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文臣武將全體贊成,怎麼劃分紅薯種植
2024-10-04 18:11:37
作者: 爆炸的榴槤
再說了,在場的哪個官員家裡在當地沒點名望?
多少家庭都擔著老家糧長的差事,為官府徵收賦稅。
不管有沒有那些缺斤少兩的貓膩。
單是握著糧長的職位,替朝廷收稅,就等於握住了地方上的發言權。
詹徽接著問:「全國糧長那麼多,怎能保證沒有貪污之事發生?」
「本宮已經說了,會有都察院,戶部,兵部來監督執行。稅吏跟糧長每年輪換,不讓他們在一個地方待久,哪有機會生根。」
朱允熥微微一笑,語氣淡定地說。
眼下用傷員做藉口,對朱允熥來說只是個過渡策略。
用稅吏糧長的職位作為南征有功將士的獎賞。
等到這制度在全國穩定推行後,就可以建立專業稅吏隊伍。
這樣一來,既妥善安排了功臣,朝廷也順理成章地切斷了稅吏糧長在地方紮根的可能。
正當大家還在圍著朱允熥提出的那幾個難題打轉,琢磨著怎樣算清得失時。
武將隊列中,湯醴已率先出列。
「臣同意,交趾是新征疆域,當地人多勢眾,應當用中原百姓去充實那裡,分化削弱土著勢力,穩固大明新領土。」
「南征戰士都是有功之臣,朝廷不能虧待。」
「受傷兵士雖不能再上戰場,但他們經驗豐富,完全可以擔任地方糧官,繼續為大明出力。」
「紅薯對大明大有好處,要趕緊普及,讓大明百姓都能吃飽肚子。」
湯醴作為信國公一脈的領頭羊,特別是經歷過浙江道的歷練後,在五軍都督府中已然占有一席之地。
他的話,既反映了一部分五軍都督府的看法,也體現了部分勛貴和軍方立場。
隨著湯醴的發言,文官隊伍中不少人的目光紛紛投來。
眼下大家都知道,皇太孫即將在今年與信國公府和西平侯府的千金結親。
湯醴既是開國元勛之後,將來也是外戚一員。
這關係網可複雜得很。
然而,等湯醴講完。
一向在朝堂上沉默寡言的魏國公徐輝祖竟悠悠然站起身,踱步到湯醴身旁。
「臣也贊同。」
徐輝祖言簡意賅,直接表明了支持皇太孫的立場。
中山王府也表態了。
這可真是大明朝多年未見的大場面。
文官們心中正暗自驚訝,卻見武將隊列中,又有幾位功勳赫赫的將領陸續走出。
跟在徐輝祖和湯醴背後,表示贊同。
陛階之上,朱允熥眼眸閃爍光芒。
他預見到湯醴或許會挺身而出,卻不曾預料到徐輝祖竟也會站出來聲援自己。
這確實是一個出乎意料的轉折。
朱允熥的視線越過殿堂。
恰好,徐輝祖也在此刻抬起眼帘,二人在無聲中交換了一個眼神。
徐輝祖心中滿是複雜的情緒,既有無奈,卻又帶著一份甘願。
其原因不外乎兩點。
首先,中山王府本就出自軍旅世家。
朱允熥提議讓從南征歸來的傷員擔任應天府糧長,這對於中山王府而言,無疑是有利的。
支持皇太孫,在某種意義上,也是在眾多軍中兄弟前賣一個情誼。
另一方面,紅薯產量極高,雖然明年首要是種植在應天府,但誰說不能同時也在交趾推廣呢?
當年自家那位單純妹子,放棄了30多萬畝田地,換來了以中山王府為主導的海船製造業,可田地最終還是回到了中山王府名下。
30多萬畝田,即便只有一半種紅薯,也能收穫幾十萬石糧食。
而最深層的原因……
徐輝祖輕嘆了口氣。
一切還不是為了那個出人意料的妹妹。
雖然眼下中山王府還能在朝堂上保持清譽,遠離是非,但那次事件之後,中山王府真的還能獨善其身嗎?
不過,不論如何,現在功勳武將們的立場已明。
用戰場上退下來的傷員擔任地方糧長,這是一份難以放棄的利益。
哪怕他們清廉自守,不圖私利。
這也將增強他們在朝堂上的影響力。
廷議就是大臣們的各種主意最後都匯集給皇上。
皇上金口一開,事情就算定下來了。
如今大將軍們都已表態,皇太孫想在朝堂上推動這事,好歹算是有了點盼頭。
接下來嘛……
怎麼才能撈到更多好處,這才是大伙兒該琢磨的正事兒。
詹徽這會兒終於憋不住了,走上前。
「太孫,臣建議南征傷兵任糧長,施行攤丁入畝,需吏部監督執行。」
本來大家都猜著詹徽會替文官們說話,誰能想到這老頭居然想讓吏部也摻和進去。
話說完,詹徽悄悄斜眼瞅了瞅兵部尚書茹瑺。
茹瑺不緊不慢地從隊列里走出:「臣同意詹大人所言。」
倆大佬一開口,殿裡其他文官們也跟著積極響應。
最終,所有人都望向朱允熥。
朱允熥臉上掛著笑,點了點頭。
吏部,那可是朝廷里的頭號部門,詹老兒想讓吏部插一手,也在情理當中。
朱允熥思索片刻,又接著道。
「至於明年,在直隸應天還有附近那些州縣種紅薯的事兒……」
說著,朱允熥故意頓了頓。
郁新連忙上前,「依臣之見,明年擴大紅薯種植,除了應天府之外,鎮江府,蘇州府,松江府,常州府也應作為輔助區域。」
這提議,幾乎將長江南岸的富饒之地全部收入。
在郁新發言後,眾文官相繼頷首。
而朱允熥則在一旁靜默觀察,目光掠過徐輝祖,湯醴等人。
湯醴輕輕擺手,側目望向身邊的徐輝祖,見他低頭沉思,不知在琢磨什麼。
無奈之下,湯醴自個兒上前一步。
「臣認為,以上四府,土地肥沃,屬上乘良田,與紅薯適應的貧瘠旱地有所不同。相比之下,廬州府,滁州府,和州府,多丘陵地形,水田周圍不乏旱地,更適合紅薯栽培。」
沉吟不語的徐輝祖,簡短有力地回應。
「臣贊同。」
這一刻,文武之爭悄然浮上水面。
大明開國的武將英雄大多出身於中都及其周邊,其中包括湯醴提及的三府地域。
而江南四府,因士紳商賈雲集,文化昌盛,歷來與朝中文官交往頻繁,關係緊密。
隨即,兩派人馬各抒己見,就種植紅薯的利弊得失展開了激烈辯論。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