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登陸戰役

2024-09-14 04:39:35 作者: 蕭楓
  繼英軍於1942年10~11月在埃及阿拉曼地區對德、意軍隊發動由東向西的進攻戰役之後,美、英聯軍又於同年11月8日開始實施「火炬」作戰,即在「法屬北非」登陸,爾後由西向東對德、意軍隊發動進攻。美、英當局決定實施北非登陸,是出於以下的考慮:當時,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和法屬西非儘管都從屬於法國維希政權,但這些國家和地區尚未被德國占領。若盟軍奪取了這些地方,在阿拉曼地區作戰的德國隆美爾軍團就會陷於登陸盟國部隊和已突破阿拉曼防線的英第8集團軍的兩面夾擊之中。同時還可進一步減輕德、意軍對馬爾他島的壓力,恢復英國對地中海的制海權,保證盟國這一海域交通線的安全。

  此外,還可奪得進攻義大利和南歐其他地區的基地,並有可能組織一支法國軍隊投入對德、意的作戰。

  登陸戰役計劃美、英兩國的聯合參謀長委員會於1942年3月下旬在倫敦開始制定實施北非登陸的具體作戰方案。美國陸軍中將艾森豪被指定為同盟國遠征軍最高司令,英國地中海艦隊司令坎了安海軍上將任盟國海軍總司令。「登陸日」原定為1942年10月30日,後改為11月8日。冬季,北非的大西洋沿岸激流滾滾,而11月8日被認為是這一年中可以越過這一障礙實施登陸的最後一天。最後確定的登陸地域是3個處於德國空軍航空兵作戰半徑以外的海港地帶。它們是:在地中海方向有阿爾及爾和奧蘭,在大西洋方向有卡薩布蘭卡,包括麥赫迪亞、費達拉和薩菲地區。

  登陸一部隊的編成與任務區分參加北非登陸戰役的登陸兵力共約107萬人,分別編入西部、中部和東部3支海軍特混艦隊。

  西部海軍特混艦隊,即美國第34特混艦隊,將直接從美國本土遣送35萬人,抵達法屬摩洛哥西海岸之麥赫迪亞至薩菲一線實施突擊上陸,主要目標是攻占卡薩布蘭卡。特混艦隊指揮是美海軍少將休伊特,登陸兵則由美陸軍少將巴頓指揮。艦艇兵力有戰列艦「麻薩諸塞」號、「德克薩斯」號,航空母艦「突擊者」號,護航航空母艦「桑加蒙」號、「切南戈」號、「蘇萬尼」號、「桑提」號,重巡洋艦「威奇塔」號、「塔斯卡盧薩」號、「奧古斯塔」號,輕巡洋艦「薩凡納」號、「布魯克林」號、「克利夫蘭」號、「費城」號,驅逐艦38艘,潛艇4艘,部隊輸送艦船23艘,補給艦8艘,油船5艘。登陸兵是美裝甲第2師、美步兵第8師、美步兵第9師,共34萬餘人、54輛中型坦克、198輛輕型坦克。

  上述艦船分別編入掩護艦群和南路、中路、北路3個突擊艦群。掩護艦群編有戰列艦1艘、重巡洋艦2艘、驅逐艦4艘和油船1艘。南路突擊艦群負責輸送和保障登陸兵從薩菲方向登陸,下轄登陸兵6423名,配有輕、中型坦克各54輛,編為火力支援大隊,突擊輸送大隊,掩護、護航大隊和航空火力支援大隊。

  中路突擊艦群負責輸送和保障登陸兵從費達拉方向實施突擊登陸,下轄登陸兵18萬名,配有輕型坦克79輛,編為火力支援大隊,突擊輸送大隊,掩護護航大隊,掃雪大隊,航空火力支援大隊和特種任務隊。

  北路突擊艦群負責輸送、保障登陸兵從麥赫迪亞方向登陸,下轄登陸兵9099名,配有輕型坦克65輛,編為火力支援大隊,突擊輸送大隊,掩護護航大隊,航空火力支援大隊和特種任務隊。

  中部海軍特混艦隊,將在英海軍的支援下,從英國本土遣送39萬美軍抵達地中海的奧蘭地區,實施登陸作戰。特混艦隊指揮官是英海軍少將特魯布里奇,登陸兵由美陸軍少將弗果登多爾指揮。旗艦是「拉格斯」號,編有護航航空母艦「比特耳」號、「衝鋒者」號,防空巡洋艦「德里」號,防空艦1艘,驅逐艦13艘,護衛艦4艘,炮艦6艘,掃雷艦8艘,拖船8艘,潛艇2艘,登陸艦艇29艘,補給艦船28艘。登陸兵是美步兵第1師和美裝甲師。上述兵力分別在「Z」海灘、「Y」海灘和「X」海灘實施突擊上陸。

  東部海軍特混艦隊,將從英國輸送23萬英軍和1萬美軍到達阿爾及爾方向實施登陸作戰。特混艦隊的指揮官是英海軍少將巴勒。登陸兵則由美國陸軍少將賴德指揮。旗艦是「布洛洛」號,編有防空艦3艘,驅逐艦8艘,炮艦3艘,護衛艦6艘,掃雷艦6艘,拖船8艘,潛艇3艘,登陸艦艇25艘,補給艦船16艘。東部海軍特混艦隊還包括一個O編隊。該編隊由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護航航空母艦「復仇者」號,輕巡洋艦「謝非爾德」號、「西拉」號、「查利布迪斯」號和驅逐艦5艘組成。登陸兵是美步兵第34師、第9師、美裝甲第1師、英步兵第78師,共33萬人。上述兵力分別編入「A」、「B」、「C」3個突擊艦群,依次在「A」、「B」、「C」3個海灘實施突擊上陸。

  此外,在地中海的作戰行動還可得到駐直布羅陀的英海軍H編隊的支援。H編隊轄有戰列艦「約克公爵」號、「納爾遜」、「羅得尼」號,戰列巡洋艦「聲望」號,航空母艦「勝利」號、「可畏」號、「暴怒」號,輕巡洋艦「亞爾吉水手」號。

  美、英聯軍在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的登陸,雖然受到法國維希政府軍的抗擊,但不甚激烈,進展較為順利。

  在卡薩布蘭卡方向,突擊上陸的時間是11月8日。西部海軍特混艦隊於10月23日從美國東海岸出發。海上編隊航行時,浩浩蕩蕩,覆蓋海面達500平方海里。

  為欺騙對方,北路突擊艦群和南路突擊艦群於10月23日從漢普頓錨地出發,向南航行;次日,中路突擊艦群也離開該錨地,向東北方航行,給人以開往英國的錯覺。後來,各群兵力在海上會合。27日,一支由緬因州開斯克灣出發的掩護艦群加入特混艦隊。另有一支航母支援群被預先派往百慕達,該支援群於28日加入特混艦隊。這支特混艦隊於10月28日以前,偽裝開赴英國。28日以後,突然改變航向,朝東南航行,給對方造成攻擊達喀爾的錯覺。自11月2日起,特混編隊又沿東北航向航行,偽裝駛向直布羅陀。11月7日,特混艦隊分兵前進,各突擊艦群分頭向各自的登陸地域接近。

  南路突擊艦群調頭南下,駛向磷酸鹽出口港薩菲。準備在那裡遣送6500名登陸兵和90輛中、輕型坦克上陸,以便從南面逼近卡薩布蘭卡。午夜前抵達預定的換乘海域。登陸兵按預定的作戰計劃,分別在「黃色」、「藍色」和「綠色」海灘登陸。對薩菲港進行正面攻擊的2艘驅逐艦各搭載197名登陸兵強行突入港內。靠岸後實施突擊上陸,取得成功。這是北非登陸戰役中使用艦艇作正面突擊而取得成功的唯一的一次。

  中路突擊艦群選擇卡薩布蘭卡東北約15英里的小港費達拉為登陸地域,準備在此遣送195萬名登陸兵和79輛輕型坦克上陸,以便從北面向卡薩布蘭卡進逼,攻占該地的港回。輸送艦船於11月7日午夜抵達登陸海灘附近,立即開始換乘和實施上陸戰鬥。登陸過程中,沒有遇到法軍有力的抵抗,進展順利。

  北路突擊艦群駛向費達拉東北約35英里的一個海濱村鎮麥赫迪亞,遣送

  9000名登陸兵和輕型坦克上陸,以奪取利奧特港附近的機場。到達換乘水域後,按預定作戰計劃實施突擊上陸。5時15分。第1艇波通過出發線向岸灘開進。登陸部隊雖然受到一些抗擊,但較快地打破了守軍的抵抗,到11月11日已按計劃完成了預定戰鬥任務。

  在奧蘭方向,突擊上陸戰鬥是11月8日1時開始的。中部海軍特混艦隊於7日晚掩護登陸輸送隊佯裝經過奧蘭,向東駛去,深夜又悄悄扳回。午夜剛過,部隊輸送艦船便進入阿佐灣,隨後換乘登陸艇,開始向「Z」海灘實施上陸戰鬥。未遂抵抗。約半小時後。美軍在奧蘭西側的「Y」海灘登陸,接著又在「X」海灘登陸。

  由於完全出其不意,美軍在突擊上陸時沒有受到多少抵抗,迅速占領了機場。只在天亮以後從正面進攻奧蘭港時。登陸部隊被阻於半路。為了防止守軍破壞港內的設備和停泊在該地的船隻,英軍派遣護衛艦「哈特蘭」號和「沃耳尼」號於8日衝進港內,受到法軍岸炮和港內法艦的猛烈炮擊,2艦均被擊沉。至10日,美軍推進到奧蘭城郊,隨後占領了該城。

  在阿爾及爾方向,東部海軍特混艦隊於10月22日離開英國本土。航渡途中,由英本土艦隊的部分艦隻和2艘航空母艦的艦載機以及英本土、直布羅陀、馬爾他島上的岸基航空兵擔任海上和空中掩護。11月5日夜和次日凌晨,東部海軍特混艦隊與中部海軍特混艦隊在海上會合,通過直布羅陀海峽後,開始向馬爾他方向航行。爾後轉向,直指各預定的登陸海域,因而取得了相當大的奇襲效果。

  「A」突擊艦群的登陸突擊部隊於11月8日凌晨1時開法突擊上陸。登陸正而為2公里。登陸過程中,僅遇到少許抵抗,進展迅速。「B」突擊艦群的登陸突擊部隊於11月7日午夜到達換乘海域。在突擊上陸過程中,沒有遇到任何抵抗。但由於登陸兵缺少訓練,登陸技術差,登陸過程中竟有98艘登陸舟艇受到意外損壞,損失率高達94%。「C」突擊艦群的登陸突擊部隊,其第一艇波於8日凌晨0時15分通過出發線向海灘開進,1時18分開始搶灘。拂曉時分,各輸送艦船抵達海灘卸載,受到法海岸炮兵的攻擊,損失較大。當日18時,法軍停止抵抗。對阿爾及爾港的正面攻擊,由英驅逐艦「布羅克」號和「馬爾科姆」號實施。8日2時許,這2艘英驅逐艦得知各海灘突擊上陸成功的消息後,就載著1營美軍步兵向港內衝擊,但遭到法軍岸炮的猛烈攻擊,損失額重。5時許,「布羅克」號再次強行靠岸,上岸部隊全部為法軍包圍,並被俘虜。艦隻被擊毀,港內登陸受挫。

  但由於同盟國情報機關的有效活動,法國維希政府武裝部隊總司令達爾朗,於這時在阿爾及利亞向法軍下達了停止抵抗的命令。許多法國部隊不加抵抗地繳械投降,阿爾及爾遂為盟軍所控制。

  在整個戰役過程中,法軍總的說未作堅決抵抗,法海軍人員死462人,陸軍死326人,傷1000人,損失飛機15架。德、意軍也基本無所作為,僅派若干潛艇兵力展開在海上,企圖截擊輸送部隊,但戰果不大,對戰局幾乎沒有影響。德、意航空兵從11月8日至14日,雖對美、英登陸部隊進行多次襲擊,但只在北非近岸海域擊沉運輸船4艘、登陸艦1艘、炮艦1艘和擊傷英航空母艦「百眼巨人」號。

  德、意軍在這次戰役中遭到失敗已是大勢所趨。德、意雖於1942年10月下旬就對英、美聯軍組織北非登陸戰役有所察覺,但德軍在其他戰場的失利,已使其無力抵抗英、美聯軍在北非西部所發動的攻勢。德北非最高指揮官隆美爾就認為,「這是我們的末日,……我們正處在非洲刻敦爾克的前夕。」美、英聯軍搶先在北非實施登陸戰役並取得成功,對同盟國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它為盟軍控制突尼西亞海峽通道,進而控制整個地中海,為爾後發動西西里島登陸戰役和諾曼第登陸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並徹底解除了德、意軍對馬爾他島的長期圍困狀態。還為美、英聯軍向北非德軍發動東西夾擊的鉗形攻勢奠定了基礎,便稱雄一時的隆美爾部隊腹背受敵,最後潰於突尼西亞。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