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海與林> 第四章 抗日的號筒

第四章 抗日的號筒

2024-09-14 07:41:29 作者: 禾子
  一

  1943 年1 月,在阜平溫塘召開了晉察冀邊區首屆參議會以後,游海山離開邊區政府,調到了《晉察冀日報》社工作,擔任邊區版的副主編,與鄧拓同志、張致祥同志一起工作。

  9 月中旬,日軍聚集了四萬人即將從阜平一帶開始,分九路向我北嶽區各地進行瘋狂大掃蕩,逐漸南移,血洗邊區,駐紮在馬蘭村、栗樹莊、坡山的報社人聚集在一起開戰前動員大會。

  游海山首先說明了情況:「《晉察冀日報》是抗日的號筒,敵人恨之入骨,報社仍然是這次掃蕩的重點之一。不要認為報社是後方機關,沒有直接消滅敵人的戰鬥任務就掉以輕心。敵人多次對我報社不惜長途奔襲、長期圍困,一定不要懷疑敵人消滅我們報社的決心。現在,已經不分什麼戰鬥隊工作隊,處處是戰場,早已沒有了後方與前方的區別,所有幹部戰士都要經歷血與火的考驗,隨時都要準備犧牲。我們報社整體就是一個小小的戰鬥隊,必須像一切戰鬥隊一樣偵察、行軍、宿營,一切活動都必須按照戰鬥部隊的要求行事,否則我們就不能自保,更沒有辦法堅持出版報紙。

  全體人員一切聽指揮,各司其職,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電台的同志做好收抄工作,力爭與外界保持消息無阻、聯繫暢通。

  咱們記者同志仍然深入到邊區各地去,和當地軍民共同戰鬥、生產、生活。我們還是儘量在三千個常用字內做文章,然後把采寫的稿件秘密轉送回報社,印刷的同志時刻準備著排版印報。

  每個人都要認真清理行裝,帶好槍枝彈藥和必備的資料,其餘東西都堅壁起來。」

  鄧拓同志進一步安排了工作:「轉移時,我在第一梯隊,海山和致祥同志在後梯隊。同志們,情況是很嚴重的,大家要從最壞處著想,我們萬一走不脫,就和他們拼,寧死不當俘虜。

  你們有手榴彈,在萬不得已時,要拉開它和敵人同歸於盡。我有手槍,會把最後一顆子彈留給自己。」

  會後,游海山把他們在院子裡種的西紅柿都摘了下來,鄧拓打趣說:「海山,怎麼了?給西紅柿相面呢?」

  游海山笑著說:「不能把西紅柿留給日本鬼子吃。不如我們包餃子吧,西紅柿餡的。」

  「瞧瞧,大家都說說,你們誰吃過西紅柿餡的餃子?反正我沒有吃過也沒有見過,這還真虧你想得出來。」鄧拓開心地對大家說。

  這時,三五個小孩子玩鬧著跑進了院子,游海山沖他們招手,要把西紅柿給他們,炊事員老王也趕緊拿出來幾個饅頭。小孩子們都把手背在身後,嚴肅地說:「俺娘說了,叔叔也不夠吃,不讓俺再拿叔叔的東西了。」

  游海山說:「你真是個好孩子,真懂事。叔叔這還有,拿著吧。」

  孩子們都搖頭。

  鄧拓也說:「今年收的糧食多,叔叔這裡夠吃,拿著吧!」

  一個孩子仰著頭,用手指著年齡最小的名叫栓柱的孩子,羨慕地對鄧拓說:「叔叔,俺聽人說,栓柱他爹娘結婚,你給牽的馬,這是真的嗎?」

  鄧拓笑了,說:「是真的,我還是證婚人呢。」

  「那俺哥娶媳婦,你也能給證婚嗎?」

  「能,我一定給你哥證婚。」

  「俺回家就跟俺娘說,你同意了給俺哥證婚。」那孩子高興地說。小孩子們一手拿西紅柿一手拿饅頭,跑跑跳跳地走了。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