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三國:激活戰勛系統,陛下何故造反> 第68章 三寸之舌,遠勝千軍萬馬

第68章 三寸之舌,遠勝千軍萬馬

2024-09-15 00:34:17 作者: 年少無為
  夜幕低垂,朔方郡的城樓上,寒風如刀割,李儒身披一襲黑袍,立於城樓邊緣,目光深邃地望向遠方。

  那裡是并州朔方郡,火光隱現,映照著他不苟言笑的臉龐。

  他輕輕抬手,示意身旁的隨從退下幾步,隨後獨自步入城內,直奔郡守府。

  「郡守大人,李儒來訪。」門外傳來低沉而富有磁性的聲音。

  郡守趙煜,一位中年男子,面龐圓潤,眼神中閃爍著對權力的渴望與不安。他迅速整理衣冠,迎了出來。

  「哦?李大人深夜造訪,有何要事?」趙煜故作鎮定,內心卻已波濤洶湧。

  李儒被策反,還差點害殺主公丁定,又助西涼軍拿下上郡,此時深夜來訪,多半是來勸降。

  李儒微微一笑,那笑容里藏著不為人知的深意,這位趙太守是離正面戰場最近的,即使丁定被圍,他也一兵一卒沒有派出去,而且此人極其貪財。

  這是典型的膽小怕事,貪財好色,是最好勸降的對象。

  「趙大人,時局已變,丁原已逝,其子丁定如今在西河郡孤立無援,大局已定。」

  「董卓大人仁德廣布,願與天下英雄共謀大事,大人何不順勢而為,共襄盛舉?」

  洛陽被呂凱攻破的消息還沒有傳入并州,董卓的威名,還是很好用的。

  趙煜眉頭緊鎖,遲疑片刻:「李大人所言極是,但本官身為朝廷命官,豈能輕易背棄舊主?」

  這事吧,不仗義,得加錢!

  李儒輕輕搖頭,這路貨色,裝什麼大尾巴狼,隨即從袖中取出一封密信,遞與趙煜:

  「大人請看,此乃董卓大人親筆,承諾若大人願歸順,不僅官職保留,更將賜予重賞,朔方郡之繁榮,將在大人手中更上一層樓。」

  趙煜接過密信,目光掃過,眼中貪婪之色一閃而過,隨即故作沉吟:「李大人,此事非同小可,容我再三思量。」

  李儒淡淡一笑,轉身欲走,留下一句話:「大人,機不可失,時不再來。董卓將軍的耐心,也是有限的。」

  從他貪婪的眼神上看,朔方已經基本拿下,果不其然,李儒剛走,這位太守就召集屬下,商量投誠事宜。

  次日,五原郡,郡守韓松正埋頭於堆積如山的公文之中,眉頭緊鎖,顯得格外疲憊,李儒的到來,如同一陣清風,吹散了書房內的沉悶。

  「韓大人,久違了。」李儒的聲音溫和而有力。

  李儒深知,此人對權力的渴望,早已達到巔峰,可惜在丁原手下,不得重用,竟然將他分到五原郡,這個與鮮卑接壤,經濟落後的邊疆。

  這裡油水,勢力,物資不如其他郡,卻又肩負抗衡鮮卑的重任。

  可這幾年,連鮮卑族在呂凱的幫助下,都是蒸蒸日上,不屑於入侵中原,只有五原郡還是那個群山惡水出刁民的地界。

  韓松抬頭,眼中閃過一絲驚訝:「李大人?此來有何貴幹?」

  這個二五仔,竟然來找自己,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此人就是來當說客,勸自己投降的。

  「韓大人,董卓將軍對大人之才早有耳聞,特命我前來,邀大人共圖大業。」

  「丁原已敗,丁定不日將降,大人何不藉此機會,一展宏圖?」李儒言辭懇切,直擊要害。

  韓松沉吟片刻,嘆道:「我食丁家俸祿豈能反叛,此舉是陷我於不義啊!」

  李儒打斷了他的話:「大人言之差矣,忠於國家,亦需順應時勢。董卓大人志在天下,大人若能相助我主,必能青史留名,造福一方。」

  韓松沉思良久,不知如何回答。


  李儒見狀又沉聲道:

  「大人還在猶豫什麼,我李儒這等才能都受重用,閣下之才,董卓大人必將委以重任,我李儒誇下海口,以閣下之才,日後定能躋身司徒,豈不比在這偏遠之地要逍遙自在。

  終於點頭:「李大人言之有理,我願歸順董卓將軍。」

  五原郡,朔方郡,輕鬆拿下,只是雲中郡嘛,就有些難度。

  雲中郡,情況則大為不同,郡守劉鈺,以忠義著稱,手下將士多對其忠心耿耿。

  然而,李儒深知,人心難測,尤其是在這亂世之中,他並未直接面見劉鈺,而是選擇了一個隱秘的地點,與劉鈺的將領張允密談。

  「張將軍,李儒有禮了。」李儒的聲音在密林中迴蕩。

  張允警惕地望著李儒,卻也難掩好奇:「李大人深夜至此,所為何事?」

  「張將軍,董卓將軍對將軍的勇武早有耳聞,特命我前來,邀將軍共謀大事。丁原已敗,大勢所趨,將軍何不……」

  「董卓將軍的盛情,張某心領了。」張將軍緩緩開口,聲音堅定而有力。

  「但天下之事,非一人之力所能定。我需時間考慮,待時機成熟,再行定奪。」

  此言一出,使者李儒一愣,但他很快便掩飾住了內心的情緒:「那就讓將軍考慮一番,我就不打擾將軍了。」言罷便退出了營帳。

  而張允將軍,則獨自留在營帳之中,凝視著窗外那輪皎潔的明月,心中暗自盤算著如何在即將到來的風暴中。

  是伺機而動,趁機幫董卓奪下雲中郡,立下大功,還是,選擇觀望,做一個牆頭草,兩不得罪。

  李儒的勸降很快就起作用,朔方郡,五原郡,集體叛亂,宣布改旗易幟,投靠董卓。

  「諸位,亂世之中,強者為尊,董卓大人雄才大略,乃天命所歸。爾等若仍執迷不悟,堅守那即將傾覆的漢室殘垣,不過是螳臂當車,自尋死路。」

  朔方太守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每一個字都仿佛帶著不可抗拒的力量,穿透人心最深處的恐懼與迷茫。

  朔方郡,這片遼闊的邊陲之地,本應是漢室邊疆的堅固屏障,此刻卻在李儒計謀下,悄然生變。

  郡守府內,燈火通明,這場決定命運的會議正在進行,一眾將領聞言,皆面色凝重,眼神中交織著猶豫與不甘。

  「改旗易幟,非為個人榮辱,實為保全一方百姓,免遭戰火塗炭。」

  太守的話語如同春風化雨,滋潤了那些乾涸的心田,也吹散了他們最後的猶豫。

  於是,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朔方郡城頭,舊日的旗幟被無情扯下,取而代之的是董卓那猙獰的西涼標誌,宣告著這座城池的易主。

  與此同時,五原郡,這個曾經與匈奴對峙的英勇之地,也未能逃脫命運的洪流。

  在相似的情景下,五原郡的將領們或是被太守的言辭所打動,亦或是被董卓的武力所震懾,紛紛選擇放下武器,打開城門,投靠董卓。

  這場由李儒一手策劃的勸降大戲已經完成三分之二,李儒自知難以說服雲中太守,只得回五原郡,安撫剛剛投誠的將士們。

  七八萬并州守軍,朔方郡,五原郡,全憑李儒那一條肉舌頭,不費吹灰之力,就盡歸董卓之手。

  至於雲中郡,李儒相信,張允會做出有利於他們的選擇,毫不費力拿下兩個郡,董卓大人定會好好獎賞他。

  雲中郡的張允得知那兩個郡已經歸降,心裡牙痒痒的,可他又深知,雲中太守劉鈺是個冥頑不化的人,他已經開始盤算著自己棄明投暗的計劃。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