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羅的海戰役

2024-09-14 04:37:08 作者: 蕭楓
  1.波羅的海沿岸戰役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蘇軍為粉碎波羅的海沿岸法西斯德軍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於1944年9月14日至11月24日進行的戰略性進攻戰役。

  參加這一戰役的有列寧格勒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一部以及戰役上隸屬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的紅旗波羅的海艦隊。

  最高統帥部大本營代表、蘇聯元帥華西列夫斯基對波羅的海沿岸各方面軍的行動進行協調;從9月24日起,蘇聯元帥戈沃羅夫負責協調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面軍,同時他仍擔任列寧格勒方面軍司令員。

  戰役開始前波羅的海沿岸的總情況,是由蘇軍1944年夏季的順利進攻行動決定的,由於這些進攻行動,敵在蘇德戰場各主要戰略集團已被粉碎。負責防守波羅的海沿岸的法西斯德軍損失慘重,退至納爾瓦灣至東普魯士邊界之間的新地區。它們被蘇軍逼退至波羅的海邊的狹小區域,其主力則被從南面縱深包圍。法西斯德軍統帥部認為扼守這一戰略要地具有重大意義,因為失掉它,就會使德國的軍事政治狀況和經濟狀況更加困難,同時為蘇軍從東北面進攻東普魯士造成有利態勢。

  敵人力圖在波羅的海沿岸方向穩定戰線,便在此趕築補充防禦工事,加強其軍隊集團。建立了完善的縱深梯次配置的多地帶防禦。大量河、湖和森林沼澤地有利於實施防禦行動,而使進攻難以進行。敵軍最強大的集團部署在里加地域,由5個坦克師編成。在波羅的海沿岸防守的是「北方」集團軍群、「中央」集團軍群所屬坦克第3集團軍。第1航空隊航空兵和第6航空隊一部對陸軍進行支援。這一集團軍共有70餘萬人、1200輛坦克和強擊火炮、約7000門火炮和迫擊炮、近400架作戰飛機。

  蘇軍4個方面軍共有90萬人、約175萬門火炮和迫擊炮、308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2640架作戰飛機。蘇軍生動力量比敵人多03倍、炮兵和坦克多15倍、飛機多5倍多。

  戰役企圖規定,切斷敵在蘇聯波羅的海沿岸防守的集團,將其分割並各個殲滅。因此,主要力量集中對付在里加地域行動的第16、18集團軍基本兵力。為了粉碎這些敵軍,預定以波羅的海沿岸3個方面軍對里加實施向心突擊。列寧格勒方面軍應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配合下,粉碎盤踞愛沙尼亞的敵軍集團。

  在戰役準備時節,進行了方面軍之間的大規模軍隊變更部署,並將許多兵團和軍團從最高統帥部大本營預備隊調到了波羅的海沿岸方向。由於在各方面軍主要突擊方向堅決集中兵力兵器,蘇軍在總兵力對比上占了兩倍於敵的優勢。

  指揮員、政治機關和黨團組織竭盡全力動員全體人員順利完成戰鬥任務,在軍隊中培養高昂的進攻銳氣。講明波羅的海沿岸戰役的軍事政治意義,研究突破敵人堅固防禦的以往各次戰役的經驗和在森林沼澤地條件下進攻的經驗,在政治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很重視做年輕補充兵員的工作和以蘇聯各族人民的友愛精神教育軍人。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的兵團參加戰役,具有重要的政治意義。

  在進攻之前,連、營黨組織得到了鞏固,共產黨員被分配到最重要、最危險的地段。各方面軍和集團軍軍事委員會的號召書,對提高軍隊的進攻精神起了重要作用,它號召全體人員儘快粉碎敵人和解放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

  戰役第一階段,波羅的海沿岸第3、2、1方面軍進行了里加戰役,並在戰役過程中進抵距里加25~60公里處構築的敵軍「錫古爾達」堅固防禦地區。由於法西斯德軍在該防禦地區進行激烈抵抗,最高統帥部大本營為儘快切斷敵軍波羅的海沿岸集團與東普魯士的聯繫,於9月24日決定將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的力量從里加方向轉移到梅梅爾方向,該方面軍應會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一部兵力,在此方向實施進攻戰役。

  列寧格勒方面軍與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協同,於17~26日進行了塔林戰役,此役重創敵「納爾瓦」戰役集群,解放了塔林和愛沙尼亞整個陸地部分。該方面軍於27日日終前進抵濱海地帶,而以左翼進抵敵在拉脫維亞境內的「錫古爾達」防禦地區。愛沙尼亞濱海地帶的解放,大大改善了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在波羅的海的活動條件,為完全解放愛沙尼亞創造了前提。

  戰役第二階段,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第39集團軍向梅梅爾方向展開進攻,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面軍則繼續進行里加戰役;列寧格勒方面軍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進行了蒙群島登陸戰役。

  在列寧格勒方面軍左翼當面行動的法西斯德軍於9月24日前將主力向里加撤退,而以一部兵力在蒙群島固守。敵人在里加方向建立了強大的集團,依靠從愛沙尼亞退卻的兵力對它進行了補充。該集團編成內有33個師,內4個坦克師。在梅梅爾方向行動的有敵7~8個師,內4個坦克師。

  根據當時形成的情況,蘇軍在梅梅爾方向實施了猛烈的正面突擊,該處敵軍集團及其防禦都比里加地域薄弱。蘇軍面臨的任務是切斷法西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與東普魯士的聯繫。

  為了實施梅梅爾戰役,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不為敵所覺察地將其全部軍隊調到了希奧利艾地域,並於10月5日向梅梅爾方向實施了突擊。突擊第4集團軍對利巴瓦方面實施積極行動,第39集團軍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由羅謝內地域向陶拉格方向實施突擊,分別從北面和南面保障梅梅爾方向的進攻。

  由於列寧格勒方面軍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早在9月27日就開始了蒙群島登陸戰役,也由于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面軍在里加地域積極行動,敵人未能從「錫古爾達」防禦地區調龐大兵力來抗擊蘇軍在梅梅爾方向的進攻。梅梅爾戰役的結果,蘇軍前出至波羅的海沿岸,楔入東普魯士領土,並切斷了整個「北方」集團軍群與東普魯士的聯繫。

  正當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在梅梅爾方向展開進攻時,波羅的海沿岸第3、2方面軍從10月6日起對怕丟掉退向東普魯士之路而開始從里加地段向庫爾蘭半島倉促退卻的敵人轉入追擊。13日,蘇軍解放里加。16日,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撤銷,其所屬軍隊分別編入波羅的海沿岸第一方面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和列寧格勒方面軍,部分編入大本營預備隊。

  到22日前,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以其右翼進抵敵人圖庫姆斯防禦地區,結束了里加戰役。「北方」集團軍群被從陸上封鎖於庫爾蘭半島。波羅的海沿岸第2、1方面軍負責消滅被封鎖集團。

  列寧格勒方面軍利用波羅的海沿岸各方面軍在里加方向和梅梅爾方向的進攻,會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從9月27日至11月24日通過蒙群島登陸戰役解放了蒙群島。由於這一戰果,也由於蘇軍前出至利巴瓦以南的波羅的海沿岸,紅旗波羅的海艦隊艦艇在溝通庫爾蘭集團和德國聯繫的敵交通線上行動的條件改善了。

  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各戰役的勝利結束,促進了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在東普魯士境內貢賓嫩方向的進攻。該方面軍長時間牽制了敵軍龐大兵力,使這些兵力無法被用來對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作戰。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最重要的政治成果,是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了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法西斯德國喪失了重要的糧食、原料基地,德軍則喪失了可以實施翼側突擊以威脅在東普魯士進攻的蘇軍的有利基地。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勝利,使芬蘭加速退出戰爭。

  戰役結果,使敵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集團失去了戰略意義。蘇軍進攻前敵在該處的59個兵團中,29個被擊潰,其餘兵團則被隔離在庫爾蘭和被封鎖於梅梅爾地域。波羅的海沿岸地段的戰線長度縮小到250公里,使蘇軍有可能騰出相當大的兵力,用於實施1945年冬季的進攻。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的特點是規模大。參加進攻的有:5個方面軍、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和遠程航空兵兵團。敵方參加作戰的兵力,占其蘇德戰場總兵力的25%。進攻第一階段各次方面軍戰役的縱深為250~300公里,第二階段為130公里。總進攻地帶達1000公里。

  波羅的海沿岸戰役顯示了蘇軍軍事學術的提高。戰役最顯著的特點,是在進攻過程中將主要力量由里加方向轉移到梅梅爾方向,這要求進行距離為120~140公里的大規模軍隊變更部署,並在短時限內準備新的進攻戰役。變更部署的隱蔽性保障了突擊的突然性,並在相當大程度上保障了整個戰役的勝利。

  空軍集團軍的基本力量被用於支援各方面軍主要方向的陸軍。在戰役第一階段,僅在波羅的海沿岸3個方面軍編成內行動的空軍第14、15、3集團軍,就出動34萬架次,在整個戰役過程中共出動55萬架次。

  在波羅的海的沿岸戰役準備和實施過程中,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進行了軍隊和技術裝備的輸送;從海上掩護進攻軍隊的翼側;以航空兵和艦艇炮兵對在濱海方向進攻的軍隊實施火力支援;實施登陸;進行海上交通線上的鬥爭。波羅的海沿岸各加盟共和國的游擊隊員和地下工作人員,促進了蘇軍在波羅的海沿岸的順利行動。敵人被迫從前線調開頗大兵力對付游擊隊和警衛自己的交通線。

  蘇軍在戰鬥中表現了集體英雄主義。112名軍人被授予蘇聯英雄稱號,3名被授予第二枚「金星」獎章,332萬餘名被授予勳章和獎章。131個部隊和兵團榮獲「里加」、「塔林」、「瓦爾加」等榮譽稱號,481個榮獲政府獎勵。

  2.波洛茨克戰役

  波洛茨克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於1944年6月29日至7月4日進行的進攻戰役;是具有戰略意義的白俄羅斯戰役的組成部分。戰役目的是粉碎敵軍波洛茨克集團,解放波洛茨克市。


  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會同白俄羅斯第3方面軍於6月28日完成維捷布斯克一奧爾沙戰役之後,根據最高統帥部大本營賦予的任務,未經戰役間歇就開始實施波洛茨克戰役。

  該方面軍轄突擊第4集團軍、近衛第6集團軍、第43集團軍和空軍第3集團軍。其當面之敵為「北方」集團軍群第16集團軍各兵團和「中央」集團軍群坦克第3集團軍一部兵力。法西斯德軍統帥部力圖扼守波洛茨克,將它變成了堅固防禦樞紐,並在該市接近地集中了一個轄6個步兵師的強大軍隊集團。戰役企圖規定,以從東北和南面滑向心方向實施的突擊,圍殲敵軍波洛茨克集團。

  在戰役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突擊第4集團軍,該集團軍以其左翼向科特利亞內、波茲德尼亞基、多赫納里總方向實施主要突擊,以便從西北迂迴波洛茨克。近衛第6集團軍右翼各兵團從西南遷回波洛茨克,其基本兵力則會同第43集團軍向格盧博科耶、希文恰內方向實施進攻。空軍第3集團軍對進攻軍隊實施航空火力支援和航空兵掩護。在戰役準備時節,軍隊隱蔽變更了部署並在選定的突擊地段建立了兵力優勢。旨在保持軍隊高昂進攻銳氣的政治工作起了巨大作用。指揮員和政治工作人員向全體人員廣泛講解了波洛茨克戰役對粉碎白俄羅斯的法西斯德軍的重要性。

  6月29日,突擊第4集團軍和近衛第6集團軍各兵團轉入對波洛茨克的進攻,在粉碎敵人抵抗之後,開始包圍其波洛茨克集團翼側。7月1日,他們前出至波洛茨克東郊和南郊。近衛第6集團軍基本兵力和第43集團軍於1日日終前出至格爾馬諾維奇、格沃茲多沃、多克希齊一線,各坦克兵團則突向季斯納河。

  經兩天的激烈巷戰,至4日晨前,波洛茨克完全從敵人手中解放出來。方面軍左翼軍隊迅猛追擊退卻的法西斯德軍兵團,於4日日終前向西推進約110公里並前出至奧普薩、科賈內、納羅奇湖一線。

  波洛茨克戰役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蘇軍攻占了敵軍波洛茨克防禦樞紐。便獲得了沿西德維納河兩岸向德文斯克總方向實施進攻的可能。波羅的海沿岸第1方面軍在波洛茨克和希文恰內兩方向的勝利前進,從北面可靠地保障了蘇軍主要戰略集團在白俄羅斯的進攻。

  3塔爾圖戰役

  塔爾圖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於1944年8月10日至9月6日進行的進攻戰役。戰役目的,是粉碎法西斯德軍塔爾圖集團,並解放塔爾圖市。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戰役的結果,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進抵敵人堅固的「馬林堡」防禦地區。

  塔爾圖戰役企圖是:第67集團軍和突擊第1集團軍相鄰翼側並肩向沃魯、塔爾圖方向實施突擊,以突破敵人防禦,將當面之敵集團分割成兩部分,並將其各個粉碎。第54集團軍以右翼向加維耶納方向進攻時,從南面保障方面軍突擊集團。空軍第14集團軍對地面軍隊實施空中支援和掩護。

  由於在主要突擊方向堅決集中兵力兵器,蘇軍在兵力兵器上造成了相當大的對敵優勢。例如,突擊第1集團軍的人員比敵人多2倍,炮兵多4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35倍。軍隊中進行了大量工作,以動員全體人員完成面臨的任務,激發高昂的進攻銳氣。這一工作是在解放蘇聯波羅的海沿岸的口號下進行的。

  8月10日,在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之後,蘇軍對敵人發起衝擊,第一日,就在主要突擊方向突破敵人主要防禦地帶,並推進10公里。第67集團軍各兵團擴張戰果時,在突擊第1集團軍的配合下,於13日攻占了沃魯市。16日格列奇金指揮的獨立第25江河艦艇支隊,在梅希科爾馬地域楚德湖西岸實施登陸,配合了蘇軍向塔爾圖方向的推進。24日第67集團軍突入塔爾圖,次日解放該市。8月底前,方面軍以其右翼前出至埃馬約吉河,以中央和左翼前出至沃爾茨湖東岸、瓦爾加以東、高亞河,在此遇到敵人激烈抵抗。蘇軍擊退了敵開到的預備隊實施的反衝擊,於9月6日轉入防禦。

  塔爾圖戰役的結果,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推進100~130公里,為突至里加灣,並突擊敵人納爾瓦集團的翼側和後方創造了有利條件。列寧格勒方面軍於7月底在納爾瓦地域實施的進攻促成了塔爾圖戰役的勝利。15個戰功卓著的兵團和部隊被授予「塔爾圖」榮譽稱號,16個榮獲戰鬥勳章。

  4塔林戰役

  塔林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列寧格勒方面軍左翼軍隊在紅旗波羅的海艦隊支援下,為粉碎愛沙尼亞共和國境內的法西斯德軍和解放愛沙尼亞首都塔林,於1944年9月17~26日進行的進攻戰役;是波羅的海沿岸戰役的一部分。

  戰役開始前,列寧格勒方面軍左翼軍隊對在愛沙尼亞東北部防禦的法西斯德軍採取了有利的包圍態勢。蘇軍當面之敵是編入「北方」集團軍群的德軍「納爾瓦」戰役集群。該集群由第1航空隊和海軍支援。敵人在愛沙尼亞準備了陣地防禦。布設了大量工事和障礙物。在納爾瓦地峽和在楚德湖與沃爾茨湖之間的防禦最為完善。第8集團軍和突擊第2集團軍的人員比敵人多0.5倍,炮兵幾乎多1倍。


  根據戰役企圖,突擊第2集團軍向拉克韋雷方向敵軍納爾瓦集團後方實施主要突擊。以後,應將主力轉而向西,向塔林實施進攻。第8集團軍受領的任務,是準備在敵人防禦被削弱或在納爾瓦河地段退卻的情況下,隨時從納爾瓦河地區向西轉入進攻。

  在戰役準備時節,突擊第2集團軍於短期限內隱蔽地從納爾瓦地段向塔爾圖地域變更了部署。獨立第25江河艦艇支隊順利地將該集團軍渡送過喬普洛耶湖,以後以其炮火支援沿楚德湖西岸進攻的該集團軍右翼各兵團。

  該支隊還保障了第8集團軍1個師在楚德湖北岸敵軍納爾瓦集團後方登陸。在「把蘇聯波羅的海沿岸地區從法西斯德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出來!」的口號下,對全體人員進行了目的明確的政治工作。優秀軍人加入了共產黨和共青團。為鞏固各兵種之間的戰鬥團結,各兵團的政治機關召開了步兵、炮兵、坦克兵座談會。

  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之後,突擊第2集團軍發起進攻。空軍第13集團軍和紅旗波羅的海艦隊空軍一天內就出動600餘架次。突擊第2集團軍在右翼強渡埃馬約吉河後,於第一日就突破敵人防禦縱深近18公里。法西斯德軍統帥部被迫開始將「納爾瓦」戰役集群後撤。突擊第2集團軍和於18日夜間轉入進攻的第8集團軍開始追擊敵人,迅猛向西和西南方向推進。

  22日,第8集團軍在艦隊兵力支援下,解放了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紅旗波羅的海艦隊配合地面軍隊的進攻,於21~24日分別在昆達灣、洛克薩灣、塔林、帕爾季斯基實施登陸,並攻占了塔林西北的奈斯島。艦隊在海上交通線行動時,阻止敵人從海上後撤其兵力。23日突擊第2集團軍解放了派爾努市,並前出到里加灣,26日日終前,在沿瀕海地帶向南推進時,進入拉脫維亞境內。

  塔林戰役的結果,蘇軍重創「納爾瓦」戰役集群,解放了愛沙尼亞大陸全部。敵人被迫從芬蘭灣撤走其兵力。紅旗波羅的海艦隊在波羅的海的態勢得到明顯改善,為解放蘇聯愛沙尼亞的島嶼部分創造了條件。

  塔林戰役的特點,是地面部隊與艦隊的巧妙協同。由於軍隊的戰果和集體英雄主義,30個部隊和兵團被授予「塔林」、7個被授予「佩爾諾夫」榮譽稱號,5個部隊和兵團榮獲勳章。

  5.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戰役

  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戰役指蘇聯衛國戰爭中波羅的海沿岸第、方面軍於1944年7月17~31日進行的進攻戰役。戰役目的,是粉碎法西斯德軍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集團,解放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兩市。

  戰役開始前,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沿普斯科夫湖東岸、普斯科夫以東、奧斯特羅夫以東、捷列霍瓦,以及沿韋利卡亞河占領防禦。方面軍當面之敵是德軍「北方」集團軍群所轄第18集團軍和第16集團軍一部,由第1航空隊航空兵支援。

  在第67集團軍和突擊第1集團軍當面的奧斯特羅夫方向,敵軍集團的密度最大。法西斯德軍統帥部認為扼守所占領的防禦地區具有重要意義,該防禦地區組成「東方壁壘」的北段(即「豹」陣地)。第1防禦地帶在韋利卡亞河以東構築,第2防禦地帶沿韋利卡亞河、錫尼亞河西岸構築。

  防禦是由塹壕和交通壕連接的支撐點和防禦樞紐體系。整個防禦地區分為4個野戰築壘地域。此外,普斯科夫和奧斯特羅夫兩市各有市區防禦圍廓加以掩護。

  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戰役的企圖,是以突擊第1集團軍和第54集團軍相鄰翼側從斯特列日涅沃登陸場向巴爾維、古爾貝內總方向實施猛烈突擊,迂迴敵人最堅固的奧斯特羅夫築壘地域,首先粉碎法西斯德軍奧斯特羅夫集團,以後前出普斯科夫集團後方,並予以粉碎。右翼和中央軍隊應以積極的防禦牽制敵人,不讓其向方面軍主力的突破地段調動兵力。

  在戰役準備時節,軍隊進行了大規模變更部署,以便在斯特列日涅沃登陸場集中兵力兵器。為使敵人無法察明真實的突擊方向,從7月5~20日,在奧斯特羅夫以東進行了9個師的假集中,從23~28日,又進行了局部進攻戰役。敵人的注意力被吸引到這個方向。

  由於變更部署和在主要突擊方向堅決集中兵力兵器,戰役開始前,方面軍生動力量比敵多2.7倍,火炮和迫擊炮多2.1倍,坦克和自行火炮多10倍。政治機關和黨團組織進行了大量工作,以激發軍隊高昂的進攻銳氣。保持戰役準備的隱蔽性,向軍隊推廣強渡江河障礙和突破陣地防禦的經驗。對全體人員講明了這次戰役的意義。各分隊的黨組織都得到了鞏固。

  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戰役開始前,第54集團軍利用友鄰波羅的海沿岸第2方面軍於9日在新勒熱夫東南發起進攻後取得的戰果,以步兵第321師於11~16日消滅了韋利卡亞河東岸敵軍各掩護群,在佩切赫諾瓦——謝緬佳希地段進抵該河,並奪取了河西岸登陸場。

  17日,在猛烈的炮火準備和航空火力準備之後,方面軍突擊集團轉入進攻。突擊集團於兩天內在奧斯特羅夫以南近70公里寬的正面上突破了敵人防禦,向縱深推進達40公里,從19日起,轉入追擊開始退卻的法西斯德軍。

  敵軍奧斯特羅夫集團遭到西南面和西面的深遠迂迴。21日,向奧斯特羅夫進攻的第67集團軍各兵團會同突擊第1集團軍步兵第146師,以強擊攻占了敵人防禦中的這一要點及其交通樞紐。敵軍普斯科夫集團也受到被迂迴的威脅。第42集團軍利用總戰果,於22日開始了攻占普斯科夫的戰鬥行動,次日會同第67集團軍步兵第291師解放了該市。

  奧斯特羅夫和普斯科夫兩市解放,以及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右翼軍隊前出至韋利卡亞河西岸後,方面軍受領了新的任務,即以主力向阿盧克斯涅、瓦爾卡總方向發展進攻。

  因而,主要突擊就轉到了突擊第1集團軍地帶。方面軍克服了敵人不斷增強的抵抗,於31日前出至伊爾博斯卡以西,蘿拉、阿盧克斯涅、古爾貝內各點以東一線,在此被阻止於法西斯德軍「馬林堡」既設防禦地區之前。

  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戰役的結果,波羅的海沿岸第3方面軍突破了敵人堅固築壘防禦,解放了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挫敗了德軍第18集團軍,克服了嚴重的水障礙韋利卡亞河和難以通行的普斯科夫——盧巴納斯森林沼澤低地。這就為解放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創造了有利條件。

  戰役的特點,是由於大膽地迂迴敵人最堅固的築壘陣地,從而迫使敵軍普斯科夫——奧斯特洛夫集團後退。蘇軍在進攻過程中表現了高超的技能和集體英雄主義。7個戰功卓著的兵團和部隊被授予「普斯科夫」,9個被授予「奧斯特羅夫」榮譽稱號。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