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恩林登會戰

2024-09-14 04:41:49 作者: 蕭楓
  霍恩林登是巴伐利亞州慕尼黑市以東32公里處的村莊。在共和法蘭西對第二次歐洲帝國聯盟戰爭期間,公元1800年12月3日,莫羅將軍率領的法國萊茵集團軍與約翰大公率領的奧地利多瑙集團軍在霍恩林登附近進行了一場會戰。兩軍迎面推進。

  法軍的企圖是將敵軍趕過因河一線;奧軍的企圖則是在同河和伊扎爾河之間推進並占領提羅爾。霍恩林登會戰前,於12月1日,雙方的先頭部隊在安普芬遭遇,戰鬥中法軍失利。初戰獲勝使奧軍滋長了可以輕易取勝的心理。奧軍根據偵察到的假情報得出了法軍已開始向伊扎爾河對岸撤退的錯誤結論。據此約翰大公命令軍隊展開追擊。奧軍以4個縱隊向安齊格挺進。追擊的路線穿過森林,道路崎嶇不平,而且組織渙散。

  與此同時,法軍於12月3日拂曉前在霍恩林登村外占領了陣地,戰鬥隊形成兩線配置;另指定兩個師實施迂迴機動並突擊奧軍左翼。晨8時許,奧軍先頭部隊走出森林,在霍恩林登村外突然與法軍遭遇。地處森林,缺乏道路,奧軍不能將其全部兵力投入戰鬥。

  況且,其左路縱隊在行進中遭到法軍一個師的攻擊,未能與主力匯合。在法軍尚未完成迂迴機動並從後方打擊敵軍之前,交戰雙方各有勝負。法軍完成了迂迴機動,莫羅立即命令轉入總攻。法軍從正面和後方同時發起攻擊,從而決定了戰局。

  中午,奧軍戰敗,在法軍追殲下開始向因河退卻。霍恩林登之戰奧軍損失約14萬人和幾乎全部火炮,法軍損失約2500人。

  奧軍在霍恩林登的失敗及後來法軍對維也納的進攻,迫使奧地利退出戰爭並簽訂了不平等的呂內維爾和約。

  正確地選擇主要突擊方向,以部分兵力對敵翼側和後方實施大膽、果敢的機動,以及堅決地追殲敵人,在法軍霍恩林登會戰的勝利中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高加索戰爭

  高加索戰爭指沙皇俄國為歸併切奇尼雅、高山達格斯坦和西北高加索,為反對受英國和其他西方列強支持的土耳其和伊朗的擴張,以及為此必須鞏固俄國在這一地區的戰略地位而進行的軍事行動。

  喬治亞和亞塞拜然合併後,它們的領土就脫離了俄國,成為切奇尼雅、高山達格斯坦和西北高加索的領土。在這塊土地上居住著一些強悍的高山民族,他們經常襲擊高加索築壘線,破壞與外高加索的往來。

  因此,到19世紀初歸併這些領土是俄國的一項重要的政治軍事任務。高加索戰爭有步驟的軍事行動,是在拿破崙戰爭結束後展開的。

  1816年被任命為高加索總司令的葉爾莫洛夫將軍把一些孤立的討伐性遠征轉為有計劃地向切奇尼雅和高山達格斯坦縱深推進。1817~1818年,高加索築壘線的左翼由捷列克河移到松查河。1817年10月在該河中游設置了攔阻營壘。這是俄軍向高加索推進的第一步,實際上也是高加索戰爭的開始。

  1819年,高加索獨立軍團兵力達5萬人,西北高加索的黑海哥薩克軍也歸葉爾莫洛夫指揮。1818年,以封建主為首的部分達格斯坦部族聯合起來,並於1819年開始向松查防線進軍,但連遭失敗。伊朗和土耳其千方百計地煽動山民反對在高加索的沙皇軍隊,企圖利用山民達到自己的侵略目的。

  但是,伊朗和土耳其挑起的俄伊戰爭和俄土戰爭均以俄國的勝利而告結束。根據土庫曼查伊和約,艾利萬汗國和納希契凡汗國歸屬俄國,而根據亞得利亞那堡和約,阿哈耳齊赫和阿哈爾卡拉基要塞,以及由庫班河口到波提以南的上尼古拉碼頭的整個黑海沿岸也都歸屬俄國。

  由於修築了通往俄國的蘇呼米軍路,俄國於1828年又兼併了卡拉柴。所有這一切急劇地改變了高加索的戰略形勢,使之有利於俄國,擴大了它在中東的勢力範圍。敵視俄國的英國、法國和奧地利統治集團公開地反對亞得利亞那堡和約,得到它們支持的土耳其奸細一直在高加索進行破壞活動。唆使山民反對俄國的英國奸細活動更為猖狂。1827年3月,帕斯克維奇將軍被任命為高加索俄軍總司令。

  從20年代末起,高加索戰爭的規模逐漸擴大,這是因為切奇尼雅和達格斯坦在穆里德派宗教政治教理反動思想的影響下,爆發了山民運動,宗教戰爭——反對「異教徒」的「聖戰」就成為山民運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伊斯蘭教僧侶們的上層人物企圖在這個運動的基礎上建立一個反動的封建神權國家——伊瑪目國。

  1828年12月,加濟——馬戈梅德首次號召進行宗教戰爭,他宣布自己為伊瑪目並提出切奇尼雅和達格斯坦各族人民聯合起來的主張。1830年5月,加濟?馬戈梅德和他的門徒沙米爾率8000人的部隊企圖奪取阿瓦里亞首都——洪扎赫山村,但沒有得逞。遠征吉姆雷山村的沙皇軍隊也遭受了失敗,從而擴大了加濟?馬戈梅德的影響。1831年,伊瑪目率1萬軍隊奪取了塔爾基和基茲利亞爾,包圍了布爾和弗涅扎普要塞,隨後奪取了傑爾賓特。

  戰鬥同時也在切奇尼雅以及通往格羅茲尼要塞和弗拉基高加索的要衝上激烈進行。加濟?馬戈梅德控制了頗大一部分領土。

  但是,由於伊瑪目沒有履行自己廢除階層不平等現象的諾言,引起了農民們的不滿,他們疏遠了穆里德派伊斯蘭教徒,因此從1831年底開始,戰事減少了。

  由於羅津將軍取代帕斯克維奇指揮沙皇軍隊多次對切奇尼雅進行大規模遠征,加濟?馬戈梅德的部隊被迫退到高山達格斯坦。伊瑪目率部分穆里德派伊斯蘭教徒在吉姆雷設防,構築了幾道重迭築壘線。

  1832年10月17日,沙皇軍隊攻占吉姆雷。加濟?馬戈梅德陣亡。新伊瑪目加姆扎特?貝克和前任一樣,不但靠宣傳穆里德派的思想,而且還靠使用武力來鞏固自己的政權。1834年8月,他侵占了洪扎赫,並消滅了拒絕反對俄國的阿瓦爾汗家族。

  不久,加姆扎特?貝克就被封建集團的陰謀者殺掉。1834年,沙皇軍隊為切斷契爾克斯人與土耳其的聯繫,遠征了庫班河左岸,並構築了阿賓和尼科拉耶夫工事。沙米爾取代加姆扎特?貝克成為伊瑪目,在他任伊瑪目期間,戰鬥行動的規模特別大。1834年10月18日,沙皇軍隊攻占了老戈察特利和新戈察特利,並迫使沙米爾的部隊退出了阿瓦里亞。1837年,費扎將軍的部隊占領洪扎赫、溫楚庫利和季利特利山村的一部分,沙米爾的部隊從那裡撤退了。

  由於傷亡很大和糧食缺乏,部隊的處境非常困難,費扎與沙米爾於1837年7月3日簽訂了停戰協定,但不久這一協定就失效了。1839年,戰事再起。這時戈洛溫將軍任高加索總司令。格拉別將軍的部隊經80天圍攻,於1839年8月22日,奪取了沙米爾的府邸——阿胡利戈,負傷的沙米爾率穆里德派伊斯蘭教徒突圍逃到了切奇尼雅。在格欣森林地區和瓦列里克河畔經過數次激戰,沙皇軍隊占領了切奇尼雅。

  但1840~1843年沙米爾的部隊又奪回了阿瓦里亞和達格斯坦頗大一部分領土。沙米爾採取一系列措施來擴充自己的部隊,改進部隊的組織。15歲到50歲的男子都必須服兵役。部隊分編為千人團、百人隊、十人隊。沙米爾部隊的核心力量是輕騎兵,其主要成分是所謂「穆爾塔澤克」。沙米爾要求每10戶要派出和供養一個「穆爾塔澤克』。他們製造了火炮、子彈和火藥。適應在山區活動的沙米爾的快速部隊能迅速退出戰鬥和擺脫追擊。

  從1842~1846年他們在山區進行了積極的活動,但從1846年開始經常被沙皇軍隊打敗。

  1846年,沙米爾部隊向卡巴爾達的突破沒有成功,1848年他們失掉格爾格比利,1849年對捷米爾?漢?舒拉的攻擊和向卡赫齊亞突破的嘗試都遭失敗。1851年,在西北高加索以沙米爾的地方長官穆哈梅德?埃明為首的契爾克斯部族的活動被鎮壓。

  這時,沙米爾的其他地方長官已成為大封建主,並開始殘酷剝削他們統治下的居民。伊瑪目國內的社會矛盾日趨尖銳,農民開始疏遠沙米爾。克里木戰爭前夕,指望得到英國和土耳其幫助的沙米爾又積極開始活動。1853年8月,他企圖突破新紮卡塔雷附近的列茲庚防線,但又未成功。1853年11月,土軍在巴什卡德克拉爾附近被沙皇軍隊擊潰,而契爾克斯人攻占黑海和拉巴防線的企圖也沒有得逞。1854年夏,土軍轉入了對梯弗里斯的進攻。

  同時,沙米爾的部隊突破了列茲庚防線,侵入卡赫齊亞,占領了齊南達利,但遭到喬治亞義勇軍的阻擊,隨後又被趕來的沙皇軍隊擊潰。高加索軍改編為集團軍。

  1854~1855年,俄軍擊潰了土軍,從而徹底打消了沙米爾依靠外援的希望。從40年代末就已開始的伊瑪目國的內部危機進一步加劇。

  同時,在長期力量懸殊的戰鬥中人員銳減加速了伊瑪目國的衰落。1859年4月,沙米爾的府邸——韋傑諾山村陷落。沙米爾率400名穆里德派教徒在古尼布山村設防,同年8月25日該山村被攻占,沙米爾投降就俘。11月20日,穆哈梅德?埃明率領的契爾克斯人的主力全部投降。

  只有黑海沿岸的穆里德派的頭目還企圖依靠土耳其和英國的支持進行抵抗。1859~1862年,沙皇軍隊繼續向山區腹地推進。1863年,他們占領了白河和普希什河之間的領土,1864年4月中旬,占領了到納瓦金斯基的整個沿岸地區和到拉巴河的領土。1864年5月21日,沙皇軍隊終於占領了契爾克斯人的最後基地克巴達地區,從而結束了這場長期的高加索戰爭,雖然實際上一些地區的軍事行動一直持續到1864年底。

  高加索戰爭的歷史意義在於俄國歸併了切奇尼雅、高山達格斯坦和西北高加索,使山區各族人民擺脫了被落後的東方專制國家奴役的危險。

  高加索被歸併到與其鄰近的處在資本主義道路上的唯一的強國,這對高加索各族人民有著進步意義。高加索加入全俄羅斯和世界市場促進了地方經濟的迅速發展。隨著高加索戰爭的結束,資本主義在高加索的發展加快了,因我這裡出現了工人運動,它與爭取各族人民社會和民族解放的俄國無產階級革命鬥爭緊密相連。高加索各族人民找到了以俄羅斯人民為代表的忠實的盟友和強大的保衛者。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