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現代都市> 家父李世民,請陛下稱太子> 第119章 隋唐有太子即位的先例?

第119章 隋唐有太子即位的先例?

2024-10-05 03:03:54 作者: 執筆見春秋
  第119章 隋唐有太子即位的先例?

  房玄齡是個狠人吶。

  所謂房謀杜斷,意味著房玄齡做事嚴絲合縫,滴水不露,謀劃極深。

  李世民十九歲的時候,房玄齡就投靠了過去,至今已有二十五載。

  可以說對於李世民,房玄齡毫無疑問,是最為熟悉的那個人。

  他很清楚,要達到什麼程度,才能真正讓陛下行廢太子之事。

  當他把所有證據擺出來後,太子謀反的事,就將會成為定局。

  次日,東宮。

  「a,o,e,y,w,u。」

  「一二三四聲分平仄,一二為平,三四為仄。」

  「按照聲母,韻母去照著上面讀,基本上就差不多了。」

  「跟現在的發音是有些區別,習慣就好了。」

  李承乾正在教導簡體字的發音跟寫法。

  下邊聽課的是蘇定方,裴行儉,薛仁貴,李象,狄仁傑。

  難為蘇定方了,都四十來歲的人了,還要在這裡跟初學者一樣,學習拼字簡體字。

  如今大唐的官話,是洛陽讀書音,洛陽讀書音不是後世洛陽的方言,而是從西周時期周王室傳下來的一種語言。

  隋朝統一全國後編寫的的韻書《切韻》,是以金陵雅言和洛陽雅言為基礎編寫的,形成了隋朝的官方語言。

  唐承隋制,唐朝也用隋朝的官方語言,稱洛陽漢音,是中原雅言和各民族交流後形成的新的官話。

  洛陽讀書音一般有平、上、去、入四個聲調,且每個聲調的具體調值與普通話不同。

  普通話則有四個聲調,即陰平、陽平、上聲、去聲。

  簡單來說,就是洛陽漢音更細緻,韻母聲母更多,普通話就要簡單許多。

  「殿下創的俗字,俗語,果真是博大精深,這對於初學者來說,能快速的上手,學起來也更加簡單。」

  「尤其是在俗字這塊,脫胎於官字之中,化繁為簡,哪怕是沒學過官字,把俗字學會了,亦是能看懂官文。」

  「這等方法若推廣開來,將極大程度減少學子們的時間,或許只需要兩三月,便能簡單運用了。」

  蘇定方當即肯定說道。

  站在他這個位置上,要比其他人想得更多。

  不管是俗字,還是俗語,太子這邊必然不是隨便兩天就能想出來的,肯定是已經準備了很久的時間。

  很明顯,太子所教的俗字跟俗語,已經成了一套完整的體系。

  這套完整體系的創立,在蘇定方看來,即便是以太子的聰慧,少說也需要數年時間。

  太子在數年之前,就開始著手準備了。

  這套看上去並不怎麼華麗的俗字俗語,是給普通人,也就是大字不識的人所準備的。


  當時肯定沒有講武堂的想法,那太子準備這套跟如今完全不同的體系,目的就很明顯。

  這是要推行新政,行盛世變法之事。

  「這套新的俗字,你們這兩天熟悉下,後面的識字課,就由你們來負責。」

  李承乾下達了任務,對於目前這幾人來說,不算難。

  畢竟是歷史中有名的天才,文治武功都很出色。

  放到後世,起步也是個省考狀元的級別了。

  這點簡體字,幾天都說多了,估摸著也就一兩天的功夫差不多。

  「殿下,這.我能行嗎。」

  狄仁傑有些擔憂道。

  他是被突然拉過來的,暫時還沒搞清楚狀況,也沒人跟他解釋什麼。

  現在突然就要去給別人上課,有些恍惚。

  「相信自己。」

  李承乾笑著說道:「你雖年歲不大,孤聽你父親說了,本事可不小。」

  「講武堂的學子們,雖然大你不少,但也只是啟蒙罷了。」

  「不用太過於擔憂,上幾天課,就熟悉了。」


  太子都這麼說了,狄仁傑只能低頭應是。

  對於狄仁傑,李承乾還是很看好的,雖然年紀少,但已經算是半成熟,也不需要養成什麼的。

  能夠在歷史上留下濃厚筆墨的,很多都是心智早開。

  只是經歷不多,閱歷沒那麼豐富而已。

  如今千字文的簡體字版啟蒙書,已經安排工匠在進行印刷了。

  雕版刻好後,一天就能印刷出數百本。

  對於工匠來說,簡體字的雕刻,可要比繁體字舒服多了,而且也不容易出錯。

  ——

  太極宮,後宮。

  瑤光殿,雕樑畫棟,精美絕倫。

  這裡是楊妃的居所,殿中瀰漫著淡淡的幽香,似有若無地縈繞在每一處角落。

  楊妃端坐在主位之上,她膚若凝脂,眉如遠黛,眼眸似秋水般澄澈,顧盼之間,光彩照人。

  一頭烏髮挽成精緻的髮髻,上面點綴著珠翠,更襯得她氣質高雅。

  哪怕已經三十多歲,卻看不到任何老態,宛如二十餘歲的初開少女。

  只是眉語之間,總是掛著淡淡憂愁。


  「母親。」吳王李恪和蜀王李愔躬身行禮。

  封王之後,親王就不能居住在大內了,基本上在七八歲的時候,就會搬出去。

  再想見面,除了特定節日,或是有什麼重要事情。

  大唐親王十二歲左右就離開長安就藩了。

  「一年不見,都有些消瘦了。」

  楊妃微微蹙起秀眉,眼中滿是疼惜:「快走近些,讓我好好看看。」

  話是這麼說,但楊妃的目光,大半都停留在吳王李恪身上。

  她更加寵愛自己的長子,只因為長子才是她的驕傲,次子李愔就要差很多了。

  或許也是這樣的情況,導致李愔性格乖張。

  不過到現在,也都習慣了。

  一番寒暄溫情過後。

  吳王李恪開口問道:「我聽說這次的元宵詩會,是母親主持。」

  楊妃點頭道:「齊王的事情,你們也都知曉了,陰妃受此連累,自然不適合再行主持之事。」

  李恪再問道:「我聽說母親把詩會的地址定在了魏王的芙蓉園,還邀請了太子參加。」

  「不知此事,是否為真。」


  楊妃回道:「不錯,確有此事。」

  李恪皺眉道:「母親為何要這般做,難道是要讓我們,也參與到太子跟魏王的爭奪中去嗎。」

  「我們只是庶子,一旦參與,很可能面臨滔天大禍。」

  「甚至是跟齊王那樣,連累到母親身上。」

  聽到這話,旁邊的李愔確實面露期待之色。

  他是真想加入進去,只是先前沒這個機會而已。

  楊妃平淡回道:「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避開,就能避開的。」

  李恪道:「母親避了這麼多年,為什麼到了如今,卻變得糊塗了。」

  這話就有些傷人了,但李恪也沒有辦法。

  楊妃面色微怒:「你當是我想要參與進去嗎。」

  「還不是為了你,還有你的弟弟。」

  後面那句話,顯然是對李愔的照顧。

  李恪一滯,道:「請母親明說。」

  楊妃深深的嘆了口氣:「這大內,我還是有些耳目的,左右能聽到不少消息。」

  「太子跟魏王的爭鬥,已經到了針鋒相對的程度,陛下不僅沒有進行安撫,反而是把晉王留在長安,意圖穩定局勢。」


  「我有預感,這往後的長安,也許表面上會比較平穩,實則暗流洶湧,更為兇險。」

  隋朝滅亡的時候,大內還是殘存了許多宮女宦官的。

  大唐建立後,這些宮女宦官們,很多都保持了原來的職位。

  畢竟都幹了很多年,在宮廷禮儀上很是熟悉。

  而作為前朝公主,自小就在這大內長大,有些曾經忠心的宮女官宦作為耳目,也很是正常。

  李恪疑惑道:「可是這跟我們有什麼關係,那是他們嫡子之間的爭鬥。」

  楊妃嘆氣道:「真的就只會牽扯到嫡子嗎,當年你的外祖父,可不是這般做的。」

  「覆巢之下無完卵,皇位的爭奪,可不僅僅只是你看到的那些。」

  「那些看不見的爭鬥,才是最為兇險,也最為致命。」

  「有時候,不是你想要避開,就能避開。」

  「既然如何,早些入局,反而能給以後謀個好位置。」

  在宮廷政變,皇位爭鬥這塊,楊妃可謂是經驗值拉滿。

  她的父親隋煬帝楊廣,當年就是隋文帝楊堅次子,通過設計陷害太子楊勇,讓其被廢為庶人。

  即位後,假擬隋文帝詔書,賜死楊勇。

  嫁給了李世民,又再次經歷丈夫發動的玄武門之變,弒兄殺弟,又又回到這大內。


  現在,就是第三次皇位奪嫡之爭了。

  縱觀歷史各個朝代,能在奪嫡這塊,比楊妃見識多的,屈指可數。

  「所以母親選擇了魏王。」

  這時候,李愔插嘴問道。

  因為在他看來,不管是外祖父,還是如今的父皇,都是次子戰勝長子奪嫡成功。

  按照慣例,這次也應該是支持魏王。

  畢竟隋唐兩朝,還沒有長子繼位的先例。

  現在母親把詩會定在魏王的芙蓉園,還故意把太子喊去,不就是為了刺激太子嗎。

  楊妃聽到次子的話,不由扶額,感覺頭疼。

  李恪看了眼弟弟李愔,沉聲道:「母親選擇的是太子。」

  李愔一愣,下意識看向母親道:「啊,選擇太子?為什麼?」

  「蠢貨。」

  便是楊妃素養高,也忍不住罵了一句。

  李愔感覺有些委屈。

  不應該是支持魏王嗎,怎麼母親還要打破兩朝傳統呢?


  李恪解釋道:「母親定元宵詩會於芙蓉園,邀請太子,是為打擊魏王在文士中的威信。」

  「同時也是為了給太子揚名。」

  李愔疑惑道:「魏王擅文,太子擅武,這是元宵詩會,怎的幫太子揚名。」

  「就算是作一篇好詩,可魏王那邊,追隨的學士更多吧,花再多錢,也不見得能比過魏王。」

  李恪微微搖頭:「詩詞,小道爾。」

  「世家望族是魏王的支持者,但太子造竹紙,降書價,已然得寒門之心。」

  「不一定是要在詩詞比試上,只要太子出現在芙蓉園,那就是對魏王極大的壓制。」

  太子的名聲,在長安城中,看似比魏王差一些,但李恪知道,當太子公布竹紙工藝的時候,已經成了許多寒門士子的恩人。

  雖說現在長安城中,還沒有大規模的出現竹紙,完全把之前的紙張替代。

  但書籍的價格,已經在不斷跌落了,至今已經跌落了將近一半。

  等竹紙大規模造出來的時候,紙的價格,將會低到令人髮指的地步。

  如今大部分的書店,都是想要快速的把店內的書籍,紙張進行清倉,好減少損失。

  就憑這一點,當太子出現的時候,必然會引得大片叫好。

  楊妃說道:「不僅是如此,我之所以要邀請太子參加詩會,也跟太子本身有很大的關係。」

  「目前這個消息知曉的人還不多,太子也沒有要炫耀的意思。」


  「不久前冬狩,太子曾作詩,把魏王給壓了下去。」

  「太子在詩詞方面的造詣,也是不低的,很大可能要超過魏王。」

  這個消息李世民沒有宣傳,本來魏王就被壓制,再傳出太子詩詞才華,這就是文治武功都全面碾壓魏王了。

  楊妃能知道這個消息,自然是因為在太極宮中,有她的耳目。

  「太子還會作詩?」

  李愔有些驚訝。

  李恪倒是覺得很正常。

  「太子本來就文采出眾,十三監國贏得朝廷群臣的稱讚,難道你以為連詩詞都不懂嗎。」

  「不寫,可不代表不會,只是不需要罷了。」

  「況且太子的武藝,此前也從未展示過,或許只是太子不屑展示罷了。」

  聽到這話,李愔仔細一想,也反應了過來。

  隨後又想到宴席上的事情。

  「太子可是在我們府中,都安插了人手。」

  「紀王就藩的時候,才八歲啊,當時太子也才十三歲吧,這就安插了細作?」

  「還有越王,連他在府中的情況,都能一清二楚,我昨日特地去問了越王,他說確有此事,連父皇都不知曉這些內幕,太子卻能知道。」

  「太子遠在長安,咱們藩地彼此間相差如此遠,他全都掌控著,太子想幹嘛?」

  李愔沒有說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的荒唐事很出名,父皇都寫信罵他了。

  不過這話出來,李恪跟李愔,頓時就反應過來。

  為什麼母親說皇位爭奪的事情,他們避不開的原因了。

  「還是母親有遠見。」

  李恪佩服道。

  太子監察眾皇子的目的,到現在已經很清楚了。

  (本章完)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