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其他類型> 抗美援朝解密全史> 第十七章 中朝軍隊統一領導

第十七章 中朝軍隊統一領導

2024-09-12 19:26:41 作者: 胡元斌
  彭德懷及時倡議統一領導

  1950年10月,朝鮮戰場硝煙瀰漫,中國志願軍與朝鮮人民軍聯合作戰,擊碎了對方一波又一波的攻擊。

  為使中朝軍隊能夠協調一致,有效地配合作戰,在第二次戰役期間,彭德懷向毛澤東和金日成提出中朝軍隊應實行統一領導和統一指揮問題。

  在這次戰役中,被隔斷在"聯合國軍"後的人民軍兩個軍團與志願軍會師,加上人民軍在北方的部隊,此時能參加第一線作戰的人民軍已有3個軍團共14個師,共7.5萬人。

  當時,中朝兩軍如何協同作戰的問題日益突出。再加上蘇聯駐朝鮮軍事顧問的干涉,更有必要解決兩軍統一指揮的問題。

  當時,彭德懷提議:

  希望金日成首相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能常駐前方,並由金日成、斯蒂科夫和彭德懷組成黨的3人小組,負責決定軍事政策和與作戰有關的許多現行政策。求得彼此意見一致,以利戰爭進行。

  為了有效解決朝鮮境內作戰的統一指揮等重要問題,11月13日,毛澤東致電史達林,徵求史達林對這個問題的意見。

  這封電報轉述了彭德懷關於朝鮮戰況和中朝兩軍實行統一指揮的建議。電報強調,中朝兩軍現在迫切需要聯合指揮。

  電文指出:

  現在的重要問題是朝中蘇三國在朝鮮的領導同志們能很好地團結,對各項軍事政治政策能取得一致的意見,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在作戰上能有較好的配合,並能依照你的提議有相當數量的朝鮮軍隊和中國志願軍混合編制在一起,保存朝鮮軍隊的建制單位,倘能如此,勝利是有把握的。

  由於朝方和蘇聯駐朝鮮軍事顧問瓦西列夫,主張第二次戰役志願軍應繼續向青川江以南追擊"聯合國軍",不同意後撤幾十千米,彭德懷在經過與朝、蘇方爭論後,即致電毛澤東,如實反映情況。

  11月15日,金日成和蘇聯駐朝鮮大使斯蒂科夫,與彭德懷商談第二次戰役作戰方針問題。

  斯蒂科夫在會上主張中、朝兩軍應統一指揮,但會談對金日成、斯蒂科夫、彭德懷組成3人小組和中、朝兩軍統一指揮問題末達成協議。

  16日,史達林復電毛澤東,表示完全贊成由中國同志來統一指揮朝鮮境內作戰,並將同一電報發給金日成和斯蒂科夫。

  中朝領導在北京緊急會面

  1950年12月3日晚上,在北京中南海豐澤園菊香書屋裡,毛澤東會見了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日成。

  參加會見的還有周恩來等人。

  此時,朝鮮第二次戰役勝利發展,捷報頻傳,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部隊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巨大勝利。

  中國人民志願軍在朝鮮勞動黨和金日成的請求下,由彭德懷率軍赴朝參戰,短短一個多月,就打了兩個戰役,把逼近鴨綠江邊的"聯合國軍"打回了清川江以南,並乘勝前進,收復"三八線"以北的土地。

  捷報頻傳之際,毛澤東舒展了眉頭,他對戰局的勝利也發展充滿了信心。

  為了明確戰爭的前途和結果,解決兩次戰役以來出現的諸多問題,中朝兩國元首決定進行一次面對面的會談。

  金日成先由朝鮮到達瀋陽,又同高崗一起來京與毛澤東會見。在等待金日成到來的時候,毛澤東已與周恩來就朝鮮戰局的發展交換了意見。

  會談開始時,毛澤東對金日成說:"原先我一直擔心兩個問題,一是志願軍過江後能不能在朝鮮站住腳,經過第一次戰役,這個問題解決了;二是靠現有的裝備,能不能和裝備現代化的美軍交戰,交戰後能不能取得勝利。現在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說到這裡,毛澤東高興地揮了揮手說:"事實證明,我們不僅可與美軍交戰,而且能戰而勝之,看來原來的擔心不必要了。"

  滿面笑容的金日成說:"我首先代表朝鮮勞動黨和朝鮮人民向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的無私援助表示衷心地感謝!感謝你們派出了中國人民的最優秀的兒女,特別感謝你們派出功勳卓著的彭德懷將軍,幫助我們打擊美國侵略者。朝鮮人民將世世代代牢記中國人民的深情厚誼。是你們,在我們最困難的時候,給予了最有力的支援和幫助!"

  毛澤東笑著說:"我們一家人不要說兩家話。我們兩黨、兩國人民是相互支持,相互援助。目前,戰爭雖未結束,但勝利已不是空中樓閣。下一步將如何辦?是需要我們好好研究的。"

  "我也正是為了這一目的而來的。"金日成顯得有些擔憂。

  金日成接著說:"11月30日,美國總統杜魯門在記者招待會上宣稱,在朝鮮戰場不排除使用原子彈的可能。這一消息在全世界各方面引起了恐慌和嚴重抗議。不知毛主席對此如何看法?"

  毛澤東輕蔑地笑了笑,說:"這是一種恫嚇,是赤裸裸的核訛詐。 不要說蘇聯已經掌握了核武器,杜魯門不敢冒險打一場原子戰爭,就是像對付日本一樣,也在朝鮮投原子彈,那杜魯門也沒有義務事先通知對方,讓對方先做做準備呀!說來說去,杜魯門這種做法的實質就是威脅與恐嚇。"

  毛澤東抽了一口煙,堅定地說:"那麼中國共產黨人會不會被杜魯門嚇住呢?不會的!今天的中國人民,已經是在先進階級的領導下站起來了的人民,她不會再屈服任何外來的壓力。"


  說到這裡,毛澤東凝視著金日成說:"具體到朝鮮戰場嘛,既然美國敢於訴諸武力,那麼中國志願軍就奉陪到底。打了一次戰役,二次戰役,勝利了,但還不夠,還要接著打。你敢越過"三八線"北進,那我為什麼不能跨過"三八線"南進?"

  "我完全同意毛主席的看法,應當乘勝前進。"金日成興奮地稱讚道,"中國志願軍打得很英勇,這次殲敵3.6萬人,其中美軍就有2.4萬人,這是一個了不起的勝利!"

  這時,周恩來插話道:"史達林同志看到二次戰役的情況通報,得知我軍三里所、龍源里、松骨峰阻擊戰的悲壯慘烈,他流淚了。他稱讚這是一支偉大的軍隊。"

  毛澤東說:"這就是中國先進階級的軍隊,當她明確自己肩負的使命後,必然是一往無前的!戰士們是為祖國為人民而戰。靠的是一股氣,一股革命的正氣。我看志願軍打敗美軍,靠的就是這股氣。美軍就不行,他們鋼多氣少,你看呢?金日成同志!"

  "對,志願軍武器裝備差,還是打敗了美軍,靠的是革命精神和無畏的氣概。"金日成說,"當然,還有毛主席和彭德懷司令員的正確領導,這也是至為重要的。"

  周恩來對金日成說:"關於中朝兩國軍隊如何協調統一指揮的問題,彭德懷同志幾次來電詢問。我看這個問題應該儘快解決好。"

  "是啊,一個戰場應統一將令,這樣有利於作戰。"高崗也贊同道,"上次我到朝鮮,彭總說,由於中朝軍隊指揮不統一,時常發生誤會。"

  毛澤東說:"這個問題要立即解決,雖是誤會,也等於是犯罪。應該建立中朝軍隊的統一指揮部。"

  "是的。"金日成點頭說,"關於統一指揮問題,我的意見是,中國志願軍作戰經驗豐富,若組成中朝聯合軍司令部,應由中國同志為正,朝鮮同志為副。這個意見勞動黨政治局討論過,已經同意。"

  "啊,那我們就當仁不讓啦。"毛澤東說,"我們這方面準備推出彭德懷同志任聯合軍隊的司令員兼政委,你們看如何?"

  "很好。"金日成說,"我們這方面,勞動黨政治局決定讓金雄同志擔任副司令員,朴一禹同志為副政委。"

  "那好嘛!"毛澤東、周恩來連連點頭。雙方很快就這個問題達成了協議。

  周恩來一邊端起茶杯一邊說:"以後,聯合司令部的命令由彭、金、朴3人簽署,統一戰場指揮。"周恩來稍微停了一下,喝了一口茶又說,"不過,後方的動員、訓練、軍政、警備等事宜仍需由朝鮮政府直接管轄,聯合司令部可以向後方提出要求和建議。"

  高崗建議說,"鐵路運輸和搶修與戰爭關係密切,應該歸聯合司令部指揮。"

  毛澤東說:"聯合軍隊司令部,我看應該是有內有外,有合有分。聯合軍隊司令部對外不公開為宜,僅對內行文用之;另外,聯合軍隊司令部仍分兩個機構:一個是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一個是朝鮮人民軍參謀部,合駐一處辦公,便於協作、研究解決問題。"


  對於這些,金日成都表示同意。

  接著雙方領導人又就美國總統杜魯門和英國首相艾德禮在華盛頓的會談進行了一番議論。

  周恩來說:"杜魯門宣布要在朝鮮戰場使用核武器,這在國內外引起一片慌亂。英國工黨左翼百人簽名請願,要求艾德禮首相反對美國使用原子彈,敵人的日子並非好過啊!"

  毛澤東說:"是啊,英國有個香港利益問題,而絕不是對我們共產黨人有什麼好感。我看,美國是不會輕易放棄朝鮮的。不過,現在戰場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我們手裡。"

  "就韓戰的發展前途問題,我想聽聽毛主席的意見。"中國最高領導的看法和打算,這是金日成迫切關心的問題,也是他此次來京的主要目的。

  毛澤東撣了撣菸灰,呷了一口茶,望著金日成說:"據我看,戰爭有可能迅速解決,但也可能出現意外情況,拖長時間。我們準備至少打一年,朝鮮方面也應作長期的打算,並且仍應以自力更生為主,爭取外援為輔。"

  金日成說:"是的,你說得對,我們是應該作長期打算,立足長期,爭取短期解決。過去我們的確缺乏長期打算,只想儘快解決,缺乏克服困難的準備,對於美軍在仁川登陸,也缺少必要的準備,應該記取過去的教訓。"

  周恩來說:"俗話說,吃一塹長一智。我看朝鮮戰場再不會有第二次仁川失敗了。我們應該加強東西海岸的防禦,特別是將來戰線拉長以後,應該有備無患,隨時準備反擊敵人的登陸作戰。"

  金日成問:"假如敵人要求談判停戰,我們如何辦?敵人打敗了,已經放出了要求停火的空氣。"

  周恩來說:"敵人有可能要求停火。目前印度等13個亞非國家,正醞釀提一個議案,向聯合國安理會提交,恐怕核心是先停戰,而且要我們停在'三八線'。"

  毛澤東走到地圖前說:"你們的分析是對的,敵人有可能要求停戰。美軍仁川登陸以後,大軍越過'三八線'北進,為什麼不提出停戰?現在戰敗了卻要停。要停也可以,但有條件,必須承認應該撤出朝鮮,而首先撤到'三八線'以南。最好我們不僅拿下平壤,而且拿下漢城,主要是消滅敵人,首先是全殲偽軍,對促進美帝撤兵會更有力量。"

  毛澤東用手指在地圖上的"三八線"附近輕輕地抹了一下,似乎要把這條線擦去,然後轉過身說:"美帝如承認撤兵,聯合國有可能在同意中蘇參加的條件下,主張全朝鮮人民在聯合國監督下選舉自己的政府。但美帝和蔣介石一樣,諾言、協定都是不可靠的,故應從最壞的方面作準備。"

  金日成說:"我很贊同您的意見,我們不應給敵人以喘息之機,要乘勝前進,拿下平壤,拿下漢城,迫使敵人從朝鮮撤兵。"

  "我準備立即給彭德懷同志發電,讓他派一支部隊向平壤前進,相機占領平壤。平壤是你們的首都,收復了這座城市政治意義大。"

  毛澤東說到這裡,解釋道:"西線部隊經過連續作戰,已經很疲勞,需要休整一下,也需要補充糧草彈藥。"


  金日成說:"我們已就此向各地黨組織發出號召,要最大限度地支援中國志願軍,儘可能快地幫助志願軍解決糧草問題,這一點請你們放心。"

  關於部隊的供給問題,雙方又進行了認真地討論。周恩來說,他已和高崗商量過,準備在東北召開一個鐵路運輸會議,總結一下經驗教訓,一定要保障鐵路暢通,建立一條炸不毀、打不爛的鋼鐵運輸線。

  毛澤東說:"只要運輸問題解決好了,我們要人有人,要糧有糧,他杜魯門願意打多久,我們就奉陪多久!"

  金日成首相感激地說:"毛主席,中國方面對我們的幫助是巨大的,朝鮮人民是永遠不會忘記的。"

  毛澤東把手一擺說:"不要感謝,我們是戰友嘛!如果要感謝,倒要謝謝杜魯門哩,他讓我們摸了美軍的底,無非是個紙老虎!"

  毛澤東這番風趣的話,使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這次會談的成果是豐富的,關於中朝聯合軍隊司令部的領導人,以彭德懷為中國方面推出的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日成說朝鮮推時任朝鮮人民軍前線司令部司令官金雄為副司令員,朴一禹為副政治委員,當即確定以後聯合命令由彭、金、朴3人署名,對志願軍單獨命令仍照以前署名不變。

  朝鮮讓金雄出任這個職務是有原因的,他是老黨員,精通漢語,與志願軍容易溝通。不過他並不是負責聯絡而是負責作戰的。

  人民軍在當時4個前線軍團,這是南下作戰人民軍部隊僅存的,非常珍貴,是不能輕易斷送的,必須得挑個合適的人來率領。金雄和"聯合國軍"真正交過手,而且曾經戰果輝煌,所以,朝鮮方面決定由他出任副司令員這一職務。

  待金日成回國與彭德懷商定後,聯合軍隊司令部即可成立。會談後的第二天,中共中央即電告彭德懷:

  現金已回,請彭考慮在目前可否再約金至前方開會,並成立聯合司令部,望告。

  這樣,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成立在望。

  中朝聯合司令部正式成立

  1950年12月初,志願軍進行乘勝追擊時,與陷入"聯合國軍"後方的朝鮮人民軍主力勝利會師,朝鮮人民軍收攏回來的部隊有3個軍團,經過補充後恢復了戰鬥力。

  志願軍的勝利,鼓舞了剛剛走出困境的朝鮮人民軍,他們的求戰情緒很高,中朝軍隊要正式並肩作戰了。


  兩軍作戰,必須解決指揮的問題。由於指揮不統一,兩次戰役中都有一些教訓。

  在第一次戰役時,彭德懷希望人民軍開闢"聯合國軍"的後方戰場。金日成表示同意,但蘇聯駐朝軍事顧問拉佐瓦耶夫卻不同意,蘇聯駐朝大使史蒂柯夫又認為可以。

  這麼個小戰術問題解決起來都如此困難,更別說高度敏感的指揮權問題了。

  統一指揮問題牽涉到朝中兩黨、兩國、兩軍之間的關係,甚至蘇聯也夾雜其中。

  毛澤東、周恩來、彭德懷經反覆考慮,讓周恩來主持起草了毛澤東致蘇聯最高領導人史達林電,提議中、蘇、朝各出一個人組成黨的小組,三方聯合指揮。

  此時,史達林對蘇聯駐朝鮮的軍事顧問早就極為不滿,因此考慮到蘇方不宜參與指揮,同時也深為欽佩毛澤東、彭德懷的高超指揮藝術,於是復電贊成中朝兩軍統一指揮,並提出中國指揮員負主責的意見。

  12月4日,第二次戰役大勝已成定局之時,中朝軍隊聯合司令部成立了。

  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彭德懷約請金日成到志願軍司令部會商中朝聯合司令部組成問題。

  12月6日,金日成電報通知彭德懷,當晚起程,7日拂曉前到大榆洞志願軍司令部,會談組成中朝聯合司令部和領導幹部配備問題。

  當天,彭德懷將此情況電告毛澤東。

  11日,彭德懷再次致電毛澤東:

  為便於今後指揮,志願軍司令部需南移至介川或德川以南。

  當晚22時,毛澤東致電彭德懷並轉金日成,建議金日成及聯合司令部移至德川以南適當地點為宜,但必須注意隱蔽,不可大意。在江界和定州地區的人民軍兩個軍團,請金日成速令其接受彭德懷、金雄的指揮,並隨志願軍向平壤以南出動作戰。

  12月7日,彭德懷同金日成在大榆洞就中、朝軍隊組成聯合司令部具體問題進行會談,根據毛澤東、金日成在北京會談達成的原則,雙方商定:

  中朝聯合司令部下轄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及朝鮮人民軍司令部,但中朝聯合司令部不對外公布。凡屬作戰範圍及前線一切聯合行動,均以中朝聯軍司令部的名義下達之。並決定在數日內組成中朝聯合司令部。


  會談後,彭德懷立即電告毛澤東:

  本日與金日成會談甚洽,金日成同意組成聯合軍隊司令部。已商定人民軍第三軍團配合志願軍第九兵團作戰,由宋時輪指揮。

  12月上旬,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聯合司令部正式組成,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金雄為副司令員,朴一禹為副政治委員。金雄奔赴東線組織金雄指揮部,指揮東線人民軍的3個軍團,朴一禹則駐志願軍司令部負責協調。

  1953年2月,朝鮮政府又任命崔庸健為副司令員。金雄副司令員作為朝鮮人民軍前線司令官在前線指揮作戰。朴一屬副政治委員住在中朝聯合司令部,協調朝鮮人民軍與中國人民志願軍聯合作戰。

  中朝聯合司令部成立後,朝鮮人民軍最高司令部即派來一個軍事聯絡組,負責聯絡、協調人民軍和志願軍協同作戰有關問題。該聯絡組直接歸朴一禹副政治委員領導。

  關於中朝兩軍聯合指揮部的權力職責,周恩來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朝雙方關於成立中朝聯合指揮部的協議》明確指出:

  為更有效地打擊共同敵人,中朝兩方同意立即成立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朝鮮境內一切作戰及其有關事宜。

  ……

  朝鮮人民軍及一切游擊隊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受聯合指揮部統一指揮。

  協議還指出:

  聯合指揮部有權指揮一切與作戰有關之交通運輸,即公路、鐵路、港口、機場、有線和無線的電話和電報等、糧秣籌措、人力物力動員等事宜。

  ……

  凡屬朝鮮後方的動員支前、補充訓練及地方行政的恢復等工作,聯合指揮部要根據實際情況和戰爭需要向朝鮮政府提出報告和建議。

  ……

  凡關作戰的新聞報導,統一由聯合軍隊指揮部指定機關負責編審,然後交朝鮮新聞機關以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名義統一發布之。


  中朝聯合司令部給朝鮮人民軍和中國人民志願軍下達的一切命令,分別經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下達。

  中朝聯合司令部對外不公開。12月8日,中共中央復電彭德懷指出:

  只能在實際上組織起來。它對外既不公開,對內下達亦只限於軍部及獨立師部,但有關作戰各事需統一指揮。

  為此,《中朝兩方關於成立中朝聯合指揮部的協議》進一步明確:

  為保持機密起見,彭德懷、金雄、朴一禹3人署名的命令,只限於發給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和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下達則只轉述聯合指揮部命令而不提及3人姓名。

  聯合軍隊司令部成立時,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下轄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五十、第六十六軍和第九兵團的第二十軍、第二十六軍、第二十七軍共9個軍,以志願軍炮兵司令所屬的個炮兵師、工程兵指揮所所屬的4個工程兵團,還有一個鐵道兵師和4個後勤分部,共30多萬人。

  志願軍入朝參戰兵力最多的時候為19個軍,連同空軍、炮兵、裝甲兵、工程兵、鐵道兵等部隊,共135萬人。

  朝鮮人民軍總司令部下轄第一、第二、第三、第五等4個軍團,有3個軍團參加第一線作戰,一個軍團擔任平壤防衛任務。另外還有游擊部隊。

  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成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便開始在其統一指揮下,與"聯合國軍"和南韓軍作戰。

  第二次戰役勝利結束後,彭德懷將新成立的中朝軍隊聯合司令部前移到成川郡西南5千米的君子裡。從第三次戰役開始,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即在聯合司令部統一指揮下作戰。聯合軍隊司令部先後指揮了第三、第四、第五次戰役。

  聯合軍隊司令部指揮作戰

  1950年12月,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成立後,中國人民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開始在其統一指揮下,與"聯合國軍"和南韓軍作戰。

  1950年12月31日,中朝聯合司令部指揮志願軍6個軍,即第三十八、第三十九、第四十、第五十、第四十二軍、第六十六軍和人民軍3個軍團第一,第二,第五軍團30多萬人分左、右兩個縱隊,向西起臨津江,沿漢灘川及"三八線"一帶的"聯合國軍"陣地發起猛烈進攻。

  經過7個晝夜的連續追擊,突破了"聯合國軍"在"三八線"的防禦,殲滅"聯合國軍" 1.9萬餘人,將 "聯合國軍" 驅逐至"三七線"南北地區。這是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指揮的第一次戰役,是一次成功的戰役。

  經3次戰役結束後,中朝軍隊按照預定計劃轉入休整。為了統一思想,總結經驗,在冬季攻勢作戰中奪取更大的勝利,中朝聯合司令部在成川郡君子裡召開中、朝軍隊高級幹部會議。

  金日成出席這次會議並講話,彭德懷在這次會議上作報告。中、朝兩軍部分高級將領在會上發言。會議總結了前3次戰役的經驗,分析了形勢,提出了下一步作戰任務和作戰方針。

  會議正在進行中,"聯合國軍"於1月25日,在大量空軍的支援下,以步兵、坦克組成的多路縱隊,對中朝軍隊陣地進行大規模反攻。

  1月27日,中朝軍隊被迫停止休整,立即轉入防禦作戰。面對對方的反攻,中朝聯合司令部司令員彭德懷將中朝軍隊組成東、西、中3個作戰集團,與"聯合國軍"進行第四次戰役。

  在西線,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指揮第三十八、第五十軍和人民軍第一軍團,抗擊"聯合國軍"向漢城方向的進攻。

  在東線,由志願軍副司令員鄧華指揮第三十九、第四十、第四十二、第六十六軍,向原州、橫城方向實施反擊。由聯合軍隊司令部副司令員、人民軍前線指揮官金雄指揮人民軍第二、第三、第五軍團掩護鄧華集團集結,並以第三,第五軍團在鄧華集團左翼,向橫城東南方向反擊。

  中朝聯合司令部領導中朝軍隊在第四次戰役中,進行堅守防禦、戰役反擊和運動防禦多種式樣的作戰,歷時87天,殲滅"聯合國軍"7.8萬人,勝利地完成防禦任務,贏得了時間,掩護了戰略預備隊的集結,為第五次戰役創造了有利條件。

  1951年4月22日,中朝聯合司令部為粉碎"聯合國軍"在朝鮮蜂腰部建立新防線的計劃,指揮中朝軍隊發起了第五次戰役。

  中朝聯合司令部在此次戰役中集中了中國人民志願軍、朝鮮人民軍15個軍近百萬大軍分東、西兩線向"聯合國軍"突然發起猛攻。

  中朝軍隊連續奮戰50天,殲滅"聯合國軍"8.2萬餘人,粉碎了"聯合國軍"建立新防線的計劃,擺脫了在第四次戰役中所處的被動局面。

  經過這次戰役的較量,迫使"聯合國軍"對中朝人民軍隊的力量重新做出估計,不得不轉入戰略防禦並接受談判。

  1951年6月以後,在朝鮮戰場上,交戰雙方沿著"三八線"地區形成相互對峙的局面,戰爭轉入了相持階段。

  在這個階段內,中朝聯合司令部指揮中朝軍隊先後進行1951年夏秋季防禦戰役、反"絞殺戰"和反細菌戰、1952年秋季反擊作戰、1953年夏季反擊作戰等。

  由於中朝軍隊的英勇作戰,迫使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在後來調到1953年7月27日在朝鮮停戰協定上簽字。至此,抗美援朝戰爭勝利結束,中朝兩軍聯合司令部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在其兩年多的時間裡,中朝聯合司令部作為中朝兩軍的統帥部,提出和制定了一系列的重要作戰方針,促進了中朝兩軍的溝通和了解,增強了兩軍的戰鬥團結與友誼。中朝聯合司令部作為中朝兩軍的統帥部,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奪取戰爭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


關閉