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黨中央毅然決定抗美援朝
2024-09-12 19:25:49
作者: 胡元斌
中央緊急召回彭德懷
1950年10月1日,毛澤東和其他黨和國家領導人登上天安門參加群眾慶典並檢閱部隊。雖然北京城內還是一片節日氣氛,東鄰朝鮮的緊急消息卻不斷傳來。
為了最後下定決心,毛澤東因焦慮多少天日夜不眠。時任毛澤東衛士長的李銀橋後來回憶說:
毛澤東考慮出兵不出兵,連續幾天不能入睡,吃安眠藥也睡不著。開會那天,他的東屋裡坐了一屋子人……滿屋子煙霧騰騰,從五六點鐘開始研究,一直到後半夜。
10月4日下午,在毛澤東主持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在中南海頤年堂召開了。出席會議的有: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任弼時、陳雲、高崗、彭真、董必武、林伯渠、張聞天、彭德懷。彭德懷是在會議中間趕來的。
列席會議的有李富春、羅榮桓、林彪、鄧小平、饒漱石、薄一波、聶榮臻、鄧子恢、楊尚昆、胡喬木。
會議一開始,毛澤東首先讓大家講講出兵的不利情況。與會者各抒己見,多數人不贊成出兵或者對出兵存有種種疑慮。
理由主要是中國剛剛結束戰爭,經濟十分困難,亟待恢復;新解放區的土地改革還沒有進行,土匪、特務還沒有肅清;我軍的武器裝備遠遠落後於美軍,更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在一些幹部和戰士中間存在著和平厭戰思想;擔心戰爭長期拖下去,我們負擔不起等。
派志願軍出國同美軍作戰,對中國來說,是一個牽動全局的大事。當時,新中國面臨著一個新的重大抉擇:
出兵,或者不出兵。
毛澤東眼窩深陷,連日來的思慮,使他顯得衰老了許多。毛澤東繼續主持會議,他看看了周恩來說:"恩來,你接著說。"
周恩來說:
美軍仁川登陸前,我們曾經考慮過,美帝打過"三八線"後,是否會停止,而後轉為外交上的談判。在敵人占領漢城之後,尼赫魯曾經對我說,三國外長會議已經說好,不過"三八線"。但我們得到的情報是,他們要穩住中國,過"三八線"。為此,我曾召見印度駐華大使,表明我們的態度。今天,敵人向北推進的行動並沒有停止下來。
聶榮臻插話說:
南韓軍已經深入到"三八線"以北了,矛頭直指鴨綠江。而且美帝的飛機早已飛過鴨綠江,對我邊防城市多次進行轟炸。
周恩來繼續說:
朝鮮那裡的局勢非常嚴峻,金日成首相已經做好上山打游擊的準備。10月1日,他托外務相朴憲永帶來一封親筆信,急盼我們出兵援助。
周恩來的話講完後,會場裡出現短暫的沉默。會議正在進行中間,彭德懷趕到會場。他對這個會議毫無思想準備,連會議內容事先都不知道,只是側耳細聽,沒有發言。散會後,他來到楊尚昆住處,詳細了解了會議情況。
原來,10月4日,彭德懷正在西北軍政委員會會議室召集廳局長以上幹部會議,研究大西北的經濟發展問題,會議正在進行時,工作人員領著一位中央辦公廳的人走進會場,向彭德懷報告:"毛主席派人來接您去北京開會……"事情十萬火急,飛機在午飯後起飛。
10月4日下午,一架銀灰色的里-2型專機從西安機場呼嘯著起飛了。當時,古都西安還沉浸在建國一周年紀念的節日氣氛中,沒有什麼人注意到這架專機。也不會有更多的人知道,機艙里坐著的是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彭德懷。連他的妻子浦安修也沒來得及送行。
窗外一碧萬頃,秋高氣爽,偶爾有幾朵白雲在慢慢悠悠地飄蕩。彭德懷端坐在舷窗前,他緩緩地合上因操勞過度而愈發乾澀的雙眼。
突然間,"朝鮮半島"這4個大字出現在他的腦海中,他畢竟是個具有高度敏感和清醒頭腦的軍事家:美國鬼子仁川登陸後就放膽前進。現在,美第八集團軍正在從陸地向北推進,第十軍從元山登陸,李承晚的第一、二軍團也分別沿東海岸和中部戰線北道。人民軍的退路已完全被切斷。朝鮮形勢危急,北韓面臨著被美、李占領而不復存在的威脅。現在,朝鮮那邊已經是十萬火急。古語說,唇亡齒寒麼。我們不能坐視不管。
彭德懷想到這些,立即考慮如果是研究形勢與軍事問題,他必須拿出自己的看法。他打開秘書楊鳳安為他準備的朝鮮地圖冊,翻看"三八線"附近的地名。
沒過多久,地面上逐漸出現首都北京的輪廓。下午16時許,專機降落在北京西郊機場。彭德懷很快被轎車接到中南海。中南海內一片寂靜。汽車行駛在湖畔,穿過高大的古柏林蔭,停在豐澤園門前。
彭德懷急忙下車,快步來到頤年堂前時,周恩來首先迎出來與他握手。周恩來解釋說:"彭總,會議在下午3點就開始了,來不及等你。"
彭德懷隨同周恩來一邊說話一邊步入會議廳。
毛澤東和政治局委員們見彭德懷趕來參加會議,都站起來和他握手。毛澤東說:
彭老總,你辛苦了,你來得正好。美帝國主義的軍隊己開始越過"三八線"向北進攻了,現在政治局正在討論我國準備出兵援朝問題。大家正在發表意見,請你也準備談談你的看法。
彭德懷入座。他立即感到會議的氣氛顯得很嚴肅。和他同舟共濟、在戎馬生涯中度過了幾個年頭的朱德總司令見了他也沒說幾句話。
有的同志更是只握手不說話。彭德懷立刻感到這是一次不尋常的政治局會議。他轉臉掃了一下會場,發現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自己的身上。
正在進行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彭德懷和毛澤東打過招呼後,隨便找個椅子坐下。彭德懷明白過來,原來中央在討論出兵朝鮮之事,自己沒有準備,先不要說話,好好聽。於是,彭德懷靜靜聽著每位領導人的發言。
後來,彭德懷回憶當時的情景時說:
我剛到,未發言,內心想是應該出兵,救援朝鮮。散會後,中央管理科的同志把我送到北京飯店。當晚怎麼也睡不著,我以為是沙發床,此福受不了,搬在地毯上,也睡不著。想著美國占領朝鮮與我隔江相望,威脅我東北,又控制我台灣,威脅我上海、華東。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老虎是要吃人的,什麼時候吃,決定於它的腸胃,向它讓步是不行的,它既要來侵略,我就要反侵略。不同美帝國主義見過高低,我們要建設社會主義是困難的。如果美國決心同我作戰,它利速決,我利長期;它利正規戰,我利對付日本那一套。我有全國政權,有蘇聯援助,比抗日戰爭時期有利得多。
經過一夜的深思熟慮,彭德懷想通了,認為出兵援朝是正確的,是必要的,是英明的決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
毛澤東強調要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5日上午9時,受毛澤東委託,鄧小平將彭德懷從北京飯店約到中南海毛澤東辦公室。
因為4日下午的政治局會議上彭德懷沒發言,毛澤東想聽聽他的意見。當時,毛澤東十分清楚,在這個時候彭德懷的態度是很重要的。
彭德懷來到毛澤東的辦公室。兩人在沙發上坐下,毛澤東就問彭德懷想得怎麼樣。彭德懷說:"主席,昨天晚上我反覆考慮,贊成你出兵朝鮮的決策。"
毛澤東又問:"你看,出兵援朝誰掛帥合適?"
彭德懷問:"中央不是已決定派林彪同志去嗎?"
由於林彪生病,毛澤東談了林彪的情況後說:"我們的意見,這擔子,還得你來挑,你思想上沒這個準備吧?"
彭德懷當時52歲,身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他滿腦子裝的都是如何建設好祖國大西北的問題。
出席中央政治局會議,才知道討論出兵抗美援朝問題。在這次會議上,彭德懷堅定地支持出兵的意見,但是出任志願軍統帥,對他來說實感意外,沒有任何精神準備。
彭德懷沉默一會兒後,堅決地說:"我服從中央的決定。"
毛澤東略帶感慨地說:
這下我就放心了。現在美軍已分路向"三八線"北冒進,我們要儘快出兵,爭取主動。今天下午政治局繼續開會,你擺擺你的看法。
當天下午,政治局會議如期召開。在這次會議上,仍然有兩種意見。
在別人發言之後,彭德懷講述自己的觀點。他說:
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爛了,等於解放戰爭晚勝利幾年。如美軍擺在鴨綠江岸和台灣,它要發動侵略戰爭,隨時都可以找到藉口。
彭德懷的話音剛落,毛澤東緊接著發言:
這幾天,不少同志講了很多不能出兵的理由,但是不能忘了,朝鮮人民和朝鮮黨的同志在我們的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是為中國革命的事業流過血的。現在他們的民族處在危急時刻,有一百條理由一千條理由駁不倒一條理由,那就是我們應該有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友鄰有難,就要挺身支援。見義勇為是中華民族的美德!不錯,美國的大炮比我們多,但歷史不是大炮寫的。我們橫下一條心,他打他的原子彈,我打我的手榴彈。總之一句話,當今世界,任何人想隨意欺壓、宰割別人,都是不允許的!到頭來都必將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喝了一口茶,毛澤東清了清嗓子,繼續說道:
不錯,我們可以寫出百條千條理由不出兵,但現在美帝的矛頭直指我國的東北,假如它真的把朝鮮搞垮了,即使不過鴨綠江,我們的東北也時常在它的威脅中過日子,要進行和平建設也會有困難。所以,我們對朝鮮問題置之不理,美帝必然得寸進尺,走日本侵略中國的老路,甚至比日本搞得還凶,它要把3把尖刀插在中國的身上,從朝鮮一把刀插在我國的頭上,從台灣一把刀插在我國的腰上,從越南一把刀插在我們的腳上。天下有變,它就從3個方面向我們進攻,那我們就被動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不許它的如意算盤得逞。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我們抗美援朝,就是保家衛國。
與會代表覺得毛澤東的話很有道理,經過一番思考後,大家表示同意出兵。這樣,中共中央出兵援朝的決策經過充分討論正式確定。
彭德懷勇挑統帥重任
1950年10月5日下午,在政治局擴大會議中,經過代表們的討論,大家一致同意出兵朝鮮。接著,這次會議還通過毛澤東的提議,由彭德懷率領部隊入朝,協助人民軍抗擊"聯合國軍"。
彭德懷本人也沒有推諉。這位敢於"橫刀立馬"的彭大將軍,服從黨的需要從來不講條件。既然中央常委已定,彭德懷沒有二話,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肩負起志願軍統帥的重任。
散會後,在中南海畔,有人對彭德懷說:"看來還不服老喲。"彭德懷出兵朝鮮的使命就這樣確定了。
這次政治局會議結束後,毛澤東留下彭德懷、周恩來等人吃晚飯。
席間,有人表示憂慮:"我們出兵,只怕史達林不願意。"
毛澤東頗為警覺:
當然,史達林這個人,對我們中國黨是有成見的。他也怕蘇軍參戰會破壞雅爾達會議後的世界格局。但他是馬克思主義者麼,我們的要求符合國際主義原則。
彭德懷說:"最好是先做通史達林的工作。"
毛澤東看著周恩來,開玩笑地說:"中國黨將派自己最好的外交家去遊說。"
彭德懷連連點頭,此次出使莫斯科,最好的人選當然是周恩來。
毛澤東對周恩來說:
恩來此去,也當速決才是,戰爭不等人啊!
飯後,毛澤東對彭德懷說:
現在朝鮮情況已十分危急,我們必須馬上出兵,否則將貽誤戰機。你和高崗同志8日先到瀋陽去召開東北邊防軍高幹會議,迅速傳達中央政治局的決定,督促部隊立即做好入朝準備。
同時把我黨中央出兵援朝的決定通知金日成。關於入朝的時間,給你10天時間怎麼樣?關於部隊更換蘇聯武器裝備和空軍支持問題,恩來同志即刻去莫斯科與史達林同志商談,儘快解決。
彭德懷感到時間緊了些,但仍表示:
我只好一天按10天甚至20天的工作量來幹了。
毛澤東笑著說:"抗美援朝我是積極分子,你百分之百支持我,看來這一仗是非打不可了。"
從10月2日到5日,中央開了3天會議。會上充分發揚民主,毛澤東儘管有了自己的主張,仍然認真地聽取各種不同的意見,讓大家把出兵的不利方面和困難方面充分地說出來,然後說服大家。
其實,對於打不打的問題,毛澤東也是左思右想,想了很久。他對這件事確實是思之再三,煞費心血的。
後來,毛澤東對金日成講起這件事的時候說:
我們雖然擺了5個軍在鴨綠江邊,可是我們政治局總是定不了,這麼一翻,那麼一翻,這麼一翻,那麼一翻,嗯!最後還是決定了。
這是毛澤東對當年中央政治局關於出兵援朝決策過程的一個形象的概括。這是一個何等艱難的決策!這在中國共產黨歷史上是少有的。
有的中央領導人後來回憶說,在考慮出兵不出兵朝鮮的問題時,毛澤東一個禮拜不刮鬍子,留那麼長,想通以後開了會使大家意見統一了,才颳了鬍子。如此反覆思考,焦慮到了一個星期不刮鬍子的狀況,這在毛澤東的一生中都是少見的。
在1950年國慶節後10多天內,中共中央反覆開會討論,面對多數人列舉的種種困難以及蘇聯在出動空軍問題上一再退縮,毛澤東經許多天不眠不休的思考,也曾兩次要求入朝部隊暫停行動。
不過經最後權衡,他還是確定:"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歷史又一次證明了毛澤東的正確。中國出兵朝鮮,在政治上大大提高了在國際上的地位和影響,在經濟上保障了國家恢復建設,在軍事上也打出了國威軍威。
1950年10月上旬是毛澤東日夜苦心思索決心難下的時候。儘管如此,他作為新生共和國的主席仍要出席一些必要的活動。
10月3日晚,為歡慶國慶一周年,中央人民政府在中南海懷仁堂舉行盛大歌舞晚會。西南各民族文工團、新疆文工團、吉林延邊文工團、內蒙古文工團聯合演出了精彩的節目。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參加晚會,並邀民主人士柳亞子等一同觀看。
毛澤東與國內著名詩人柳亞子相識幾十年,並有詩詞唱和交往和深厚的友誼。
當天參加晚會時,毛澤東雖因不斷開會並苦苦考慮出兵的決策而連天未眠,但依然談笑風生。當來京參加國慶盛典的各族代表向中央人民政府首長獻旗、獻禮致敬時,毛澤東對坐在前排的柳亞子說:"這樣的盛況,亞子先生為什麼不填詞以志盛?我來和。"
面對毛澤東的這番盛情,柳亞子十分激動。他即席填成一首《浣溪沙》,"用記大團結之盛況",並馬上呈給毛澤東。詞曰:
火樹銀花不夜天,弟兄姊妹舞翩躚。歌聲唱徹月兒圓。不是一人能領導,那容百族共駢闐?良宵盛會喜空前!
接到柳詞後,毛澤東當場步其韻奉和,寫出《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全詞是:
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一唱雄雞天下白,萬方樂奏有于闐。詩人興會更無前。
在確定出兵抗美援朝的決策之際,毛澤東仍有詩情與柳亞子唱和,充分體現出泰山崩於前而不動的宏大氣魄。這首《浣溪沙》又以其婉約和豪放並蓄,後來在全國膾炙人口。
被譽為中國近代詩聖的柳亞子在稱譽"老友潤之"時,曾稱讚"才華信美多嬌,看千古詞人共折腰"。在作出抗美援朝軍事決策的艱難時刻,毛澤東的氣魄也充分體現出來。
在那段日子裡,毛澤東常常就在床上看文件、起草文電,實在太累了便倒下休息一會兒,接著再繼續工作。據毛澤東的機要秘書後來回憶,毛澤東有半個多月的時間裡沒有下床,就在床上辦公和吃飯,睡眠極少。
當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寫出《浣溪沙?和柳亞子先生》一詞後,柳亞子回到家中興奮異常,又填詞一首送到中南海。
不過,此刻毛澤東正在全神貫注地指導朝鮮戰場的鬥爭,無法再回復柳亞子。在後來的11月間,志願軍出國後首戰告捷,美國糾集的所謂"聯合國軍"向南敗逃。
初戰的勝利使毛澤東能夠鬆弛一下緊繃的神經,處理一些其他事務,並在閒暇時細看了一下柳亞子寫來的詞。雖然朝鮮前線的鬥爭形勢仍然嚴峻,毛澤東卻詩興大發,揮筆寫下一首和詞。詞的最後寫道:
最喜詩人高唱至,正和前線捷音聯,妙香山上戰旗妍。
毛澤東詞中所講的妙香山在朝鮮清川江邊,是第二次戰役的前線。
彭德懷部署赴朝準備工作
1950年10月,一架里-2型飛機從北京東郊機場起飛向瀋陽。彭德懷出任志願軍司令員的消息傳到十三兵團,頓時一片歡騰。
有人拿著彭德懷的任職電報興奮不已:
太好了,有彭總當司令,還不把美國鬼子打得一塌糊塗!
10月8日,彭德懷到瀋陽的當天下午,立刻在瀋陽緊急召集十三兵團及東北軍區負責人商定於次日召開參戰部隊軍以上高級幹部會議,部署出國前的準備工作,進行動員。
在遼寧賓館會議廳,20多位軍以上幹部濟濟一堂,氣氛熱烈而嚴肅。
在這次會議上,彭德懷首先談出兵的意義和必要性。然後,著重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的敵人不是宋襄公。它不會愚蠢到這種地步,等我們擺好了陣勢才來打我們。他們是機械化,前進速度是很快的,我們必須搶時間。中央要我到這裡來,也是3天前才做出的決定。
彭德懷頓了頓,接著說:
我這一輩子就是個苦命,不過,如果沒有苦,要共產黨員幹嗎?我彭德懷本事不大,確實是廖化當先鋒嘍!中國生,朝鮮死,朝鮮埋,光榮之至!
彭德懷發自肺腑的一席話,引來全場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在座每一位將軍與戰士無不為之動容。
瀋陽和平街1號,是一幢日式小樓,走馬上任的彭德懷就住在裡屋,他的指揮班子成員在外屋搭了一溜兒通鋪。
1950年10月9日,新任命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兼政委彭德懷在這裡召開了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黨中央出兵朝鮮的決定,動員各軍立即作好出國作戰準備,部署了入朝作戰的有關事宜。
10月10日,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副司令員洪學智去瀋陽大和旅館見到了彭德懷。
一見面鄧華就說:"歡迎老總,有你出任司令員,我們的仗就更好打了,我們大家的信心就更足了。"
彭德懷說:"那好,那我們一起抗美援朝吧!"說完,半開玩笑說:"不過,我可不算'志願軍'啊!"
洪學智問:"你是怎麼來的?"
彭德懷說:"我是毛主席點將點來的,本來是派林彪來的,可是他說他有病,毛主席命令我來了!"
洪學智說:"那,我也不算'志願軍'!"
彭德懷笑問:"哦,你怎麼也不算'志願軍'了呢?"
洪學智回答:"我是鄧華把我搗鼓來的,連換洗的衣服也沒來得及帶。"
鄧華說:"老洪口是心非,他一聽說當上志願軍都樂顛餡了。"
這時來接開會的汽車到了,會場設在東北軍區第三招待所會議室。志願軍司令員兼政委彭德懷一邁進門坎,在場的幹部就熱烈鼓掌。
參加會的有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委高崗、東北軍區副司令員賀晉年、第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政委賴傳珠、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洪學智、副司令員韓先楚、參謀長解方、政治部主任杜平,各軍軍長、政委等軍政幹部。
彭德懷和幹部們-一握手,他握住杜平的手說:"杜平,你這個江西老表,我們走到一塊了。"
杜平說:"彭總由你掛帥,這仗就好打了。"
彭德懷說:"毛主席指揮到哪裡,咱們就打到哪裡。"
會議由高崗主持。首先由鄧華宣讀了中共中央和毛澤東主席關於志願軍入朝參戰的決定和關於志願軍的組成以及對彭德懷同志任命的命令。大家熱烈鼓掌,一致表示擁護中央英明決定。
接著高崗講話,他介紹了中央對出兵朝鮮問題討論的情況:
當然,我也可以告訴大家,中央對出兵朝鮮的問題,是有不同意見的,比如我吧,就有些不同的考慮。在政治局擴大會上,我都談過了,就不多說了。現在既然中央做了決定,那我們就要堅決執行。中央決定東北局負責志願軍的物資供應,那我這個東北主席也表個態,當好志願軍的總後勤!
最後,彭德懷開始戰前動員。
高崗首先說道:"老彭敢挑這副擔子可不容易,他的本事你們大家也知道,彭大將軍嘛! "
高崗看了看彭德懷說:"他是10月4日被中央調到北京,幾天後就到了瀋陽,也是倉促上陣啊!我對他說,既然中央信任你,點將點到你頭上,你就幹嘛,四野的同志歡迎你,你們說對不對?"
"高崗同志剛才將了我一軍。"
彭德懷站起來說:"四野是能打仗的,能打大勝仗;林彪同志曾經指揮你們打了很多勝仗嘛,攻錦州,打天津,遼瀋、平津兩大戰役功勞不小。梁興初你那個黑山阻擊戰就打得不錯嘛!你現在當三十八軍軍長,這是個老部隊,有我平江起義的老底子,又是四野王牌軍,怎麼樣,現在部隊的狀況如何? "
"很好,"梁興初答,"一聲令下,立即出動!"
"好嘛,"彭德懷說,"我這些年指揮一野,在西北打仗,對四野的情況不熟,主要靠在座的各位了。以後志願軍不光是四野,現在就有華北的六十六軍嘛,華東宋時輪的第九兵團正往上開,以後還有十九兵團、二十兵團,陳賡的三兵團,五湖四海,我彭德懷光杆司令一個能行嗎?打仗主要是靠大家。"
"高崗同志向大家講了出兵的意義和必要性。當然,中央有不同意見是正常的,事關重大嘛。這就是說,黨中央、毛主席下這個決心是不容易的,所以我們的責任更重大,一定要打好!我們也不要把美國部隊看得太了不起,800萬蔣介石的軍隊,也都是美國裝備的嘛,不也是我們手下的敗軍嗎?我看,徒弟被打敗,師傅也沒有什麼了不起!當然我們不能輕敵,美帝不是宋襄公,它不會愚蠢到這一步,等我們擺好陣勢他才進攻。美軍機械化,前進速度快,我們必須搶時間,做好投入戰鬥的準備,保證一聲令下,立即跨過鴨綠江!"
"昨天晚上朝鮮內務相朴一禹同志專程抵瀋陽,向我們通報了目前朝鮮的戰況。"
"美國最近又從日本動員了5萬兵力補入了李承晚部,並且他們還擬再從美國調7個師來朝作戰,從東西朝鮮灣登陸。金日成首相再一次要求我軍迅速出動。"
"所以,我軍的出兵時間不是定不定的問題,而是很快就要出動了。當前我們的任務是積極援助朝鮮人民反擊侵略者,保持一塊革命根據地,作為相機消滅敵人的基地。"
在談到入朝作戰的指導方針時,彭德懷說:
"在敵人裝備優勢和朝鮮地幅狹小的條件下,我軍在國內戰爭中所採取的大踏步進退的運動戰,已不適合於朝鮮戰場,而要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配合的方針。"
"敵人來攻,我們要把它堅決頂住,不使之前進。發現敵人有弱點,即迅速出擊,插入敵後,堅決殲滅之。"
彭德懷強調說:"保存土地是我們的任務,但更主要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我們的戰術是靈活的,不是死守某陣地,但在必要時又必須堅守某一陣地。我們不是單純的防禦,最好既能消滅敵人,又能守住陣地。我們的任務是光榮的、艱巨的,我相信同志們一定能完成好。"
最後,高崗給十三兵團的全體官兵提出要求,希望大家服從彭德懷的指揮。
10月11日,彭德懷率領志願軍一部乘上列車。列車滿載中朝人民的重託與期望,告別瀋陽,向朝鮮江邊的安東呼嘯而去。
10月12日,朝鮮內務相朴一禹來到安東,向彭德懷通報美軍和李承晚軍都已越過三八線,正瘋狂向北推進;南部人民軍撤至三八線以北的有5萬餘人。金日成和朝鮮勞動黨中央,再次請求中共中央儘快出兵支持。
10月13日,中央做出出兵決定後,彭德懷立即給志願軍參謀長解方發急電,要求志願軍各部繼續做好出國準備,防止部隊對出兵援朝產生懷疑和鬆懈情緒。
10月15日,彭德懷參加完中央政治局緊急會議後返回瀋陽。同日,志願軍各部隊全部移至安東、輯安一線,按劃分的渡口對橋樑和道路等進行勘察,做好渡江的一切準備。行前隱蔽集結待命。
並對祖國人民莊嚴宣誓:
我們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為了反對美帝國主義的殘暴侵略,援助朝鮮兄弟民族的解放鬥爭,保衛中國人民、朝鮮人民和亞洲人民的利益,我們志願開赴朝鮮戰場,與朝鮮人民並肩作戰,為消滅共同的敵人,爭取共同的勝利而奮鬥。
為了完成這一光榮、偉大的戰鬥任務,我們誓以英勇頑強的戰鬥意志,堅決服從命令,聽從指揮,上級指到哪裡打到哪裡,決不畏懼,決不動搖,發揚刻苦耐勞的堅強精神,克服一切艱苦困難,發揚革命的英雄主義,在戰鬥中創建奇功。我們要尊重朝鮮人民領袖金日成將軍的領導,學習朝鮮人民英勇善戰的戰鬥作風,尊重朝鮮人民的風俗習慣,愛護朝鮮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和朝鮮人民、朝鮮軍隊團結一致,將美帝國主義的侵略軍隊全部、乾淨、徹底消滅。
10月16日,彭德懷在東北軍區司令部召集志願軍師以上指揮員進行思想動員。會上,彭德懷傳達了黨中央、毛澤東出兵參戰的決策和志願軍入朝作戰任務。
彭德懷強調:
我們要積極支援北韓人民反抗侵略者,幫助他們爭取獨立自由和解放。根據敵情和地形的條件,過去我們在國內所採用的運動戰,大踏步地前進和大踏步地後退,不一定適合於朝鮮戰場。因為朝鮮地面狹小,敵人暫時還占有某些優勢,所以要採取陣地戰與運動戰相配合。
此外,彭德懷分析了當前國際形勢和朝鮮戰場的情況,傳達了黨中央政治局和毛澤東決心出兵支持朝鮮作戰,以及整個作戰方針和原則,並明確指示我軍10月18日或19日一定要出動。
10月16日,志願軍先頭部隊第四十二軍開始從輯安渡鴨綠江,向戰區運動。 可是,正當志願軍厲兵秣馬,積極準備出兵之時,史達林卻出爾反爾。
周恩來努力爭取蘇方支援
1950年10月8日,周恩來和林彪代表中共中央秘密飛往蘇聯,同史達林商談抗美援朝和蘇聯給予軍事物資支援以及提供空軍掩護問題。
儘管中國共產黨已經決定出兵,但周恩來還是帶著兩種意見,出兵或者不出兵,去同史達林商討的。如果中國出兵,那就要求蘇聯給予武器裝備和提供空中支援。
當時,史達林正在黑海海濱休假。10月10日,周恩來乘飛機到風光秀麗的黑海之濱休養地會見史達林。
會談在友好的氣氛中進行,史達林最終答應先裝備中國10個師,並同意空軍進駐安東一帶沿海大城市駐防,這個結果對中國來說還是可以接受的。
在此其間,周恩來收到毛澤東關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再次開會討論出兵朝鮮問題的電報後,根據毛澤東電報內容,他向史達林提出8個請求答覆的問題。
其中之一就是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當其與朝鮮人民軍配合作戰時,雙方指揮關係上應如何解決"。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和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面臨一個十分重要的現實問題,就是如何協同、統一指揮的問題。史達林當時沒有答覆這個問題。
周恩來立即返回莫斯科,向毛澤東匯報會談情況。當晚,勞累了一天的周恩來正準備就寢,突然接到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的電話,他轉達史達林的通知說:"蘇聯空軍沒準備好,要暫緩出動。"
聽到這個消息,周恩來感到十分震驚,他反問莫洛托夫:"蘇聯空軍究竟何時能夠出動?"
莫洛托夫含糊其辭,說:"蘇聯可以派遣空軍到鴨綠江北岸的中國境內駐防,這沒什麼問題。但是,至少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無法進入朝鮮境內掩護志願軍作戰。"
莫洛托夫的一番話讓周恩來心潮起伏,無法入眠,他連夜將這一情況向毛澤東報告。
10月11日,史達林和周恩來聯名致電毛澤東說,蘇聯可以完全滿足中國提出的飛機、坦克、大炮等項裝備,但是蘇聯空軍尚未準備好,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才能出動空軍。
這樣,在中國抗美援朝的決策過程中又出現了一個波折。毛澤東認為需要與政治局的同志討論此事,以作定奪。
10月11日深夜,毛澤東接到周恩來的報告後,對蘇聯不為中國入朝部隊提供空中掩護,不得不召集會議再度慎重考慮出兵援朝的問題。
由於蘇聯的臨陣退縮,毛澤東再次陷入痛苦的決策和抉擇。對於抗美援朝,毛澤東已經考慮到最壞情況。
即使與美軍發生全面戰爭,也是以蘇聯聯合出兵來考慮的。現在,蘇聯不派空軍支援,這實際上意味著中國要出兵,同世界頭號資本主義軍事強國直接較量。
而且蘇聯軍事裝備也無法馬上到來,我們出兵援朝,就得靠我們當年繳獲國民黨的日本侵略軍的三八大蓋槍加炒麵袋,去同擁有現代飛機、大炮、坦克的機械化部隊作戰,美軍占有制空權、制海權,依仗空中優勢,對我志願軍會造成巨大的困難。
毛澤東出兵的決心一旦定下,是絕對不會動搖的。但是為了對前線千萬將士的生命負責,他必須就新出現的情況和前線司令員以及政治局同志再次進行商議。
10月12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
1、10月9日命令暫不實行,十三兵團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
2、請高崗、彭德懷二同志明日或後日來京一談。
當天,在安東"偽滿八大景"之一的鎮江山下一座日本人建造的洋房裡,彭德懷接到朝鮮內務相朴一禹帶來的朝鮮戰局最新情況,美軍3個師、英軍一個旅及南韓軍第一師已集結在漢城以北"三八線"上的開城、金化地區做進攻平壤的準備,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首都已經萬分危急。
朴一禹還談到,東部戰線南韓軍主力2個師已到達元山,另有3個師正向元山附近地區集中。美第八集團軍3個師在大田、水原地區正準備北進。
金日成首相指揮的朝鮮尚能戰鬥的部隊仍在"三八線"堅持抗擊"聯合國軍",南部人民軍撤至"三八線"以北的有5萬人,其餘大部分還滯留在南韓。
朴一禹最後誠懇地表示:
形勢萬分危急,我再次代表金日成首相和朝鮮黨中央,請求中國黨中央儘快出兵支援。
彭德懷當即答應立即向黨中央和毛澤東報告。聽完朴一禹的情況介紹後,彭德懷立即召集十三兵團的領導開會對志願軍入朝後的部署重新進行研究。
就在彭德懷加緊準備入朝作戰之時,毛澤東讓他回京的電報到了,彭德懷一時感到迷惑不解。
彭德懷看著電報,神情表現很疑惑,但他什麼也沒說,腦筋里緊張地思考著。十三兵團的領導焦慮地對彭德懷說:"兵貴神速,十萬火急!我們再晚幾天入朝,人民軍更難有組織地撤退,過江後我們何來立足之地?也不知又有什麼重大情況發生。"
彭德懷沉默不答,晚上也沒有睡好覺。第二天早晨他即乘飛機回北京。
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式誕生
1950年10月1日,在國宴上,毛澤東提到出兵朝鮮的問題。周恩來說:
我們打算叫支援軍,支援朝鮮人民。
毛澤東提筆將"支援"改為"志願"。"中國人民志願軍"由此定名。
10月2日,毛澤東致電史達林,告之中國政府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到朝鮮作戰,並請求蘇聯提供武器裝備援助。
同時,致電高崗和第十三兵團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鄧華,請高崗到北京開會,請鄧華提前結束東北邊防軍的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
10月3日,周恩來緊急約見印度駐華大使潘尼迦,請他立即向印度總理尼赫魯報告:
朝鮮問題應該和平解決,而"美國軍隊正企圖越過"三八線",擴大戰爭。美國軍隊果真如此做的話,我們不能坐視不顧,我們要管。
此事,並請轉告美國和英國政府,尼赫魯於當日寫信給美國國務卿艾奇遜和英國外交大臣貝文,提醒他們注意中國提出的問題,並倡導尋找政治解決辦法。
杜魯門獲悉後,認為中國此言是對聯合國的恫嚇。美國對中國政府的警告仍然置若罔聞,聯合國軍越過三八線,占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都平壤,並向鴨綠江進犯,嚴重威脅中國的安全。
10月4日至5日,毛澤東在北京中南海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討論出兵朝鮮問題。會議決定: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戰略決策,決定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出動到朝鮮境內作戰。
1950年10月6日,周恩來在中南海居仁堂主持召開包括各地區負責人在內的黨政軍高級幹部參加的中央軍委會議,根據10月5日政治局擴大會議的決定,討論入朝作戰方案和布置有關方面的工作。
會議傳達黨中央關於出兵朝鮮的決定,研究部署志願軍出動的各項準備工作。出席會議的有朱德、彭德懷、林彪、高崗、陳雲及軍委各總部、各軍兵種領導人。
正式決策出兵之後,用什麼名義出兵有利,就成為中共中央和毛澤東考慮的問題。當時,有兩個選擇可供考慮,一個叫支援軍,另一個叫志願軍。
毛澤東與周恩來一商議,支援軍那是派遣出去的。誰派出去支援?國家嗎?中國不是要跟美國宣戰,而是人民志願幫助朝鮮人民的,不是國與國的對立,因此還是用志願軍為好,避免使用政府的名義,而是中國人民志願組成的部隊,這樣,師出有名則戰無不勝。
早在10月2日,毛澤東發給史達林的電報中就稱:
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於朝鮮境內和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
於是,毛澤東一道命令,聚集東北的幾十萬中國人民解放軍,都換上了那種扎出許多道線的軍裝,當時人稱"國際服"。中國人民志願軍就這麼產生了。
志願軍出國參戰後,美國也公開承認了這個名字,並指出這支部隊是中國正宗的正規軍,是4個野戰軍中的精銳部隊的一部分。美國的評價是"中共政府給這些部隊起了一個好名,叫'志願軍'。"
10月7日,美軍大舉越過三八線,向平壤推進。與此同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所部東北邊防軍改編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為進入朝鮮境內作戰做臨戰準備。
10月8日,在美軍已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之後,毛澤東以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名義,發布組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全文如下:
彭、高、賀、鄧、洪、解及中國人民志願軍各級領導同志們:
1、朝鮮人民解放戰爭,反對美帝國主義及其走狗的進攻,藉以保衛朝鮮人民、中國人民及東方各國人民的利益,將東北邊防改為中國人民志願軍,迅即向朝鮮境內出動,協同朝鮮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2、人民志願軍轄十三兵團及所屬之三十八軍、三十九軍、四十軍、四十二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與所屬之炮兵一師、二師、八師。上述各部需立即準備完畢,待令出動。
3、任命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4、中國人民志願軍以東北行政區為總後方基地,所有一切後方工作供應事宜,以及有關援助朝鮮同志的事務,統由東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高崗同志高度指揮並負責保證之。
5、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必須對朝鮮人民、朝鮮人民軍、朝鮮民主政府、朝鮮勞動黨、其他民主黨派及朝鮮人民的領袖金日成同志表示友愛和尊重,嚴格地遵守軍事紀律和政治紀律,這是保證完成軍事任務的一個極重要的政治基礎。
6、必須深刻地估計到各種可能遇到和必然會遇到的困難情況,並準備用高度的熱情,勇氣,細心和刻苦耐勞的精神去克服這些困難。目前總的國際形勢和國內形勢於我們有利,於侵略者不利,只要同志們堅決勇敢,善於團結當地人民,善於和侵略者作戰,最後勝利就是我們的。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 毛澤東
1950年10月8日於北京
由此而產生了符合全中國人民根本利益的戰爭動員口號:
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短短的8個字,把中國人的心緒調整過來了,調動起來了!當天,毛澤東將這一歷史性的決定電告金日成,通報中國政府決定派遣志願軍入朝作戰:
根據目前形勢我們決定派遣志願軍到朝鮮境內幫助你們反對侵略者。彭德懷同志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請你即派朴一禹同志到瀋陽與彭德懷、高崗二同志會商與中國人民志願軍進入朝鮮境內作戰有關的諸項問題。
毛澤東還請金日成派朝鮮政府內務相朴一禹到瀋陽,與彭德懷會商志願軍入朝的有關問題。彭德懷來不及交代工作和向親人告別,就立即投入志願軍出征的緊張準備工作,多次往返於北京、瀋陽、安東之間,為志願軍的出動而奔忙。
8日上午,彭德懷根據毛澤東的命令,率領臨時指揮人員飛往瀋陽。9日上午,彭德懷召集志願軍軍以上幹部會議,傳達中央出兵援朝的決定,要求各部在10天內做好一切出國作戰的準備。
10月11日,金日成在平壤發表《用鮮血保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廣播講話,號召人民軍官兵捍衛祖國,勇敢地戰鬥到流盡最後一滴血,用生命保衛每一寸土地。
同日,彭德懷率由北京和瀋陽抽調的參謀人員從瀋陽乘火車赴安東,準備過江,會見金日成商討聯合作戰問題,後因故推遲。
11日深夜,毛澤東收到了周恩來發自莫斯科的急電。電報中說史達林答覆道:
蘇聯空軍目前尚未準備好,暫時無法支持中國人民志願軍作戰,請中央對出兵問題再做綜合考慮。
毛澤東感到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
蘇聯不出動空軍對我陸軍作戰影響太大,這就是彭德懷說的"半洗手"了。
蘇聯的空軍沒指望了。史達林既然主意已定,恐怕是很難改變的。
靠我們的步兵和美國的海、陸、空聯合兵種作戰,結果將難以預料,至少將會付出巨大的犧牲……
毛澤東思來想去,此重大變化需再研究一下才能做出,是否做出志願軍在沒有空軍掩護的情況下出兵問題。
毛澤東夜不能眠,此時已是12日天亮了。前方部隊馬上要出兵,事不宜遲,毛澤東提筆寫到:
彭、高、鄧、洪、韓、解:
10月8日命令暫不執行,十三兵團各部仍就原地進行訓練,不要出動。
請高崗、德懷二同志明日或後日來京一談。
毛澤東
10月12日
當天深夜,聶榮臻打電話至安東,找到正在渡口的彭德懷。稱:"原定方案有變化,主席命你和高崗明日回京面商。"
不久電報傳來,彭德懷看著電報,神情很疑惑,但他什麼也沒說,只是手中拿著點燃的大中華香菸,不停地猛吸幾口,然後站在樓內一邊走一邊思考著問題。
13日早晨,彭德懷乘火車抵瀋陽,隨後與高崗同乘專機飛北京,下午參加政治局會議。
下午16時許,中南海頤年堂,毛澤東召開緊急中央政治局會議。
形勢發生了變化,蘇聯不能為志願軍提供空中掩護,在我軍沒有制空權的形勢下,志願軍還要不要入朝作戰?參戰與不參戰的利害關係如何?
毛澤東讓大家發表意見,首先問中央軍委副主席、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彭德懷稍事沉思,說:
即使在蘇聯不出動空軍支持的情況下,即蘇聯半洗手,我認為,我志願軍仍應入朝作戰。我們可以考慮迅速增加防空炮火,調高射炮入朝。我們不能讓美帝國主義放手吞併朝鮮,威脅我國國防。
據外電說,麥克阿瑟野心太大了,他要聯合日本軍國主義和蔣介石匪幫跟我們打。我們與美軍的這場戰爭是不可避免的,現在不打,以後到鴨綠江邊還得打。
同美國這一仗是不可避免的,與其到鴨綠江邊被迫打,不如現在主動打。
會議一直進行到深夜,毛澤東反覆徵求大家的意見,對出兵一事思之再三,最後才下了決心:
我們應該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毛澤東立即電告在莫斯科的周恩來。電文如下:
恩來同志:
高崗、彭德懷二同志與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和人民軍……
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
…………
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毛澤東
1950年10月13日
14日,毛澤東、聶榮臻、彭德懷研究渡江計劃和出國後的作戰方案。
10月15日,毛澤東致電高崗,命令立即運糧食給即將渡江的志願軍。同日,彭德懷從北京急返瀋陽,著手出兵前的動員、組織工作。
中央決定按原計劃出兵
1950年10月13日,彭德懷火速回到北京來見毛澤東,毛澤東已連續幾天沒有睡過好覺了,他穿著寬大的睡衣,正在豐澤園北房的臥室里來回走動,一支接一支地吸著煙。
見到彭總,毛澤東便把發生的意外情況告訴他。彭德懷也向毛澤東匯報朝鮮最新動態。彭德懷說:
昨天朴一禹同志到安東向我們介紹最新戰況。敵人推進速度很快,我們原來設想在元山至邊境以北地區建立防線已來不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危在旦夕。朴一禹再次代表金日成首相和朝鮮黨中央請求我黨中央儘快出兵支援。
毛澤東堅定地回答:
中朝兩國唇齒相依,世世代代友好,怎麼能見死不救呢?
當天,毛澤東同朱德、劉少奇、鄧小平、彭德懷再次進行研究出兵問題,大家覺得對蘇出動空軍掩護我軍不抱什麼希望了。
毛澤東經與彭德懷等中央政治局領導商量後,大家一致認為,即使蘇聯不出空軍支援,在美軍越過"三八線"大舉北進的情況下,我們仍然出兵援朝不變。中央毅然做出歷史性的決策:
不管有沒有蘇聯空軍支援,我們仍按原定計劃出兵援朝。
10月13日,遠在莫斯科的周恩來得到毛澤東如下指示:
1、與高崗、彭德懷同志及其他政治局同志商量結果,一致認為我軍還是出動到朝鮮為有利。在第一時期可以專打偽軍,我軍對付偽軍是有把握的,可以在元山、平壤線以北大塊山區打開朝鮮的根據地,可以振奮朝鮮人民重組人民軍。兩個月後,蘇聯志願空軍就可以到達。6個月後可以收到蘇聯給我們的炮火及坦克裝備,訓練完畢即可攻擊美軍。在第一時期,只要能殲滅幾個偽軍的師團,朝鮮局勢即可起一個對我們有利的變化。
2、我們採取上述積極政策,對中國、對朝鮮、對東方、對世界都極為有利;而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整個東北邊防軍將被吸住,南滿電力將被控制。
3、11日菲里波夫,指史達林和你聯名電上說,蘇可以完全滿足我們的飛機、大炮、坦克等項裝備,不知它是用租借辦法,還是要用錢買。
4、只要蘇聯能於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除出動志願空軍幫助我們在朝鮮作戰外,又能出動掩護空軍到京 、津、沈、滬、寧、青等地,則我們也不怕整個的空襲,只是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內如遇美軍空襲則要忍受一些損失。
5、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必須參戰。參戰利益極大,不參戰損害極大。
周恩來收到電文,感到振奮和鼓舞,周恩來早已估計到,毛澤東決不會因為蘇聯改變主意而隨之改變自己的決心。
當時,毛澤東關注和擔心的是兩點:第一,蘇聯提供武器裝備,是用租借辦法,還是用錢買。這是關係到用於國內建設和一般軍費的資金能否保證,從而影響國內經濟是否穩定的問題。第二,蘇聯能否真正做到在兩個月或兩個半月之內提供空軍支援。
為此。毛澤東要周恩來在莫斯科再留幾天,與蘇聯就上述問題重新商定。
周恩來將毛澤東此電內容通過莫洛托夫轉達史達林。史達林做出回答:蘇聯將只派空軍到中國境內駐防,兩個月或兩個半月後也不準備進入朝鮮境內作戰。
史達林這個決定,對中國出兵作戰雖然十分不利,但也沒有動搖毛澤東的決心。
彭德懷親自召開動員會議
1950年10月15日,彭德懷乘坐飛機回到瀋陽,並立即到安東,召集師級以上幹部會議。
這是作戰前的動員會議,要動員,就要講深講透,於是,彭德懷在會上講得很多、很全面,彭德懷首先說:
中央經過反覆討論和慎重考慮,認為對朝鮮戰局不能置之不理。就是說,我們要積極支持北韓人民反抗侵略者,幫助他們爭取獨立自由和解放。我認為中央這種決策,是十分必要和非常正確的。不過,對這個問題,在黨內是有不同看法的,同志們都是黨員,如有不同的意見,也可以提出來討論。
彭德懷接著說:
在敵人方面,空軍占有優勢,坦克和炮兵也占有優勢,機械化程度比我們高得多。但戰術方面我們比敵人強,敢於近戰,用炸藥,拚刺刀,投手榴彈,這些都是敵人害怕的。而且我軍的政治質量遠比敵人高。敵人的困難正在增加,優勢長久不了。他們軍隊的補給運輸來回一次需要38天,更重要的是,他們是非正義戰爭,兵心不穩,士氣不高,而我們是正義之戰,這是決定勝負的基本因素。
彭德懷還談到作戰方法,他指出,我們要改變過去在國內戰爭中採用的運動戰,大踏步地前進和大踏步地後退不一定適用朝鮮戰場。因為朝鮮地面狹小,敵人又暫時占有優勢,所以要採用陣地戰和運動戰相結合。敵人進攻,我們要把它頂住,不使它前進,發現敵人的弱點,即迅速出擊,深入敵後,堅決消滅之。保守土地是我們的任務,但更重要的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
彭德懷說,只要有機會,哪怕一個營、一個團,也要堅決地予以殲滅。我們的戰術是靈活的,大家應根據戰場情況的發展具體應用。
彭德懷強調說:
我們是共產黨員,是國際主義者,援助朝鮮,是我們應盡的義務,也是鞏固我國革命的勝利成果,保護東北的工業,鞏固我國的國防。因此,我們進入朝鮮千萬不要驕傲,不要以大國援助者的身份自居,要尊重朝鮮同志,多看他們的優點,對人家的缺點不宜隨便批評,更不要專挑缺點毛病。如果找缺點,國內就有,何必跑這麼遠呢?我們的幹部要起模範帶頭作用,給人家留個好的印象。
另外,彭德懷提到紀律問題。他說,出國作戰,紀律問題至為重要,我們軍隊有良好的傳統,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博得了全國人民的擁護和讚揚,也是我軍不斷勝利的保證之一。
彭德懷勉勵大家說:
到朝鮮後,更要發揚這個優點。一般說來,下列情況下容易犯紀律:1、打了勝仗的時候;2、打了敗仗的時候;3、遇到艱難困苦的時候。這3個時候要特別注意。要勝不驕、敗不餒,遇到困難不埋怨。虛心謹慎,親密團結,一定能戰勝敵人。
我們的任務是艱巨的,也是光榮的,我相信我們能勝利地完成任務。
彭德懷講了一個多小時,從決策講到"聯合國軍"情況,從作戰方針講到軍隊紀律,可謂相當細緻,不愧是位勇謀兼備的將軍。
儘管如此,彭德懷還是覺著身上的擔子很重,從外表看,他臉上凝著一層憂慮和嚴肅。彭德懷深知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的分量:此次作戰非同以往,美國陸海空三軍相互配合,現代化裝備,而志願軍基本上是小米加步槍。加上異國作戰,地理民情不熟,語言不通。
當時,朝鮮已受到戰爭的嚴重破壞,部隊作戰所需物資絕大部分不能就地解決,而要靠國內供應。但是不管困難多大,也必須打勝這一仗。毛澤東已經說過:既然中國決定了出兵,那麼首要的問題是能戰勝敵人,能解決朝鮮問題。
彭德懷想,既然自己主張出兵,主席點將後豈能再推諉。不過彭德懷確實沒想到過推託,所以當有人說他掛帥是不服老時,他沒作任何解釋。彭德懷有句名言:
在困難面前低頭、認輸、後退就是自我毀滅、自我背叛,是極其可恥的。
這是彭德懷的人生準則。
不過,彭德懷也承認赴朝的艱苦性,他說:
我這個人是命中注定和苦地方打交道,從參加革命那會兒就在苦地方,長征的苦就不用說,差點活不下來。抗日戰爭在太行山,解放戰爭在大西北,這次又要去朝鮮,到的都是苦地方。但話說回來,我們共產黨人就是要和"窮"、"苦"打交道,沒有窮苦,要我們共產黨人幹什麼?
這是彭德懷剛剛組建起志願軍領導機關時說的話。經過緊張的準備,中國人民志願軍已做到一聲令下即可出動。
但就在大軍準備過江之前,毛澤東再次急電彭德懷18日回京,商議作戰方針問題。因為"聯合國軍"在進攻過程中絲毫沒有停在平壤、元山一線的跡象,反而迅速推進。
這樣,志願軍就要迅速過江並改動原定作戰設想,由於"聯合國軍"情況變化太大,電報電話說不清楚,毛澤東只好讓彭德懷再跑一趟了。
毛澤東特意為彭德懷餞行
1950年10月17日,毛澤東致電彭德懷、高崗等,命令志願軍先頭兩個軍準備於19日出動,並請彭、高18日到北京。彭德懷臨行前向兵團領導同志再三囑咐,不要動搖猶豫,堅決按計劃準備過江。
10月18日,毛澤東再次召開中共中央會議研究出兵朝鮮問題,周恩來在會上介紹了同史達林、莫洛托夫等會談出兵援朝等問題的情況。
中午時分,彭德懷離京赴朝之前,很少宴請別人的毛澤東在菊香書屋設宴為彭德懷餞行,同時再約他談一談具體援朝行動的計劃,還要順便為兒子毛岸英要求上前線向彭德懷說情。
當天清晨,毛澤東身著駝色毛衣,腳穿布鞋,在中南海豐澤園的庭院裡緩緩走著,他正在思索著毛岸英請求參軍上前線的事。
毛岸英,於1922年10月出生在湖南省長沙市。8歲時,由於母親楊開慧被捕入獄,毛岸英也被關進牢房。楊開慧犧牲後,地下黨安排毛岸英和兩個弟弟來到上海。
以後,由於地下黨組織遭到破壞,毛岸英兄弟流落街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
1936年,毛岸英和弟弟毛岸青被安排到蘇聯學習。毛岸英曾先後到列寧軍政學校和伏龍芝軍事學院學習,畢業後獲坦克兵中尉軍銜。
毛岸英在衛國戰爭中參加了蘇軍的大反攻,冒著槍林彈雨,千里長驅,穿越東歐,為打敗德國法西斯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在毛岸英回國前夕,史達林曾經親自接見了他,為了永遠紀念,並送給他一支手槍,作為他參加蘇聯衛國戰爭的最高獎賞。
1946年,毛岸英回到延安,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毛岸英遵照毛澤東"補上勞動大學這一課"的要求,在解放區搞過土改,做過宣傳工作,當過秘書。
解放初期,毛岸英在北京機器總廠任總支副書記。他雖然是毛澤東的兒子,但從來不以領袖的兒子自居,相反,總是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努力和普通勞動群眾打成一片。他悉心鑽研工廠管理和高等數學中的微積分,想在廠里呆10多年,干出一番事業來。
韓戰爆發,毛岸英再也安不下心來,立即向毛澤東、黨中央遞交了要求參加志願軍的申請書。 可是岸英和劉思齊去年剛剛結婚,還不到一年。
作為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幼年飽經磨難。毛澤東想,氣可鼓不可泄,兒子毛岸英申請上朝鮮參戰,是第一個報名參加抗美援朝的名副其實的"志願軍"。既然孩子的積極性那麼高,還是成全了他為好。
正想著,彭德懷已經由毛岸英陪同到了門口。毛澤東興奮地迎上前去說:"貴客到了,開飯!"
在席間,毛澤東指著岸英對彭德懷說:"我這兒子不想在工廠幹了,他想跟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請戰書,要我批准,我沒有這個權利,你是司令員,你看要不要這個兵?"
彭德懷感到很意外,馬上對岸英說:"不行。去朝鮮有危險,美國飛機到處轟炸,你還是在後方,搞建設也是抗美援朝。"
毛岸英懇求道:"彭叔叔,讓我去吧。我在蘇聯當過兵,參加過對德國鬼子的作戰,一直攻到了柏林。"
毛澤東對彭德懷說:"我替岸英向你求個情,你就收下他吧,岸英會講俄語、英語,你到朝鮮,免不了跟蘇聯人、美國人打交道,讓他擔任翻譯工作。同時也讓他作為第一批志願軍戰士,到戰爭中去鍛鍊。"
彭德懷看了看毛澤東,猶豫著說:"主席,戰場上槍彈無情,若有個閃失……"
毛澤東說:"此話怎講?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年輕人到戰場上去鍛鍊自己有好處。我看,當前正是用人之際,算他一個也無妨。"
毛岸英趕緊站起來,向彭德懷敬了個標準的軍禮,說:"彭叔叔,我本來就是軍人,將來要在您的指揮下,做一個好兵。"
彭德懷只好笑著點點頭。就這樣,毛岸英榮幸地成為赴朝參戰的名副其實的第一個"志願軍"。
第二天上午7時,一輛又一輛轎車打破了清晨的寧靜,送走一批賦有特殊使命的人物:彭德懷、毛澤東的長子毛岸英和總參作戰部的幾位軍人。
10月18日21時,毛澤東電令志願軍第十三兵團司令員鄧華等,按預定計劃出兵入朝作戰:
鄧、洪、韓、解並轉賀付副司令:
4個軍及3個炮兵師決定按預定計劃進入朝鮮作戰,自明19日晚從安東和輯安線開始渡鴨綠江。為嚴守秘密,渡河部隊每日黃昏開始至翌晨4時停止,5時以前隱蔽完畢,並需切實檢查。為取得經驗,第一晚,即19日晚準備渡2至3個師,第二晚再增加或減少,再行斟酌情況,余由德懷、高崗面告。
毛澤東
10月18日21時
從10月1日晚金日成要求中國出兵,到19日晚中國人民志願軍渡過鴨綠江,僅僅18天。但對毛澤東來說,卻似乎走過一個漫長的路程。
在這決策過程中,一個又一個的困難出現在他面前。他要對世界大勢做出正確的分析和判斷。在複雜多變的情況下,要能應付自如,迅速做出決斷。
在20年以後,1970年10月10日,毛澤東、周恩來會見金日成時,共同回憶了起這段曲折的歷史過程。
毛澤東感慨地說:
事情總是這麼彎彎曲曲的。在那個時候,因為中國動動搖搖,史達林也就泄了氣了,說:算了吧!後頭不是總理去了嗎?是帶了不出兵的意見去的吧?
周恩來說:"兩種意見,要他選擇。我們出兵就要他的空軍支持我們。"
毛澤東接著說:"我們只要他們空軍幫忙,但他們不干。"
周恩來指出:"開始的時候,莫洛托夫贊成了,以後史達林又給他打電話說,不能用空軍支援,空軍只能到鴨綠江邊。"
毛澤東說:"最後才決定了,國內去了電報,不管蘇聯出不出空軍,我們去。我看也還是要感謝蘇聯,它總幫助了我們軍火和彈藥嘛,算半價。還有汽車隊呀。"
對毛澤東出兵援朝的決策,彭德懷這樣評價:
這個決心不容易定下,這不僅要有非凡的膽略和魄力,最主要的是具有對複雜事物的卓越洞察力和判斷力。歷史進程證明了毛主席的英明正確。
抗美援朝戰爭,是毛澤東一生最為艱難的一次決策,但同時又是毛澤東軍事藝術、國際戰略乃至治國方略中的絕妙之筆。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使新中國的經濟建設獲得了有利的國際和平環境。
一手資源突破防盜章節,收藏czbook.cc。請分享更多的讀者,讓站長能添加更多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