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一章 韓戰忽然爆發

第一章 韓戰忽然爆發

2024-09-12 19:25:35 作者: 胡元斌
  毛澤東接到周恩來緊急電話

  1950年6月下旬,北京的天氣已經十分炎熱。6月25日這天,天空陰沉沉的,一絲風也沒有,非常悶熱,似乎要下雨的樣子。

  已經是上午10點多鐘,可是在中南海毛澤東的住處菊香書屋裡,依舊簾幕低垂,四周沒有一點動靜,只有警衛人員在門口靜靜地站崗。

  毛澤東一般是白天休息,晚上工作,這是從戰爭年代就長期養成的習慣,不易改過來。夜間萬籟俱寂,容易聚精會神,適合思考問題。然而,白天睡覺卻並不十分科學。因此,大家都非常關心主席的健康。

  無論是戰爭年代,還是新中國成立後,不管哪位中央首長要見毛澤東,第一句話往往都是:"主席睡著了嗎?"一聽說正在睡覺,縱然再有重要事情,一般也不敢和不願驚醒毛澤東。

  因為大家都知道,毛澤東能睡上一覺太不容易了。他經常是一工作就要到清晨四五點,還沒有睡幾個小時,又有什麼緊急要事催他起床處理。而這一起床,也許是連續辦公兩天一夜。

  尤其是周恩來,每次見到毛澤東的警衛員,總要問這幾天主席睡覺怎麼樣,一聽說睡得好,便會像辦完了一件大喜事似的,臉上堆滿舒心的微笑。

  如果一聽說沒睡好,周恩來就會把毛澤東的衛士長找去,親自指示道:"衛士長,得想想法子呀,主席是全中國人民的掌舵人,你們得保證他休息,這是頭等大事,明白了嗎?"說完,周恩來還通常會非常具體地教他們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這一天似乎還不錯,已經10點多鐘,毛澤東還沒起床。可就在這時,突然遠方傳來一陣沉悶的雷聲,似乎空氣也一下子驚慌了起來,樹枝隨風舞動起來。

  警衛人員輕輕關好毛澤東臥室的門,轉頭看了看滿天低垂的濃雲,自言自語地說道:"老天爺是不是成心不想讓主席多睡一會兒啊!"

  果然,毛澤東不久就起床了。上午11點,剛剛起床的毛澤東便聽見了電話鈴聲的響起。接通電話,傳來了周恩來有些急切的聲音。

  "主席……"

  "有什麼大事?"毛澤東說。

  "主席,韓戰爆發了!"

  "什麼?"毛澤東下意識地問道。

  "今天早晨,韓戰全面爆發了!"周恩來加強語氣又說了一遍。

  聽到這個消息,毛澤東表情變得肅穆起來,兩道眉宇緊鎖在一起。他放下電話,凝思良久,然後又微微地點了點頭。

  當時,新中國剛剛成立,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正在為新中國的經濟建設運籌帷幄,韓戰爆發,必然要使新中國對政策做出調整。

  其實,作為富有遠見的政治家和軍事家,毛澤東在即將發動解放台灣戰役的前夕,多少預感到,在遠東北部與中國相鄰的朝鮮半島上,戰爭的態勢也不可避免。

  朝鮮問題的根源是蘇美兩個大國在日本戰敗後對朝鮮的分割占領。作為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共產黨人,統一祖國,建立一個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是自己當然的責任。

  朝鮮半島位於亞洲東部,東北與俄羅斯相連,西北與中國相接,東南隔朝鮮海峽與日本相望。西、南、東分別被黃海、朝鮮海峽、日本海環繞。朝鮮半島是朝鮮民族祖先的居住地,並建立過多個國家。

  然而,由於朝鮮半島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和其所處地理位置具有重要的戰略作用,近代以來多遭劫難。與朝鮮隔海相望的日本把朝鮮視為通往亞洲大陸的一塊跳板,用武力迫使朝鮮簽訂喪權辱國的條約,攫取了在朝鮮的自由經商、興辦實業和治外法權等特權。

  北方的俄國也把朝鮮視為南下的前進基地,把魔掌伸入了朝鮮。而美國、英國、法國等西方強國則把朝鮮視為控制東北亞交通要道和出入太平洋的咽喉,先後迫使朝鮮簽訂了一系列關於最惠國待遇和治外法權的不平等條約。列強利益的碰撞,使得朝鮮成為帝國主義殖民擴張的犧牲品。朝鮮因此陷入了屈辱的近代歷程。

  甲午戰爭後,日本逐步控制了朝鮮半島政治、經濟大權,將朝鮮的政治、經濟、文化納入了日本殖民統治的軌道,朝鮮名存實亡,變成了日本的附屬國。1910年 8月22日,日本更是強行將朝鮮併入日本。從此,朝鮮長期遭受日本帝國主義蹂躪和踐踏。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隨著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進行,朝鮮問題也引起了反法西斯盟國的關注。

  1943年12月1日,在美國、英國、中國聯合發表的《開羅宣言》中,對朝鮮問題表示了這樣的態度:"我三大盟國軫念朝鮮人民所受之奴役待遇, 定在相當的時期,使朝鮮自由獨立"。

  1945年2月,德國法西斯被戰敗的前夕,反法西斯同盟的蘇聯、美國、英國三國首腦,約瑟夫?史達林、富蘭克林?羅斯福和溫斯頓?邱吉爾,在蘇聯克里木半島南岸的雅爾達舉行會議,簽訂了雅爾達協定。

  實際上,這次會議是三國劃分戰後勢力範圍的會議。戰後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和許多國際問題的出現,都與這次會議有著直接的關係。朝鮮問題也不例外。

  會議期間,羅斯福同史達林私下談及朝鮮問題。這是美蘇首腦首次就日本投降後的朝鮮問題進行商談。羅斯福認為,朝鮮不具備自治能力,需由蘇、中、美三國共同託管20到30年。史達林提出:託管時間越短越好,並應有英國參加。兩人就這個問題私下達成了諒解。

  4月中旬,美國總統羅斯福突然病逝,由當時的副總統哈里?杜魯門接任總統。 5月下旬杜魯門派特使去莫斯科商談有關問題。該特使在談到朝鮮問題時,史達林告訴他,蘇聯允諾執行四國託管朝鮮的政策。

  德國法西斯戰敗投降後,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史達林、美國總統杜魯閂、英國首相邱吉爾及三國外長,在柏林西南的波茨坦再次舉行會議。


  這次會議是盟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舉行的最後一次會議。會議發表了《波茨坦協定》和《促令日本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公告中,對朝鮮問題重申了《開羅宣言》中的內容。會間,蘇聯通報準備於8月8日對日宣戰,並探詢美國是否有同蘇聯在朝鮮聯合登陸的意向。

  美國估計攻占朝鮮將付出重大代價,而且要把軍隊運送到朝鮮北部,就無法在日本搶先登陸。因而想把攻占朝鮮的戰役連同可能遭到的重大傷亡,留給蘇聯去承擔,自己坐收漁利。因此,美國並未準備在朝鮮實施登陸作戰。會議期間,美蘇兩國只劃定了空中和海上對日作戰的分界線,而沒有劃定地面部隊作戰的分界線。

  1945年8月6日,美軍在日本投擲了原子彈。8月8日,蘇聯對日宣戰。美國萬萬沒有料到,蘇聯對日宣戰後,立即對日本關東軍發起了進攻,並且發展很快。

  蘇聯第25集團軍由契斯季亞科夫上將指揮,突入朝鮮,對駐朝鮮的日軍部隊展開進攻,於8月10日占領雄基,12日和1 3日又連續實施登陸作戰,解放了羅津和清津。

  此時,日本法西斯窮途末路,於8月10日決定投降。消息傳到華盛頓,美國決策者慌亂不已。因為當時距朝鮮最近的美軍部隊尚位於幾百千米以外的沖繩島,而蘇聯紅軍已經進入朝鮮,隨時可以席捲整個半島。只要蘇聯紅軍全力以赴,美軍根本無法在朝鮮獲取立足之地。惟一的辦法,是限制蘇軍的進攻行動,爭取實現美蘇軍隊共同占領朝鮮,同蘇聯在朝鮮劃出一條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

  8月10日,美國國務院、陸軍部、海軍部協調委員會舉行會議,研究對策。在地圖上,北緯38度線恰好位於朝鮮半島南北中央,西起黃海岸邊瓮津半島上的閒洞裡,東至襄陽以南的日本海邊北盆里,在朝鮮半島上的直線距離約為305千米。

  於是美國陸軍部建議以北緯38度線,即"三八線"為界,該線以北為蘇軍對日受降區,該線以南為美軍對日受降區。這個建議立即得到協調委員會的同意。8月14日,杜魯門正式批准了這一方案,並將其寫入了8月15日就戰後接受日軍投降安排問題給史達林的信中。

  史達林同意這個提議,同美國作了妥協。8月16日,史達林回信,對以三八線作為在朝鮮的美蘇軍隊受降分界線,沒有提出任何異議。這就是"三八線"的來源。

  1945年9月2日,遠東協軍總司令、美國陸軍五星上將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發布第一號總命令,其中規定:"……在滿洲、北緯38度線以北的朝鮮和樺太島的日本高級指揮員以及一切海陸空部隊和輔助部隊,應向蘇聯遠東軍總司令部投降……帝國總部,它在日本本島、與本島毗鄰的小島,北緯38度線以南的朝鮮和菲律賓的高級指揮員以及一切海陸空部隊和輔助部隊,應當向太平洋美國陸軍司令部投降。"

  麥克阿瑟的第一號總命令首次公開宣布以三八線作為美蘇軍隊在朝鮮接受日軍投降的分界線。同時表明三八線不僅是受降區的分界線,也是美蘇軍隊在朝鮮占領區的分界線。

  第一號總命令發布之前,蘇聯軍隊正席捲朝鮮半島,迅速南下,於8月16日占領元山,8月19日進入平壤,解放了朝鮮北半部,並於8月23日越過三八線,進入開城地區,逼近漢城。

  第一號總命令發布後,蘇聯紅軍根據美蘇雙方的默契撤出開城,北撤到三八線以北地區。

  日本於8月15日宣布投降後,9月8日,美第24軍軍長約翰?霍奇少將才率第6、第7、第40步兵師開始在朝鮮南部的仁川、釜山登陸,進駐朝鮮南半部,美國對朝鮮的解放沒有任何貢獻。

  朝鮮人民在經歷了35年的日本殖民統治之後,終於迎來了解放的時日。在慶祝解放的歡呼聲中,成千上萬的朝鮮人涌土街頭,迎接南下、北進的蘇美軍隊。


  但是美蘇軍隊進入朝鮮後,以三八線為界,切斷了朝鮮南北地區的鐵路、公路交通和電信聯繫,隨後又封鎖了三八線,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形成了美軍和蘇軍兩個占領區。

  此時,朝鮮的總人口約為3000萬人。三八線以南的美軍占領區,人口約2100萬人,占朝鮮總人口的70%,面積9萬多平方千米,占朝鮮總面積的44%。

  三八線以北的蘇軍占領區人口約900萬人,占朝鮮總人口的30%,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朝鮮總面積的56%。朝鮮行政區劃中的16個道,有6個在美軍占領區,7個在蘇軍占領區,還有3個道被兩個占領區所分割。朝鮮半島北部為工業區,南部則是主要的糧食產區。

  三八線本來是美蘇兩國為接受日軍投降而臨時劃分的界線,但由於美蘇兩國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兩國軍隊占領朝鮮後推行各自的政策,按照自己的意識形態管理所占領的朝鮮南方或北方,使得朝鮮南方和北方分別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導致了國家和民族的分裂。

  美蘇兩國本來就是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完全不同的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為了反法西斯的共同利益,臨時結成了同盟。

  反法西斯戰爭勝利後,兩國在國際事務上使立即轉為尖銳的對立和鬥爭,並在國際上形成了以蘇聯為首的民主陣營和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兩大陣營的對立和鬥爭左右著世界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朝鮮是這兩大陣營在東方對立鬥爭的重要陣地。

  美國是資本主義國家,是資本主義世界的"領袖"。蘇聯是社會主義國家,是當時社會主義國家的核心和主要代表。

  美蘇兩國軍隊以三八線為界,在朝鮮南方和北方分別接受日軍投降和占領朝鮮後,在各自的占領區採取了不同的政策。

  美國占領軍不顧朝鮮人民的意願,更不考慮朝鮮人民多年來倍受日本帝國主義欺凌的情感,而在朝鮮南半部決然採取了維持現狀的政策。

  在美軍登陸朝鮮的前一天,1945年9月7日,美國遠東總司令麥克阿瑟廣播了一項布告,其中第一條說:對朝鮮北緯38度線以南地區以及該地區居民的一切政府權力,目前暫由本人行使;第二條規定:原日本殖民政府人員繼續留職履行公務。

  美軍進入南韓接受日軍投降後,立即取締在那裡已經建立的各級人民委員會,復活了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機構。

  9月19日,美國占領軍在原日本總督府的基礎上成 立了南韓"美國軍政府",各級官員由美軍軍官擔任,利用壓迫朝鮮人民的日本殖民機器來維護美國的新的殖民統治。

  原日本駐朝鮮總督阿部信行等官員繼續留任原職,朝鮮人民最為痛恨的日本警察居然也戴上了"美國軍政府"的臂章,照舊橫行霸道。美國軍政府變成了日本總督府的延續。

  美國一開始在南部地區任用日本殖民時期的行政人員,激起朝鮮人的不滿,之後美國駐軍開始使用不了解當地情況的美國人替代日本人,也受到朝鮮人的反對。

  1945年12月29日,美軍政府公布12月27日由美、英、蘇三國外長會議簽署的關於對朝鮮半島進行託管和建立臨時朝鮮半島民主政府的《莫斯科協定》。


  1946年3月組成了美、蘇、英託管委員會,形式上完成了雅爾達協議中的約定。儘管該委員會的目標是在這個委員會監督下儘快使朝鮮半島選出自己的合法民主政府,但與此同時美國和蘇聯均在自己軍隊的占領範圍內分別扶持了服從於自己的政權。

  處在冷戰邊緣的美蘇兩國均吸收了在歐洲的教訓,在作為雅爾達協定中真空區的朝鮮半島問題上,都開始大膽地設立"鐵幕"。

  當時,無論是南方的還是北方的朝鮮民眾,都掀起民族主義運動,包括"反託管"運動在內,主張成立全半島統一的朝鮮人自己的政權。

  可是,美蘇兩國出於冷戰需要也同時放膽對自己勢力範圍內的反對派進行了清理。

  美國軍政府並糾合地主、買辦資本家等反動勢力,鎮壓愛國人士,竭力阻撓朝鮮人民建立獨立統一的國家。美國的這種倒行逆施激起了朝鮮人民的無比憤怒,反美的情緒不斷高漲。

  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急於在朝鮮人中找到代 理人經過一番周折,他們最終選擇了流亡美國30多年的李承晚,並糾集一批親美、親日派人士組成了所謂的軍政府"顧問會議"。

  1946年2月,美國軍政府在"顧問會議"的基礎上,匯集右派分子,組成了所謂的"民主議院",任命李承晚為議長。

  同年12月,軍政府又下令組成"立法議院",作為朝鮮所謂的過渡性民事行政機構和美國軍政府的政治點綴品,並為建立親美的南韓政府做準備。南韓的局勢因此動盪不安,政治糾紛接連不斷。

  1946年9月,南韓30多萬產業工人舉行總罷工,在共產黨、人民黨和新民黨等的領導下,很快席捲整個南部地區,共有230多萬群眾參加了鬥爭,匯成了全民性的反美運動。

  美國軍政府出動軍隊,協同武裝警察隊,對反美鬥爭進行血腥鎮壓,大肆逮捕、監禁和屠殺朝鮮民眾,實行白色恐怖統治。

  1947年7月,左翼民主派呂運亨被暗殺,該派作為一支政治力量便不復存在了。朝鮮半島的共產黨各派解放後一度聯合重建,但在美國占領軍和右翼勢力打擊下活動空間越來越小。

  接著,美占領當局以"精版社偽幣事件"為藉口,取消南韓共產黨等左翼政黨合法性,1947年南韓共產黨領導人逃往北方,它在南韓影響也就消失了。

  與此相反,蘇軍進入朝鮮北半部後,便向朝鮮人民宣告:"朝鮮已成為自由的國家","蘇軍將在和朝鮮的一切反日的民主政黨廣泛合作的基礎上幫助朝鮮人民建立自己的民主政府。"

  蘇聯占領軍在朝鮮北部除了設立警備司令部之外,沒有建立軍政府,只是在第25集團軍司令部中建立一個負責民政事務的民政府。

  蘇聯占領軍沒有取締朝鮮人自己建立的臨時政權機構,而是承認各地已經存在的人民委員會,並採取措施將人民委員會不斷完善,使之成為朝鮮北部的正式政權機構。這一政策措施得到了朝鮮人民的積極擁護。


  1945年10月8日至10日,朝鮮北部平南、平北、黃海、咸南、咸北五道的人民委員會在平壤召開聯席會議,根據朝鮮北部的形勢發展需要,決定健全和統一各地政權機構,成立五道臨時人民委員會,作為朝鮮北部的統一政權機構,並規定了朝鮮北部各鎮、市、郡、道人民委員會和臨時人民委員會代表的選舉方式。

  隨後,又於11月19日,在平壤設立了五道行政局,作為領導朝鮮北部各經濟部門工作的中央行政管理機構。蘇聯占領軍對五道臨時人民委員會和五道行政局的成立,給予了大力幫助,並給予完全承認。朝鮮北部的自治政府由此初具規模。

  在日本占領期間,金日成建立並領導的祖國光復會和朝鮮人民革命軍,長期在朝鮮北部和中國的東北地區堅持抗日游擊戰爭。

  1945年8月,蘇軍發起遠東戰役,金日成率領朝鮮人民革命軍配合蘇軍作戰,返回朝鮮,深得朝鮮人民的擁護,在朝鮮人民中具有很高的威信。

  8月20日,金日成提出了建黨、建國、建軍三大任務,提出:"以在抗日革命鬥爭的烈火中鍛鍊和培育出來的共產主義者為核心,建立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在結成工人階級領導的民主主義民族統一戰線的基礎上,建立一個代表全朝鮮人民利益的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以抗日革命老戰士為骨幹,吸收工人、農民等勞動人民的兒女參加,把朝鮮人民革命軍加強和發展為正規的革命軍隊。把北韓變成建設一個民主自主獨立國家的民主基地。

  10月10日,北韓共產黨正式建立,選舉產生了以金日成為首的北韓共產黨中央委員會。

  1946年2月8日,朝鮮北部各政黨社會團體和各道、郡人民委員會代表舉行會議,決定撤銷五道行政局,成立"北韓臨時人民委員會",選舉金日成為臨時人民委員會委員長。下設13個業務部、局,對北韓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進行有計劃的統一領導。

  1946年7月,北韓共產黨與朝鮮新民黨決定合併,組成朝鮮勞動黨,金日成出任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委員長。 在蘇聯占領軍的支持下,在朝鮮勞動黨和北韓臨時人民委員會的領導下,北韓的民主改革迅速展開。

  1946年3月,臨時人民委員會頒布了《北韓土地改革法令》,確定了"土地歸種田的農民"的準則,在北韓完成了土地改革的工作。

  接著,臨時人民委員會又於1946年8月頒布了《工業、交通運輸、郵電、銀行等國有化的法令》,將占整個產業90%以上的1034個重要產業設施收歸全民所有,使得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在產業部門占據了統治地位,為有計劃地發展國民經濟創造了條件。

  此外,臨時人民委員會還頒布了《工人、職員的勞動法令》《男女平等權法令》和實行司法、檢查、教育、文化的民主化的各項政策。

  所有這一切,使得朝鮮北部在短時期內基本完成了社會經濟的民主改革,經濟得到恢復,人民生活得到保證,社會秩序穩定。

  在朝鮮南方和北方開始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的同時,美蘇兩國圍繞朝鮮的統一問題,形成了尖銳的對立和鬥爭。

  1945年12月16日至26日,在莫斯科召開的蘇、美、英三國外長會議上,以蘇聯所提方案為基礎達成了對朝鮮進行"託管"的協議。

  根據莫斯科外長會議達成的"託管"協議,美蘇駐朝鮮占領軍聯合委員會於1946年3月開始在漢城開會,討論建立朝鮮臨時民主政府和實行國際託管制度的有關細節。雙方代表從會談一開始就針鋒相對,24天的會議毫無成果,最後只能無限期休會。


  1947年5月21日復會之後,雙方雖然就同南北韓各政黨及社會組織咨商的程序和內容等問題達成協議,但美國主張首先廢除三八線,在行政、經濟各領域實現南北統一,再建立臨時政府。

  而蘇聯則堅持先建立臨時政府,認為只要臨時政府成立,國家的統一自然會實現;美國主張按照南北韓的人口比例確定代表名額,而蘇聯則堅持南北代表對等。雙方在重要的問題上唇槍舌劍,會談再次陷入僵局。

  由於美蘇兩國尖銳的政治對立,在建立一個什麼樣的朝鮮統一政府問題上不可能形成一致的意見,當然也使得美蘇聯合委員會的工作根本不可能取得成效。

  在這種情況下,蘇軍代表在聯合委員會上提出:蘇美兩國軍隊在1948年初同時撤出朝鮮,給朝鮮人民以自己組織政府的機會。蘇聯外長莫洛托夫也向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正式提出了同樣的建議。

  但美國政府拒絕討論蘇聯的提議,因為它很清楚,南韓的局面完全靠美軍的刺刀和坦克維持,如果美軍撤出,允許朝鮮全境進行自由選舉,由勞動黨領導的北韓人民委員會肯定將在選舉中獲勝,朝鮮將進入社會主義陣營之中。

  但是,蘇聯的建議又是符合朝鮮人民願望的,並得到了世界輿論的支持。為了挽回頹勢,美國政府決定中斷美蘇之間就朝鮮統一問題的協商,把朝鮮問題提交聯合國,藉助自己對聯合國大會的影響力,尋求對美國有利的結局。

  根據美國政府的指示,美軍代表於1947年10月18日提議美蘇占領軍聯合委員會無限期休會。至此,聯合委員會會議在沒有取得任何成果的情況下,宣告破裂,

  與此同時,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於1947年9月17日,違反莫斯科三國外長會議的協議,拋開"託管",單方面向第二屆聯合國大會提出議案,要求將朝鮮問題列入大會議程。

  馬歇爾主張聯合國設立聯合國朝鮮半島問題臨時委員會,負責觀察、監督分別在南北韓舉行的大選,組成全朝鮮半島的國民議會,由國民議會再召集會議建立國民政府。

  蘇聯等民主國家強烈反對美國的提案。蘇聯向聯合國大會提出提案,再次建議美蘇軍隊同時撤出朝鮮,同時建議邀請南北韓的朝鮮人代表參加聯合國關於朝鮮問題的討論。

  在美國政府的操縱下,聯合國大會否決了蘇聯的提案,於1947年11月14日通過決議,決定設立"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派駐朝鮮,監督朝鮮舉行議會選舉,成立朝鮮全國政府和建立武裝力量。

  聯合國大會通過的這個決議,遭到朝鮮南北方人民的普遍反對。1948年1月8日,由印度人梅農率領的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進入朝鮮。

  北韓人民委員會拒絕臨時委員會進入朝鮮北部,朝鮮南部的漢城、水原、大邱等城市的工人舉行罷工,要求臨時委員會馬上離開朝鮮。

  臨時委員會難以在朝鮮全境進行工作,只好與李承晚等入進行了商談後,即向聯合國復命。於是,美國不顧參加"聯合國朝鮮臨時委員會"的加拿大和澳大利亞代表的激烈反對,操縱"聯合國大會臨時委員會",通過在南韓舉行單獨選舉的決議。

  決議遭到朝鮮人民的強烈反對,金日成指出,朝鮮的統一,必須在沒有任何外來干涉的情況下,完全按照朝鮮人民的意志,由朝鮮人民自己來解決。除了朝鮮人民,誰也沒有權利解決這一問題。


  為了粉碎美國在南方製造分裂政權的陰謀,1948年3月,金日成在朝鮮勞動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上提出召開南北韓所有民主政黨、社會團體代表的聯席會議。

  根據這一建議,朝鮮南北56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的代表在平壤召開聯席會議。會議通過決議,反對南韓進行單獨"選舉",致電蘇美兩國政府,要求撤走其駐在朝鮮的軍隊,以使朝鮮自由地在不受外來干涉的情況下選舉朝鮮全國民主政府,建立統一獨立的民主國家。

  4月30日,朝鮮南北43個政黨和社會組織發表一項聯合聲明,宣布絕不承認南韓單獨選舉的結果,也絕不承認和支持這一選舉所產生的單獨政府。

  朝鮮南部的各基層人民也開展了各種抗議鬥爭。在漢城等主要城市,組成了"反對單獨選舉救國總罷工委員會",舉行了總罷工。在濟州島等地還爆發了武裝起義。

  然而,美國不顧朝鮮人民的激烈反對,一意孤行。1948年5月10日,在美國導演下,在美軍刺刀的威逼下,朝鮮南部舉行單獨選舉。

  美國占領軍當局在投票前,逮捕了3萬多名所謂的"政治犯",並在選舉日實行全境戒嚴,出動幾萬名軍警脅迫群眾到投票站投票。

  儘管如此,投票的人數仍然只占朝鮮南部選民人數的不到30%,並且只有李承晚集團和親日派人士組成的金性洙集團出面競選,其他幾十個政黨和社會團體全部抵制選舉。

  在投票日,憤怒的群眾搗毀多個投票站,並發生了襲擊警察機構、截斷電話線和破壞鐵路等事件。朝鮮南部的"國民議會"選舉後,通過了"大韓民國憲法",並選舉李承晚為大韓民國總統。

  1948年8月15日,大韓民國政府在漢城正式成立。1948年12月12日,美國操縱聯合國大會通過決議,承認大韓民國政府是"合法的政府"。

  南韓政府成立後,李承晚集團於1948年8月下旬至12月上旬,同美國先後簽訂了《韓美暫行軍事協定》《韓美移交財政和財產協定》和《韓美經濟援助協定》,把南韓所有軍事、政治、經濟等都置於美國控制之下,加速了南韓的殖民化和軍事化。

  朝鮮南部的單獨選舉和大韓民國政府的成立,使得朝鮮半島的局勢更加緊張,也使朝鮮的統一更加困難。在這種情況下,朝鮮北方採取了針鋒相對的措施,把建立全國性政權的工作提到了議事日程。

  1948年6月,金日成主持召開南北韓各政黨、社會團體領導人協議會,提出毫不遲延地舉行南北韓普選,建立統一的中央政府,實現祖國統一的方針。接著,北韓人民會議於7月通過決議,決定舉行最高人民會議議會選舉,建立統一的自主獨立國家。

  1948年8月25日,朝鮮舉行最高人民會議選舉。除北部全體選民參加了投票外,在南部還有眾多的選民採取秘密簽名的方式選出人民代表,然後由被選出的代表到北部參加最高人民會議議員選舉的方法,參加選舉。

  在普選的基礎上,朝鮮最高人民會議第一次會議在平壤召開,通過了憲法,決定成立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並選舉金日成為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內閣首相,確定平壤為臨時首都,蘇聯及東歐各社會主義國家立即予以承認。

  由此,朝鮮半島形成兩個意識形態上敵對的政權。但根據歷次《大韓民國憲法》以及歷次《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憲法》,朝鮮半島南北雙方都認為朝鮮半島上只存在一個國家,國家處於分裂狀態之中,國家統一是雙方努力追求的目標。


  朝鮮南北兩個政府都宣布自己是朝鮮惟一合法的政府,都不承認對方的合法性。朝鮮南北雙方的對抗和衝突也日益加劇。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立後,立即致函美蘇兩國政府,要求美蘇兩國占領軍撤出朝鮮。

  蘇聯外交部於1948年9月19日通知美國駐蘇聯大使館:蘇聯駐朝鮮占領軍將於1948年12月底之前全部從朝鮮撤出。建議駐朝鮮的美國占領軍也採取同樣的步驟,如期撤離朝鮮。

  美國政府則對是否撤出駐朝鮮的古領軍躊躇不定。從朝鮮在遠東地區的戰略地位講,美國為實現其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擴張政策,需要保持在朝鮮的軍事存在,以遏制所謂的"共產主義擴張"。

  杜魯門最後決定:從朝鮮南部逐次撤軍,同時擴大美國對南韓的軍事援助,組建並裝備、訓練南韓軍隊,以維持南韓李承晚政府存在。

  1948年12月底,駐朝鮮的蘇聯軍隊全部撤離朝鮮。美國占領軍雖於1948年12月開始撤離朝鮮,但宣布應南韓政府的請求,在南韓保留一個7500人的團級戰鬥隊。直到1949年6月29日,這個美軍團級戰鬥隊才在國際輿論的壓力下,最後撤離朝鮮南部。

  美蘇兩國軍隊撤出朝鮮後,朝鮮內部南北兩個政府、兩種制度之間,圍繞如何實現南北統一問題的對立和鬥爭日趨尖銳。這個鬥爭是導致後來韓戰爆發的根本原因。

  以金日成為首的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政府,代表朝鮮的進步力量,推行民主政策,主張和平統一朝鮮,並為之作了不懈的努力。

  1949年6月,在朝鮮勞動黨的積極倡議下,由南北韓72個政黨和社會團體組成了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並通過關於和平統一的宣言,號召南北韓的全體民主政黨及社會組織與全體朝鮮人民為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而鬥爭,並提出了具體的和平統一方案。

  在南方,李承晚集團代表朝鮮的反動勢力,投靠帝國主義,建立恐怖統治,大肆逮捕和屠殺民主愛國人士。在美國的支持下,李承晚集團竭力主張武力統一朝鮮,1949年以後,一再進行戰爭叫囂。

  1949年1月21日,李承晚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我希望"國軍北進"。2月7日,他又在南韓國會發表演說稱:如果在聯合國朝鮮委員會的幫助下不能和平地統一朝鮮,那麼"國軍就必須向北韓進軍",並聲稱在1950年實現南北統一。

  與此同時,美國加快組建南韓軍隊。早在美軍對朝鮮實施軍事占領之初,美國軍政府就以原日本統治朝鮮時期的軍官和警察為骨幹,成立了所謂的南韓"國防警備隊"。到1948年,南韓"國防警備隊"已經形成了5萬多人的規模。

  南韓政府成立後,美軍向南韓派遣由500人組成的軍事顧問團,並向南韓軍隊移交了大量軍事裝備。1949年5月,南韓軍隊將旅升格為師,大量擴編部隊,使陸軍的總兵力達到了8個師共10萬餘人。

  同時頒布《兵役法》,實行所謂的"國民皆兵"原則,並以"大韓青年團"為基礎,組成20萬人的後備部隊"青年防衛隊"。

  朝鮮北方在進行和平統一努力的同時,也準備了必要的軍事力量。1948年2月8日,朝鮮勞動黨以朝鮮人民革命軍為基礎,正式建立朝鮮人民軍。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朝鮮勞動黨和政府不斷加快人民軍部隊的建設步伐,先後從蘇聯進口了大批新式武器裝備,組建了各軍種、兵種部隊,同時加緊了部隊的軍事、政治訓練,使得人民軍的規模和戰鬥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根據朝鮮政府的請求,蘇聯政府向朝鮮人民軍派出了以斯米爾諾夫將軍為團長的軍事顧問團,1949年4月21日,蘇聯政府又任命蘇聯駐朝鮮大使史蒂可夫將軍兼任朝鮮人民軍總軍事顧問。

  1949年5月,朝鮮人民軍總政治局主任金一訪問中國,與毛澤東等中國共產黨領導人進行了會談,代表朝鮮勞動中央請求中共中央允許中國人民解放軍中由朝鮮人組成的部隊返回朝鮮。

  毛澤東主席同意了朝鮮同志的請求,說:駐中國東北地區有2個由朝鮮人組成的師,可隨時根據朝鮮方面的要求讓他們返回朝鮮。另一個師現正在南方作戰,待完成作戰任務後,即可返回朝鮮。

  此後,根據中朝兩黨的協議,駐中國東北的人民解放軍部隊中由朝鮮人組成的2個師,於1949年7月返回朝鮮,編入了人民軍。另一個師於1950年春返回朝鮮,編人人民軍。

  到1949年8月,朝鮮人民軍總兵力為8萬餘人,其中陸軍擁有5個步兵師、1個步兵旅、1個機械化旅、2個炮兵團,空軍擁有各種飛機74架。除由中國返回的2個師之外,陸軍部隊全部裝備蘇式武器,執行蘇軍編制。另有警備部隊4.1萬餘人。

  從1949年年初開始,南韓軍隊即不斷在三八絨地區製造軍事磨擦事件,挑起軍事衝突。據朝鮮北方的統計,1949年l至12月,南韓在三八線上進行軍事挑釁共計1836次。

  5月,南韓軍隊出動4100餘人,在火炮的支援下,猛攻三八線以北開城附近松岳山上的人民軍警備部隊陣地。7月,南韓軍隊再次出動旅級規模的部隊,進攻朝鮮北部的松岳山陣地。

  三八線以北的高山峰、銀波山、國寺峰等要點,也多次遭到南韓軍隊的進攻。同時,南韓方面派遣了大量間諜潛入北方,從事情報和各種破壞活動。

  進入1950年,朝鮮半島的局勢更加緊張,1950年年初南韓開始向三八線地區大規模集結武裝部隊。火藥味越來越濃,一場內戰已不可避免。

  美國政府也加快了對南韓的軍事援助。1950年1月,美國與南韓政府再次簽訂軍事援助協定,確定美國向南韓提供價值1097萬美元的軍事援助。另外,美國還提供了1.l億美元的經濟援助。

  到1950年6月,南韓軍隊形成了15萬多人的規模。美國駐南韓軍事顧問團團長威廉?羅伯茨准將,稱南韓軍為"亞洲之雄",斷言南韓軍隊完全經得住北韓人施加的任何壓力。

  南韓政府更是躊躇滿志,對"北進"的勝利充滿信心。美國和南韓雙方曾多次召開"高級將校會議",詳細地討論"北伐計劃"。

  面對日趨緊張的局勢,朝鮮北方進一步加強了軍事準備。1949年8月,朝鮮勞動黨中央發出致全體黨員信,要求保持高度警惕,大力開展同反革命分子、敵間諜和破壞分子的鬥爭。同時,命令人民軍部隊嚴懲對北方進行武裝挑釁的南韓軍隊,保衛勝利果實。

  1950年1月,朝鮮黨和政府根據變化著的半島局勢,開始考慮如何儘快實現國家統一的方式問題,並要求蘇聯政府給予支持。


  1950年4月,金日成、朴憲永等朝鮮領導人訪問蘇聯,與史達林等蘇聯領導人討論朝鮮半島的局勢和朝鮮統一的方式問題。

  在會談中,史達林同意朝鮮領導人對局勢的分析和準備以軍事方式實現國家統一的設想。隨後,金日成、朴憲永等又於5月中旬訪問中國,向毛澤東和周恩來等中國領導人通報了與史達林會談的情況。

  在此期間,朝鮮政府加快了人民軍的擴編速度。蘇聯政府應朝鮮的請求,繼續向朝鮮人提供了武器裝備援助,並任命瓦西里耶夫任人民軍總顧問。

  1950年6月7日,在朝鮮勞動黨的建議下,朝鮮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中央委員會發表《關於促進和平統一祖國的方針的呼籲書》,建議朝鮮解放5周年時,根據民主的原則,在南北韓進行普選,建立統一的最高立法機關,為和平統一再次進行了努力。

  然而,這一呼籲不僅遭到了南韓政府的拒絕,而且祖國統一民主主義戰線派往漢城向南韓方面遞交呼籲書的三名代表,也遭南韓方面的逮捕。南韓政府還下令在三八線地區和南韓全境實施"非常警戒",禁止一切南韓政黨和社會團體代表前往北方。

  6月中旬,朝鮮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考慮到南韓方面害怕普選的情況,再次提出建議: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和南韓國會聯合起來,以建立全朝鮮的立法機關的方式,實現朝鮮的和平統一。但這一建議再次被南韓政府拒絕。朝鮮和平統一的大門因此而關閉。

  美國積極支持李承晚集團的活動,並進行戰爭挑唆。1950年6月中旬,美國國務院顧問約翰?福斯特?杜勒斯到南韓活動,並視察了三八線。

  與此同時,美國國防部長路易斯?詹森和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奧馬爾?布萊德雷也在日本活動,並同麥克阿瑟討論了朝鮮問題。

  這樣,雙方的衝突變得越來越嚴峻。1950年6月25日早晨,三八線上長期小規模的武裝衝突和磨擦,終於發生了質變,朝鮮大規模內戰全面爆發。

  毛澤東嚴正表明中國立場

  1950年6月25日傍晚,解放軍代總參謀長聶榮臻跟隨周恩來急匆匆來到中南海菊香書屋,衛士李銀橋作了通報,毛澤東從辦公室桌前站起來。

  周恩來一步跨入門中,聶榮臻緊跟其後,以軍人的方式向毛主席敬禮。

  周恩來說:"主席,朝鮮爆發了全面戰爭。"

  1950年6月25日,韓戰爆發。頃刻之間,全世界人們的目光集中到東北亞的這個半島上來了。

  由於此前周恩來已經通過電話向毛主席報告了韓戰於當天拂曉全面爆發的消息,毛主席聽到周恩來的話後,鎮定自若地招呼二人:"坐,坐下講。"


  在了解到韓戰還沒有新的情況,周恩來已安排駐朝大使館隨時報告戰局發展後,毛澤東對朝鮮發生戰爭的反應似乎很平靜。

  他說:"南邊,越南在打仗,北邊朝鮮又打起來了。我們還要解放台灣,西藏;西南、中南、華南要肅清國民黨殘匪。還有土改的問題。好熱鬧啊!"

  不過,毛澤東還是有一些憂慮的,他不無擔心地說:"韓戰會發展得怎麼樣呢?美國人會怎麼樣呢?還有史達林同志的態度。恩來,我們看看吧,我們還是按照這次全會議定的,為爭取國家財政經濟的基本好轉,努力辦好我們的事情。"

  "這次全會"指的是剛剛開過不久的中共七屆三中全會。會議確定國家的中心工作是進行土改、穩定物價以及調整工商業,肅清反革命分子等重要工作。

  毛澤東繼續說:"恩來,這件事讓榮臻同志多關心一些,朝鮮戰局的情況隨時報中央,外交方面告訴外交部多注意。還是那句老話,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就在全世界都關注著朝鮮的時候,朝鮮戰場也在發生著巨大變化。6月25日上午,金日成主持召開了內閣緊急會議,討論戰爭局勢。

  金日成在會議上要求人民軍"立即發動決定性的反擊,去消滅侵略者",全國轉入戰時體制,組織和動員一切力量奪取戰爭的勝利。

  6月26日,金日成發表廣播演說,號召全體朝鮮人民堅決保衛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及其憲法,推翻南半部反人民的李承晚傀儡政權,恢復南半部真正的人民政權,完成祖國統一。

  同一天,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會議常任委員會發布命令,組成軍事委員會。金日成為委員長,國家一切權力集中於軍事委員會。隨後又頒布了戰時動員令,任命金日成為人民軍最高司令官。

  此時,朝鮮人民軍共擁有10個步兵師、1個坦克旅及若干空軍、海軍和警備部隊,總兵力約13.5萬餘人,裝備有T-34型中型坦克、雅克式戰鬥機、122毫米榴彈炮等重型武器。

  朝鮮人民軍迅速發起漢城戰役。被美國軍方稱為"亞洲之雄"的南韓軍,在朝鮮人民軍的猛烈攻擊下,迅速土崩瓦解。

  大肆叫囂"武力統一"的李承晚也驚慌失措,帶上幾名高級幕僚倉皇逃離漢城,在大田設立了臨時政府。南韓陸軍總部也丟下部隊,撤往始興。

  失去統一指揮的南韓軍隊各自為戰,毫無鬥志,紛紛南逃。朝鮮人民軍發展迅速,至28日,解放漢城,第一次戰役結束。

  人民軍的勝利,大大振奮了民心和士氣。金日成於6月28日發表演說,就漢城解放向朝鮮人民、人民軍官兵致以熱烈的祝賀,並號召全體人民支援人民軍部隊,早日結束李承晚政府發動的"同族相殘"的戰爭。

  人民軍最高司令部決定,繼續南進,迅速解放整個南韓,取得祖國解放戰爭的最後勝利。南韓方面此時則完全喪失了鬥志,政府官員手足無措,部隊官兵潰不成軍。


  朝鮮內戰爆發,是朝鮮民族的內部事務,不容外國勢力干預。《聯合國憲章》對此作了明確的規定,指出:"不得干預本質上屬於任何國家內部管轄之事件。"

  然而,朝鮮內戰爆發後,美國當局公然違反聯合國憲章,6月27日,美國決定派出海軍和空軍入侵朝鮮領海、領空,進攻朝鮮人民軍,對朝鮮城市狂轟濫炸。同時命令第七艦隊向台灣海峽出動,侵占中國領土台灣,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既定部署。

  美國把台灣和朝鮮半島這兩個看起來不相干的地區聯繫起來,同時採取嚴重的軍事步驟,公然干涉中朝兩國的內政,有其戰略上的考慮。

  從冷戰開始以來,美國一直把這兩個地區看作是在遠東遏制"共產主義擴張"的橋頭堡,尤其把中國領土台灣當作自己"不沉的航空母艦"。

  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駐日本的美國遠東空軍協助韓國作戰,27日再度命令美國第七艦隊駛入基隆、高雄兩個港口,在台灣海峽巡邏,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渡海攻占台灣。

  對此,毛澤東迅速做出反應,表明中國政府的立場。1950年6月28日,毛澤東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八次會議上發表講話,號召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莊嚴宣告:

  全國和全世界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他還說:

  杜魯門在今年1月5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干涉台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

  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做出一個決策,調幾個軍到東北,擺在鴨綠江邊,加強東北邊防。中朝唇齒相依,中朝人民世代友好,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中,中朝兩國共產黨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早在1949年5月,金日成的特使極其秘密地在當時北平香山的雙清別墅里見到毛澤東。特使向毛澤東介紹了朝鮮半島一觸即發的戰爭局勢之後,毛澤東表示他同意金日成在信中的看法,朝鮮半島的衝突在所難免。他向朝鮮同志建議:

  對你們來說,持久戰是不利的,因為即使美國不干涉,也會唆使日本向南韓提供戰爭的援助。

  毛澤東以大無畏的氣概通過這位特使第一次向金日成表示"一旦情況需要,中國會派軍隊與你們一起並肩戰鬥"。

  為了幫助北韓的防禦,毛澤東甚至把人民解放軍中的兩個朝鮮師移交給金日成。毛澤東明確表示,他不希望看見戰爭立即爆發,原因一是國際形勢不允許,二是中國共產黨還不能有效地支援北韓。而一旦完成了統一中國的任務,情況就不同了。


  毛澤東所說的"統一中國的任務",就是指解放台灣。當年年底,當毛澤東在蘇聯訪問時,金日成也秘密地來到了莫斯科,但史達林沒把這事告訴毛澤東。

  對於史達林來說,在台灣和朝鮮這兩個懸而未決的問題中,更讓他憂心的是朝鮮。與和蘇聯的安全沒有什麼直接關係的台灣相比,朝鮮的地理位置一直是蘇聯在遠東與美國抗衡的重要戰略要點。

  當美國國務卿艾奇遜把那個將朝鮮和台灣劃在防衛範圍之外的美國遠東防線計劃,擺在全世界面前時,史達林果斷地於1950年1月8日向蘇聯駐朝鮮大使發了一封電報,表示同意向金日成提供援助,並準備隨時就此事接見金日成。

  1950年3月30日,金日成再次秘密訪問莫斯科。史達林在聽取了北韓一旦面臨南韓的戰爭威脅時完整的作戰準備計劃後,表示滿意。

  最後,史達林告訴金日成:應該把計劃通報給毛澤東,並堅持一定要徵求毛澤東的意見。

  5月13日,金日成到達北京。當時,新中國在朝鮮還沒有派大使,也沒有軍事觀察人員。毛澤東對金日成所做的一切了解很少。

  毛澤東沒想到金日成的作戰準備計劃已經如此完備。當時,毛澤東才知道蘇聯將給予金日成一定的軍事援助。毛澤東給史達林發出一封電報告知其與金日成的會談情況。

  第二天,史達林回電:

  蘇共同意朝鮮人民著手重新統一的建議。但有個附帶條件,即問題最終由中國同志和朝鮮同志共同來決定。如果中國同志有不同意見,那麼對問題的解決就應該延遲,直到進行一次新的討論。

  1950年6月25日凌晨4時,韓戰爆發。果然不出毛澤東所料,韓戰爆發的第二天,美國的第一個反應是:武裝封鎖台灣海峽。

  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說,台灣是二戰時對日作戰的盟國從日本手裡接收過來的領土,"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等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和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考慮"。

  同時,美方命令在世界戰艦編隊中具有霸主地位的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稱此舉是為了保護朝鮮戰場側翼的安全,同時阻隔國共兩黨的軍事衝突。

  6月25日與26日,杜魯門親自主持接連舉行國家安全委員會會議,會議決定:

  1、美國海空軍向南韓軍隊提供全面援助,目前將活動限於"三八線"以南;

  2、命令第七艦隊開進台灣海峽,以阻止從大陸對台灣和從台灣對大陸的一切海空行動,將台灣海峽"中立化";


  3、加強在菲律賓的美軍;

  4、加強對在印度支那的法國軍隊的援助,並派去軍事使團。

  這樣,毛澤東意識到,新生的中國政權面對的是一個世界超級大國,如何決策,對新中國的影響將是十分巨大的。

  周恩來據理駁斥杜魯門

  1950年6月27日,美國總統杜魯門發表聲明,公開宣布武裝援助南韓,同時命令美國第七艦隊向台灣海峽出動,侵占中國領土台灣,阻撓中國人民解放台灣的既定部署。

  6月28日下午17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在北京舉行第八次會議,會議議程為聽取周恩來總理兼外交部長關於目前國際形勢的報告,討論和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會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任命名單。

  出席此次會議的有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副主席朱德、劉少奇、李濟深、張瀾,委員李立三、林伯渠、葉劍英、何香凝、劉伯承、吳玉章、彭真、薄一波、聶榮臻、周恩來、董必武、賽福鼎、陳嘉庚、羅榮桓、烏蘭夫、徐特立、蔡暢、劉格平、馬寅初、馬敘倫、郭沫若、張雲逸、高崇民、沈鈞儒、沈雁冰、陳叔通、司徒美堂、李錫九、黃炎培、蔡廷鍇、彭澤民、張治中、李章達、李燭塵、章伯鈞、張奚若、陳銘樞、譚平山、張難先、柳亞子、張東蓀、龍雲。

  會議開始後,周恩來向會議報告國際形勢和他就美國總統杜魯門聲明所發表的聲明的內容。會議就此進了熱烈的討論。

  發言的人一致認為杜魯門的聲明徹底地暴露了美帝國主義的真面目,並認為人民政府和全國人民將勝利地擊退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解放台灣和其他屬於中國的全部領土。

  張治中委員說:

  美國這次行動是蓄謀已久的。這個行動是對於東方各民族人民的狂妄地挑釁。中國和東方人民將堅決地予以回擊。杜魯門的聲明和去年美國國務院發表的白皮書前後呼應,將教育和激勵全國人民更加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侵略。

  黃炎培委員說:

  中國人民應該充分準備力量,擊退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最後的勝利定屬於我們;因為人心是向著我們方面,而帝國主義則是沒有群眾的。

  章伯鈞委員說:

  美國政府的挑釁只有引起中國人民更大的憤怒。全國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應該更加團結起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挑釁。


  李濟深副主席說:

  美國政府的這種行動是完全有計劃的行動。對於這種侵略和干涉我國的行動,必須嚴正地表示我們的態度。

  其他發言的還有李燭塵委員,徐特立委員,李錫九委員等。

  在熱烈討論後,毛澤東講話說:

  中國人民早已聲明,全世界各國的事務應由各國人民自己來管,亞洲的事務應由亞洲人民自己來管,而不應由美國來管。美國對亞洲的侵略,只能引起亞洲人民廣泛的和堅決的反抗。杜魯門在今年1月5日還聲明說美國不干涉台灣,現在他自己證明了那是假的,並且同時撕毀了美國關於不干涉中國內政的一切國際協議。美國這樣地暴露了自己的帝國主義面目,這對於中國和亞洲人民很有利

  毛澤東接著說:

  美國對朝鮮、菲律賓、越南等國內政的干涉,是完全沒有道理的。全中國人民的同情和全世界廣大人民的同情都將站在被侵略者方面,而決不會站在美帝國主義方面。他們將既不受帝國主義的利誘,也不怕帝國主義的威脅。帝國主義是外強中乾的,因為它沒有人民的支持。全國和全世界的人民團結起來,進行充分的準備,打敗美帝國主義的任何挑釁。

  毛澤東的講話結束後,會場響起熱烈的掌聲。

  這次會議一致同意周恩來的聲明。

  當時,朝鮮局勢變得越來越危急。這是一個多事的夏天。

  在華盛頓,美國總統杜魯門避開蘇聯在安理會的否決權,他巧妙利用"聯合國朝鮮委員會"6月份是蔣介石代表擔任主席的"良機",不徵求盟國的意見,而以安理會的所謂決議強加給他的盟國。

  6月27日,杜魯門發表聲明,宣稱"台灣未來地位的決定必須待太平洋安全的恢復,對日和約的簽訂或經由聯合國的考慮。"同時下令美國海軍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以武力阻止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台灣。

  6月28日當天,周恩來代表中國政府發表聲明,嚴正駁斥杜魯門聲明,斥責美國武裝侵略我國台灣省。

  周恩來在聲明中說:

  我現在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聲明:


  杜魯門27日的聲明和美國海軍的行動,乃是對於中國領土的武裝侵略,對於聯合國憲章的徹底破壞。美國政府這種暴力掠奪的行為,並未出乎中國人民的意料。更增加了中國人民的憤慨,因為中國人民很久以來即不斷地揭穿美國帝國主義侵略中國、霸占亞洲的全部陰謀計劃,而杜魯門這次聲明不過將其預定計劃公開暴露並付之實施而已。事實上,美國政府指使李承晚傀儡軍隊對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進攻,乃是美國的一個預定步驟。其目的是為美國侵略台灣、朝鮮、越南和菲律賓製造藉口,也正是美帝國主義干涉亞洲事務的進一步行動。

  周恩來在聲明中接著指出:

  我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宣布:不管美國帝國主義者採取任何阻撓行動,台灣屬於中國的事實,永遠不能改變;這不僅是歷史的事實,且已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及日本投降後的現狀所肯定。我國全體人民,必將萬眾一心,為從美國侵略者手中解放台灣而奮鬥到底。戰勝了日本帝國主義和美國帝國主義走狗蔣介石的中國人民,必能勝利地驅逐美國侵略者,收復台灣和一切屬於中國的領土。

  聲明最後說: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號召全世界一切愛好和平正義和自由的人類,尤其是東方各被壓迫民族和人民,一致奮起,制止美國帝國主義在東方的新侵略。只要我們不受恐嚇,堅決地動員廣大人民參加反對戰爭製造者的鬥爭,這種侵略是完全可以擊敗的。中國人民對於同受美國侵略並同樣進行反抗鬥爭的朝鮮、越南、菲律賓和日本人民表示同情和敬意,並堅信全東方被壓迫民族和人民,必能把窮凶極惡的美國帝國主義的戰爭製造者,最後埋葬在偉大的民族獨立鬥爭的怒火中。

  杜魯門借韓戰大做文章,越來越膽大妄為。6月30日,他下令將美國駐日本的地面部隊投入侵朝戰爭。

  接著,他又於7月7日下達了全國徵兵會,決定擴充美國的戰鬥部隊63萬人,使美國的陸海空三軍總額達到200多萬人,準備以更大的力量進行侵朝戰爭。

  同一天,美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又通過一個非法決議:授權美國指揮下的統一司令部使用參加干涉朝鮮的各國部隊,由美國指派指揮這些部隊的司令官,並授權該司令部使用聯合國的旗幟。

  杜魯門見這個決議通過更加大喜過望,遂指示參謀長聯席會議給東京的美國遠東軍總司令麥克阿瑟發電,任命他為"聯合國軍"總司令。

  隨後,杜魯門舉行自韓戰爆發以來的第一次記者招待會。記者緊追不捨地問他美國出兵朝鮮的性質。

  "總統先生,據您的解釋,這是聯合國採取的一次警察行動,對嗎?"

  杜魯門推了推架在鼻樑上的眼鏡說:"是的,完全是這樣的。"

  這樣,美國的不得人心的行動落了個"警察行動"的諢名。

  美國操縱聯合國通過的幾個非法決議,給美國及其夥伴侵略朝鮮披上"合法"的外衣,因此也在聯合國這個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性組織的歷史上,寫下了不光彩的一頁。

  周恩來親切約見蘇聯大使


  韓戰爆發後,毛澤東對美國的干涉顯得較為慎重,他認為,北韓的部隊必須注意防禦。受毛澤東委託,周恩來在當天約見蘇聯駐華大使羅申,並轉告說:

  戰爭爆發前,毛澤東同志就預見到美國很有可能出兵,但是沒有引起朝鮮同志的足夠重視。現在美軍已進入朝鮮,人民軍能否挫敗美國的武裝干涉順利解放南韓實在令人擔心。

  毛澤東希望朝鮮同志應該加強對仁川一帶的防禦,因為美國人可能在那裡或其他地方登陸,對人民軍實行分割包圍。

  周恩來還告訴羅申,為了以防萬一,中國政府準備在中朝邊境集結9個師的兵力。如果美軍越過"三八線",中國軍隊將進行抵抗。

  在這個問題上,中國政府希望聽取史達林的意見,同時希望在這種情況發生時,蘇聯能夠出動空軍對中國部隊給予空中掩護。

  羅申很快將中央準備在東北集結軍隊的想法告訴了莫斯科,史達林給予積極地肯定。

  史達林讓羅申轉告周恩來:

  在敵人越過"三八線"的時候,集中9個師的兵力,以志願軍的名義入朝作戰,這是正確的。

  史達林表示,蘇聯"將盡力提供空中掩護"。但是,史達林的樂觀態度並沒有維持多久。

  自韓戰爆發以來,朝鮮人民軍雖然頑強奮戰,從北緯38度線一直打到北緯35度線,但是7月初,美軍地面部隊開始投入戰鬥。

  面對新情況,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組織了前線司令部,負責第一、第二軍團的作戰指揮。任命金策為前線司令官、金一為軍事委員、姜健為參謀長。

  戰役企圖是,搶在美軍基本兵力展開之前殲滅錦江、安東一線"聯合國軍",而以大田為主要突擊方向。大田這座城池是連結中部朝鮮和湖南、嶺南地區的戰略要地,是李承晚退出漢城宣布的"臨時首都"。金日成將軍親臨前線,指揮這次戰役。

  7月13日,越戰越勇的朝鮮人民軍進抵錦江,星夜強渡成功。這時由公州向論山挺進的人民軍以一部向東迂迴至大田以南,另一部進至大田以西。

  與此同時,由清州南進的人民軍步兵和坦克的聯合部隊進至大田西北和北部地區。7月19日下午,完成了對大田的包圍。7月20日拂曉,人民軍各部密切協同,對大田發起總攻。

  親臨大田前線指揮的美軍二十四師師長迪安從睡夢中驚醒,他的整個二十四師兵力分散,大多數士兵沒有戰鬥經驗,並因屢遭敗仗而士氣低落。


  迪安所在前線指揮部所能指揮的部隊不超過3個營,他企圖率領部隊向東南突圍,但退路已被切斷。美軍第二十五師和騎一師的增援,也被阻住。

  經過激戰,人民軍的坦克突入大田市區,美軍二十四師殘餘部隊被分割成小塊,各自為戰。迪安也自己扛著"超級巴祖卡"火箭筒,帶著一個反坦克小組到處去打人民軍的坦克。

  人民軍從19日夜又開始新一輪進攻。20日,人民軍突進大田市區。迪安隨第二十四師殘部向沃川撤退。由於弄錯了通往沃川公路的拐角,迪安一行的兩輛吉普車迷路了。行至大田以南一千米的地方,兩輛吉普車遇到路障,並遭人民軍狙擊手的襲擊,迪安等人只好棄車逃到山裡。

  美軍最早到達朝鮮的第二十四師,從7月5日的烏山戰鬥至21日,在17天的戰鬥中損失兵員7305人,占總人員的45.6%和裝備的60%。

  7月21日,與部隊失去聯繫的迪安被認為已經戰死,美軍立即任命了新的第二十四師師長。

  原來,迪安一行在山中尋路南逃。21日夜間,迪安口渴難忍,就獨自一人循著流水的聲音去找水喝,因天黑失足滾下山坡,肩部和肋部骨折,頭部也受傷,失去了知覺。隨行人員四處尋找沒能找到他,只好離去。

  迪安甦醒後孤身在錦山南部地區徘徊,尋找美軍部隊。由於染上了痢疾,並且覓食困難,迪安虛弱消瘦。8月25日,徘徊36天的迪安在大田以南35千米的鎮安附近被朝鮮人民軍抓獲,成為韓戰期間美軍戰俘中軍銜最高的人。

  威廉?迪安在戰俘營中生活了3年,在後來1953年9月4日在板門店被遣返。當他回到美國自己家時,看見家中懸掛著一枚美國政府於1951年2月16日頒發給他的榮譽獎章,獎章頒布的理由是他為美國的利益而"光榮戰死"。

  然而,隨著戰線不斷向南推移,補給線也在延伸,長達300千米,海岸線的防禦任務逐漸加重。

  除此以外,人民軍還要頂住美軍的空中壓力,保證軍需品的供應。特別是美國的武裝干涉逐步升級,美軍派往朝鮮的軍隊不斷增加,雙方力量的對比逐漸發生變化,戰爭開始形成膠著狀態。

  美軍和南韓軍在密集的空軍和地面炮火支援下,以坦克為先導,從9月10日開始,對人民軍發起了大規模的反擊。

  此時,在釜山環形防禦陣地內的美軍、英軍和南韓軍兵力已達17.9萬餘人,且占據著絕對的制空權、制海權,地面部隊的火力和機動力也擁有優勢。

  戰爭雙方在洛東江以東地區展開了激烈的拉鋸作戰,每一個陣地都處於反覆爭奪之中。美軍飛機不分晝夜地對人民軍陣地實施狂轟濫炸,並切斷了人民軍前線部隊與後方的聯繫,洛東江附近變成了一片火海。

  在美軍和南韓軍的猛烈反擊之下,人民軍進攻受阻,被迫再次撤至洛東江西岸,結束第五次戰役。至此,朝鮮人民軍的進攻被完全扼制。美軍和南韓軍在固守釜山環形防禦陣地的同時,開始進行反攻的準備。

  聶榮臻緊急聽取作戰室匯報


  1950年6月,韓戰爆發後,毛澤東對事態的發展曾經做過各種可能的設想,估計到出現最壞的局面是美軍在朝鮮人民軍側後的海岸登陸。

  7月的一天,在中南海,夏風吹拂湖面,碧波由北向南蕩漾著,堤岸邊垂柳婀娜多姿。旖旎的風景,格外宜人。

  湖畔磚木結構的居仁堂小樓,坐落在中海和南海的交界處,在碧波側肅然而立。相傳清末時西太后經常在此接見外國使節。民國時期,居仁堂顯赫一時,曾作為袁世凱的總統府,為中外矚目。

  總參作戰室在居仁堂一層客廳西側房間內。客廳東側則是聶榮臻代總參謀長的辦公室。在作戰室工作的有成普、王亞志、劉長明、龔傑、徐畝元、王甲一等人。

  這時,聶榮臻代總長、李濤作戰部長、蘇聯顧問沙哈洛夫大將等人踏著"嘎嘎"作響的紅漆木地板走進作戰室,例行聽取作戰室匯報朝鮮半島的戰況。

  首先,作戰室負責人成普開始匯報:

  6月25日人民軍向瓮津半島和開城地區發動了局部戰役,6月26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命令美國空軍、海軍部隊給予南部朝鮮部隊以掩護支持,直接干涉韓戰;6月27日又命令美國海軍率第七艦隊入侵中國台灣海峽,視我國主權於不顧,公然侵犯我國領土。7月7日,美國在蘇聯代表馬立克缺席未投否決票的情況下,操縱聯合國安理會通過緊急決議,以聯合國名義糾集英國、法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紐西蘭、土耳其、荷蘭、希臘、菲律賓、挪威、瑞典、哥倫比亞、印度、泰國、南韓15個國家出兵朝鮮,美國沃克的陸軍第八集團軍直接參加地面作戰,迪安少將的二十四師已經在烏山以南的平澤和安城一帶進入戰鬥。

  聽到這裡,沙哈洛夫突然站起來揮舞著拳頭大聲嚷著:"戰爭爆發了,爆發了。局部戰役開始,就是內戰的開端。即使南方游擊隊和民眾向北方軍隊提供幫助,速勝也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絕對不可能的。"

  蘇聯人都把史達林稱做"當家的"。沙哈洛夫知道"當家的"態度。"當家的"對朝鮮半島的形勢一直都很關注,這個地區不安定,就可能直接影響到亞洲和遠東的安全,還可能影響蘇美關係。

  因此沙哈洛夫一聽到朝鮮半島發生內戰,便十分衝動。李濤部長理解沙哈洛夫的心情。他看著面紅耳赤的沙哈洛夫憂慮地說:"事情發展太突然了,不僅你們覺得突然,我們也覺得突然,一點消息也沒有。我們大使館也沒消息。"

  聶榮臻也搖頭說:"中國方面沒有任何消息。"

  李濤氣憤地說:

  上旬,擔負攻台戰役的華東軍區副司令員粟裕剛進京匯報了攻台的準備情況,現在美國公然干預朝鮮事務,第七艦隊公然侵犯我台灣海峽,阻止我國解放台灣。太猖狂了。朝鮮半島局勢會很快地惡化。

  聶榮臻沉思著點點頭說:"美國第七艦隊進入台灣海峽,我解放台灣的困難增大了。"接著,他抬頭望著地圖上的朝鮮半島,說:

  朝鮮半島的形勢,果然如毛主席所說的,引起了美國軍隊的直接干涉。形勢急轉直下,馬上會危及到我國的國防安全。我必須馬上向毛主席報告,應建議毛主席,恐怕需要開國防會議。


  其他與會者紛紛表示同意聶榮臻的意見。

  黨中央決定強化東北邊防

  1950年7月的一天,聶榮臻聽取作戰室匯報後,馬上離開居仁堂,穿過蒼松古柏,大步向豐澤園走去。

  中南海豐澤園背靠中海,南瀕南海,東與勤政殿相連,西為靜谷。包括頤年堂,菊香書屋,春藕齋,始建於清初,通稱為"西苑"一部分。

  頤年堂東邊有一小門,可以通到菊香書屋。菊香書屋幽靜沉寂,燦爛的陽光劃破樹陰,照明半個院落。

  當時,毛澤東在窗前銜煙佇立,心裡思量著朝鮮半島和海峽兩岸的形勢。毛澤東的思緒被腳步聲打斷。

  聶榮臻魁梧的身影出現在他視線內。毛澤東向書屋的門口踱了兩步,對聶榮臻說:"你來得正好呀,我正要找你。怎麼樣,朝鮮半島情況怎麼樣?"

  聶榮臻說:"不好呀,美國沃克的第八集團軍參加了地面戰鬥。"

  毛澤東沉思片刻後說:

  朝鮮半島的形勢可能要惡化。城門失火,殃及池魚。我國人民想休養生息而不能呀。這個形勢我們是估計到的。

  聶榮臻說:"我國需要有所準備。"

  毛澤東注視著聶榮臻,若有所思地說:

  不能小看朝鮮半島的形勢。發展下去會很快威脅到我國的安全和遠東的和平。而且可能引起世界大戰。告訴恩來同志,立即召開軍委會,研究加強我東北邊防問題,以作未雨綢繆之計,包括研究安排部隊調動問題,建立指揮機構以及後勤保障問題。

  毛澤東停頓了一下,又問:"必須儘快派得力部隊加強東北邊防。你們總參謀部考慮保衛東北邊防用哪個部隊?"

  聶榮臻說:"作戰部研究了幾次,考慮用現在河南的第十三兵團的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3個軍以及正在東北的四十二軍。"


  毛澤東問:"為什麼考慮用第十三兵團的部隊呢?"

  聶榮臻解釋說:"這幾個部隊都是1945年9、10月間最早從山東、蘇北根據地進入東北的部隊,都是由老部隊發展起來的,參加了東北解放戰爭,氣候、地形都熟悉,有在東北作戰的豐富經驗……"

  毛澤東微微點了點頭說:"這個考慮對,考慮用四野的部隊是對的。"他接著問:"炮兵呢?"

  聶榮臻說:"炮兵用佳木斯的炮一師,河南的炮二師,安東的炮八師。"

  毛澤東表示同意聶榮臻的安排,他說:

  戰爭一旦爆發,很難預料發展到什麼程度,什麼規模。要立即調整戰略重心,抽調部隊保衛邊防,準備防止東北邊境出現的危機情況。一個是調兵,一個是選將。你們好好研究一個方案。現在,還要考慮第二線的兵力問題,做好打大仗的準備,做好進行一場空前軍事鬥爭的準備。我國政府要發表聲明,嚴斥美國政府侵略朝鮮、台灣和干涉亞洲事務的罪行。

  聶榮臻說:"主席呀,解放台灣困難加大了,粟裕那邊怎麼辦呀?"

  毛澤東交代說:"告訴恩來,一併研究一下。"

  1950年8月,朝鮮人民軍在朝鮮南端洛東江同美軍和南韓軍打成膠著狀態後,毛澤東預見到,戰爭轉入持久和美國擴大戰爭規模的可能性日益增大。

  8月5日,毛澤東即致電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要求東北邊防軍在月內完成一切準備工作,準備9月上旬能作戰。並將第九兵團和第十九兵團分別調到津浦、隴海鐵路沿線地區,策應東北邊防軍。

  同時,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共中央及時地分析世界戰略格局,認為韓戰趨於複雜化,遠遠超出了南北韓之間的範圍,已成為國際鬥爭的焦點,至少是東方鬥爭的焦點。

  中共中央認為:我國人民不能不有所準備。為防患於未然,在朝鮮軍隊戰鬥發展順利,美國侵略軍節節敗退之際,於7月7日和10日,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主持召開兩次軍委會議,討論保衛東北邊防問題,決定組建東北邊防軍。

  接著,中央立即從廣東、廣西、湖南、河南、黑龍江等地,抽調第十三兵團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軍和第四十二軍、炮兵第一、第二、第八師和一個高射炮兵團、一個工兵團、一個運輸團,共25萬餘人,於7月底至8月初,集結於鴨綠江北岸一帶,準備保衛我國東北地區安全和在必要時援助朝鮮人民抗擊美國侵略者。

  8月下旬,中央軍委根據代總參謀長聶榮臻的建議,又決定將上海地區的第九兵團和西北地區的第十九兵團,分別調到津浦、隴海兩鐵路沿線,以策應東北的邊防軍。

  9月上旬,中央軍委為加強東北邊防軍的力量,又決定將湖北荊沙的第五十軍編入東北邊防軍序列,集結于吉林西南遼源地區。

  這樣,中國的邊防安全便有了堅強的保障。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