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大明不革命> 第282章 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第282章 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2024-09-23 00:07:52 作者: 王子虛
  第282章 新一輪的技術革命

  「乾隆終究還是死了。」

  朱簡烜收到瀋陽發來的電報,不置可否的感慨了一句。

  朱簡烜感覺,乾隆雖然有長壽的天賦,但生活條件肯定會影響天賦的發揮。

  徹底落魄成了勞工,相比當皇帝和太上皇的時候,能享受到的生活條件,可是天差地別的。

  他活不到歷史原有的壽命也算是正常。

  倒是乾隆的死因,讓朱簡烜有點始料未及。

  竟然是被多鐸的後人打傷,然後被眾人踩踏擠兌致死的。

  在意外之餘,朱簡烜開始考慮,對乾隆的死以及導致他死的事情,應該怎麼處置?

  自己作為大明皇帝,以及大明朝廷應該表現什麼樣的態度?

  朱簡烜感覺還是直接無視了吧。

  乾隆在原清國高層的混戰中被踩踏致死,也差不多說明乾隆本身的威信已經沒了。

  自己特別關注,無論是給他額外的照顧,還是特別處置相關人員,都反而會再次增加乾隆之死的關注度。

  讓他就這樣沒了,讓不相干的人根本不知道他什麼時候沒了。

  於是朱簡烜簡單回了一句:

  「趙弘曆按照普通勞工死亡處理,涉事人也按照正常鬥毆處置。」

  在各方面的鐵路完全貫通之前,順天府到遼東、蒙古、陝西、四川、江南、廣東等地的電報線已經架設起來了。

  天南海北的重要情報軍政情報,都可以通過有線電報隨時傳遞了。

  與此同時,無線電報設備也已經量產,已經在重要的派員的軍屯衛所、軍營、海軍戰艦上應用。

  大明天下的信息傳遞效率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相應的,對遠方資源的調度和控制能力,自然也上升了一個大階段。

  蠻荒地區的土著,與邊境附近的居民發生衝突,消息基本可以當天直接傳到順天府。

  順天府自然也可以立刻安排駐紮地區合適的軍隊前往支援。

  對於朱簡烜而言,相比於乾隆的死和怎麼死,歐洲戰場上的技術革新更讓朱簡烜在意。

  朱簡烜其實早就有心理準備,知道在總體科學技術基礎達標的情況下,技術上的追趕者的革新效率會非常高。

  對於清國、日本、非洲這些地方,本身的手工業基礎比較差,對大明技術的追趕效率很低。

  但是歐洲的情況有所不同。

  英國、法國、義大利這些地方,科學理論水平相對較高、手工業水平也相對較高、還有比較濃厚的商業範圍。

  本來就有瓦特、拉瓦錫、拉格朗日等等能夠歷史留名的大工匠和科學家。

  他們見識到大明使用的工業產品後,肯定會在當地官方或者商業投資者的驅動下,展開針對性的研究和模仿。

  有目標的研究,比摸索型的研究效率快很多,特別是在工業尚未完全脫離手工業的時代。


  特別是苦味酸這種現有的東西,歐洲人一旦得到苦味酸手雷的樣品,立刻就能做出成品。

  法國人從與大明的戰爭中獲得苦味酸手雷的秘密,而後歐洲其他國家很大概率可以通過與法國人的戰爭得到苦味酸手雷。

  苦味酸手雷在拿破崙戰爭時代全面普及,肯定會直接改變這場戰爭的方式。

  朱簡烜甚至認為,澳洲連發槍的威力肯定會吸引歐洲工匠持續研究,持續的戰爭也會為這種研究提供需求支持。

  就算是他們短時間內無法提升生產工藝水平,也有可能創造出底部擴張彈。

  屆時大明軍隊與歐洲軍隊的技術差距就會大幅度縮小。

  不過朱簡烜也沒有太過擔心。

  歐洲人看似是追趕者,但大明不能算是真正的開拓者。

  朱簡烜了解近現代的科學技術史,始終引導著大明的科研攻關朝向正確的方向。

  所以大明實際上也有追趕者效應,否則不可能在短短二十年內有現在的成就。

  經過這些年的積累,第一次工業革命已經基本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基礎已經打的差不多了。

  又有幾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裝備的前置科技已經點完了。

  朱簡烜讓通政司安排了一下時間,帶上自己親自繪製的一沓圖紙,去科學院開會上課同時安排新任務。

  收到通知來參加會議的,都是朱簡烜最熟悉的弟子,科學院和工程院最重要的官員和工匠。

  在科學院的小會議室裡面,朱簡烜看著眾人向自己行禮之後,上來就直接問:


  「新型艦用動力系統的情況如何?達到我三年前提的要求了嗎?」

  李銳馬上報告說:

  「稟陛下,按照軍用艦船的標準,以蒸汽輪機為核心的新型艦用動力系統,可靠性已經達標了。

  「解決了典型的故障和密封問題後,單鍋爐的功率也達到了一萬兩千馬力,達到了陛下三年前的要求。」

  朱簡烜頗為滿意:

  「好,去關上門窗,拉上窗簾,打開幻燈機,我有新的任務給你們。」

  幻燈機的結構很簡單,就是大燈泡加上幾塊透鏡,將手工繪製的簡單的示意圖,照射投放在白色的幕布上。

  這種機器自從十七世紀被發明出來之後,經過了多次改進升級一直用到了二十一世紀。

  朱簡烜拿出的這幅示意圖上,是一個有著圓柱形身體,以及兩對橫向展開的翅膀,一對前置螺旋槳的機器。

  朱簡烜伸手指著投影上的圖象說:

  「大家應該看得出來,這是一種飛行機器,這是我關於飛行機器的一種設想。」

  現場的工匠們此時都是有些錯愕,剛剛問了艦用動力系統的事情,現在怎麼轉到飛機上了?

  不過對於飛機的研究本身,在場的工匠們倒是沒有太過意外。

  飛機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產物,不過飛機相關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前後持續了將近一百年的時間。

  最早達文西時代就有飛行機器的設想,在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基本成熟之後,就開始有人試圖用蒸汽機驅動飛機飛行了。


  但蒸汽機本身就太過笨重,木頭框架無法承受蒸汽機,鋼鐵框架又太過沉重,導致飛機總體更加沉重。

  在十九世紀五十年代,有人製造出了結構完善的蒸汽機動力飛機,但總重量超過一噸,發動機功率卻只有幾十馬力。

  按照當時的蒸汽機的功率密度,飛行機器本身就不具有可行性,所以始終沒有成功飛起來。

  不過飛行機器相關的實驗以及理論研究在這幾十年中始終在進行。

  到了十九世紀後期,本身相對輕便關鍵是燃料易於儲存汽油機出現了,飛行機器的曙光終於出現在了地平線上。

  當電解鋁工業成型之後,工商也有了兼顧輕便與牢固的框架材料,飛行機器實用化的產業基礎都補全了。

  在後世諸葛亮們看來,十九世紀末的時候,距離飛行機器真正飛起來,已經只差最後一層窗戶紙了。

  但是在現實中的歷史上,這一層窗戶紙卻並不是很好捅破,畢竟摸索與學習是截然不同的。

  飛行機器是當時非常熱門的研究,世界主要工業國的工匠和發明家門,不斷地提出各種各樣的設想和實驗。

  所有人都想要弄清楚,什麼樣的機器能依靠自己的力量飛起來,什麼形狀的機翼適合飛行。

  以及最重要的問題,如何控制飛行機器,如何穩定的起飛、降落、轉向。

  後世歷史上擁有飛機發明者殊榮的萊特兄弟,在當時看來似乎沒有太過特殊的成果。

  在萊特兄弟的飛機公開試飛的同一年,有一個巴西人阿爾伯特·桑托斯·杜蒙在法國也完成了實驗。

  在萊特兄弟試飛兩年後,美國人格倫·寇蒂斯也獨自完成了飛行實驗,關鍵是他真正解決了最重要的飛行控制問題。

  現在的大明也有了汽油機,還有了電解鋁產業,朱簡烜自己知道飛機的基本知識。


  現在把飛機做出來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單純從最實現基本功能的角度看,飛機的設計和製造都比汽車更簡單。

  一戰到二戰時代的螺旋槳飛機的結構,他們相比汽車而言不需要變速箱,發動機也不需要專門的冷卻結構。

  也不需要發動機與驅動輪之間的複雜傳動和控制結構。

  最簡單的飛機結構,就是機翼形狀合適的殼子,加上一個合適的發動機。

  單純只需要飛起來的飛機,前置科技實際上只有汽油機。

  木頭結構的飛機也能飛行,只是載重量肯定非常的有限,實用性自然也很低,只能用作偵察機,也飛不快。

  鋁合金能讓飛機獲得更高的實用價值。

  朱簡烜現在展示的示意圖,就是類似一戰時代的雙翼飛機的外形,然後直接給工匠們講了原理:

  「以典型的滑翔翼為例,當滑翔翼整體向上傾斜的同時向前滑行。

  「滑翔翼下方的氣流衝擊在滑翔機下方,能給滑翔翼提供一個向後上方的力。

  「所以滑翔翼可以在氣流的托舉下,緩慢的向前飛行並逐漸降落。

  「與此同時,根據流體力學原理,流體流速快的地方壓力較小,流速低的地方壓力較大。

  「如果滑翔翼的切面為下方平滑,上方向上圓潤的凸起,也就是類似半圓形狀的時候。

  「平整的機翼下方的氣流流動速度不變,凸起的機翼上方的氣流流動速度就會變快。


  「進而形成一個向上托舉的力量,我準備稱之為升力。

  「但是,對於滑翔翼而言,氣流流動的速度始終無法超過飛行速度,機翼獲得的升力無法超過自身的重力。

  「所以我們嘗試給滑翔翼添加動力源,人為加快機翼向前飛行的速度,進而增加氣流流動的速度。

  「如果流動的氣流提供的升力,超過機翼所屬的機器的總體重力,理論上應該能夠持續保持飛行狀態而不落地。

  「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參考船舵的原理,通過可控的翼面來調整飛行方向和高低姿態……」

  飛行方面的研究,在現在的大明科學院,也可以算是小規模的熱門項目了。

  人類對天空的嚮往是難以遏制的。

  飛行機器的巨大前景,也是稍有腦子都能意識到的。

  這個時代有軍用氣球,甚至大型軍用風箏,或者說是大型滑翔翼。

  但是這些東西的缺點都非常的明顯,氣球速度和控制困難,風箏和滑翔翼只能降落。

  能夠自主飛行,關鍵是能上升,能持續飛行的機器,能解決這些問題。

  但是就像很多前沿研究一樣,在沒有朱簡烜這個金手指的指導下,這種摸索性質的研究出成果的速度很慢。

  如果朱簡烜放任不管,可能需要十年二十年才能做出東西來。

  朱簡烜現在直接挑明了正確方向,現場的工匠們聽完了朱簡烜的開場介紹,都有種非常熟悉的驚嘆和恍然大悟的感覺。

  相關研究人員還在摸索的飛行機器原理,朱簡烜這樣幾句話就一下子講清楚了。


  只要有基本的力學知識,都能判斷這個設想邏輯上是可行的,關鍵就看飛行機器本身的重量和發動機功率的比例了。

  再加上朱簡烜以往的設想,基本都是頗為順利的實現了的,所以現場的工匠根本沒有懷疑的念頭。

  他們想明白之後,幾乎本能的開口讚嘆,覺得可以專門開個項目了。

  朱簡烜也沒有在客套上浪費時間,把基本的示意圖和基本原理講完之後,就把一些更加具體的細節上的設計示意圖發下去。

  讓現場的弟子、工匠們傳閱,然後自己繼續提點其中關鍵的注意事項。

  比如說機翼的剖面形態,比如說舵面控制方式,最後安排幾個弟子和工匠們負責,嘗試把事務做出來開展實驗。

  把髮型機器的研發項目安排下去,朱簡烜馬上開始安排以飛機為前置的新項目——搭載飛機的戰艦。

  朱簡烜先問新型艦用動力系統的研究進展,就是為了搭載飛機的戰艦而問的。

  在原有的歷史上,飛機試飛成功的消息傳開之後,幾乎馬上就有人設想將飛機放到戰艦上,負責更快更大範圍的偵察了。

  後世看來非常「高端」的航空母艦,最初的形態其實非常的簡陋。

  就是將足夠大的船甲板鋪平,讓簡單的早期飛機能夠起飛和降落,就可以算是航空母艦了。

  航母和無畏艦之間沒有直接傳承關係,運煤船鋪上木頭甲板同樣能算是航母。

  但即便如此,大中型船隻和戰艦的建造成本,哪怕是局部改造成本,與結構簡單的飛機都不是一個數量級上的。

  戰艦本身都是海軍的資產,適合搭載飛機的戰艦改造工程花費巨大,如果實驗不成功的話,改造完成的戰艦還要再改回去。

  在沒有高層強力支持的情況下,早期的戰艦搭載飛機的驗證性質的測試,通常都是充滿了折中、湊合、拖延的小打小鬧。

  朱簡烜既然知道戰艦搭載飛機的方向是正確的,還知道大概應該怎麼設計這種戰艦。

  那自然就和其他的研究一樣,直接折中的不確定的摸索階段。

  不用傳統舊有戰艦改造測試了,直接開始專門設計和建造具有實戰意義的新型戰艦。

  朱簡烜自從三年前開始,在內燃機驗收完成,新型戰艦動力系統驗收完成後,就開始畫航空母艦設計圖了。

  當然和以前一樣,這個設計圖當然不是詳細圖紙,那東西不是人腦子能記住的。

  還是戰艦基本功能結構的概念圖,細節讓工匠去填。

  不過朱簡烜根據前世的經驗,將所有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專門標註出來單獨畫了示意圖。

  比如說煙囪和煙道的布置,機庫和升降機的布置,裝甲防禦體系的規劃等等。

  朱簡烜設想的第一種航空母艦,是一艘滿載排水量高達一萬五千噸,最大速度超過每小時五十公里的新戰艦。

  這個世界上前所未有的巨大、快速、奇特的戰艦。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