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小傳
2024-09-13 18:07:21
作者: 柳長卿/編
柳永(約984年—約1053年),原名三變,字景莊,後改名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稱柳七,崇安人。北宋著名詞人,婉約派代表人物。據葉夢得的《避暑錄話》記載,柳永為舉子時,經常與歌妓遊玩,他擅長填詞。教坊中的樂工每次得到新的曲調,必求柳永填詞,然後歌才能流行於世,於是聲傳一時。葉夢得在丹徒任官時,曾見一位從西夏歸朝的官員說:「凡有井水處,即能歌柳詞」。
柳永出身於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代居住在河東,曾為沙縣縣丞,在州郡頗有威信。父親柳宜,出仕南唐,為監察御史;南唐滅亡後,柳宜供職北宋,任雷澤縣令,不久,改為費縣縣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於其父任所。
淳化元年,柳宜入汴京上書,柳三變隨父到東京。
淳化五年,柳宜以贊善大夫調往揚州,柳永隨往,習作《勸學文》。
至道三年,柳宜遷任國子博士,命其弟攜自己的畫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隨叔歸鄉。
咸平元年,柳永居家鄉,遊覽名勝中峰寺,作《題中峰寺》詩。
咸平三年,柳永讀到《眉峰碧》詞,甚是喜愛,將它題寫在牆壁上,反覆琢磨,悟出作詞章法。
咸平四年,柳永在家鄉由家人做主娶妻結婚。同年,作詞《巫山一段雲·六六真游洞》,歌頌家鄉風景武夷山,有「飄飄凌雲之意」。
咸平五年,柳永計劃進京參加禮部考試,由錢塘入杭州,因迷戀湖山美好、都市繁華,遂滯留杭州,沉醉於聽歌買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咸平六年,孫何知杭州,門禁甚嚴,柳永作《望海潮·東南形勝》詞,前往拜謁。 此詞一出,即廣為傳誦,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時。
景德元年秋,孫何還京,任職於太常禮院,柳永做《玉蝴蝶·漸覺芳郊明媚》詞,追憶陪孫何遊樂情事。
景德三年,柳永前往汴京路過蘇州、揚州等地。作《雙聲子·晚天蕭索》《臨江仙·鳴珂碎撼都門曉》《擊梧桐·香靨深深》等詞。
大中祥符元年,柳永進入汴京,準備參加春闈科考。 當時北宋長期處於承平狀態,都城繁華極盛:元宵,皇帝與民同樂;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龍舟競渡;汴京風情,紙迷金醉。柳永凌雲辭賦,將帝都的「承平氣象,形容曲盡」。 同年作有《傾杯樂·禁漏花深》《木蘭花慢·拆桐花爛漫》《破陣樂·露花倒影》等詞。
大中祥符二年,春闈在即,柳永躊躇滿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試,宋真宗有詔,「屬辭浮糜」皆受到嚴厲譴責,柳永初試落第。 憤慨之下作詞《鶴沖天·黃金榜上》詞,發泄對科舉的牢騷和不滿,但對中舉出仕並未完全絕望。之後,柳永作詞《如魚水·帝里疏散》《長壽樂·尤紅殢翠》等詞。
大中祥符三年,柳永作有《送征衣·過韶陽》詞。
大中祥符五年,柳永在京城,作有《玉樓春·昭華夜醮連清曙》《御街行·聖壽》等詞。
大中祥符八年,柳永第二次參加禮部考試,再度落第。同時,與相好的歌女蟲娘關係出現裂痕,柳永作《征部樂·雅歡幽會》詞,抒發失意兼失戀的苦悶情緒。
天禧元年,柳永作有《傾杯樂·上元辭》《望遠行·長空降瑞》等詞。
天禧二年,柳永作有《玉樓春·星闈上笏金章貴》詞。
天禧三年,柳永在汴京第三次參加科考,第三次落榜,而其長兄柳三復及進士第。 同年,作有《征部樂·雅歡幽會》詞。
天聖二年,柳永在汴京第四次應試,第四次落第,憤而離京,因與情人蟲娘離別,作《雨霖鈴·寒蟬淒切》詞。而後由水路一路南下,填詞為生,詞名漸盛。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憊,柳永作《輪台子·一枕清宵好夢》,追憶「卻返瑤京,重買千金笑」,感嘆「芳年壯歲,離多歡少」。
天聖七年,柳永返回汴京,汴京繁華依舊,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觸目傷懷,柳永又離開京都,前往西北漂泊。
天聖八年,柳永在西北漫遊期間作有《臨江仙引·上國》、《引駕行·紅塵紫陌》等詞。
天聖九年,柳永在關中一帶漫遊,作有《少年游·參差煙樹灞陵橋》詞。
明道元年,柳永在渭南一帶漫遊,作有《曲玉管·隴首雲飛》、《八聲甘州·對瀟瀟暮雨灑江天》等詞。
明道二年春,柳永由渭南抵成都,作有《一寸金·井絡天開》詞。同年秋,他沿長江出三峽,過巫山,作有《離別難·花謝水流倏忽》詞。繼續沿江東下。到湖南時,曾游洞庭、湘江一帶,有《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輪台子·霧斂澄江》等詞。在抵達鄂州(今湖北省鄂州市)時,作有《竹馬子·登孤壘荒涼》詞。
景祐元年三月,宋仁宗親政,特開恩科,對歷屆科場沉淪之士的錄取放寬尺度,柳永聞訊,即由鄂州趕赴京師參加恩科考試,與其兄柳三接同登進士第。 五月,出任睦州團練使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悅不已,改原名柳三變為柳永。上任途中途經蘇州,時范仲淹知蘇州,柳永遂前往拜謁,並作詞進獻。九月,睦州知州呂蔚愛慕柳永才華,向朝廷舉薦,因「未有善狀」受阻。
景祐四年,柳永調任餘杭縣令,撫民清淨,深得百姓愛戴。
寶元二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曉峰鹽監,作有《煮海歌》詩,對鹽工的艱苦勞作予以深刻描述。
慶曆三年,柳永調任泗州判官。時柳永已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績,按宋制理應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選調」,遂有「遊宦成羈旅」之嘆。同年秋,柳永獻詞《醉蓬萊·漸亭皋葉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語,不合聖意,改官投訴無果而終。 八月,范仲淹拜參知政事,頒行慶曆新政,重訂官員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訴,改為著作佐郎,授西京靈台山令。
慶曆六年,柳永轉官調汴京任著作郎。
慶曆七年,柳永再度游蘇州,作詞贈蘇州知州滕宗諒。
皇祐元年,柳永轉任太常博士。
皇祐二年,柳永改任屯田員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潤州。
約皇祐五年,柳永在潤州去世。
相關評價:
北宋詞人黃裳:「予觀柳氏文章,喜其能道嘉佑中太平氣象,如觀杜甫詩,典雅文華,無所不有。是時予方為兒,猶想見其俗,歡聲和氣,洋溢道路之間,動植咸若。令人歌柳詞,聞其聲,聽其詞,如丁斯時,使人慨然有感。嗚呼,太平氣象,柳能一寫於樂章,所謂詞人盛事之黼藻,其可廢耶。」(《演山集》卷三十五·《書樂章集後》)
北宋文學家晁補之:「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聲甘州》云:「漸霜風淒緊,關河冷落,殘照當樓」,此真唐人語,不減唐人高處矣。」(《侯鯖錄》卷七) [
北宋文學家陳師道:「柳三變游東都南、北巷,作新樂府,骫骳從俗,天下詠之。」(《後山詩話》)
宋代詩論家嚴有翼:「小有才而無德以將之,亦士君子之所宜戒也。柳之樂章,人多稱之,然大概非羈旅窮愁之詞,則閨門淫蝶之語;若以歐陽永叔、晏叔原、蘇子瞻、黃魯直、張子野、秦少游輩較之,萬萬相遼。彼其所以傳名者,直以言多近俗,俗子易悅故也。」(《藝苑雌黃》)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①「又涵養百餘年,始有柳屯田永者,變舊聲,作新聲,出《樂章集》,大得聲稱於世;雖協音律,而詞語塵下。」(《詞論》) ②「露花倒影柳三變,桂子飄香張久成。」
南宋戲曲學家王灼:「(柳永詞)淺近卑俗,自成一體,不知書者尤好之。」(《碧雞漫志》卷二)
南宋學者胡寅:「詞曲者,古樂府之末造;然文章豪放之士,鮮不寄意於此者,隨亦自掃其跡,曰浪謔遊戲而已。柳耆卿後出,掩眾制而盡其妙,好之者以為不可復加。」(《酒邊詞序》)
南宋藏書家陳振孫:「其(柳永)詞格固不高,而音律諧婉,語意妥貼,承平氣象,形容曲盡,尤工於羈旅行役。若其人,則不足道也。」(《直齋書錄解題》)
南宋詞人張端義:「項平齋所訓「學詩當學杜詩,學詞當學柳詞」,扣其所云,杜詩柳詞,皆無表德,只是實說。」(《貴耳集》卷上·引項平齋語)
清代詞論家周濟:「清真詞多從耆卿奪胎,思力沉摯處往往出藍。然耆卿秀淡幽艷,是不可及。後人摭其《樂章》,訾為俗筆,真瞽說也。」(《宋四家詞選》)
清代文學家吳衡照:「蘇之大,張之秀,柳之艷,秦之韻,周之圓融,南宋諸老,何以尚茲。」(《蓮子居詞話》)
清代經學家宋翔鳳:「耆卿失意無聊,流連坊曲,遂盡收俚俗語編入詞中,以便伎人傳習,一時動聽,傳播四方。」(《樂府餘論》)
清代詞論家陳廷焯:
①「後人動稱秦、柳,柳之視秦,為之奴隸而不足者,何可相提並論哉!」
②「東坡、少游,皆是情餘於詞;耆卿乃辭餘於情,解人自辨之。」
③「《蓮子居詞話》云:「蘇之大,張之秀,柳之艷,秦之韻,周之圓融,南宋諸老,何以尚茲。」此論殊屬淺陋。謂北宋不讓南宋則可,而以秀艷等字尊北宋則不可。如徒曰秀艷圓融而已,則北宋豈但不及南宋,並不及金元矣。至以耆卿與蘇張周秦並稱,而不數方回,亦為無識。又以秀字目子野,韻字目少游,圓融目美成,皆屬不切。且以大字目東坡,艷字目耆卿,亦不甚確。」
④「耆卿詞善於鋪敘,羈旅行役,尤屬擅長。然意境不高,思路微左,全失溫、韋忠厚之意。詞人變古,耆卿首作俑也。」(《白雨齋詞話》)
⑤「昔人謂東坡詞勝於情,耆卿情勝於詞,秦少游兼而有之。」
⑥「秦、柳自是作家,然卻有可議處。東坡詩云「山抹微雲秦學士,露華倒影柳屯田」微以氣格為病也。」
⑦「秦寫山川之景,柳寫羈旅之情,俱臻絕頂,有不可以言語形容者。」(《詞壇叢話》)
晚清詞人鄭文焯:「屯田北宋專家,其高渾處不減清真,長調尤能以沉雄之魄,清勁之氣,寫奇麗之情,做揮綽之聲。」(《大鶴山人詞論》)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