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0章 第五百八十五雄霸南洋,插旗澳洲
2024-10-20 06:19:40
作者: 靜衍
第580章 第五百八十五雄霸南洋,插旗澳洲
粗粗瀏覽了書架上的武功秘籍,李牧再次來到兵器架前,這裡擺放了各種奇兵利器,其中最多的是劍。
李牧最先注意到的,是張三丰曾經的佩劍真武劍,靜靜的擺在兵器架上,和周邊的那些兵器看起來並無多大不同。
誰又能知道,一把看起來不那麼出彩的劍,是曾經的武學大宗師,武當派祖師張三丰的佩劍。
李牧拿起來細細觀摩了一會兒,確實是一把好劍,但若論材質,論鋒利程度,並不是這裡收藏的最好的一把。真武劍更多的是張三丰的身份加持,還有它代表的傳承意義。
這裡最好的一把寶劍,是一把尚且岌岌無名,年份並不長的寶劍。
是魔教花了很大力氣,收集天外隕鐵,就請了龍泉谷多名鍛造寶劍的大師,花了幾年時間鍛造而成,可謂見血封侯,吹毛斷髮。
李牧拿起來觀摩了一會兒,稍微耍了耍,劍光四溢,立刻喜歡上了。
他決定,這把劍,以後就是它的佩劍。
收起長劍,繼續觀摩這些兵器,別看這些兵器有的看起來普普通通,有資格進入內庫被魔教歷代教主收藏的,放到外界,無一不是讓大家眼紅的神兵利器。
看了一會,又看到了一把造型精美的寶弓,李牧想到林家家傳的銀羽箭秘籍,弓箭作為遠程武器,無事時練練也不錯,說不定哪個世界就用上了。
於是,這把寶弓也被他收入囊中。
又選了幾個頗有用處的奇門武器,這才出了內庫。
……
接下來一段時間,李牧過得相當逍遙,有時和任盈盈一起撫琴弄簫,有時練練劍喝喝茶,有時拿一卷從內庫帶出來的武功秘籍,細細研讀。
半年下來,李牧不但武功更上一層樓,武學素養也大大增加,底蘊更加深厚。
此時,海戰堂早已把呂宋島調查清楚,果然是一塊無主的肥美之地,對於在中原武林,為了一點利益之爭,就能和正道把狗頭打破的魔教來說,呂宋島簡直是擺在最前,張張嘴就能吞掉的肥肉。
至於呂宋島的那些土著勢力,不是魔教瞧不起他們,它們是真的太弱了,和魔教的對手中原正道相比,這些土著真的只能算小蝦米,揮揮手就能滅掉的那種。
利益向來是最能打動人心,看著如此豐腴,又如此弱小的呂宋島,早先反對海外擴張的長老堂主全部沒了聲音,甚至開始叫囂著馬上出發,把整個呂宋島拿下,作為魔教的根本之地。
有人甚至提出,乾脆把總壇也遷過去。
李牧還真考慮過讓魔教遷移總壇的事,魔教總壇黑木崖所在之地真不怎麼好,由於太過靠北,乾旱少雨,不像中原腹地,土地肥沃人口稠密。
最重要的是,離明朝的帝都太近了,離九邊也太近了。
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明朝對魔教很是防範,原本大明定都金陵,和黑木崖離得遠遠的,還沒什麼。
誰知永樂皇帝直接把帝都遷到了北邊,導致雙方離得太近,和黑木崖可謂兩看相厭。
兩方現在一個掌握朝堂,一個掌握半個江湖,真要有了什麼摩擦,大明隨時可以調九邊精銳,就近圍剿黑木崖。
雖然黑木崖易守難攻,關卡重重,放在九邊精銳眼皮子底下,始終不太好。
並且,黑木崖太過靠北,離海又太遠,和他定下的海外擴張戰略,有一定的衝突。
李牧和任盈盈也商議過,任盈盈也認同李牧的觀點,在海外擴大戰略下,黑木崖的地理位置,確實不太適合作為總壇所在。
為了接下來的擴張做準備,必須選擇水運發達,儘量靠南的地域,比如長江沿線。
或者激進一點,就像有些長老建議的那樣,等拿下了呂宋島,完全掌控之後,乾脆把總壇遷過去,遠離中原正道的視線。
李牧其實還有更激進的方案,只不過現在一點譜也沒有。
比如南洋最大的島嶼婆羅洲,比蘇魯豫皖加起來還要大。如今還是大片的原始森林,人煙稀少,把魔教總壇遷去婆羅洲,可以從中原地區大規模移民,進行開發。
比這更激進的是,繼續南下,占了澳洲,把魔教總壇遷過來,再從中原地區進行大規模移民,提前近幾百年讓最後一塊新大陸得到開發。
當然,這些確實太激進了,目前只是設想。
更穩妥的方法是一步步來,先拿呂宋島,再下南洋,最後登上澳洲。
這是一片甚至比大明還要遼闊的土地,放在嘴邊上千年沒吃到,結果被幾個西夷扶持的蠻夷小國做大,衰到家了。
倒不如先把地盤占了,把人移過來,無論幾百年後的形勢如何,土地上生活的都是華夏苗裔。
這邊魔教在動員教眾,調兵遣將,準備攻打呂宋島,李牧倒是很清閒,一來對付呂宋島的土著,用不著他這種高端戰力,二來,調兵遣將這裡的活,魔教以前也是專業的。
雖然五行旗變成了七總旗,很多專業手藝還沒有丟。
以前李牧對魔教的架構,始終霧裡看花,不太了解,這段時間終於了解了,對魔教的潛力也有了深深的認識。
魔教由總壇、十二個堂口和七大總旗組成。
總壇即現在的黑木崖,有光明左使,光明右使,和十大長老。
十二個堂口分別是風雷堂、白虎堂、青龍堂、朱雀堂、玄武堂、天風堂、海戰堂、刑堂等等…
每個堂口又有堂主、副堂主、五六個香主、十多個副香主,一大群頭目。
一個堂口,少說有兩三千人。
七總旗,分別以赤橙黃綠藍靛紫這些顏色命名,每個總旗分別管轄兩到三個省的地盤。
就像原著中,任我行曾說過他年輕時在江西當過青旗旗主。
旗主下面還有掌旗使,掌管一府的地盤,比如青旗掌旗使,便是掌管江西某一府的地盤。
掌旗使下面還有頭目和教眾,掌握一縣的地盤。
再加上天下所有的三教九流,邪魔外道,地方各種小幫派,哪個敢不聽魔教招呼,甚至直接被魔教控制。
可以說,整個大明天下,魔教無處不在,除了官府,沒有哪個勢力對大明的掌控如此厲害。
如此龐大的機構,一旦運轉起來,其效率和結果也是可怕的,江湖各派憂心忡忡的看著魔教的大動作,以為又要發瘋了對哪派動手。
魔教動作這麼大,目的也是瞞不住的,打聽後才知道魔教的目標在海外,一顆心這才放下來。
感慨之餘,不由得幸災樂禍。魔教果然是魔教,競會對那些蠻瘴之地動手,海外腥膻之地什麼值得大動干戈的。這樣也好,魔教把力量消耗在海外,也就沒力氣在中原搞風搞雨了。
去吧!都去了才好!
一時間,傳承有五行旗的戰陣之法,懂得些許練兵之道的七大總旗,從大明各地調派了數萬名經過訓練的教眾,渡海遠擊呂宋島。
與之隨行的,還有上萬名無惡不作的三教九流,邪魔外道,或者在地方上為非作歹的凶人惡棍。
呂宋島目前雖開發出來的地方不多,生活的土著也不算多,畢竟還是有不少的。
魔教上島後,肯定先占據這些開發好的地方,土著的利益受損,反抗是必然的。
後續派的這上萬名凶人惡棍,邪魔外道,就是對付這些土著的,畢竟有實實在在的利益,只要敢反抗、下手稍微狠一點,搞個上萬畝良田輕輕鬆鬆。
在中原之地,想搞個萬畝良田,沒有十萬輛白銀想都不想想,哪有這麼好的事。這次機會如此難得,誰經得住誘惑。
不僅如此,未來還會給大批從中原來的移民分發土地,只要大家交稅就好。
說是上萬名凶人惡棍,事情傳開後,不止這些,許多人都摩拳擦掌,魔教那邊自然越多越好,這些人把那些鬧事的土著解決了,然後從中原大批進行移民,更容易掌控。
地方官府也樂的歡迎,這些凶人惡棍走了,地方上的治安瞬間提升一個檔次。
海戰堂的規模,也同樣進一步擴大,水手不夠用,任盈盈一封手書,立刻從海沙幫、大江幫、漕幫…調來數千水性極佳的幫眾,比朝廷的話還頂用。
整個魔教都忙忙碌碌,李牧趁著空閒回了華山一趟。
畢竟下山快一年了,需要回去一趟,有些事情,也要和岳不群說一說,有個交代。
魔教這邊李牧藉口閉關,除了任盈盈和曲非煙誰都不見,悄悄的下了黑木崖,一路走走停停,感受著世間的煙火氣,花了小半個月才回到華山。
回山後,自是一番熱鬧場面,看著李牧帶回來的十一本五嶽劍派已經失傳的劍譜,其中有三本劍譜是華山失傳的劍法,岳不群麻了。
最後,兩人做了一番深談,李牧說出了這些劍譜的來歷,以及近一年來的大致經歷。
以岳不群的養氣功夫,腦子也瞬間懵了,扶持任我行的女兒坐上魔教教主之位,讓魔教把力量轉移到海外。
他最看好的徒弟,竟然和魔教妖女勾結在了一起,還把這妖女扶持成了魔教教主,甚至化名李牧,隱在幕後,操控整個魔教的走向。
雖然,這麼做確實對中原武林正道有極大的好處,魔教把精力投入到海外,在中原搞事的精力自然變少了,也不會再和江湖各派競爭一些資源。
但,仍讓他一時間難以接受,一時不查,小徒弟竟然和魔教妖女糾纏上了。
可,又不得不接受。
這個時候,說什麼都晚了,他也不可能大義滅親。這個徒弟的行為,可以說受不了妖女的誘惑,也可以說以身侍魔,深入魔窟,通過妖女,減少魔教對中原武林和大明子民的傷害,用佛教的說法,這是有大功德的。
腦子懵了一會兒,漸漸冷靜下來,在不得不接受現實的情況下,開始考慮如何善後,把這件事對華山的影響力降到最低。
最終,岳不群接受了李牧的方案,他以後便有兩個身份,一個是華山弟子林平之,和魔教沒有任何關係,妥妥的正道少俠之一。
另一個海外歸來的絕世高手李牧,和華山派和林平之沒有任何關係。
考慮到以後他在華山待的不會太多,更多的是以李牧的身份露面,林平之這個身份的影響力,最好能淡化下去,泯然眾人矣最好,誰都不惦記。
幸好,李牧平日裡在江湖上露面不多,林平之這個身份在江湖上公開露面,還是四年前的衡陽城,那也是他第一次在大場合公開露面。
接下來江湖上最大的兩個場合,一個是五嶽會盟,一個是少林寺之戰,他都沒有參與。
雖然三四年前北地誅惡,讓他在江湖上的名氣也火熱了一把,成了聞名一時的少俠,可惜江湖一代新人換舊人,最不缺的就是少俠。
他三四年沒在江湖上露過面,也沒有行俠仗義的事跡傳出,名氣已經開始涼了。
接下來,只要繼續沉寂下去就行了。
李牧在華山小住了一個月,低調的回到了福州家裡,妹妹林慧之已經九歲多了,挺調皮的,林母已經開始給他打基礎,學習武功。
在家住了兩個多月,面對林父林母的催婚,無奈只能離開,在江湖上浪跡了一個多月,再次返回黑木崖。
接下來半年,日子過得平平淡淡,每日和任盈盈撫琴弄簫,閱覽各種武功秘籍,倒也極為充實。
呂宋島那邊,經過魔教近一年的征討,已經被拿下了。
由於土著急劇減少,開荒又需要大量的人口,魔教如今正在組織大批的船隊移民。
當今天下雖然比較穩定,正因為穩定人口大量滋生,土地不堪重負,已經難以承擔這麼大批量的人口了。特別是中原人口稠密的地區,經常有大批的流民拖家帶口的逃荒。
這些逃荒的流民,對於地方官府來說,既是負擔,也是不穩定因素,有人肯接收,自然是好的。
於是乎,大批的中原移民,通過船隊,被送往呂宋島開荒。
對此,大明朝廷自然有所察覺,不過,不但沒有制止,甚至還在推波助瀾。
畢竟,歷代王朝的滅亡,無不是人口太多,土地承擔不起,導致餓孚遍野,大規模起義爆發。
魔教這麼做,對大明也有極大的好處,那些流民和逃荒的饑民,被送去海外,不但減少了不穩定因素,對大明的人口負擔也是一種緩解。
底層不餓肚子,自然也不會冒著風險造反,相當於給大明續命了。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