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秋後問斬,太子是獄友> 第二百零五章 等價不等價

第二百零五章 等價不等價

2024-10-09 11:20:48 作者: 霸道總裁胖總
  「為了方便說明,我們依舊先舉個例子,假定朝廷減稅政策的受益百姓為百姓總人口的一半,受益百姓當期的稅負減少200文寶鈔。由於朝廷的財政支出規模要保持不變,因此,減稅而引起的收入減少,朝廷將通過向所有百姓發行100文寶鈔的債券來籌措資金。其餘的債券本息,還是與前面的保持不變。」

  林煜對剛才舉的等價式例,稍作了些修正改動,緩緩開口說道。

  「因為大明國債的持有百姓,與作為稅負承擔對象的百姓,二者範圍的不一致性,以及同為國債持有人、稅負承擔人,其國債持有比例與稅負承擔比例的不一致性,就會使得社會資源從稅負不變的百姓轉移到了稅負減少的百姓手中。」

  「等等……」

  于謙才跟上了節奏,這時再度聽得兩眼發昏,饒是以他聽課的時長也不算短了,現在也還是有些被繞暈了。

  「林先生,這是什麼意思?可否說得再明白些!」

  林煜聞言微微點頭,于謙會聽不懂也在意料之內,隨即認真解釋道。

  「簡單舉個例子,在大明某地有兩名土財主,分別叫張三和李四,其中張三更為富有,李四不如張三富有。」

  「那麼,按照假設中的條件,因為朝廷發行國債的第二年,所有人都要多交5文錢的稅收,而李四第一年,購買了100文寶鈔的國債,第二年把它賣了出去,多賺了5文錢的利息收入,正好跟第二年的5文錢稅收抵消,那對李四這個財主來說,他的錢是不是算回來了?」

  「而張三因為比李四更富有,所以他在第一年購買國債時,因為減稅政策,並沒有隻買100文寶鈔,而是買了200文寶鈔,那麼第二年張三也賣了寶鈔,得了10文錢的利息收入,5文作為稅收抵消,那張三是不是相比李四賺了5文錢?」

  這個例子太過直白,本來有些懵逼的于謙,瞬間一點就透。

  簡單來說,所有的前提條件,實際都沒有變化。

  只是張三比李四更有錢,所以李四在減稅前提下,選擇買了100文的寶鈔,在5%的本息下,他第二年獲得105文錢的收入,但因為朝廷要維持收支平衡,所以稅收也要105文錢,那李四一分沒賺。

  可張三因為買了200文寶鈔,按照5%的利息他能得到210文錢,而去掉朝廷收的105文錢稅收,還有買國債的錢,那張三就是實實在在賺了5文錢。

  「所以,我才說這樣造成的結果,便是減稅的受益人將會增加當期的消費,受損人將會減少當期的消費。」

  「而消費結構的這一改變,是否會對總需求產生影響,取決於受益人和受損人之間邊際消費傾向的對比。」

  「如果二者相等,不會影響社會總需求。」

  「如果二者不等,前者大於後者,社會總需求會增加。而當前者小於後者,則社會總需求便會減少。」

  正是消費者之間的邊際消費傾向存在差異,才使李嘉圖等價定理無法成立。

  林煜說完,于謙和夏原吉都是若有所悟地點了點頭。

  夏原吉終於理解,這套不能成立,而又前後矛盾的等價定理,存在的意義到底為何了。

  說白了,就是國家沒錢了,便發行債券來向未來借錢。

  但實際操作起來,就會因為各種現實情況,對債務和稅負造成不同的影響與變化。

  其中,良性操作的變化,就是國家的債務增加,從而刺激百姓花錢,並帶動貨幣市場的流通運轉,進而提高總體的資產稅收。

  總結,負債越多,財富越多,稅收越多。

  而且,這還不是胡扯,在現實中有著實際案例可循。

  沒錯,就是美國國債。

  美國的國債上限,接近人均GDP的兩倍。

  在如此的財政高壓下,帶來的就是美國經濟穩居世界第一,美元享有貨幣霸權。

  說得再簡單些,就是國債發行的前提,在於國家會跟著同步減稅。

  發多少,那國家減稅多少。


  如此,債券和稅收就能在當年達到收支平衡,國家理論上不會虧損。

  對百姓而言,債券有利息,那就意味著手裡有了更多的錢,只不過這筆錢要來年才能兌現。

  百姓手裡有錢了,那自然就不會再束手束腳地去搞儲蓄,而是更多地放到市場花錢消費。

  再說得通俗一點,就是你花錢買了基金,每天都有幾塊錢的淨賺收入,那你是不是就會想著每天早上,多給自己的早餐加一根香腸和兩個雞蛋?

  而這筆買了基金(國債)的錢,又會被第三方(國家)拿去進行各種投資(搞基建、礦產、冶煉等產業創收)。

  只要最終還錢的時候,稅收大於債務利息,那就是有的賺。

  用未來的債務換取發展,發展帶來現在的財富,從而去對沖未來的債務,達成收支平衡。

  關鍵在於用債務換發展。

  林煜尚處於農業時期的大明,提出這套金融債務理論,唯一的目的就是,促進大明的對外殖民掠奪和工業化擴張。

  把這套金融債務理論,生硬的直接套到大明身上,那大明就算再強,也會在債務到期的時候,如同泡沫爆炸一樣,整個國家劇烈地「炸開」。

  嗯,說的就是小鬼子的「泡沫經濟」時代。

  沒有足夠的外部實體經濟作為支撐,利用債務透支換來的虛假財富,一旦這個增殖大於實體財富,就會如同泡沫一樣迅速崩壞解體。

  所以,林煜才先推白銀寶鈔,再推化肥農業,然後是殖民擴張、攤賦入畝、官紳一體納糧,以及工業革命。

  大明如今沒有經歷土木堡,永樂皇帝也才剛剛駕崩,正是國庫最虛,但也是國力最為巔峰的時代。

  通過殖民掠奪、貨幣入侵、海洋戰略、對內土地改革,還有工業革命加化肥兩手並進,完全可以把國債帶來的「經濟泡沫」給頂住。

  「經濟泡沫」帶來的虛假財富增殖,將通過對外擴張和霸權吸血,使其不斷地轉化為實體財富增殖,而債務則將全部均勻地稀釋給世界。

  真正的全世界來為大明一國的繁榮買單!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