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光宗耀明> 第178章 全體眼紅的好位置

第178章 全體眼紅的好位置

2024-09-23 00:27:15 作者: 冬三十娘
  第178章 全體眼紅的好位置

  「朕實重文教!」

  朱常洛坐下之後又起著高調,像是為自己剛才作那個揖註解。

  「御極一年多以來,朕常常在想著如何治政。思來想去,朕要讓這大明國泰民安、國富兵強,還是要仰仗臣工們公忠體國、勤勉清廉,仰仗士紳們教化地方、調和紛爭。」

  孔尚賢暗自腹誹:你說得好聽!

  「但朕也想明白了,這便好比是大學之道。」朱常洛進行著屬於自己的闡述,「明明德,親民,止於至善,實在太難。朕徳薄,天下不說知所先後、能近道,如今卻是離大道越來越遠了。即便只是要天下遵奉成例,也是群情洶洶,這些都不必諱言。」

  孔尚賢又覺得他是不是在陰陽自己。

  皇帝徳薄,天下官紳德如何?

  「唐太宗《帝范》有云:取法於上,僅得為中,取法於中,故為其下。夫子也有教誨: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大家聽著皇帝似乎突然要討論學問一般,都靜靜地聽著下文。

  「如今讓天下官民只是遵奉成例,終究是中策罷了。這上策,還是要以德、以禮宣教天下。」

  朱常洛看著眾人:「兩漢、魏晉、唐宋,皆有太學;而大明開國以來,只兩京有國子監。今朕欲重設之,以上舍為大學,學成即可授職,免於會試;以貢生為中學,可晉升至大學,亦可經會試為貢士;以蔭監及各省鄉試副榜為小學,蔭監免學資,名列諸省副榜者盡可納微薄學資居太學,學成考滿晉升至中學便可允會試。」

  這個重磅的決定一下子震驚了殿中諸人。

  相比地方上提高學官的地位,這才是對大明文教和科舉體系的一個重大改變。

  而太學的設立,先例都在那裡。

  西周時就有太學一詞,只不過那個時候名字不一樣,比如說成均。朝鮮的成均館,就是效仿的古法。

  正式的太學在漢時才開始有,最初只設五經博士,學子稱為博士弟子。兩漢鼎盛時,太學生曾多至三萬人。

  唐時開始,才以國子監為最高的部門,下面管理著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等各種學校。

  宋初開始,就只設國子監。是到了慶曆新政時,才有了新的太學。內捨生免試,宋代也是這麼做的。

  現在朱常洛提出了大學、中學、小學的概念,無非還是落腳於那一句「大學之道」,想要「道之以德,齊之以禮」的上策,讓天下官紳「有恥且格」。

  但顯然已經有了比較成熟的想法,包括了各個階段的生員來源。

  朱常洛確實早就想過很多了,包括讓朱載堉這個叔祖到京城來。

  太學這種老概念被重新用起來,正因為當年它其實更有包容性,其下有許多學科。這個概念既容易被接受,也算得上是大明文教的一個重磅事件,足以向天下官紳表達皇帝重視文教、士紳的態度。

  至於朱常洛想在其中微調的東西,在「太學再現」這種級別的事件面前就不算什麼了,那不算注意力的焦點,即便注意到了也不過是「復古」。

  復古好啊!雖然皇帝復得有點太古了,但多少算是對「新法」的調和不是?

  朱常洛笑著回應他們的眼神:「既復太學,自然也要復太常。可設太常大學士一員,主管天下文教,入內閣。這太學學址,西苑盡可留用!大中小三類太學生,朕樂聞三萬學子讀書聲!」

  即便申時行這種人也不免心裡躁動不已。

  國子監才多少監生?

  現在皇帝不僅要把整個西苑開闢為太學,還有著收納數以萬計的學子在其中讀書的宏願,更要恢復一個以太常為名的古官職。

  太常卿,古九卿之首。如今太常寺卿,只是小九卿之一,管的只是祭祀和典禮活動中的祭祀物品準備和禮樂工作。

  皇帝所說的太常大學士,那又不同了。在如今大明的權力結構中,他的地位不僅高於九卿,而且將是內閣大學士之中唯一一個有明確主管事務的閣臣,是實質的大明文教魁首。


  這種地位又哪裡是普通的內閣大學士甚至首輔能比的呢?足以稱一句「當世夫子」了。

  一個讓在場所有人眼紅的好位置!

  「三大殿固然重要,國庫若寬裕,這太學卻更重要!西苑諸多殿閣,也只需稍改一下就能夠用。」朱常洛看著他們,「卿等以為,這件事可不可行?今日正好圍爐議一議。」

  在名望的驅使下,哪個文臣會說這件事不可行?

  而且王錫爵頓時就想到了儘快推動這件事所需的財務問題可以怎麼解決。

  「西苑諸主殿,規制上都是足夠了的,無非格局上要增設、改建一些宮苑。大司空也在此,臣以為所需工銀不會過兩百萬兩,況且可以一步一步來嘛,先把大學苑建起來。陛下若能借支內帑,那便不在話下。」

  「這大學生考選,諸省正榜舉子皆可前來應試;中學生、小學生考選,可稍改開納。與其開納給官身、功名,不如開納可應考。入得太學,哪怕只是小學生,學成考滿也算是生員功名在身了。」

  朱常洛笑著看他:「考選報名費。」

  「正是!」王錫爵說道,「只要太學能夠快快建成,天下多出一兩萬的生員,也算合乎成例的優免了。此陛下殊恩,地方學官也能憑此勸撫士紳。」

  不能依託身份和地方上的關係來額外優免了,那麼增加合法優免上限總可以吧?

  雖然平攤到大明所有的縣,也許一個地方只有幾人,但這畢竟是開始啊,畢竟是一個指望。

  如果這也不肯,那也不肯,那還有什麼好說的?

  總之又是一個分化手段和激勵手段。

  朱常洛欣賞王錫爵當場想出的這個法子:是預期管理。

  開納是直接買官身功名、買優免,但報名費的門檻卻可以極低。而大明尚未取得生員身份的讀書人,規模就太大了。


  在正常情況下,大明活著的進士總共只有大約三四千,舉人大約在一萬五左右,秀才則在五萬左右。

  而每一關的錄取率都差不多,在百分之三四而已。

  俗稱秀才的生員是年年都可以考的,但大明每年錄取的生員數量平均不過一千三左右。

  如果這太學的小學苑明年就能建成,那麼不說一次性錄個上萬人,一次錄個五千人又會是什麼概念?而且是到北京讀書,是上限直達可以免試獲得貢士身份的大學的太學。

  這是地方縣學、府學能比的?

  只要放出這個消息去,錄取率是如此之高,那麼幾乎所有還沒獲得生員功名的人都來試一試。

  即便報名費每人只收個幾錢,那也是巨量的一筆銀子。

  何況學成考滿,有了秀才功名又能直接考中學不是?

  因為朱常洛拋出來的這個想法,即便是此刻在殿中的「舊黨」也不能不覺得這是皇帝的一樁善政。

  由於厲行優免而帶來的風波,直接增加合法優免的人數確實是個極大的安撫。

  子嗣教育條件最好的當然還是地方士紳大戶,所以他們必定能占得這個善政最大的好處。

  雖然只是對於厲行優免之後的找補,而且生效至少要等到考選結果出來、學成考滿的數年後了。

  朱常洛並不拒絕現在多出規模不小的秀才和舉人。沒做官之前,秀才、舉人在地方上僅憑本身功名能夠享受的優免有限。

  只要嚴格遵守優免上限的政策能落實,無非是分出其中一塊小蛋糕罷了,而且能讓地方上的官吏們更好開展工作。

  朱常洛看的還在更長遠:如此龐大的帝國,最終還是需要足夠多、經受了系統的學問和思想教育的人來擔任官吏的。


  設置公辦銀只是第一步,哪能一直放任地方胥吏雜役純粹僉派或者買賣填充呢?

  要走到那一步,靠大明如今存世的這不足十萬有功名在身的人萬萬不夠。

  如今只是厲行優免,等生員、舉人隊伍膨脹了,等地方官紳害民的案例免不了要突破朱常洛劃下的線,或者財稅上已經足夠支撐進一步加底薪和津貼了、打通了生員舉人晉升通道了,那就是讓他們之中的不少願意早點出來吃皇糧的時候。

  一步一步來。

  天恩浩蕩,大明要一次性增加這麼多有功名在身的太學生,這必定會成為正旦節朝會上的一個大喜訊。

  在這御前燕朝上,大家很快就統一了思想:舊黨希望促成一個讓天下官紳都覺得他們在做事、在為他們爭取利益的結果,新黨也希望「新政」能夠更加順利地推行而不出大亂子。

  很快就到了組建「籌備工作小組」和「選任領導官員」的階段,其實都瞄準的是那個太常大學士的位置。

  「臣以為內閣該增設一員!」

  「來年事務繁多,在京部衙今年變動已多,還是由如今的閣員改銜吧。」

  「臣願專辦此事!」申時行難得態度明確地直接要官。

  沈一貫心情很複雜,可他沒法說話。

  他是內閣首輔啊,王錫爵要主持新政啊!

  功勞要被老申頭搶了!

  朱常洛滿意地點頭:「申閣老自是上上之選,擬旨吧,申閣老改太常大學士,專掌天下文教和太學籌設事宜。」

  「臣謝陛下隆恩!臣定不負陛下重望!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大家都聽得出來申時行很激動,朱國祚心裡有點失落,但只能羨慕。

  他太年輕了,也升得太快了。哪怕是如今有資格入閣的寥寥數人之一,而且是本就管文教的禮部尚書,可他畢竟還是太年輕了,升得太快了。

  但現在他有了明確目標。

  內閣大學士之中唯一有專管事務的閣臣,主管天下文教,天下文魁!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