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三章 朝鮮發出急切求救信號

第三章 朝鮮發出急切求救信號

2024-09-12 19:25:46 作者: 胡元斌
  毛澤東及時向金日成示警

  1950年9月初,中國駐朝鮮大使館政務參贊柴成文從平壤回國,匯報有關韓戰的問題,時值釜山戰局處於僵持階段。

  柴成文向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聶榮臻匯報情況時,特別提了一個觀點,就是美軍正積極準備反攻,很可能會在北韓人民軍的側後實施登陸作戰,而地點很可能在仁川。

  柴成文對這個判斷的理由是:

  仁川是漢城的門戶,占領仁川可以直搗漢城,可以一舉切斷人民軍的後勤補給線,同時又可以和釜山防禦圈裡的美軍呼應。

  當時,另有情報顯示,美軍在仁川沿海活動頻繁。這是一個事關全局成敗的判斷。聶榮臻速報毛澤東。

  毛澤東注視著朝鮮的軍事地圖沉思了一夜,他認為柴成文的判斷是有道理的,他立即打電話給周恩來,通過特殊渠道向金日成報警。

  果然不出柴成文所料,9月15日凌晨,以善於登陸戰聞名於世的麥克阿瑟親率美軍冒險在仁川登陸成功,朝鮮戰局發生重大變化。

  為了扭轉頹勢,麥克阿瑟策劃了在"三八線"稍南、位於漢城以東的海港仁川登陸的計劃。

  仁川具有優良的天然防禦條件,由於仁川與釜山相距甚遠,完全隔離,這次登陸極為冒險,美國海軍參謀長謝爾曼認為,如果要把一切地理上和海軍方面的不利條件都列出來,仁川是一應俱全的。

  美國參謀長聯席會議建議在釜山以北的群山港實行登陸作戰。麥克阿瑟堅持己見,最後杜魯門批准了仁川登陸計劃。

  金日成沒有料到,就在他全力以赴地攻打釜山美軍、防備美軍從群山港登陸時,另一支龐大的艦隊已悄悄地駛向了仁川灣。這支艦隊共有261艘艦艇、750餘名官兵。這隻艦隊先是隱蔽地穿過濟州海峽,繼而又經過黃海海域,於9月14日午夜時分抵達仁川外灣。

  夜幕降臨,美軍的第一進攻梯隊已悄然逼向仁川港外月尾島上的守軍。當時的朝鮮守軍雖然知道美艦可能發起攻擊,但未料到攻擊竟是如此突然。加上夜色太濃,以致美軍突然出現在他們眼皮底下時才開始還擊,但這一切都為時已晚。

  9月15日凌晨5時,數以萬計的炮彈從美軍巡洋艦上鋪天蓋地而來,10多分鐘過後,月尾島上已是面目全非,到處是一個個深深的彈坑。

  與此同時,航空母艦上的數百架飛機一齊升空,對毫無防守之力的仁川港朝鮮人民軍傾瀉下了數千噸炸彈,摧毀了守軍陣地上的所有防護設施,造成大批朝鮮人民軍傷亡。

  炮聲剛停,美軍的陸戰隊便以迅猛的速度乘坐小艇,爬上月尾島鬆軟的沙灘,繼而逐步地向前推進。第一批美國登陸部隊已被島上頑強的朝鮮人民軍壓了下去,但第二批、第三批部隊又迅猛地發起了攻擊。憑藉武器與人數上的優勢,在開戰二個小時內他們便一舉奪下仁川港的防守基地月尾島。在此登陸戰中,進攻部隊傷亡17人,守軍傷亡200餘人,其中一半以上是被活埋或燒死在洞穴里的,另有136人被俘。

  在仁川抗登陸作戰中,朝鮮人民軍首次對登陸艦隊使用戰場無線電干擾技術,大功率的發射機使登陸部隊與海面艦隊之間的聯繫幾乎陷於癱瘓,因此登陸部隊基本上是在各自為戰的條件下取得成功的。

  9月15日夜間,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認識到在仁川擊退美軍的登陸行動已經是不可能的了,決定在次日天明之前,從市內撤走剩餘的部隊,重新組織防線。

  美軍7萬多人在仁川港登陸,28日占領漢城,切斷位於朝鮮南部洛東江邊的朝鮮人民軍主力的退路。

  其實,早在當年8月份,中國總參謀部的作戰參謀們對朝鮮戰局進行反覆研究後就認為,美國"在仁川登陸的可能性很大"。

  8月23日晚上,作戰室主任雷英夫向周恩來作了匯報後,立即得到毛澤東的召見。毛澤東詳細詢問情況後指出,美軍在仁川登陸確實是個值得注意的大戰略問題,並立即決定採取3項措施:

  1.檢查督促東北邊防軍戰備情況,嚴令在9月底以前完成一切作戰準備工作,保證隨時可以出動;

  2.將美軍可能在仁川登地登陸及朝鮮人民軍應該應付最壞情況的估計告訴朝鮮和蘇聯方面;

  3.總參謀部和外交部要隨時密切注視朝鮮情況的變化。

  但遺憾的是,當時朝方對中方通報的情況未予以足夠的重視。

  中方向美方提出嚴正警告

  1950年9月15日,朝鮮戰局發生急劇變化。美國、南韓軍占領漢城,朝鮮人民軍被迫實行戰略退卻。

  9月18日,中國駐朝鮮大使倪志亮發回電報,報告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首相金日成談最近朝鮮戰況並準備長期作戰的情況。

  20日,周恩來復電倪志亮,要他向金日成轉告中共中央對目前朝鮮戰局的意見。毛澤東審閱並修改這個電報。復電說:

  我們認為你的長期作戰思想是正確的。朝鮮軍民的英勇是令人感佩的。估計敵人在仁川方面尚有增加可能,其目的在於向東延伸占領,切斷朝鮮南北交通,並向"三八線"進逼。而人民軍必須力爭保住"三八線"以北,進行持久戰方有可能。因此,請考慮在堅持自力更生長期奮鬥的總方針下,如何保存主力便於各個殲滅敵人的問題。

  復電還提出一些具體建議,並且說明:


  以上所陳,系站在朋友和同志的立場提出,供你們參考。

  當時,中國政府已經得到準確情報:

  美軍要越過"三八線"。

  9月29日夜,毛澤東收到周恩來的報告:

  美帝國主義已在公開表示將進軍"三八線"以北。從倪志亮27日電看來,"三八線"北已無防守部隊,似此情況甚為嚴重,敵人有直趨平壤可能。

  在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處境十分危急的緊要關頭,9月30日,周恩來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一周年大會上作報告時,對美國的侵略行動發出嚴正警告:

  中國人民在解放自己的全部國土以後,需要在和平而不受威脅的環境下,來恢復和發展自己的工農業生產和文化教育工作。但是美國侵略者如果以為這是中國人民軟弱的表示,那就要重犯與國民黨反動派同樣嚴重的錯誤了。

  中國人民熱愛和平,但是為了保衛和平,從不也永不害怕反抗侵略戰爭。中國人民決不能容忍外國的侵略,也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誰要是企圖把中國近5億人口排除在聯合國之外,誰要是抹煞和破壞這四分之一人類的利益,而妄想獨斷地解決與中國有直接關係的任何東方問題,那麼,誰就一定要碰得頭破血流。

  這是中國政府向美國政府發出的一個明確的警告。周恩來演說稿在大會召開之前,曾由毛澤東審閱。毛澤東親筆加上了不能"聽任帝國主義者對自己的鄰人肆行侵略而置之不理"一句話。

  從此,不能"置之不理"這句話膾炙人口,成為"新中國外交風格"的體現,也是中國政府立場最清晰、簡潔的說明。

  周恩來重申中方底線

  1950年北京9月下旬的一天,印度潘尼迦大使要求會見聶榮臻。

  聶榮臻在軍委對外聯絡處應約會見潘尼迦。潘尼迦提及朝鮮半島形勢,擔心萬一發生什麼事情,將要使中國的建設拖後10年、8年。

  聶榮臻則回應說:

  如果帝國主義者果真要發動戰爭,那麼,中國人民也只有起而抵抗。一個國家不付出犧牲是不能捍衛獨立的。


  事後,潘尼迦大使判斷,中國這是發出措辭嚴厲的警告,不能不屑一顧。他立刻把談話內容報告給印度外交部,而在倫敦的美國外交官很快從印度獲悉這些內容。

  10月3日凌晨1時,印度大使館接到中國外交部的電話,秘書把潘尼迦大使從夢中叫醒,通知他立即去周恩來的住處。

  潘尼迦發現屋裡屋外的氣氛都很肅靜。他走進屋時,周恩來站起身來迎接他說:"很對不起,深夜把您喚醒。"接著,周恩來親手給他擺上茶。

  潘尼迦知道周恩來是個日理萬機,及其務實的人。聯想到前幾天聶榮臻的談話,他猜測是有關韓戰問題,才會讓他深夜到這裡。

  寒暄過後,周恩來開門見山地說:

  大使先生,有這樣一個信息:如果美國人越過"三八線",向中國邊境不停地推進,中國將被迫對韓戰進行干預。但我們非常希望和平解決朝鮮問題,美國政府聽了麥克阿瑟的話,往往會判斷失誤,會遭到大的失敗。

  潘尼迦聽出周恩來話中的用意。他問:"總理閣下,你認為美國人越過'三八線',會推進到中國邊界嗎?

  周恩來點點頭說:"是的,美國超過'三八線',不會停止前進。"

  潘尼迦說:"杜魯門總統曾要麥克阿瑟將軍慎重推進,尤其不要過於接近中國邊境。"

  周恩來強調說:

  杜魯門對麥克阿瑟向中國邊境推進進行了提醒,但不是堅決地制止。

  潘尼迦略做思考後問:"如果南韓越過'三八線'再往北推進,中國怎麼辦?"

  周恩來回答得乾脆而有力,他說:

  美國人入侵北韓往北推進,將會遭到中國人的抗擊。

  在談話最後,周恩來強調:


  美軍企圖越過"三八線",以擴大戰爭,我們要管。這是美國政府造成的嚴重情況。

  我們主張朝鮮事件應該和平解決,不但朝鮮戰事必須即刻停止,侵朝軍隊必須撤退,而且有關國家必須在聯合國內會商和平解決的辦法。

  當時,潘尼迦已經知道中方在鴨綠江邊,建立了東北邊防軍。潘尼迦立即向印度轉達中國更高層次警告:

  美國人注意,不要越雷池一步,否則中國必將干涉。

  他相信中國的警告會說到做到,而不是虛張聲勢。

  周恩來9月30日報告中的聲明和10月3日與潘尼迦的談話,在國際上產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先禮後兵,中國已仁至義盡。

  可是,美國方面的反應十分麻木不仁。艾奇遜認為,周恩來和潘尼迦的談話只是私下談話,不屑一顧,因為中國隨時對此可以否認,如果中國人"打算參加撲克牌遊戲的話",他們就應該比現在亮出更多的牌。美國不應對大概是中國共產黨的一個恐嚇過分擔心。

  而杜魯門則認為:"潘尼迦先生在過去就是經常同情中國共產黨的傢伙,因此他的話不能當作一個公正觀察家的話來看待,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共產黨宣傳的傳聲筒罷了。"

  中國的警告也很快傳到麥克阿瑟耳朵里,但他置若罔聞。他早就考慮過中蘇介入的問題,當時美國空軍參謀長霍伊特?范登堡還在東京。

  麥克阿瑟信心十足地告訴范登堡:"從滿洲和符拉迪沃斯托克出來的唯一通道上遍布著隧道和橋樑,我看這裡特別適合使用原子彈……"

  不過,麥克阿瑟確信即使不用原子武器,中國也無力在北韓維持若干萬部隊。麥克阿瑟相信,中國至多能有幾千志願軍參戰而已。

  毛澤東收到朝方救援信

  1950年10月1日,美軍、南韓軍不顧中國政府的警告,大舉進攻越過"三八線",妄圖吞併全朝鮮,形勢十分危機。

  當天,麥克阿瑟向朝鮮發出"最後通牒",要朝鮮人民軍無條件"放下武器停止戰鬥"。此刻,"聯合國軍"在南韓已經集結33萬兵力。當時的情報顯示,美軍正在做越過"三八線"的準備,並且有可能直趨平壤。

  在此情況下,金日成只好向蘇聯和中國求援。10月1日凌晨,金日成的求援信由蘇聯中將什特科夫轉給史達林。求援信說:


  本來敵人已經被趕到南韓的最南端了,我們極有可能在最後的決定性戰役中取得勝利。但是,美國動員了太平洋地區所有的陸、海、空軍,於1950年9月16日在仁川登陸。隨後,敵人同我們在漢城展開巷戰。

  金日成誠懇地說:如果敵人加快向北韓實行進攻,我們將無力用自己的力量阻止他們。因此,我們不得不向您請求特別幫助。"也就是說,當敵軍越過'三八線'時,我們非常需要蘇聯的直接軍事援助。"但是,"如果由於某種原因不能做到這一點,那麼請幫助我們在中國和其他人民民主國家組建國際志願部隊,為我們的鬥爭提供軍事支援。"

  10月1日,朝鮮勞動黨中央常委、內務相朴一禹攜帶金日成、朴憲永聯合簽名的求援信來到北京,親手交給毛澤東。

  求援信中雖然表示,北韓一定要不惜流盡最後一滴血,為爭取朝鮮人民的獨立解放而鬥爭到底。但又說,如果敵人繼續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靠我們自己的方量,是難以克服此種危機的。

  信中最後指出,我們不得不請求中國給予我們以特別的援助,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情況下,極盼中國人民解放軍直接出動援助我軍作戰"。

  兩封求援信有一點是共同的,即在敵人進攻"三八線"向北部地區發動進攻時,希望蘇聯和中國直接出動武裝力量給予援助。

  但是,莫斯科不可能直接出兵。在接到求援信的當天,史達林回信金日成,鼓勵說,不要低估了朝鮮在組織防禦方面的實力和能力,"北韓有極大可動員的潛力和資源",所以,"我們認為,北韓不能在'三八線'及以北地區進行抵抗的觀點是錯誤的",莫斯科相信,"朝鮮政府有足夠的力量,所需要的只是把所有的力量組織起來並盡其所能地進行戰鬥"。

  至於提供直接軍事援助的問題,史達林表示,"我們認為更可以接受的形式是組織人民志願軍。關於這一點,我們必須首先與中國同志商量。"

  當天,史達林在給羅申的電報中對朝鮮局勢的估計就沒有那麼樂觀了。他要羅申儘快轉告毛澤東或周恩來:

  朝鮮同志的情況變得令人絕望……你們如果認為能用部隊給朝鮮人以幫助,那麼至少應該將五、六個師迅速推進至"三八線",以便朝鮮同志能在你們部隊的掩護下,在"三八線"以北組織後備力量。中國師可以以志願者的身份出現。當然,仍由中國的指揮員統率。

  但史達林表示,關於此事,"我沒有也不打算透露給我們的朝鮮朋友,但我相信,當他們得知這一消息時,無疑感到高興。"

  史達林這樣說,無疑把出兵援助朝鮮的責任推給了中國,而且使他的中國盟友陷入無法拒絕的境地。

  儘管毛澤東對出兵已有思想準備,但是要使一個剛從戰火中獲得新生的人民共和國,再次面臨血與火的考驗,同世界上頭號帝國主義美國決一雌雄,下這個決心要有何等的氣魄和膽略!

  當時,中美兩國的國力相差懸殊。1950年,美國鋼產量8772萬噸,工農業總產值2800億美元。而當年中國的鋼產量只有60萬噸,工農業總產值只有100億美元。

  美國還擁有原子彈和世界上最先進的武器裝備,具有最強的軍工生產能力。就連實力雄厚的蘇聯,也不願因為援助朝鮮而冒同美國直接衝突的危險。


  中國出兵會不會導致同美國直接對峙?美國大舉轟炸中國的重工業基地東北和內地大城市怎麼辦?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慮的問題,稍有疏忽,都會造成不堪設想的後果。

  況且,毛澤東還要有充分的理由和耐心說服中央決策層的其他成員,當時在出兵的問題上意見不一。這是毛澤東一生中最難做出的決策之一。

  毛澤東接到朝鮮政府請求中國出兵的信息已是10月1日深夜。2日凌晨2時,毛澤東立即致電駐守在東北的司令員高崗、鄧華:

  請高崗同志接電後即行動身來京開會;

  請鄧華同志令邊防軍提前結束準備工作,隨時待命出動,按原定計劃與新的敵人作戰。

  毛澤東還在周恩來給駐朝鮮大使倪志亮的電報稿中加寫下一段話,要他轉告金日成:

  儘可能將被敵切斷的軍隊分路北撤外,凡無法撤退的軍隊應在原地堅持打游擊,切勿恐慌動搖。如此就有希望,就會勝利。

  10月1日,在古都西安正舉行慶祝建國一周年大會。解放軍第十九兵團7000多名指戰員同22萬群眾一起,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觀禮台。

  觀禮台上的彭德懷舉手向隊伍還禮。彭德懷,原名得華,號石穿,出生於湖南省湘潭縣彭家圍子。幼年讀過兩年書,因家貧輟學務農,下煤窯做工。1916年,入湘軍當兵。1922年,改名彭德懷,考入湖南陸軍軍官講武堂,畢業後回湘軍任排長、連長、營長。

  1926年,彭德懷隨部隊編入國民革命軍,參加北伐戰爭,結識共產黨人段德昌,開始接受共產主義思想,192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彭德懷歷任中國工農紅軍師長、軍長、三軍團總指揮、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長征後期擔任過陝甘支隊司令員。到達陝北以後,擔任過紅軍前敵總指揮。

  抗日戰爭時期,彭德懷擔任八路軍副總指揮,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書記。解放戰爭時期,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副總司令、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新中國成立後,彭德懷任中共中央西北局第一書記、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北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

  52歲的彭德懷個子不高,精神矍鑠,氣勢凜然,帽檐下的兩鬢已有些發白。

  遊行隊伍響亮的口號響徹全場,彭德懷聽得非常分明,那是:"保衛新生的祖國,反對美國侵略朝鮮!"


  實際上,遠在西北的彭德懷一刻也沒有停止關心和分析朝鮮戰場的形勢。10月2日,剛剛過了國慶節,彭總在辦公室聽完秘書楊鳳安報告的最近消息,自言自語地說:"我總覺得快了,中央不會再讓大家等下去的。"

  10月2日下午,毛澤東主持召開中共中央書記處會議,討論朝鮮半島局勢和中國出兵問題。

  在這次會議上,毛澤東認為出兵朝鮮已是萬分火急。這次會議決定,10月4日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正式討論志願軍入朝作戰問題。毛澤東要周恩來派飛機到西安,將彭德懷接到北京參加會議。

  毛澤東親筆草擬電文

  1950年10月2日,毛澤東親筆草擬了一份給史達林的長電報,回復史達林於1日的來電。

  史達林在來電中要求中國立即派出至少五、六個師到"三八線",以便讓朝鮮組織起保衛"三八線"以北地區的戰鬥。毛澤東在電文中指出:

  1、我們決定用志願軍名義派一部分軍隊至朝鮮境內和美國及其走狗李承晚的軍隊作戰,援助朝鮮同志。我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因為如果讓整個朝鮮被美國人占去了,朝鮮革命力量受到根本的失敗,則美國侵略者將更為猖獗,於整個東方都是不利的。

  2、我們認為既然決定出動中國軍隊到朝鮮和美國人作戰,就要能解決問題,即要準備在朝鮮境內殲滅和驅逐美國及其他國家的侵略軍;既然中國軍隊在朝鮮境內和美國軍隊打起來,雖然我們用的是志願軍名義,就要準備美國宣布和中國進入戰爭狀態,就要準備美國至少可能使用其空軍轟炸中國許多大城市及工業基地,使用其海軍攻擊沿海地帶。

  3、這兩個問題中,首先的問題是中國的軍隊能否在朝鮮境內殲滅美國軍隊,有效地解決朝鮮問題……

  4、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決定將預先調至南滿洲的10個師於10月15日開始出動……

  5、我軍目前尚無一次殲滅一個美國軍的把握。而既已決定和美國人作戰,就應準備當著美國統帥部在一個戰役作戰的戰場上,集中它的一個軍和我軍作戰的時候,我軍能夠有四倍於敵人的兵力,和一倍半至兩倍於敵人的火力,即用2200門至3000門7公分口徑以上的各種炮對付敵人同樣口徑的1500百門炮,而有把握地乾淨地徹底地殲滅敵人的一個軍。

  6、除上述12個師外,我們還正在從長江以南及陝甘區域調動24個師位於隴海、津浦、北寧諸線,作為援助朝鮮的第二批及第三批兵力,預計在明年的春季及夏季,按照當時的情況逐步使用上去。

  毛澤東這個電報是在10月2日下午召開書記處會議之前起草的,原準備在書記處會議做出出兵決定後發給史達林。但在這次會議上,多數人不贊成出兵。

  毛澤東只能把這份電報擱置下來,而將多數人的意見,通過蘇聯駐華大使羅申轉告史達林。

  毛澤東在這個電報里,分析了中國出兵支援朝鮮的必要性以及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說明了中國出兵作戰的戰略部署和作戰方法以及國內策應部隊的調動情況;同時也向蘇聯提出為保障作戰勝利所必需提供的支援。毛澤東提出來的問題都是大問題。

  這份電報雖然沒有發出,但它非常詳盡地反映出毛澤東個人當時對出兵朝鮮的基本態度和各種考慮。

  在轉告史達林的意見中,毛澤東表示:"關於這個問題還沒有做出最後決定","我們將舉行一次中央會議,中央各部門的主要同志都將出席"。

  這說明,毛澤東並沒有放棄自己的主張,為這個問題最終而正確的解決,留下了迴旋餘地。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