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回 萬眾高呼戴真主 三藩跋扈隱禍伏
2024-09-14 13:27:14
作者: 陸士諤
前集書中,說到金之俊撰好賀表,正在洪承疇家裡斟酌損益,忽地頭頂上一個焦雷,報說世祖龍馭上賓,金、洪兩人呆了半晌。家人問道:「老爺可要套車?「連問兩遍,承疇才如夢初醒,向之俊道:「昨兒還好好的,怎麼一下子就會這麼?
「之俊道:「真是想不到的事!「承疇回頭,問車套好沒有,家人回已經傳話出去了。承疇道:「金老爺是坐了車來的?「之俊接口道:「我有車的。「於是,金、洪兩人坐車到東華門,步行人內。聽得裡頭哭聲撼山震岳相似。兩人忙忙趕進,隨班號哭了一陣。退班出來,到偏殿裡,見各王公勛戚已擠了半屋子。幾個認識的,就過來招呼。才談得三五語,一個內監匆匆進來,向承疇道:「洪閣老,我們王爺請你過去。「承疇認得是信郡王賓了天,第一樁要緊事情,就是開讀遺詔。中原的儀注,我們都不很熟悉。你是前明做過官的人,經過得多,就派你充捧冊大臣好不好?「承疇一口答應。當下,鐸尼又派了幾位漢臣,請出大行遺詔。按著儀注,宣讀過了,就冊立皇三子玄燁為皇帝,是為清聖祖,擬定年號叫康熙,即以明年為康熙元年。
這清聖祖年齡通只八歲,八歲的孩子,懂得點子什麼。一應朝章國政,都聽鐸尼、洪承疇等主持罷了。但有一樁奇怪處,這孩子年齡雖小,福澤倒很不小,登位得沒有幾時,就把大明朝永曆皇帝,生擒活捉,中原的冠裳,大明的國號,從此煙消雲散,影跡無存。
你道這是哪一位建的奇勳?原來就是兩代勛臣,一朝柱石,平西王吳三桂吳大將軍。先是永曆皇帝遁人緬甸之後,李定國、白文選統著殘卒,只在孟良木邦跟緬人哄鬧,所以清朝倒並不把他們放在心上。幾位議政大臣,議要裁兵節餉,世祖叫詢問吳三桂。三桂復奏,有渠大魁不翦,三患二離一疏,略稱「李定國、白文選以擁戴為名,引潰家窺我邊防,患在門戶。土司反覆,惟利是趨,一被煽惑,患在肘腋。投誠將士,軫念故主,聞警生心,思在腠理。滇中米糧騰湧,輸挽耕作,因荒逃亡,養兵難,安民亦難,唯有剿盡根株,才可一勞永逸。「世祖遂派內大臣愛星阿為定西將軍,率兵會剿。三桂獨出奇謀,一面催兵前進,一面飛檄緬王,叫他獻出永曆帝來。順治十八年十二月,三桂兵入緬境,紮營在舊晚坡。緬王嚇得要不的,忙遣緬相錫真,持著貝葉文,到清營投降,一面派兵護送永曆帝出境。永曆帝自知不免,遂親筆寫信一封,叫人到清營投遞,其辭道:將軍新朝之勛臣,舊朝之重鎮也。世膺爵秩,藩封外疆。
烈皇帝之於將軍,可謂甚厚。詎意國遭不造,闖賊肆惡,突入我京城,珍滅我社稷,逼死我先帝,殺戮我人民,將軍志興楚國,飲泣秦庭,縞素誓師,提兵問罪,當日之本哀,原未泯也。奈何憑藉大國,狐假虎威,外施復仇之虛名,陰作新朝之佐命。逆賊授首之後,而南方一帶土宇,非復先朝有也。南方諸臣,不忍宗社之顛覆,迎立南陽。何圖枕席未安,千戈猝至。宏光珍把,隆武就誅,仆於此時,痛不欲生。猶暇為社稷計乎?諸臣強之再三,謬承先緒。自是以來,一戰而楚地失,再戰而東粵亡。流離驚竄,不可勝數!幸李定圖迎仆於貴州,接仆於南安。自謂與人無患,與世無爭矣。而將軍忘君父之大德,圖開創之豐功,督師入滇,覆我巢穴。仆由是渡沙漠,聊借緬人以固吾圉,山遙水遠,言笑誰歡,祗益悲矣。既失世守之河山,苟全性命於蠻服,亦自幸矣。乃將軍不避艱險,請命遠來,提數十萬之眾,窮追逆旅之身,何視天下之不廣哉!豈天覆地載之中,獨不客仆一人乎?抑封王錫爵之後,猶欲殲仆以邀功乎?第思高皇帝櫛風沐雨之天下,猶不能貽留片地,以為將軍建功之所。將軍既毀我室,又欲取我子,讀鴟珫之章,能不慘然心惻乎?將軍猶是世祿之裔,即不為仆憐,獨不念先帝乎?即不念先帝,獨不念二祖列宗乎?即不念二祖列宗,獨不念已之祖若父乎?不知大清何恩何德於將軍,仆又何仇何怨於將軍也!將軍自以為智,而適成其愚;自以為厚,而反覺其薄。奕祀而後,史有傳,書有載,當以將軍為何如人也!仆今者兵衰力弱,煢煢孑立,區區之命,懸於將軍之手矣。如必欲仆首領,則雖粉身碎骨,血濺蒿菜,所不敢辭。若其轉禍為福,或以遐方寸土,仍存三恪,更非敢望。倘得與太平草木,同沾雨露於聖朝,仆縱有億萬之眾,亦付於將軍,惟將軍是命。將軍臣事大清,亦可謂不忘故主之血食,不負先帝之大德也。惟冀裁之。此信去後,也不見什麼動靜。隔了兩天,永曆帝正在太后跟前定省,忽聞帳外呼噪喧天。內監飛報:「緬將帶兵進來,不知是何意思?「太后、皇帝,一齊失色。只見掌院太監,又進來報說:「緬將闖入寢宮來也。「永曆帝抬頭,見那緬將穿著皮甲,佩著銅劍,滿臉笑容地進來。見過駕,隨奏:「晉王兵到,敬請大皇帝起駕!「永曆帝才要問話,緬將指揮道:「快進來請駕起行!「隨見七八十個緬兵,蜂擁而入,不問情由,把永曆帝與太后中宮,迎神賽會似的就椅子上抬著就走。眾妃嬪號哭跟隨,始終不舍。
此時永曆帝宛如在雲裡霧裡,被他們抬著,也不知經了幾多時,行了幾多路,忽然畀入一坐營帳裡頭。眾緬兵放下自去,另有一班韃子般的人,上來服侍。永曆帝問這裡是什麼所在,服侍的人回奏,是平西王前鋒高得捷營帳。永曆帝只嘆了一口氣。此時,三桂標下各官進見的,叩頭跪拜,總算還守著規矩。一會子三桂進營,長揖不拜。永曆帝問是誰,三桂見了永曆天帝般的儀容,心裡早驚悸起來,哪裡還回得出半句一字。等到第二遍問時,不覺雙膝跪倒,伏在地上,宛似犬兒一般。永曆帝問之再四,三桂顫著聲道:「罪臣吳、吳、吳三桂。「永曆帝道:「原來你就是吳三桂,好個能幹的人兒。朕今兒才認識你。你做事果然能幹,只是太刻薄點子。「說到這裡,嘆氣道:「事到如今,那也不必說它了。朕原本是北人,要回到北邊去,瞧一瞧祖宗的十二陵寢,然後就死。你能夠照辦不能夠?「三桂顫著聲應道:「能夠辦到。「永曆帝道:「這麼很好,你去吧!「三桂伏在地上,面如死灰,汗流浹背,哪裡還能夠動彈!
手下人挽著出帳,三桂一面揩額上的汗,一面向手下人道:「我在百萬軍中,殺出殺進,也沒有什麼害怕。今兒見了他,竟會這個樣子,連我自己也不會知道。光景天威咫尺的話,不全虛的,從今後倒不敢見他了。「次日,奏凱北旋。永曆帝與東宮都騎著馬,太后與中宮都乘著四人肩輿,宮眷都騎從。行不到十里,滿漢各軍,一齊都變起來,統兵官彈壓不下,飛報三桂,三桂也慌了手腳。原來,滿漢各兵,從沒有見過真天子,現在瞧見永曆帝這麼的儀表,這麼的氣度,宛如西方佛祖,玉闕天皇,不由欽服得死心塌地。十多萬人,不約而同地跪倒馬前,高呼起「萬歲「來。頓時山鳴谷應,動地震天,一片都是「萬歲、萬歲、萬歲「的聲音。三桂大驚失色,忙與心腹計議,把永曆帝迎入大隊,換乘軟輿,一面用好言撫慰眾兵,一場大禍,處置得霧解冰消。三桂初意,原要把永曆帝活解北京,舉行那太廟獻俘典禮。自經了這回挫折,把那興頭頓時打滅,拜折北京,奏請將永曆父子就地正法。康熙元年三月,吳三桂回兵雲南,就把永曆帝安置在都督舊衙,派兵看守。那時有一個戶部尚書龔彝,具了嗣餚,前來送飯。守門兵卒,不肯放他進去,龔彝大怒道:「這是我的主子,君臣之義,南北皆同,何得阻我?「守門兵弁報知三桂,三桂叫放他入內。龔彝設宴堂上,行過朝拜禮,跪著進酒,永曆帝痛哭不能飲。彝伏地哭勸,拜一個不止,就此觸地而死。三桂聞知,也很感嘆。四月十四,這日清聖祖上諭到滇,「前明桂藩朱由榔,恩免獻俘,著平西王吳三桂傳旨賜死,余照所請。欽此。「三桂接過上諭,立即升帳,點齊本藩馬步各軍,從都督舊衙起,直到篦子坡法場,排列得邊牆相似。用兩乘肩輿,把永曆帝和東宮,抬到法場,傳令用弓弦絞死。東宮才只十二歲,臨死大罵三桂道:「黠賊,我朝何負於汝?我父子何仇於汝?把我們收拾到這個樣子。「這日大風揚沙,雷電交加v,滿漢軍民,無不悲悼。吳三桂卻很是欣然,一面叫把永曆帝屍身,叢葬在省城北門外,一面叫幕府中擬折復奏。說部常套,有話即長,無事即短。清聖祖登基而後,雖未必五穀豐登,萬民樂業,卻因三桂殄滅了永曆,西南方的憂慮是沒有了。張煌言隱居南田,鄭成功建邦台島,東南方也沒有人來纏擾。得過且過,總算是太平天子。從來太平天子,必定做出幾樁風流韻事,來點綴歷史。像隋場帝、唐明帝,都是成例。清聖祖既然算是太平天子,自然總也逃不脫那個成例。而況聖祖聰明天亶,又乖覺又伶俐,軼類超群,幾百個也不及他一個。生長宮闈,日夜跟宮女們混在一堆,又加母后憐愛,百般放縱,一任他蹂香躪玉,叱燕嗔鶯。因此雖在童年,那古怪刁鑽淘氣,比成年人還要利害。
一日,他不知又轉出了一個什麼念頭,特到慈寧宮見太后。
這位太后,是蒙古科爾沁部一等公定南將軍佟圖賴的女兒。蒙古人沒一個不信喇嘛教的,聖祖進宮,見太后正跟一個喇嘛僧,對面坐著,講經說法,談得非常起勁。太監報:小爺進來。太后喜歡道:「玄哥兒來得正好,你也來聽聽師傅的說法。「說著就把聖祖摟入懷中,一面撫弄他的脖子,一面靜聽喇嘛僧講道。聖祖不耐煩道:「這位師傅想必肚子餓了,傳旨御廚房賜齋罷。「喇嘛僧見聖祖這個樣子,也不敢再往下講,謝過恩就出宮去了。聖祖向太后道:「母后,兒臣有一件事情,要回你老人家。「太后忙問何事。聖祖道:「這幾天經筵講官進講的是《尚書》,兒臣聽著倒很喜歡。「太后道:「喜歡念書,果然是好,只是別太認真了,身子也要緊。咱們又不比百姓人家,靠著這個要應科第,不過認得幾個漢字,能瞧瞧章奏罷了。「聖祖道:「母后教訓的是!「頓了一頓,又道:「兒臣聽那講官說起中原的主子,從古到今,最好不過就要算著唐堯虞舜。那唐堯的好處,就在和睦九族的人,九族都和睦了,然後化及百官,化及萬國,天下沒一個人不被他的恩,沒一個人不服他的治。兒臣現做著中原主子,兒臣想就學那唐堯的法子,先把九族的人和睦起來。母后瞧好不好?「太后道:「一家子人,原是要和氣。你既然肯效法堯舜,那還有什麼不好?「聖祖道:「懇求母后下一道懿旨,所有宗室格格等,准其隨時入宮朝見,不這麼,又怎麼會和睦呢?「太后點頭道:「還是你想得周到。
「次日,果然降了一道懿旨。於是,睿邸、豫邸、肅邸各王邸的格格,鎮國、輔國各公府的姑娘,都能隨時入宮,陪著聖祖玩笑。大內裡頭,頓時熱鬧許多。聖祖朝罷回宮,就跟眾格格謔浪笑傲,日子過得非常快活。
這一年是康熙八年,聖祖已經十六歲了。宗人府拜上一折,開具各邸格格年歲,請旨遣嫁。聖祖瞧見此折,心裡先已不耐煩,暗想:女孩兒到了年長,為甚必定要嫁人,真乃不通得很。等到瞧那所開的名字,內有某邸七格格一名,笑道:「這宗人府真不曉事,七格格朕早納為妃子多時了。「隨提硃筆批道:「七格格已納為妃,遣嫁一節,著毋庸議。欽此。「宗人府見此硃批,不勝驚詫,遂爭道:「中原禮節,同姓不得為婚。七格格於皇上為父輩行,皇上稱之為姑母,豈可納為妃子?臣等寧死不敢奉詔。懇請收回成命!「聖祖笑道:「你這個人怎麼這麼的不通,中原人所謂同姓不婚,無非指著生我的母,我生的女,與同生的姊妹罷了。像姑母一輩,既不是我的母,又不是我的女,更不是我的姊妹,納之有何妨礙?「宗人府聽了這種精奇透闢的議論,哪裡還回奏得出。在朝各漢臣,瞧見宗人府為難的樣子,不約而同的慷慨陳詞。你也面折,我也廷爭,諫諍得非常盡力。究竟聖意堅定,諸臣瞎鬧一會子,也就罷了。這時候,聖祖雖然親政,其實全國政權,一大半操在強藩手裡,平西王吳三桂,開府雲南;干南王尚可喜,開府廣東;靖南王耿精忠開府福建。耿、尚兩府,各有五十佐領,綠旗兵各有六七千,丁口各有二萬,平西王藩屬,獨得五十三個佐領,綠旗兵有到一萬二千,丁口有到數萬。三個藩王裡頭,要算平西王功勞最高,兵馬最強,朝廷待遇的恩禮,也最為濃厚。西府用人,吏兵兩部,不得掣肘;西府用財,戶部不得稽遲;西府有除授文武官吏的特權。因此天下官吏,一大半都是西選,各省督撫提鎮,差不多有隻知藩王教令,不識皇帝上諭的樣子。平西王的兒子,入尚宮主就在北京供職,且政大小,朝夕飛報雲南。所以在朝各官,聽了「平西王「三字,也很惴惴。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