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海與林> 第三卷 艱苦抗戰

第三卷 艱苦抗戰

2024-09-14 07:41:09 作者: 禾子
  第一章 突圍轉移

  一

  日軍占領的所謂「治安恢復地區」,實際上僅限於主要交通線兩側數公里地區之內,其中華北治安最差,使占領了太原的日軍無法繼續向前推進,不得不大力肅清後方。而在日軍已經占領的後方,抗日人民武裝成長起來,恢復了大片國土。因此,日軍制定了「南取廣州、中攻武漢、北圍五台山」的戰略部署,於是敵我雙方的「圍攻」與反「圍攻」的激烈搏戰開始了。

  每次日軍掃蕩圍剿,晉察冀邊區政府、軍區機關、兵工廠、醫院、《晉察冀日報》社、學校銀行都是日軍長途奔襲摧毀的重點,所以游海山跟著政府機關不是在轉移的路上,就是在準備轉移,突破日軍重兵圍剿是他們生活中再日常不過的事情。他是文職人員,沒有戰鬥任務,但是也時時披掛了手槍子彈,因為他們隨時會與敵人短兵相接,發生激烈戰鬥。游海山用心練習過槍法,他的長槍短槍幾乎都能百發百中,他甚至還專門練習過拼刺投手榴彈。一旦與日軍狹路相逢,他一定是一名特別能拼命的戰士,他手上的槍一定不會辜負了自己的使命,每一顆子彈都能要了日寇的命。雖然與敵人搏殺,他的體能可能要差一點,但是與敵人拼命的意志一定不會差,能消滅一個敵人是一個,他知道唯有拼命或可能還有一線生機,取得勝利。他早就做好了思想準備,如果不幸落入了敵人的包圍逃脫不掉,他一定不會甘心束手就擒,做日寇的俘虜,他一定會把最後一顆子彈或者手榴彈留給自己,他打定了主意一定不讓自己落入敵人手裡。

  每一個不甘心做亡國奴的中國人都做了這樣的思想準備,隨時準備獻出自己的生命,絕不做孬種。

  游海山儘量精簡自己的背包,其他的都可以捨棄,但是他的日記、發表過的文章他無論如何捨不得丟棄,他一直保存得好好的。在他貼身的衣兜里,靠近胸口的位置還有他兒子潤兒六歲時的照片。自從盧溝橋事變以後,他與劉漢甫就斷了聯繫,所以沒有再收到潤兒的新照片。在他的背包里還有一件載絨大衣,那是繳獲日軍的戰利品,可以當被子也可以當衣穿,幫他抵禦寒冷天氣。

  在每次突圍轉移中,游海山都聽從指揮。需要拼命甩開敵人時,他能跟得上大隊伍,一定不會給身邊同志、給拼命掩護他們的戰士拖後腿惹麻煩。雖然他不是領兵打仗的指揮員,但是他肯動腦筋,認真觀察,經常自覺主動分析局勢判斷敵情,設想自己指揮戰鬥的情形,這是非常必要的思想準備。前方經常戰鬥部隊與敵人激烈交上了火,他們這些文職人員需要單獨行動突圍出去,他能馬上化身做一名能打仗的指揮員,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披掛上陣或者出謀劃策,在前面領著戰士衝鋒陷陣,率領他的小分隊及時跳出敵人的包圍圈。久而久之,他總能臨危不亂,他對危險的感知能力也越來越敏銳,多次幫助他擺脫了困境。他之所以肯這樣操心費力,是因為在那個戰爭年代,這些都是生存下來必需的本領。

  在這場殘酷戰爭里,無數與他一樣不屈不撓地與日寇鬥爭的中國人都與他有同樣的思想準備,他們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堅持不懈地努力工作,只為了把日寇驅趕出中國土地。如果只想著苟且偷生,他們完全可以躲在任何一個不起眼的角落裡,卑躬屈膝地做屈辱的亡國奴,不會特意跑到這深山野溝,每天過著與死神打交道的日子。他們與日寇不共戴天,只要他們還能活著,就一定要與日寇拼命,他們就是有與日寇死磕到底的決心,這是他們的共同信念。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