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歷史軍事> 大明:我,朱允熥,帶著朱棣造反> 第402章老朱一錘定音,讓皇太孫負責稅收

第402章老朱一錘定音,讓皇太孫負責稅收

2024-10-05 14:19:02 作者: 爆炸的榴槤
  朱允熥居中,靜觀其變。

  朝堂討論,就是要讓這幫人爭個明白,找出最合理的方案來。

  片刻後,華蓋殿內的爭論聲終於緩緩沉寂。

  詹徽與湯醴相互間眼神里滿是不悅,卻都不約而同地轉向朱允熥。

  「臣等認為,明年若要推廣紅薯種植,應當以應天府作為領頭羊,再輔以鎮常和滁四地協同推進。」

  朱允熥輕輕一笑,這才對嘛。

  大家爭來爭去,最理想的局面無非是雙贏,誰也別想獨吞蛋糕。

  他默默頷首:「如此,便將這廷議的結果呈報給皇上吧。」

  利用華蓋殿廷議的空檔,朱元璋趁機閉目養神了一會兒。

  當他再次步入殿中時,精神明顯比之前更為飽滿。

  從大殿外踏入殿內,朱元璋靜靜審視著文武百官的神色,「瞧這樣子,大伙兒都已經達成共識了。」

  始終在一旁靜聽的朱標這時上前拱手道:「啟稟父皇,群臣已經議定,恭請父皇定奪。」

  朱元璋含笑坐穩龍椅,擺擺手:「說來聽聽。」

  隨即,朱標毫無保留的將廷議的內容從前到後,條理清晰地概述了一遍。

  華蓋殿內,眾臣靜默注視著皇上,期待著最後決定。

  而朱元璋的目光淡淡掠過下方站立的朱允熥。

  這孩子,果真如他所料,心心念念想把皇權的延伸至民間。

  不過。

  朱元璋嘴角勾起一抹笑意,望向群臣,「諸位高高在上,於殿堂之上議論國家大事,可曾想過黎民百姓的切實感受?」

  華蓋殿內靜悄悄的。

  官員們個個臉上難掩尷尬的紅暈。

  皇帝的話里藏著幾分揶揄,誰都聽得出來。

  大明朝迎來紅薯這樣的高產作物,這意味著百姓都能吃飽飯,大伙兒也能獲得更多的好處。

  對於殿內大部分人來說,這是兩全其美的好事。

  更有少數人心中暗自盤算,能讓百姓填飽肚子,這本身就是中原歷來未有的功績,至於多出來的富餘嘛,自然要流進自己口袋。

  功勳卓著的武將們打算讓那些征戰歸來的傷員擔任地方糧長,這樣一來,軍隊就能在朝廷中的分量更重,也方便他們插手以往被各地小鄉紳壟斷的好處。

  文臣們則盤算著從高處著眼,直接從朝堂頂層操控稅吏與糧長體系,介入利益分配。

  至於百姓呢?

  既然有了紅薯,那就讓他們吃飽就行了。

  其他的嘛,就不需要知道的太多。

  要是老百姓吃飽之餘還能有餘糧,那朝廷和官府的存在感豈不是要打折扣?


  他們這群肩負國家重擔的大臣,又該何去何從?

  既然是治理百姓,那百姓有所求,官員才有存在的必要。

  一旦百姓真的過上了衣食無憂的日子,大明還需要他們這些大臣做些什麼呢?

  御座之上,朱元璋嘴角掛著意味深長的笑容。

  「眾卿辛苦了,現在國事繁忙,南征有功將士們擔任直隸地方糧長一事,就交由太孫督辦,錦衣衛南鎮撫司與都察院聯手監督。」

  「戶部每年核對並向地方交付稅額,吏部協同地方府縣安排,兵部負責稅吏輪換事務。另外,在武英殿前設立全國稅吏督辦官署。」

  這話音剛落,眾臣子們猛然醒悟。

  誰又能猜到,皇上竟然直接把這管理國家稅收的大事,提上武英殿的日程,要單獨設立官署來處理。

  這樣一來,無論是戶部,吏部,還是都察院,兵部,都只能起到輔助作用,失去了主導地位。

  更讓人意想不到的是,皇上居然讓太孫親自來督辦此事。

  顯然,這是要給太孫再添一份重擔。

  說不定,不久後宮中就會下達旨意,特許太孫監管全國稅吏事宜。

  這意味著,在大明朝的朝堂之中,又要多出一個分庭抗禮的衙門。

  滿朝文武,個個心裡五味雜陳。

  他們原先竭力爭取的權益,在皇上的這一番安排下,顯然要大打折扣。


  可現在,高高在上的皇上,卻讓任何人都不敢輕易開口反對,就連一絲絲違逆的念頭都不敢有。

  而站在台階上的朱允熥,內心卻是驚喜交加。

  讓稅署部門逐步脫離朝廷的直接控制,本是他的長遠計劃。

  沒想到朱元璋一句話,這事就直接敲定了。

  朱允熥下意識抬頭,望向高高在上的朱元璋。

  大明王朝後來的衰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朝廷難以有效收取稅賦。

  國家疆域遼闊,可真正能夠徵稅的土地卻寥寥無幾。

  再加上夏稅,秋稅以及各種額外稅項的徵收過程中,各級官員層層盤剝,最後戶部國庫中的錢糧,自然就少得可憐了。

  活在世間,百姓沒錢更是日子難過。

  國庫空虛,天下便易生亂。

  吃飯穿衣,兵馬糧草,衙門開銷,災年救濟,樁樁件件都離不開稅收支撐。

  若能掌控一個相對自主且強有力的稅署,只要皇帝確保其廉潔並接受適當監督,大明的稅收就能源源不絕,穩定國本。

  這比沿用眼下這套繁瑣低效的稅收體系有效得多。

  關鍵在於,得讓稅署不變成腐敗溫床,不欺上瞞下,剝削民間,這樣改革才更有力量。

  而這,正是朝堂上下靜默無聲的深層原因。

  對官員來說,往往偏好把事情複雜化。

  從京城到州縣,事情越複雜,程序越多,他們的手腳就越活絡,能在無數環節中尋找對自己有利的縫隙,撈取油水。

  可新提出的稅吏稅署制度,卻把複雜的徵稅流程大大簡化,變成了地方稅吏和應天稅署直接對接。

  流程一目了然,權責清晰。

  這樣一來,想在其中做手腳就難上加難了。

  不少人不由自主地聯想到正熱火朝天地推進的攤丁入畝等改革舉措。

  等大明所有田地賦稅都塵埃落定後,稅務官員只需按著名冊,上門收稅就成。

  遇到災年,遵照皇上的救濟命令,減去該免的稅。

  郁新本來就不太插手部里的事務,這會兒更是覺得自己快成個閒人了。

  身為文官領袖的吏部尚書詹徽,十分為難。

  同僚們打的什麼算盤,他心裡明白,但皇上金口一開,他又豈敢不從?

  思來想去,詹徽終究還是開了口:「請問皇上,關於遷徙直隸百姓至交趾一事,您意下如何?」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