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的進攻

2024-09-14 04:37:38 作者: 蕭楓
  1948年7月9日,經過充分準備的以色列軍隊向阿拉伯軍隊發動攻擊,這次進攻名為「十天進攻」,至7月18日結束。阿拉伯國家由於內部分歧,沒有統一的軍事計劃,一開始就處於被動地位。

  相反,以軍作了充分準備,他們在全境確立了統一的軍事領導和指揮機構。戰爭重起後,以軍的進攻方向重點放在中部戰線。以軍集中4個旅的兵力,向特拉維夫東南12英里的盧德和臘姆拉城實施突擊。

  該兩城由「阿拉伯軍團」占領,是巴勒斯坦巴勒斯坦東西和南北的交通素樞紐,對以色列威脅較大。當以色列兩個旅向兩地發動進攻時,「阿拉伯軍團」司令格拉布藉口後勤供應困難,需要縮短戰線,放棄兩城,使以色列軍隊於7月11、12日就占領了兩地。打開了通往耶路撒冷的走廊。

  在北線,以色列部隊向敘利亞軍隊發動進攻,企圖奪回米什馬爾哈耶丁居民點,把敘利亞軍隊趕往約旦河東岸,但被敘軍擊退。

  於是,以軍改變進攻方向,主力西移,向拿撒勒地區和加利利北部的黎巴嫩軍和阿拉伯解放軍發動進攻。7月15日~16日,以軍2個營利用夜間實施突襲,占領了沙德阿姆爾和拿撒勒,並進而奪取了整個加利利地區。

  以色列軍隊的另一條進攻路線是進攻耶路撒冷。首先進攻馬納哈和艾因卡里姆谷地,接著進攻舊城並占領耶拉赫賈拉,切斷阿拉伯人至新城的道路。經過反覆爭奪,7月15日,以軍攻占了馬納哈谷地,但對耶路撒冷舊城的進攻在錫安門附近被擊退。7月18日,聯合國關於阿以停火令生效。

  十天的戰鬥,以色列奪取了阿拉伯約1000平方公里的土地,改善了自己的戰略地位。在第二次停火期間,以色列大力推行移民計劃,不斷擴充軍隊和武器裝備。到10月初,以軍總數為9萬多人,有100多架飛機和16艘艦船。相反,阿拉伯國家在第二次停火期間內部矛盾進一步激化,戰局每況愈下,到了不可扭轉的地步。

  10月15日,以色列軍隊破壞停火令,向阿拉伯軍隊發起進攻。這次進攻,以軍主要目標是加利利地區和內格夫。為此,以軍成功地發動了幾次戰役。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