國都尉每歲要支出多少俸祿?」

  劉辯只粗略一算,兩千萬錢起步,他便明白,靈帝不一定會同意,畢竟國庫早就虧空啦!錢從哪裡來呢?

  他問道:「盧師有何想法?」

  盧植道:「我以為,若郡守只掌一千郡兵,並不需分其兵權。」

  劉辯點了點頭:「若地方不生變故,一千郡兵稱不上多,足以維持治安,但郡守可以有招兵之權。」

  「殿下想要的,是將州刺史對州內的監察下放到郡中,尤其是對於位高權重的太守。」

  劉辯又點頭。

  卻半天沒聽到盧植再說話。


  「盧師?」

  「一時三刻,倉促之間我亦想不出什麼好主意,殿下可有什麼想法?」

  保證太守權威、監督太守、確保地方平亂能力、儘可能省錢……

  劉辯覺得,他願稱這四項為不可能四角。

  他這邊正思考四全其美的辦法呢,有人已經給出了答案。

  宗正劉焉在朝會中上書,曰:「刺史太守貨賂為官,割剝百姓,以致離叛。可選清名重臣以為牧伯,鎮安方夏。」

  州牧有過前例,成帝時更刺史為牧,秩二千石,待到光武帝建武十八年,復為刺史。

  劉焉自薦去最遙遠的交趾刺史部擔任州牧,若非劉辯清楚歷史上的他成為益州牧之後幹的事,說不定會和靈帝一樣,真把他當成一心為國的宗親了。

  州牧可以理解為在州這一層面的郡守。

  劉辯這邊正考慮怎麼削弱郡守呢,那邊又搞出一個州牧?弄啥哩!

  最關鍵的是,靈帝也有些意動。

  其實嚴格來說,歷史上的靈帝,一共就派出了三個州牧,分別是幽州牧劉虞、豫州牧黃琬、益州牧劉焉,三人上任後都很好的平定了州內的叛亂。

  除了本就別有用心的劉焉封禁了蜀中道路,另外兩人皆保持住了對漢室的忠誠。

  劉虞拒絕了袁紹擁立他為帝的企圖,黃琬則與王允一同謀劃殺了董卓。

  即便如此,對於劉辯來說,權力如此之大的州牧絕不可取。

  他找到靈帝,勸說道:「宗正言刺史太守盤剝百姓,以致離叛,焉知州牧不會行此事?」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